《PSYENCE》發售採訪特輯

歡迎來到hide創造的聲音遊樂園

    繼1994年的《HIDE YOUR FACE》專題之後,我們將帶來《Rockin'f》1996年10月號《PSYENCE》發行時的訪談檔案。這次我們會重構部分當時的內容,將hide的原話呈現給大家!


—— 這次的《PSYENCE》專輯花了很長時間製作嗎?也有一些歌是很久之前就有的吧?

hide:有些歌是以前就有的,不過它們一直處於試聽帶狀態。從去年創作的歌曲中活了下來的是〈LASSIE(demo master version)〉,雖然它最終還是以試聽帶的形式收錄進來了。〈POSE〉也是,但重新錄音了。〈BACTERIA〉也是……雖然有一些收錄在《LEMONed》的歌,但基本上這次的個人專輯是從1996年6月開始製作的。


—— 編曲和技巧都很講究,但有很多即興演奏的部分,整體上並沒有給人太多精雕細琢的印象。

hide:這可能是因為製作方式是以歌聲和旋律為主,鼓的編排也比較簡單,再加上我總是盡量在心情冷卻之前盡快完成。另外因為我自己彈貝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控制底層律動,所以可以隨意享受上層疊加的部分。以前我用機器編貝斯,上層的部分總是讓我很在意,因為用機器編排的底層貝斯並不是很好,所以會很在意跟機器混合的平衡感。這次用了更多的真實演奏,跟機器的混合微調,上層的音色也更明確,所以感覺變得輕鬆了不少。我也很注重歌曲本身的流淌。這次我擔任了吉他手、主唱、貝斯手和製作人四個角色。就像是一個貝斯手為團長的樂團裡有一個吉他手和主唱,製作人與貝斯手是談得最多的。可以說是貝斯手和製作人聯合起來了(笑)。


—— 曲風是流行,但也能感受到老派的味道。

hide:嗯,因為是旋律為主,所以整體上有一種熟悉感。我也想著旋律要有一種熟悉感。所以,與其說是新穎,不如說是讓人感覺熟悉。不過這也取決於聽者所處的年代,可能是因為年齡相近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但即使是熟悉感,也不能表達的太直接。旋律會受到我聽過的音樂的影響不是嗎?如果說得白話一點,就是平常沒事會哼出來的調調,從我內心直接流出來的東西,一邊彈吉他一邊隨便哼旋律,我很重視用這些東西來創作。太過深思熟慮的創作我覺得最終不會是"好的搖滾"。所以我認為"直接、自然流露出來的東西才是好的"。


—— 從上次製作《HIDE YOUR FACE》到現在已經有兩年半的時間了,這期間你常聽什麼音樂?

hide:聽的專輯並不多,可能只有Zeppet Store的音樂。Stone Temple Pilots也很好。雖然有很多單曲讓我覺得不錯,但以專輯來聽完的並不多。所以說,我覺得"為什麼沒有人製作這樣的專輯呢?"於是只能自己動手做,然後就做成了《PSYENCE》這樣的專輯啦(笑)。我想要一張從頭到尾都可以聽得下去的專輯。


—— 裡面的歌曲感覺比以前更混亂了(笑)。

hide:是嗎……好像是(笑)。可能是為了不讓它太過清晰吧。我對每首歌的品質和信心都很強,所以在把它們整合成一張專輯時,希望有那種"速度感和迷幻感",讓你聽完之後覺得"發生什麼事了!?"所以,曲間的間隔,我故意做的極短。


—— 這次你用了很多不同的吉他和效果器吧?

hide:吉他基本上是Fernandes的Lemon Drop MG,我自己的1958年的Gibson Les Paul,Fender的傑夫·貝克款,還有一個朋友借給我的Gretsch。原聲吉他是我的Martin,還有一個朋友借給我的不知名的德國十二弦吉他。放大器方面,貝斯基本上沒有用揚聲器,而是直接用Sansamp效果器混合。有時也經由ENGL的音箱頭連到控制台。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是用貝斯的Talk Box效果器,在〈ERASE〉裡用過,感覺腦袋要爆炸了(笑)。我想要那種像定音鼓的隆隆聲,但感覺快要死了(笑)。另外吉他放大器方面,硬派的曲子是在工作室裡用揚聲器錄的。用了Matchless、Marshall、Sansamp、Soldano、Mesa Boogie,這五個音箱頭同時發聲。利用揚聲器模擬器製作的Para Box,把它們分配到Marshall、Soldano和Hiwatt的四個箱體裡,同時發聲,發出強勁、致命、震撼的聲音。


—— 是通過混合放大器來實現不同的音色嗎?

hide:〈POSE〉、〈DAMAGE〉和〈Hi-Ho〉都是這樣。〈ERASE〉也差不多,用了Digitech、Engl和Sansamp。通過Para Box分開,從左聲道和右聲道輸出單聲道,從中間輸出立體聲。左聲道是老派的聲音,中間是像Char的七和弦那樣清晰的聲音,右聲道是Sansamp的強力聲音。混合在一起就有很好的和弦感。


—— 我以為你使用了很多老式的單顆效果器?

hide:啊,用了很多哦。主要是Fuzz類效果器。不過在人聲上不怎麼用失真,因為聽起來會和樂器感覺相似。雖然也有混合的地方,但〈DAMAGE〉是用我的嗓子來製造失真效果的,沒有用失真效果器,而是用過載讓聲音失真,這樣能有更好的起伏感。自然唱的時候是原聲,喊叫的時候就失真了。


《PSYENCE》全曲解說

—— 讓我們從第一首歌〈PSYENCE〉開始吧。

hide:在上一張專輯的時候,我是為了演唱會的開場特意編了〈PSYCHOMMUNITY〉的吉他管弦樂,但後來覺得太誇張了,有點討厭。所以在實際演出的時候,播放了一些像是俗氣的夜總會音樂,意外發現還挺搭的,讓我很興奮。當時在舞台上是用別人的曲子,這次我決定一定要自己創作。作曲和編曲都是在家裡完成的,然後讓一個大樂團來演奏。本來想保持演奏的原樣,但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我把大樂團的演奏素材重編了一遍。還用了編曲軟體加一些像電影《007》那種的吉他音。


—— 音效從單聲道一下子擴展到立體聲(笑)。那第二首歌〈ERASE〉呢?

hide:在錄音的最後階段,我們發現缺少專輯的第二首歌,所以在三天內完成了它。之前每首歌都花了太多時間深入製作,沒有一首是靠衝動完成的。第二首需要那種速度感和迷幻感,所以我定了個主題,然後一瞬間就完成了。這次專輯的一個特點是有四個音響工程師。第一首是X JAPAN的音響工程師里奇·布林,這首是埃里克·韋斯特法爾。下一首〈限界破裂〉是比爾·甘迺迪,他還做過Nine Inch Nails的混音。雖然內容本身和《LEMONed》裡面的沒什麼變化,但重新母帶處理後,TAKASHI的貝斯音顯得更清晰了。


—— 接下來是你之前提到的〈DAMAGE〉?

hide:這首也是從一個主題開始創作的。一開始非常簡單,太無聊了,所以在節奏上用了很多花招。開頭的鼓聲用了類似約翰·博納姆(Led Zeppelin)的循環,非常酷,所以讓JOE和柳田兩個人用兩套鼓來打。基本的鼓是JOE打的。


—— 〈LEMONed I Scream(CHOCO-CHIP version)〉呢?

hide:在製作《LEMONed》影片時,這首曲子是作為廣告之間的配樂,我看著影像創作的。後來當作單曲〈MISERY〉的B面曲發布了完整版,大家反應很好,所以我重錄了吉他,再次混音。〈Hi-Ho〉是和I.N.A.即興演奏的成果。最後的波希米亞風格編排也是為了搞笑。另外我也考慮了9月8日在千葉海洋球場的《LEMONed》活動。那時用波希米亞節奏來配合,希望能盡情享受。曲名是沒有意義的詞匯,但大家一起喊「Hi-Ho」也挺有趣的(笑)。


—— 〈FLAME〉是?

hide:在製作單曲〈MISERY〉時,中途覺得不太滿意,就放在一邊,開始用另一個版本創作,得到的就是這首曲子。臨時曲名是〈MISERY的背面〉,結果兩首都完成了。我本想創作一首跟〈MISERY〉名字相反的超陽光曲子,但這首的曲調還是按照主題創作的。


—— 接下來的〈BEAUTY & STUPID〉呢?

hide:最初做的非常簡單,像The Monkees的風格。但我太喜歡了,想把它變成舊歌謠曲的風格,所以做了這樣的編曲。歌詞也想表達一種在如今女性占據上風的日本社會中男人們的心情,想寫成一種對女性含有反抗情緒的歌,但中途卻變成了一首可憐的男人之歌(笑)。


—— 〈OEDO COWBOYS(In Low-FiMono!)〉也是在《LEMONed》影片中能稍微聽到的曲子吧?

hide:是的,看著畫面創作的曲子。原本不打算讓人聽完整版,但實在太酷就收錄進來了。


—— 〈BACTERIA〉呢?

hide:是去年(1995年)創作的倖存曲。在二專還沒有明確決定製作時,我覺得要快點錄音,不然會被放棄掉的,所以就放進了《LEMONed》。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對這首歌的感情也變得深厚起來,於是也把它收進了專輯。雖然全篇都是TAKASHI彈的貝斯,但只在DJ部分用了他的一小段。雖然TAKASHI彈得很好,但我覺得我的粗俗貝斯更好。TAKASHI還不知道這事,我就在雜誌裡告訴他吧(笑)。


—— 接下來是〈GOOD BYE〉。

hide:這首曲子做的非常快。就像從天而降一樣,曲和詞一下就完成了。電腦裡有「不太正宗的抒情曲」,我聽著那個突然靈感一現。也是一首我珍視的受贈之物。〈Café Le Psyence〉跟上次一樣,是一個讓工程師自由發揮的部分。我們設定Eric為"Café Le Psyence"這家店的駐場鋼琴師,讓他彈我創作的曲子。


—— 保持試聽帶狀態的〈LASSIE(demo master version)〉呢?

hide:因為是試聽帶狀態,我想你可以看到最初在硬碟上錄製的記憶。


—— 接下來的〈POSE〉呢?

hide:雖然在X JAPAN的演唱會的個人環節演奏過,但我在洛杉磯的另一個項目中也演奏過。我在那邊和朋友們組了團,和他們演奏這首曲子時,編曲不斷變化,形成了很多版本。所以我決定收錄原創版本。


—— 接下來是重新混音的〈MISERY(remix version)〉。

hide:最初打算只改變單曲版本的人聲質感,後來重新混音了。


—— 最後一首〈ATOMIC M·O·M〉呢?

hide:當我想到把《PSYENCE》作為一張專輯來聽的想法時,浮現出一個創意。有一座叫"PSYENCE CITY"的城市,一切都由電腦控制。某天,一個龐克族拿到了進入電腦控制廳的密碼,打開主機時,發現裡面有個像橡膠原子彈一樣的傢伙在笑,用這個畫面讓I.N.A.去創作。輸入密碼的音階是"PSYENCE",這是I.N.A.的主意。


—— 如果包括試聽帶狀態的歌在內,可以說歌曲數量相當多呢。

hide:嗯,不過去年創作的歌大部分都被"殺掉"了(笑)。因為它們不適合今年。或者說很多歌並不是專輯裡所需的。


—— 去年和今年發表的歌,方向或願景不同嗎?

hide:每首歌曲都是獨立挑選的。只是簡單思考"這首歌,今年會喜歡嗎?不喜歡!"、"那這首歌呢?還行吧。"就是這樣篩選的。沒有什麼大方向,只是單純靠喜歡或不喜歡去選。還有如果要公布這首歌,不如創作一首新歌,而把舊的捨棄了。有的雖然是去年創作的,但也用今年的風格和感覺重新製作了。


—— 你的首張個人專輯《HIDE YOUR FACE》主題似乎是讓聽眾進入hide的世界,並在離開前享受各種不同hide的面貌和人格。那麼這次的主題是什麼?這些歌曲是基於《PSYENCE》這個標題創作的嗎?

hide:不是,恰恰相反。我把去年開始創作的歌曲積累起來,然後決定製作專輯的時候,才第一次出現了"PSYENCE"這個詞,於是就把符合"PSYENCE"主題的歌曲收入專輯,僅此而已。當我看到這些積累起來的歌曲時,想到的詞就是"PSYENCE"。創作的時候,腦袋裡並沒有"PSYENCE"這個詞。製作專輯是一個整理作品的過程,而選曲、曲間編輯跟"PSYENCE"這個詞有關。所以選擇了根"PSYENCE"這個詞匹配的曲子。但每一首創作的時間不同,感覺也都不同。所以整體上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


—— 但〈PSYENCE〉從開頭到〈ATOMIC M·O·M〉的結尾,像前作一樣有讓專輯循環播放的手法,我覺得給人一種統一主題的感覺。

hide:那是最後編輯工作的結果。製作專輯的時候先創作了〈PSYENCE〉,然後按照它的流向進行歌曲的配置,讓專輯能作為一個整體來聽。每首歌曲的充實度相比前作天差地遠。我製作每首歌投入的能量和以前完全不同。


—— 這次是頻繁用電腦錄音嗎?

hide:那只是試聽帶階段。之後全部轉錄到多軌磁帶,用普通的錄音方法。我找JOE來錄鼓的部分。吉他部分,如果在家裡,硬碟錄音效果更好就用硬碟錄音,但基本上是多軌磁帶錄音。硬碟錄音只是用作在家裡製作試聽帶的設備。硬碟錄音的好處是一想到就可以馬上錄,也能馬上判斷聲音好壞。


—— 不去刻意創作歌曲,而是以享受的心態將想法轉化為聲音?

hide:嗯,能馬上用聲音記錄下來。這是數位技術的優點。


—— 這次大部分歌曲都是以這種方式創作的吧?這段旋律不錯,這段樂句很好,然後錄到硬碟上,感覺這些想法在每首歌曲中都得到了體現。

hide:嗯,不過每首曲子都是以製作歌曲為目的。在聲音方面,只加入歌曲所需要的部分。製作上一張專輯時,我有一種把所有東西都編進去的感覺。結果在混音階段,必須聽到的聲音和樂句卻聽不到,很辛苦。這次可能因為是自己彈貝斯,所以不需要的聲音一聽就能分辨出來。不必要的聲音毫不留情就全都丟棄了。這是自己彈貝斯的一個好處。


—— 了解其他樂器部分的內容,對編曲也有幫助呢。

hide:是的。我用吉他總是容易失控,因為我喜歡在吉他部分不斷疊加。之前的專輯就是想用吉他構建所有東西。這次就把吉他當作吉他,所以選擇音色也很簡單,因為一切都很清楚。沒有猶豫不決的情況,因為我知道這個部分的聲音就該是這樣。


—— 就算在一首歌曲裡有很多把吉他,但每把吉他的音色也完全不同對吧?

hide:沒錯。因為每把吉他的角色都很明確,這首歌曲需要的音色就是這些。彈貝斯的時候,我一下就能知道什麼音色是歌曲需要的,這對編曲非常有幫助。我覺得樂團的核心是貝斯。


—— 但你的本職是吉他手(笑)。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彈貝斯的?

hide:去年結束個人巡演後,正準備開始創作歌曲的時候。用鍵盤在硬碟上編寫貝斯樂句覺得很麻煩,就自己直接彈了(笑)。


—— 關於創作歌曲,完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hide:過程並沒有太大變化。我在家裡的工作室站在麥克風前,通常是拿著吉他或者貝斯,然後I.N.A.在敲鼓墊或者循環放節奏。我唱歌或者彈奏,然後用硬碟錄音。感覺很像即興演奏。


—— 這次的關鍵是節奏吧?

hide:對啊,通常是先決定拍子,但在那之前基本上先定下曲名。創作歌曲前,我會先取一個臨時的名字。一旦名字確定,創作起來就很快。〈DAMAGE〉就是這樣。先取了〈DAMAGE〉這個名字,然後根據這個印象彈出riff,告訴I.N.A.用落地鼓和小鼓打這個節奏。我自己唱的時候,副歌的旋律和歌詞自然就出來了,這就OK啦。一旦確定了名字,創作歌曲就很簡單。因為名字會引出節奏和旋律。所以,沒有名字和主題就很難。


—— 又不是綜藝節目的搞笑問答(笑)。

hide:啊哈哈(笑)。真的,沒有主題就很苦惱。比如"我想做這個節奏和旋律,所以來創作一首歌吧",我覺得自己會做不出來,肯定創作不出來,而且也不擅長從吉他riff開始創作。光是因為想彈這個riff而創作,對我來說很困難。有了主題後,腦海就大概能想到旋律,拿起吉他時歌曲就成形了。如果先有節奏或者riff,就會不自覺的偏那個方向,這樣一來旋律和歌詞就會死掉,無法做出曲子。之前學到的一點是,用彈唱方式創作是最好的。有了主題後,按照那個印象自然流出的東西,就是最好的。當然也有一些技巧,〈DAMAGE〉裡比如有3/4拍的奇怪節奏模式,但那些技巧是在歌曲完成後才考慮的。基本的節奏和拍子是在構思主題階段確定的。歌曲的核心拍子和中心旋律也是在主題階段。之後再分析,完善和弦進行和拍子。


—— 樂器的音質在主題階段也大致確定了嗎?

hide:嗯。最初記下的東西通常是最好的。所以我一直很珍惜最初期的筆記。在編曲時考慮和弦進行,最終會變得很整潔,很緊湊,可能會過於統一。


—— 把最初的狀態全部錄到硬碟上,然後在此基礎上加入技巧和編輯?

hide:是的。所謂的編曲。歌曲的速度基本上在題目階段就決定了。I.N.A.用鼓墊打節奏,或者用MIDI錄入,之後再編曲,但基本上還是保持當時的速度。然後第二步是加和弦。之後是技巧和細節編曲。在最初期的筆記階段,通常會留出吉他獨奏的部分不是嗎?有時不需要也可以去掉。我會馬上編輯有吉他獨奏和沒有獨奏的結構,試聽看看,然後會嘗試從副歌開始作結構。


—— 這些工作是你一個人完成的嗎?

hide:我和I.N.A.兩個人一起做。我在做音樂時完全不碰電腦。都交給I.N.A.做。我一直在寫歌詞、唱歌、彈吉他或者貝斯。決定音色時我也不碰取樣器。如果自己操作就會有"這個也行"、"那個更好"、"那個也不錯"這種奇怪的思維。所以在I.N.A.操作電腦時,我會去畫畫或寫歌詞,做其他事情。然後發現"啊,就是這個音色",像這樣的工作方式。


—— 你是憑直覺來決定的嗎?

hide:嗯。因為有別人幫我做,所以我可以用製作人的視角來客觀聆聽。不過,這樣做久了也會疲憊。如果只是播循環節奏還好,但如果像真鼓一樣逐個片段編程進去就很累了。但因為是機器,編程越多就越機械。所以在製作〈MISERY〉的時候我還加入了空氣感。是把相同速度的節奏,跟主節奏稍微錯開一點編進去。


—— 是為了讓律動有人類的感覺嗎?

hide:對。在反覆嘗試中我們做了很多這種事,可以增加一些興奮感。像腳踏鈸這些金屬部件的聲音,用編程會比較好玩。雖然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節奏片段,但想讓它聽起來不像編程做的就很難,而且很費時間。不過也很有趣。


—— 如果有時間的話,你會想全部用編程來做鼓的部分嗎?

hide:不會,光靠編程會很耗時間,對歌曲的感覺也會變淡。試聽帶只做一些簡單的編程,然後請JOE來打鼓,這樣效果會好很多。JOE和柳田來了以後工作進度就很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