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X JAPAN和BABYMETAL已準備好走向海外了嗎?讓我們回顧先驅者LOUDNESS的音樂成就

文章/西廣智一

LOUDNESS的《THUNDER IN THE EAST (重製版) (初回限定盤)》

    1980年代,金屬樂衍生了許多次分支,經歷了多次進化與演化,到了2000年代,演變出一個類似但又不同於金屬樂的子流派,稱為響亮搖滾(Loud rock)。據說,這是日本才有的子流派。響亮搖滾的音樂是什麼感覺?事實上只要想像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它的定義範圍很廣泛。當然,金屬樂包含了力量金屬(Power Metal)、鞭擊金屬(Thrash Metal)、死亡金屬(Death Metal)、黑金屬(Black Metal)等等,所以要一概而論的說「這就是金屬」並不容易。但聽眾應該能分辨出「這是金屬」或「這是響亮搖滾」。

    從這一系列開始,我們將回顧日本金屬樂的誕生期...... 在這裡,我們將以1980年之後為界線...... 從被稱為日本金屬(Japametal)樂團的活躍開始,到1990年代的寒冬期,以及接踵而來的視覺系樂團,一直到2000年代以後的響亮搖滾,我們將回顧這段長達三十年的歷史,介紹一些獨特的藝術家。

    OK,好的,首先要介紹的樂團,絕對不能不提,那就是今天的主角 —— LOUDNESS。

    40歲以上的人可能不需要再解釋了,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他們,後來的日本金屬樂團,甚至可以說視覺系和響亮搖滾都可能不會存在...... 我能這樣斷言。對40歲以下的人來說,也許(即使他們現在仍然活躍)LOUDNESS可能只是舊時代的遺物。但是,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LOUDNESS就像是你們心中的LUNA SEA或L'Arc〜en〜Ciel,或像是ONE OK ROCK或SiM一樣。

    在1980年代中期,任何稍微擅長吉他的人,都會試著模仿高崎晃的吉他演奏。對我們這一代來說,LOUDNESS就是這樣一個憧憬,如果你能彈出〈CRAZY DOCTOR〉的吉他獨奏或〈S.D.I.〉的點弦段落,那就可以在朋友圈裡稍微吹牛一下了。

    1981年,LOUDNESS出道。在英國,NWOBHM(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已經爆發了幾年,而在美國,洛杉磯金屬圈正努力嘗試取得突破。在日本,似乎是對這一趨勢的回應,一些樂團開始出現,包括LOUDNESS在內,試圖確立日本獨特的運動。這後來演變成日本專屬的重金屬場景,稱為「日本金屬」,並創造了一支蓬勃發展的樂迷大軍。

    作為先鋒之一的LOUDNESS,成功進軍主流市場,原先成員中有兩人(高崎晃和已故的樋口宗孝)曾活躍於知名樂團LAZY(レイジー),因此他們的出道引起了極大關注。我當時還是小學低年級,所以對他們的音樂甚至名字都毫無所知。從官方網站的介紹和維基百科上的資料,可以清楚看到他們之後的成功軌跡。確實,在三十年前成功讓專輯進入美國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也在麥迪遜廣場花園這樣的舞台上演出(雖然只是暖場團),這在1980年代中期,當"洋樂>邦樂"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情況下,實屬偉大的壯舉。事實上,自LOUDNESS之後,直到二十年後DIR EN GREY的突破,全美排行榜才再度出現了相關的成就,而L'Arc〜en〜Ciel在2012年才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辦了專場演出。這樣思考的話,就很容易體會到他們的偉大之處。

    從初期深受日本人喜愛的悲傷旋律路線,轉變為硬脆的美國金屬路線,這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1985年發行的代表作《THUNDER IN THE EAST》是這個轉變的里程碑是。由Max Norman製作的這張專輯,雖然現在聽起來有些許年代感,但完全沒有散發出任何「日本人」或「日本金屬」的氣息,至今聽來仍然有著當時搖滾/金屬名作群所具備的魅力,毫不遜色。後來,主唱二井原實離開,後來Michael Vescera加入,這位新主唱曾和Yngwie Malmsteen共事,也是美國動漫金屬樂團的代表之一。而在1989年發行的專輯《SOLDIER OF FORTUNE》中,雖然在美國並沒有大獲成功,但仍然是美國旋律金屬的最高水準之一。

    LOUDNESS在最初的十年間取得了順利的成就,但進入1990年代後,他們的活動開始出現陰影。首先是Michael Vescera的離開(或解僱),接著是山下昌良(貝斯)的離開。作為替代者,前E.Z.O的MASAKI(主唱)和當時剛退出X的TAIJI(貝斯)加入了樂團。這個「已經不再是原始模樣」的LOUDNESS,發行了這個陣容的唯一一張作品《LOUDNESS》,受到Metallica的《Metallica》(俗稱黑專)、Pantera等鞭擊金屬系樂團的明顯影響。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專輯(也許TAIJI的加入有幫助)直到現在也是他們銷售最好的作品。此後他們的音樂走向,更加突破了初期正統金屬的風格,更加偏向於硬式搖滾路線。同時,TAIJI和原始成員樋口的離開,以及前E.Z.O.的本間大嗣(鼓手)和解散ANTHEM的柴田直人(貝斯)的加入,但無法恢復昔日的風采,就這樣進入了千禧年。

    回顧這二十年,可以看出LOUDNESS(特別是核心人物高崎晃)是如何忠於自己的音樂活動。在英國和美國的重金屬風潮興起之時,他們也誕生了,並夢想著在美國取得成功,因此調整了他們的音樂風格(不僅他們的主唱是美國人);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的音樂也跟著變化,適應了「金屬的品質」的轉變。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可能有些跟風,但實際上他們對時代的洞察力是非常強的。現在回想起來,這樣想是合理的(儘管當時我完全無法理解,只會憤怒地要求「回到早期的音樂!」)。

    進入了2000年,二井原、高崎、山下、樋口這些原始成員重新聚首。雖然保留了現代重型音樂的路線,但初期的柔和色彩逐漸復甦。儘管在2008年11月發生了樋口的不幸離世這一悲劇,但LOUDNESS仍然在海外拓展等各方面保持著活躍的態勢。

    如果沒有他們,後來也不會有X(X JAPAN)的誕生(他們在業餘時期也表演過LOUDNESS的翻唱曲),而沒有X JAPAN的話,後來的視覺系樂團也不會出現。更進一步的說,BABYMETAL在海外的成功,以及隨之而來的海外拓展可能也不會達到現在這樣的規模…… 從《THUNDER IN THE EAST》遁世三十年後的2015年,看著BABYMETAL站在『Reading and Leeds Festivals』的主舞台上表演,我想到了這些事情。

    今年11月不僅將會發行《THUNDER IN THE EAST》三十周年紀念版,還將在10月舉辦的『LOUD PARK 15』上,以「SOLDIER OF FORTUNE feat. Mike Vescera」的名義,進行高崎晃、山下昌良和Michael Vescera的聯合演出。此外,去年在日本發行的最新專輯《THE SUN WILL RISE AGAIN》也將以重新混音和調整曲目的《THE SUN WILL RISE AGAIN - US MIX-》版本重新發行,準備面向海外市場。希望這不僅能讓老一輩的粉絲們感受到LOUDNESS的真正魅力,也能讓年輕一代認識這支傳奇樂團。因為從他們的音樂中,你應該能理解為什麼他們能夠寫下歷史。

https://realsound.jp/2015/09/post-4663.html

Toshl《洗腦》一書的幾個重點及個人經驗談


書中部分重點

  • 家人與朋友利用他的名氣斂財,另Toshl大失所望,身心俱疲,感到孤獨,也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厭惡,難以信任他人
  • X JAPAN正在進軍世界,而YOSHIKI在英語發音上強人所難,進一步削減Toshl的自信心,並產生與樂團巨大的鴻溝
  • 守谷香多年來對他溫柔攻勢,軟硬兼施,經常播MASAYA上百張的CD,強烈要求他退出X JAPAN,兩人結婚
  • 守谷香以度假為由,誘拐Toshl前往MASAYA的產業,並與飯店人員演了一齣戲,設下騙局,繼續前往MASAYA的洗腦集團
  • 以多人演出詭異的哭戲、謊言、誇飾、武斷的語氣,讓沒有自信的Toshl一邊增加自我懷疑,一邊折服於洗腦集團
  • 在頑強的推銷、嚴厲的語氣威逼下,強迫Toshl參加課程,繼續群體演戲,學員們啜泣、分享、大哭、吐露心聲
  • 扭曲Toshl的價值觀,將過往人生和記憶帶往偏激、悲慘的方向,再以"治療"為由,逼他以暴力的狀態發洩出來
  • 接下來,多名學員圍繞趴跪的Toshl,對著他連續大聲侮辱、咒罵、拍打、吼叫,整個過程歇斯底里,使其意識模糊
  • 強制要求Toshl去拉新人加入,並繼續派多個學員對他的身體拍打、辱罵,使用暴力,以恐懼感來侵蝕Toshl的內心
  • 透過演講以及各種長時間咒罵、施暴,植入對洗腦集團有利的新價值觀,Toshl開始將所有金錢都投入洗腦集團
  • 收入及存款見底後,Toshl為了避免恐怖的辱罵與暴力,開始向信貸公司及銀行借錢,成為極端自卑、沒有自我意識的奴隸


個人經驗談

     看完Toshl的《洗腦》,想起多年前我也曾被鄰居介紹去類似的洗腦團體

     我還記得地點是在台北市八德路上,一家名叫"Asia Works亞洲行潛能開發中心"(大概是這名字啦)的大教室,打著類似黑幼龍心靈成長的名號。

     講師是個高大中年男老外,配一個台灣女翻譯,一付瀟灑、專業又很有權威的樣子。一開始的內容都很正常,講一些很正向的價值觀,博取你對講師的信任外,還企圖讓你感覺真的被開導、被關心而進入狀況。暖身之後的課程,會叫眾人都指著其中一名學員辱罵(每個人都輪流),美其名為"耐力訓練",其實就是用權威感和集體服從來打擊個人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

     然後還會有催眠啦、冥想啦、跟陌生的同學對看五分鐘啦,叫你想一些快樂的悲傷的經驗來分享,有的人還會大哭大叫說什麼想起愛人被車撞死的創傷啦~老外講師接著又講一大堆信任啊、溝通啊、自我設限啊、信守承諾有的沒的,其實是市場上心靈書籍都看得到的理論,被他們竄改挪用,讓一堆人以為真的會心靈成長變成超人。其中還有要每個人對講師和全班學員作承諾,絕不放棄大家啦~要同進退什麼的。

     很多的情況我記不是很清楚,因為我完全沒進入狀況過,常常覺得很出戲想笑而已。鄰居介紹又拜託的關係所以我還是去上完了,然而這莫名其妙要花三萬元的一周課尾聲時,老外講師要求每個人都去拉一名新人加入,說是對自我人格成長肯定的要求,做不到的人就註定是魯蛇啦~沒有誠信的人啦~。然後我鄰居跟一群人穿著筆挺的黑西裝出現在旁邊觀看,女翻譯說那些都是已經成長的人,並且已經繳錢上完進階課,他們只要再上完大師課,就能成功的成為幹部,要所有人向他們看齊之類的。

     然後我就帶著蔑笑與白眼離開了,從此再也沒跟那鄰居聯絡。可悲的是,跟我一起離開的只有另外一個男生,其他二十幾人全都被洗腦了。

     昨天看完Toshl的書,初學班的情節簡直跟我經歷的差不多。意志比較薄弱、經常自我懷疑、習於唯唯諾諾的人,或是像Toshl這樣處於缺乏自信的階段、剛好有個傷口可以被介入的人,真的腳一踏進去就出不來了。

     很多直銷公司和老鼠會都是使用類似的手法,滔滔不絕的疲勞轟炸後,要求你檢視自己的人格是否有價值,只是口氣會比較溫和。而且找工作也要注意,我以前遇過一次應徵說明會,滔滔不絕的要應徵者一起投資經營,十幾個人裡面走的也只有我,開門時講師還當眾跟我互譙。請大家要懂得自保啊!

【新聞】X JAPAN在『MUSIC STATION ウルトラFES』的表演成為熱門話題


    9月23日播出的朝日電視台音樂特別節目『MUSIC STATION ウルトラFES』(MUSIC STATION超級音樂祭)。在假日的朝日電視台連續10小時播出的音樂節目《MUSIC STATION》擴大版後半,X JAPAN的登場表演引起了巨大迴響。

    在長達10小時的節目中,從一開始的近藤真彥、工藤靜香、森高千里這三位傳奇巨星,到後來一個接一個的國內人氣藝人,只演唱大熱歌曲的節目後半,X JAPAN擔任壓軸,演唱了〈紅〉、〈Forever Love〉。

    近年的演出中,TOSHI的高音和YOSHIKI的激烈鼓擊已經得到證明,但由於他們很少會在地面波的電視頻道上出現,很多久違不見X JAPAN的觀眾對這個接觸感到驚訝,紛紛表示「那個超級厲害的樂團是怎麼回事?」、「其他人唱得再好也沒用,X JAPAN直接全部帶走了」、「表演根本沒有走下坡,太厲害了」、「難怪能在世界上活躍」、「太特別了」、「這才是真正的超級差距」、「前面9小時都是在幫他們暖場,太久了」等等。有些人表示「真的很高興主唱回來了」,還有人提前表示「東京奧運會就交給X JAPAN吧」、「讓YOSHIKI來當音樂總監吧」等等。

    另外,有人說「我15歲的侄子已經說了100遍 ‘超級超級厲害’ 」,顯示出年輕一代對X的第一次強烈體驗,好一陣子沒在電視上看到X JAPAN的觀眾們,也似乎有很多人感到震撼不已。

【新聞】hide的全息影像表演了「TELL ME」等曲目

    9月11日,位於神奈川的DMM VR THEATER舉辦了使用hide的全息影像的演出「hide crystal project presents RADIOSITY -prologue-」。

    DMM VR THEATER是一個配備了最先進技術的劇院,可以投影出逼真的3D影像的舞台設施。

    「hide crystal project presents RADIOSITY -prologue-」是在10月舉辦的公演「hide crystal project presents RADIOSITY」之前上演的節目,共有42場演出,預計於9月27日結束。在這個演出中,使用hide的全息影像演唱了「ROCKET DIVE」、「TELL ME」、「Pink Spider」等共6首歌曲。在首日的表演中,觀眾們手持著粉紅色的化學螢光棒,彷彿參加現場演唱會一樣,注視著全息影像中hide,有些粉絲甚至感動落淚。此外,在前奏表演中,還播放了有關實現全息演唱會的紀錄片,觀眾們目睹了工作人員對這個製作計畫的熱情。

    關於將於10月開始的「hide crystal project presents RADIOSITY」的詳細時間表將在稍後公布。

https://natalie.mu/music/news/159969

【情報】Toshl《洗腦》繁體中文版 9/24正式上架

ISBN:9789861754055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5/09/24
定價:300元,79折237元

各大網路書店都可預購

【轉譯】X JAPAN既不是獨立樂團,也不是主流樂團!?

    在日本的音樂界中,經常會區分獨立樂團和主流樂團。或許有些人會想知道,這究竟有啥不一樣?其實,最大的差異在於音樂藝人所屬的唱片公司是不是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JASRAC)的成員。

    主流樂團中的大型唱片公司包括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娛樂、華納音樂集團、EMI等。即使對音樂不太熟悉的人可能也聽過這些名字,對吧?

    如果藝人能夠加入這樣的大型唱片公司,他們所有的市場行銷活動都可以得到唱片公司支持。這包括電視廣告、上電視節目露面、音樂作品的合作、雜誌採訪,而且對全國唱片行也擁有強大的發行力道(龐大的分銷渠道)。

    另外,在辦演唱會等活動時,因為是大型唱片公司的藝人,所有營運管理、場地選擇、招募贊助商等方面,往往都會很順利。相反,一支很有人氣的獨立樂團,不管他們有多受歡迎,也幾乎不可能在東京巨蛋這種巨型場地辦演唱會。

    但是另一方面,獨立樂團也有優勢,如果專輯、單曲等唱片銷量好的時候,藝人實際上拿較多的利潤比例,而且他們可以不受唱片公司的束縛,不會接到一堆高層的意見,可以按自己喜歡的節奏進行音樂活動。近年來,主流樂團和獨立樂團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所以敢於保持獨立身份的藝人也越來越多。

    好了,廢話說夠了,現在該談正題了。

    如果問,現在的X JAPAN是屬於哪一類?

    正確答案是「復活前是主流樂團,復活後在日本國內既不是主流也不是獨立樂團」。

    也許會有人想「這是什麼意思?」,我們來整理一下。

    1986年開始,X JAPAN(當時是叫做X)隸屬於YOSHIKI自己開的獨立唱片廠牌『Extasy Record』旗下,所以可以被視為獨立樂團。

    當時,已經享有極高人氣的X,實力十分雄厚,足以在獨立音樂界繼續活動下去,所以在「冒著各種風險進入主流音樂界」,或者「繼續待在獨立音樂界」這兩個選項中,成員之間有各種不同的意見。不過最後,YOSHIKI還是選擇進入主流音樂界(當然,他們決定要自己先發一張專輯,留下一個大足跡後再進主流)。1989年,X與『CBS/Sony』(現在重組為『日本索尼音樂娛樂』)簽約,正式進入主流音樂界。

    隨後,1992年與Sony的合約到期後,樂團將名稱改為X JAPAN(一開始是X from JAPAN...寫作X-JAPAN),為了走向全世界,與美國華納音樂集團旗下的大西洋唱片簽訂了合約,在日本則屬於當時歸屬於華納音樂集團旗下的華納音樂日本。

    此後,直到1997年解散為止,雖然換過幾家唱片公司,但X JAPAN一直都隸屬於主流唱片公司。但在解散前的幾年中,由於YOSHIKI的健康問題、錄音問題、資金問題、處理版權事務等問題,錄製時間過長導致延遲發行新歌,碰上油漬搖滾的世界浪潮而放棄了世界出道專輯,再加上成員們分頭進行的個人活動,X JAPAN那幾年的進展明顯停滯不前。

    結果,為了履行與唱片公司簽的合約,不得不大量發行了收錄過去作品的精選輯和現場收音專輯,這段時間對於YOSHIKI而言,也同時嘗到了簽給主流唱片公司的苦頭。

    2007年,X JAPAN奇蹟般的復活了,但自2007年至今,X JAPAN並沒有跟日本國內任何一家主流唱片公司簽約。但也不是說他們加入了獨立唱片公司。

    換句話說,X JAPAN最準確的形容應該是「沒有跟任何唱片公司簽發行合約的普通樂團」。從這個角度來看,X JAPAN跟所有日本獨立樂團沒兩樣。你可能會想「可是他們有發新歌啊!」,但自X JAPAN復活以來的新歌,全部都是透過「iTunes」發行的。比如說〈I.V.〉,是由YOSHIKI的獨立唱片廠牌『Extasy Record』發行,這與任何獨立樂團在「iTunes」上發行自己的音樂,意義上是相同的。

    X JAPAN復活後至今沒有發行任何專輯,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原因。也就是說,因為X JAPAN沒有跟任何主流唱片公司簽約,所以沒有辦法發行CD。換句話說,只要這種情況持續下去,X JAPAN的新歌可能永遠只能在數位音樂平台上聽到。

    再加上一點額外的資訊,據說2016年3月11日有新專輯發行的計畫。但如果要以實體CD發行這張專輯,至少在日本國內,應該需要與某家主流唱片公司簽訂CD發行的合約。身為X JAPAN的粉絲,我很好奇這份合約會在哪裡。

    不是獨立也不是主流,也不是業餘的地下樂團,那麼「X JAPAN」究竟是什麼?YOSHIKI經常說:「X JAPAN之所以有今天,是因為我們在世界各地都有粉絲。」這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事實。對X JAPAN來說,他們確實是一支沒有粉絲就無法存在的樂團。

    有了粉絲,電視節目就會邀約,就可以辦演唱會,可以發新歌,甚至廠商還會主動聯繫想要贊助…… 不需要依賴任何人,也不用被任何主流唱片公司收編,在這個世界上,「X JAPAN」仍然是唯一一個可以像主流藝人那樣活動的樂團,這全賴於「X JAPAN的粉絲」。

    在這個時代,「X JAPAN」這個存在本身,就足以被稱為「奇蹟」。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產生新的疑問,不管粉絲們多熱情,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復活後能在東京巨蛋辦演唱會?」、「各成員所屬的是哪家公司?」、「演唱會的營運由誰負責?」等等。即使有著狂熱的粉絲支持,但不簽給主流公司,為什麼X JAPAN實際上也能進行主流活動呢?關於這個問題,我下次再談這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以外的地區,X JAPAN已經跟美國的奮進集團(Endeavor Group)簽了藝人合約,因此可以推測該公司負責管理海外的演唱會和活動。此外,他們在2011年與EMI簽了為期三年的獨家合約,目的是在北美地區進行製造和分銷活動,但目前尚不清楚該合約是否仍然有效。

https://xjapanmedia.com/post-157

【轉譯】從〈Week End〉和〈Rusty Nail〉解讀YOSHIKI的人生哲學

    X JAPAN的代表曲〈Rusty Nail〉,是X時代的代表曲〈Week End〉的續集,在粉絲之間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光是聽這兩首歌,彷彿完全是不同的作品。那麼,為什麼〈Rusty Nail〉是〈Week End〉的續集呢?而且,為什麼YOSHIKI會以「續集」的形式創作〈Rusty Nail〉呢?從這兩首歌的關係中,或許可以窺見YOSHIKI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

    這兩首歌的共同之處,其中一個是〈Rusty Nail〉B段中間直接插入了〈Week End〉的開場部分的琶音。但僅憑這一點,不能斷定它是「續集」。

    之所以它是續集,可以從〈Rusty Nail〉的歌詞來解讀。

    因此,首先讓我簡單說明一下〈Week End〉的主題。

    〈Week End〉是一首以「自殺」為主題的歌曲。不僅是因為「週末」和「生命的終結」的雙關語,還有在當時的音樂錄影帶中,也清晰表達了「自殺」這個主題。

    在〈Week End〉音樂錄影帶的故事情節裡,除了TOSHI之外,所有人都死了,YOSHIKI也有一幕是他自己割腕,在血水中入睡的場景,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只有TAIJI是被殺的...。在X JAPAN所有的音樂錄影帶中,也只有〈Week End〉如此明確去表達「死」的意象。從當時創作〈Week End〉的YOSHIKI身上可以看出,他內心深處有強烈的「求死慾」或「自殺衝動」。

    然而現實是(當然),YOSHIKI很努力的要盡可能繼續活下去。

    從〈Week End〉到〈Rusty Nail〉發行,大約間隔了4年時間。在此期間,YOSHIKI創作了〈Silent Jealousy〉、〈Say Anything〉、〈ART OF LIFE〉和〈Tears〉這四首歌的歌詞。

※〈Standing Sex〉是由「五十嵐美由姬(YOSHIKI的筆名)」作詞,因此與YOSHIKI本人算是不同的人格。

   這四首歌的歌詞中,有多處暗示了「即使在深深的痛苦和悲傷中,也要尋找活下去的意義」。這與〈Week End〉之前的歌詞有明顯的不同。

    雖然YOSHIKI在〈Week End〉中有自殺念頭,但實際上在現實中的他無法自殺。YOSHIKI選擇在悲傷中繼續活著。隨著時間過去,為了當時被自殺衝動所困擾的自己,也許他開始覺得,有必要寫一首歌曲來給出答案。

    〈Rusty Nail〉的一句歌詞寫著:

 
緊擁著鮮紅的手腕哭泣
 

    這句詞毫無疑問是指在〈Week End〉音樂錄影帶中割腕的YOSHIKI本人,這裡很容易連結。

 
請遺忘在序章中結束的週末心傷
 

    在〈Week End〉中,YOSHIKI雖然選擇自殺,但在〈Rusty Nail〉時,他也沒有完全變得積極樂觀。這只不過是個開端罷了⋯⋯

 
到底要流下多少淚水 
才能把你遺忘
 

    YOSHIKI心中的煎熬和悲傷,似乎永遠都看不到盡頭。但他選擇了在悲傷中堅強生存,這是更難走的路,比自殺更加辛苦。這就是他的人生,一個「序章」後堅持做出的選擇。

    〈Week End〉的續集之所以只有一首,可能是因為〈Week End〉的主題「自殺」是錯誤的選擇。YOSHIKI表達了他的堅定決心,無論人生有多麼艱難,他都選擇堅強活下去,絕不自殺。

https://xjapanmedia.com/post-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