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YOSHIKI悼念Ozzy Osbourne:「所有跟硬式搖滾和重金屬有關的人都受到了他的影響,我當然也是。」

    X JAPAN的YOSHIKI在他官方的X(前身為Twitter)帳號上,對本月22日逝世的英國音樂家Ozzy Osbourne表示哀悼。

    他寫道:「聽到這位傳奇逝世的消息,我很難過。」

    YOSHIKI憶起Ozzy的巨大影響力,並表示:「所有跟硬式搖滾和重金屬有關的人都受到了他的影響,我當然也是。」

    YOSHIKI進一步透露:「我只見過他一次,但他是一位真正的紳士。」他提到了Ozzy狂野音樂風格背後截然不同的人格特質。

    YOSHIKI獻上祈禱:「安息吧,Ozzy。」

這個月初才剛辦完告別演出,Ozzy Osbourne今天過世了...


    早上看到訃報,還在震驚...

    在他漫長而又傳奇的生涯裡,最讓人傻眼的一刻,肯定是演唱會上當眾把一隻蝙蝠往嘴裡塞,再用門牙一口將其斬首。

    他原本以為觀眾丟上台的是塑膠玩具,哪知,一咬下去味道卻很怪,還會抽動,這才發現剛剛咬的是真蝙蝠,幹... 笑死,這種事只有Ozzy幹得出來。一度被媒體和社會扭曲為「生吃蝙蝠的惡魔歌手」,這一幕早已刻在音樂史上,成為最難以抹滅的畫面之一。

    但Ozzy不愧是Ozzy,很多很多年後,推出了蝙蝠絨毛玩偶來賣,頭可以拆下來,讓你家小朋友多一個最特別的收藏,靠邀XD!用自嘲,把蝙蝠這事扭轉為只屬於他自己的喜劇形象。到最後回頭看,這件荒唐的鬧劇對他來說反而是個加分項。

    還不只那次咬蝙蝠,鴿子也咬過。Ozzy有一次跟唱片公司的高層開會,原本他想用放飛一籠鴿子的橋段在會議室裡秀一波,結果喝醉的他跟公關經理起衝突,一時火大竟然把鴿子一隻隻「斷頭」,咬完還丟在桌上。Ozzy後來說「我就是想讓她閉嘴啦,咬掉一隻,再咬第二隻,然後就被他們請出會議室了。」

    Ozzy Osbourne的怪誕世界,有一套自己的法則。當年他可真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Ozzy的一生,就是金屬樂從混沌陰影開始走向光輝的縮影。他跟Tony Iommi、Geezer Butler、Bill Ward於1969年在伯明罕組成Black Sabbath,以〈Paranoid〉、〈Iron Man〉一首首經典,開啟了金屬沉重音牆的黑暗時代,奠定「重金屬教父」的地位。

    從那之後,無數大牌樂團 ── 不管是Metallica、Guns N’ Roses,還是當代地下新秀 ── 都在他早已走過的軌跡上找靈感;他讓「沉重」和「劇場感」成為金屬樂不可或缺的元素。

    Ozzy還有一件樂迷都愛討論的事 ── 醫學上的奇蹟:他在四十幾年的超量酗酒跟瘋狂吸毒後居然不會死。連美國生技公司跟劍橋大學都找上他,想研究他的DNA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雖然晚年健康每況愈下,Ozzy最後還是「把最炸的留給樂迷」了。今年7月5日,他身為「Back to the Beginning」告別演出的主角,坐在特製的黑蝙蝠王座上完成最後一曲,台下掌聲如雷,不管帕金森氏症如何侵蝕,他那顆渴求舞台的初心從來沒變過。

    Ozzy Osbourne之所以成為傳奇,不只因為狂放軼事、瘋癲作風,是因為他讓所有人明白:金屬不只是音量比較大、節奏比較快,而是一種「不妥協」的生命態度,就算沒有人理解,也可以一直做自己,讓這個世界來理解你。Ozzy也證明了搖滾跟喜劇、黑暗跟幽默,這些完全相反的概念,竟然可以如此完美並存。

    只有他,可以用如此怪誕的方式,刷新世人的三觀。無厘頭、歇斯底里扭動的背後,留下的是足跡卻是「傳奇」,只有他辦的到,無法模仿。在生命的最後,用「最後一次站上舞台」的方式,跟樂迷們告別,也跟這個他當成遊樂場的地球告別,留下最後一次珍貴的回憶。然後,他就瀟灑的走了,俐落又豪邁,就跟他的招牌笑臉一樣。


    再見了

    永遠的「黑暗王子」Ozzy Osbourne

    他的瘋狂列車正式開向地獄,咧著嘴大笑著,讓那裡的黑暗也發光吧!


F1到底有多大陣仗?全球最大移動賽事的後勤物流

章節索引

「世界上後勤最龐大的移動體育賽事」

 每年3月到12月,F1這場移動的馬戲團,浩浩蕩蕩在全球24個賽道間奔波。比賽本身只佔整個運作的「冰山一角」,F1得以順利運轉,全仰賴近乎軍事級的後勤體系,總里程約13萬~16萬公里 —— 幾乎繞了地球4圈。這場分秒必爭的國際接力賽,是體育界最龐大的物流挑戰。

 如果把F1一年所有運量都加起來,會有多驚人?根據官方物流合作夥伴DHL估計,答案是 —— 重達33,600公噸,比許多中型航空公司全年貨運量還大,幾乎是讓一架波音747貨機全年365天滿載起降才能搬完。



後勤之王

 根據DHL或官方媒體統計,若以『實際跟團轉場的裝備』來做個年度運輸噸位排名,那F1就是全球最大隻的後勤巨獸 ——

① FIA Formula 1 世界錦標賽 ≈ 33,600 t
② Lady Gaga《ArtRave: The ARTPOP Ball》巡演 ≈ 32,200 t
③ Taylor Swift《The Eras》巡演 ≈ 31,700 t
④ Beyoncé《Renaissance》巡演 ≈ 28,500 t
⑤ Metallica《M72》巡演 ≈ 27,800 t
⑥ U2《360°》巡演 ≈ 26,000 t
⑦ Beyoncé《Formation》巡演 ≈ 24,000 t
⑧ Coldplay《Music of the Spheres》巡演 ≈ 22,000 t
⑨ Rolling Stones《No Filter》巡演 ≈ 20,400 t
⑩ 百老匯音樂劇《歌劇魅影》巡演 ≈ 19,500 t
⑪ Ed Sheeran《÷ Tour》巡演 ≈ 19,200 t
⑫ 達卡拉力賽 ≈ 19,000 t
⑬ Madonna《Sticky & Sweet Tour》巡演 ≈ 18,800 t
⑭ Metallica《WorldWired》巡演 ≈ 18,500 t
⑮ Lady Gaga《Born This Way Ball》巡演 ≈ 18,000 t
⑯ 太陽馬戲團《TOTEM》巡演 ≈ 17,500 t
⑰ Rammstein《Stadium Tour》巡演 ≈ 16,200 t
⑱ 漫威舞台秀《Marvel Universe Live!》巡演 ≈ 15,800 t
⑲ Michael Jackson《Dangerous Tour》巡演 ≈ 15,000 t
⑳ 迪士尼音樂劇《獅子王》巡演 ≈ 14,000 t

※Formula E ≈ 8,500 t / MotoGP ≈ 8,360 t / NASCAR ≈ 7,600 t / IndyCar ≈ 5,440 t / WEC ≈ 4,600 t
※t = 公噸
※不含分段重複裝備與非必要預布設施
※F1的噸位數不含F2/F3/F1 Academy/F1 Demo Run/Historic展示活動模組

 F1之所以運量高於任何巡演或賽事,主因是全套精密硬體並非當地能採購租借,例如賽車、數據中心、轉播系統都必須原機原件跟著飛,是非常困難的挑戰。再加上「時間壓力」,遇到歐洲背靠背(Back-to-Back Stages)雙週賽的時候,常常不到96小時要把所有貨物拆完移動、重建完畢,這種趕場速度也是最極端的。

 演藝巨星大型演唱會的舞台搭建、音響燈光、特效設備也極其精密且需要全球巡迴,因此其物流需求同樣令人咋舌。但不論以重量、跨洲次數或時間壓力來衡量,「一週搬一座移動城市」的F1仍穩居全球後勤之王。然而,這項運動是怎麼在核心物資如此龐大、日程表又這麼嚴苛的狀態下,快速、安全又精準的完成拆裝跟運送?祕訣就在於他們嚴格遵守的物流分類原則 ——



關鍵和非關鍵物品

 每支F1車隊都會把裝備分成「關鍵物品」以及「非關鍵物品」。把裝備這樣分門別類非常重要,因為能讓各隊在規劃物流時有更大的彈性,也能幫助他們在有限的預算裡妥善運作。

 所謂「關鍵物品」,就是包括賽車本體、動力單元、懸吊、ECU、Pit wall指揮站、即時數據伺服器……等等。基本上就是賽車以及跟比賽直接相關的東西。一句話來說就是「沒有它們就不能比賽」。

 相對之下,「非關鍵物品」就沒這麼急迫。這包括辦公器材、餐廚用品、車隊制服、公關物料、展示品等等,這些都提早用船運慢慢送到之後的賽站待命。



 比賽一結束,車隊技師就把賽車「分解」成最適合運輸的模組:引擎、變速箱、前後翼、懸吊跟電子系統各自鎖進特製泡棉內襯的抗震盒;碳纖維單體殼則套上量身打造的複合防撞箱。接著,所有部件像俄羅斯方塊一樣塞進客製化鋁製物流箱 —— 箱體尺寸全部都依照747F貨艙鎖固孔位精算過,形狀可以完美互嵌,連邊角都不浪費。最後貼上QR編碼與完整清單,確保下一站能「照表組車」、每個步驟都不會偏差。

 「非關鍵物品」也是用特製貨櫃,提前用船運送到下一站。雖然船運要好幾週才會到,但運費比空運便宜得多,對於預算有限的車隊來說,這筆成本差距不容小覷。

 別看F1表面上光鮮亮麗,尤其是摩納哥賽後派對的浮華,容易讓人以為車隊花錢如流水。但其實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就連運送零件這種看似不起眼的細節,都藏了一套高效率又精算過的邏輯 —— 也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三條生命線。



三大物流管道

1️⃣ 空運(Flyaway賽站,就是非歐洲的比賽)
2️⃣ 海運(非急需物資,提早數週運出)
3️⃣ 陸運(歐洲、雙週連賽,或最後一哩配送)

 在F1賽事的龐大後勤體系裡,空運、海運、陸運就像三條生命線,兵分多路,負責把上千公噸的物資送往世界每一個賽站。根據DHL於2024年2月27日發布的報告,F1單站運量可以達到1,400公噸。

 要把所有關鍵物品空運到世界各地,得動用6~7架波音747或777F巨型貨機 —— 每架可以載大約100公噸的貨,這些全是最昂貴、最核心的物品,一旦延誤,F1的比賽就沒得跑了。

 海運負責大型非關鍵物品(例如帳篷、餐飲設備、工具台)。車隊通常會用數個40呎貨櫃裝船運送。因為海運很慢,所以他們會準備五套一樣的海運裝備,依照全年賽曆先運往三到四個不同的大洲,這樣無論比賽在哪一個洲舉行,都能保證有一套完整的後勤在當地隨時待命。

 至於公路運輸,則是在歐洲本土的比賽時上陣,年載量約12,600公噸,需要多達200~300輛卡車把各隊裝備從一個國家拉到另一個國家。如果把這些卡車首尾相接,可以拉出一條超過5公里長的車隊。歐洲連賽常常考驗極限,就是所謂的「背靠背」賽事,這禮拜比完賽、下禮拜繼續比。

 歐洲各賽站雖然相隔不遠,但賽程也較緊湊,如果是背靠背,就必須在72小時內運送完成。為了趕進度,每輛卡車通常會安排三名駕駛輪班,24小時不熄火的行駛,沿途只有加油時才會暫時停下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若是浪費太多時間,可能會引發比賽延宕的災難。

 FOM運輸主任Tom Larkin曾說:「你沒辦法失手一次,一旦失敗就會直播給全世界看。」



F1是一座移動之城

 接下來,你會看到一張大清單 —— 這正是F1每次移動時的全部家當。

 每支F1車隊,光是移動的裝備就達到50~60公噸(大型車隊基地另計80公噸),這些東西包括:

① 賽車運作核心(直接構成比賽競技本體的所有零組件與備品)
賽車本體 ┓
  • 碳纖單體殼底盤/空力與外覆件
  • 內燃機/變速箱/傳動連接總成
  • 懸吊模組/轉向零件/輪轂及制動總成
  • 冷卻/燃油/液壓/排氣系統
  • 電池/儲能/電控模組
  • ECU與全套電子系統/感測器
  • 方向盤及校驗器
  • 駕駛艙裝備/滅火系統
┏──────┛
◽ 備品與耗材
 ┓
  • 各版本空力模件(如低阻力/高下壓套件)
  • 耗材/零星配件
  • 大量備品供現場翻新
┏──────┛
◽ 性能調整與實驗 ┓
  • 專用PU電控訊號模擬器
  • 低壓燃油抗汽蝕模擬測試器
  • 移動式動力系統預熱/排氣啟動模組
  • 便攜式乾冰造粒機(部分車隊) 
  • 內部開發的空氣動力測試用模組(部分車隊) 
  • 可更換式副油箱模組(部分車隊)
  • 實驗性新規引擎進氣模組(部分車隊)
  • 電子閥門/排氣背壓標定盒(部分車隊)
  • 排氣背壓/流量測試套件(部分車隊)
  • PU/ERS專用冷卻液預混脫氣機(部分車隊)
  • 行動式變速箱暖機循環機(部分車隊)
  • 可攜式碳陶煞車碟遠紅外預熱爐(部分車隊)
┏──────────┛
◽ 運輸與保護包材 ┓
  • 碳纖保護箱體 + 懸吊式飛行箱
  • RFID/NFC追蹤標籤 + 掃描器
  • 防靜電泡棉模組化隔板
  • 高強度防震充氣包材
  • 客製化減震泡棉襯墊
  • 遠紅外加熱層內襯飛行箱(部分車隊)
  • 專用設備氣壓洩壓閥 + 氣體監測內囊(部分車隊)
  • 自動重心校正吊掛系統(部分車隊)
  • 智能溫濕度紀錄追蹤器(部分車隊)
  • 地震級抗衝擊滑軌托架(部分車隊)

② 車隊作業支援模組(支援車輛操作、裝配、維修的完整技術模組)
◽ Pit區核心設施 ┓
  • Pit wall指揮站全套組件
    便攜式伺服器、即時遙測接收天線與信號設備、本地運算設備、通訊系統、數據同步器、不斷電系統等
  .戰略模擬與AI即時決策模組(部分車隊)
  .主動型場邊干擾監控器(部分車隊)
  .快速部署遮雨、遮陽與散熱擴充模組(部分車隊)
  • Pit Garage全套組件
    ╰ 牆面與吊頂模組、中央工作站、資料連線介面、後方備件與維修區、拆裝模組、掛車架及暫存架構等
  .模組化碳纖維內裝牆面與吸音板(部分車隊)
  .碳纖蜂巢結構快拆式地面整平板(部分車隊)
  .高階環境燈光與作業影子補光模組(部分車隊)
  • Pit Stop全套組件
    ╰ 門口上懸橫樑模組、千斤頂系統、雷射定位標線裝置、輪胎拆裝工具、作業姿態錄影模組、燈號系統等
  .AI智能千斤頂(部分車隊)
  .專屬改裝Paoli氣動輪胎槍(部分車隊)
  .雙向即時作業回放系統(部分車隊)
  .智慧型Pit作業監控與預測模組(部分車隊)
  .Pit Stop人體動作捕捉系統(部分車隊)
  .水冷降溫式Pit crew作業服 + 冷卻背包(部分車隊)
  .可攜式氣壓動能儲能模組(部分車隊)
┏─────────┛
◽ 基本整備與作業工具
 ┓
  • 高功率煞車/散熱鼓風機
  • 行動式熱交換器/冷卻液快換工裝
  • 冷卻液真空填充與抽氣模組
  • 車輛液體專用儲運裝備
  • 外掛啟動馬達 + 鋰電池推車
  • ERS電池整備 + 安全處理模組
  • 數據與資料同步工具模組
  • 電控訊號模擬器
  • 電子油門與踏板感測器對位調整模組
  • 離合器結合點校準與啟動策略模組
  • 空力標籤 + 測點編號模組
  • 空力模件裝配 + 拆卸支援座
  • Flow‑Vis螢光油漆施作 + 清洗套件
  • 高壓氣體補充與接頭模組
  • 輪胎加熱監控站
  • 輪胎毯控溫增強模組
  • 輪胎儲運推車 + 識別標籤模組
  • 輪胎編號 + 配置同步對照模組
  • 專業胎壓校正與記錄工作站
  • 氣動輪胎槍 + 專屬螺帽回收器
  • 輪胎槍扭矩感測 + 紀錄模組
  • 標準化快速接頭工裝模組
  • 精密測量儀器(卡尺、分厘卡等)
  • 扭力標定與校驗工作台
  • 精密扭力板手模組
  • 臨時零件加工應變模組
  • 專業級工具箱與工具車
  • 各式維修工具/無塵工作台
  • 各式托架/車架/支撐工架
  • 各式清除器/零件清洗模組
  • 各式冷卻/控溫器具
  • 幾何測量/底盤定位/雷射檢具模組
  • 洩漏偵測/紫外燈模組
  • 零件追蹤與標記模組
  • 四角稱重磅秤系統
  • 可調式平地校準套件
  • 數位外傾角/主銷傾角量測儀
  • 液壓千斤頂與支撐架
  • 多用途低底盤托運推車 + 起降調整模組
  • 4 mm超細工業內視鏡
  • 手持渦流探傷器
  • 手持硬度檢測器
  • 熱像成像與即時熱點偵測套件(含手持與閃擊模組)
  • 熱電偶校驗模組
  • 緊急供應型「翻新樹脂/快乾膠」模組
  • 制動系統油液快速維護模組
  • 低壓燃油補給/抽油套件
┏─────────────┛
◽ 高階精密檢測/校準與數據模組
 ┓
  • FARO/Romer可攜式三座標量測臂
  • 前束量板/拉線式輪距對正架
  • 底盤自動對準系統(部分車隊)
  • 彈簧剛性與限位測試台(部分車隊)
  • 模組化懸吊阻尼動態測試台(部分車隊)
  • 可編程阻尼器充氣/排氣工作站(部分車隊)
  • 輪胎下壓力測試與角度對齊模組(部分車隊)
  • 輪荷感測器校驗架(部分車隊)
  • 輪胎氣密性測試艙(部分車隊)
  • 輪圈胎珠座徑向偏擺測試模組(部分車隊)
  • 高階熱成像/輪胎表面溫度監測箱(部分車隊)
  • 可攜式輪圈動平衡機(部分車隊)
  • 行動煞車動力學測試台(部分車隊)
  • 瞬間熱疲勞模擬台(部分車隊)
  • 方向機/轉向系統測試工作台(部分車隊)
  • 轉向滑移板 + 主銷掃描轉盤(部分車隊)
  • 可攜式空力翼水平校準架(部分車隊)
  • 智慧型光學形變掃描/測距系統(部分車隊)
  • 聲學分析與共振掃描模組(部分車隊)
  • 雷射震動模擬器(部分車隊)
  • 手持光譜XRF合金分析儀(部分車隊)
  • 行動風洞測試裝置(部分車隊)
  • 高階主動式模擬對照系統(部分車隊)
  • 液壓系統壓力測試與洩漏檢測台(部分車隊)
  • 燃油流量計校正檢測台(部分車隊)
  • 行動液體成份分析實驗站(部分車隊)
  • 便攜式雷射測厚儀(部分車隊)
  • 車體表面電荷分佈檢測模組(部分車隊)
┏────────────────────┛
◽ 高階材料加工與維護模組 ┓
  • 小型電動打磨/切削設備
  • 碳纖維與複材修補模組
  • 熱處理與快速固化模組
  • 可攜式3D列印與掃描工作站
  • 行動CNC加工機(部分車隊)
  • 行動式高壓水切割機(部分車隊)
  • 金屬粉末床雷射燒結列印艙(部分車隊)
  • 動力單元油氣分離回收筒(部分車隊)
  • 高壓燃油安全快速排空罐(部分車隊)
  • 液壓油真空脫氣 + 超精密過濾站(部分車隊)
  • 特殊材質維修模組(部分車隊)
  • 雷射熔覆微修復站(部分車隊)
  • 空力模件快速黏著固定器(部分車隊)
  • 液態金屬微滲焊修復模組(部分車隊)
  • 迷你抽風烤漆艙 + 水性補漆槍(部分車隊)
  • 迷你複合材料高壓釜 + 真空熱成形烘箱(部分車隊)
  • 電纜/線束完整性測試儀(部分車隊)
  • 快速油水冷預熱/真空充填機(部分車隊)
  • 迷你等離子清潔艙(部分車隊)
  • 可攜式乾冰噴射清洗裝置(部分車隊)
  • 可攜式X光/超音波複合探傷儀(部分車隊)
  • 可攜式金屬疲勞分析/斷裂臨界掃描器(部分車隊)
  • 碳纖維層間超音波缺陷掃描器(部分車隊)
  • 雷射剪切干涉真空罩(部分車隊)
  • 液態氮低溫處理模組(部分車隊)
  • 高溫環境專用碳纖維冷卻遮罩(部分車隊)
  • 行動液壓引擎吊架(部分車隊)
  • PU內窺鏡/火星塞鏡組(部分車隊)
  • PU氣密測試與油氣洩露模組(部分車隊)
  • 膠體混合與封裝注射模組(部分車隊)
  • 可攜式高壓潤滑油脈衝清洗機(部分車隊)
┏────────────────┛
◽ 環境控制 ┓
  • 空調模組
  • 噪音水平儀
  • 溫濕度感測器模組
  • 車輛排氣抽風軟管
  • 空氣品質監測設備
  • 地板通風與濕氣排導模組
  • 工業級除溼、排風與空氣淨化系統
  • 專用排氣捕捉抽風管(部分車隊)
  • 防風沙與氣候隔離簾幕(部分賽站)
  • 自動伸縮式水幕降溫霧化臂(高溫賽站)
  • 可攜式乾燥空氣製造機(部分車隊)
  • Pit Garage氣味控制與通風機組(部分車隊)
  • 特製PM2.5極端過濾模組(部分車隊)
  • 碳足跡即時監控器(部分車隊)
  • 高密度微生物與黴菌即時偵測裝置(部分車隊)
  • 可攜式輻射與EMI環境監測器(部分車隊)
  • 可攜式CO₂濃度即時監測模組(部分車隊)
  • 行動式臭氧/VOC快速淨化塔(部分車隊)
  • 行動式靜電除塵離子塔(部分車隊)
  • 行動式噪音與聲波反饋模組(部分車隊)
┏──────┛
◽ 安全與電力支援
 ┓
  • 滅火器與煙霧偵測模組
  • 燃油洩漏隔離模組
  • 人體靜電導除模組
  • 動力模組隔熱圍欄套件
  • 獨立燃料感測警報模組
  • 電力穩壓模組
  • 專用電壓變壓器(因應當地電力環境)
  • 緊急照明備援模組
  • Pit Wall與Garage臨時接地裝置
  • 大容量泡沫滅火推車(部分車隊)
  • 低碳Fuel‑Cell/HVO混合電力艙(部分車隊)
  • 行動HVO/柴油備援發電機組(部分車隊)
  • 雙層HV電池安全隔離帳(部分車隊)
  • HV電池浸沒急救槽(部分車隊)
  • 主動式漏電與熱源偵測模組(部分車隊)
  • 電源過載分流與突波保護箱(部分車隊)
  • 太陽能輔助模組(部分車隊)
  • 高精度電力品質監測模組(部分車隊)
  • 行動式UPS冗餘切換伺服電源站(部分車隊)
  • 智慧型靜電防護地墊系統(部分車隊)
  • 模組化電力隔離與地電位平衡模組(部分車隊)
  • 高壓電弧絕緣操作工具箱(部分車隊)
  • 行動式緊急電力供應膠囊模組(部分車隊)
  • 事故車架技術保密隔離箱(部分車隊)
┏──────────┛
◽ 其他基礎設施
 ┓
  • 行動辦公桌椅組
  • 多功能充電排插
  • 簡易洗手台與飲用水設備
  • 簡易置物架與衣帽架
  • 個人防護裝備集中收納站
  • 即時數據顯示模組(含螢幕與安裝架)
  • 工業級強光手電/工作燈模組
  • 防火毯/吸油墊/高溫作業遮蔽模組
  • 各式纜線組/專用技術線束 + 防絆線槽與保護蓋
  • 多功能模組化備品抽屜式載具
  • 防撞收納模組
  • 零件報廢與稽核處理模組
  • 即時廢料裁切/封箱模組
  • 機櫃層架地台防震隔板(抗共振結構)
  • 高階抗震主機櫃懸吊系統(部分車隊)
  • 可攜式LED可程式動態照明軌道(部分車隊)
  • 快組式機櫃擴充接插模組(部分車隊)
  • 機密裝備隱藏隔間與可鎖收納模組(部分車隊)
  • 複合式氣壓/防潮/抗靜電倉儲箱(部分車隊)
  • 行動式氣壓/靜電穩定保護帳(部分車隊)
  • 微正壓碳纖維加工潔淨氣帳(部分車隊)
  • 3D列印用即時修復膠料加熱室(部分車隊)
  • 可攜式箱櫃震動與傾斜警報模組(部分車隊)
  • 折疊式高強度裝備移動軌道與滑軌地板模組(部分車隊)
  • 自走式重物搬運電動拖板車(部分車隊)
  • 智能起重滑軌吊載機(部分車隊)

③ 數據與通訊模組(賽車資料、決策系統與內外通訊系統的中樞)
◽ 核心伺服器與運算 ┓
  • 伺服器機櫃、螢幕與數百台筆電
  • 數據擷取與記錄伺服器
  • 策略模擬與即時運算伺服器
  • 影像與無線電同步伺服器
  • 本地驗證/授權伺服器
  • 領隊即時遠端連線閘道
  • 伺服器不斷電系統與數據同步模組
  • 行動遙測戰情拖車(可展開式機房艙)
  • 高效能計算伺服器 + 儲存系統 + Cisco交換器(部分車隊)
  • FPGA運算加速卡 + 特製伺服器模組(部分車隊)
  • 私有雲伺服器模組(部分車隊)
  • AI模型即時自我修正與回訓模組(部分車隊)
  • 行動邊緣運算/AI硬體箱(部分車隊)
  • 行動式企業級網路機櫃 + MPLS/5G路由系統(部分車隊)
  • 行動式液冷伺服器熱交換模組(部分車隊)
  • 可擴充式多分區伺服器電源隔離系統(部分車隊)
  • 高保密型伺服器磁碟即時加密解密系統(部分車隊)
  • 可攜式量子亂數種子供應模組(部分車隊)
  • PTP母鐘雙冗餘備援單元(部分車隊)
  • 遠端管理備援接口切換系統(部分車隊)
┏───────────┛
◽ 數據分析與可視化
 ┓
  • 行動數據視覺化平台
  • 現場技術工作站
  • 即時重播工作站
  • 影像擷取與重播解碼模組
  • 策略快照多螢幕預設版面
  • 車手專屬資訊顯示螢幕組
  • 多源即時數據融合平台(部分車隊)
  • 即時氣流可視化演算平台(部分車隊)
  • 即時懸吊數據回饋視覺化模組(部分車隊)
  • 即時熱點賽道地圖牆(部分車隊)
  • 動態車輛姿態與負重可視化模組(部分車隊)
  • 多光譜影像分析系統(部分車隊)
  • 全動態觸控大螢幕/戰術地圖牆(部分車隊)
  • Pit Stop流程微視化分析模組(部分車隊)
  • 模組化高頻數據篩選工作站(部分車隊)
  • 數位孿生即時同步匯流排(部分車隊)
  • AI情境預測與策略分支可視化系統(部分車隊)
  • 第二層AI影像即時識別系統(部分車隊)
  • 駕駛視角視野模擬平台(部分車隊)
  • 多點氣象微型站群(部分車隊)
  • 非同步資料源誤差補償模組(部分車隊)
┏───────────┛
◽ 網路與安全
 ┓
  • 備援型機架交換器(Arista/Cisco)
  • 備用DNS/DHCP與本地驗證主機
  • RADIUS雙重驗證登入控制器
  • 入侵偵測系統(IDS)/端點防護閘道
  • 加密型資料備援儲存模組
  • 動態VPN模組與行動安全防火牆
  • 高速網狀網路備援路由系統(部分車隊)
  • 模擬干擾測試模組(部分車隊)
  • PCIe數位封包審查卡(部分車隊)
  • 被動式電子干擾封包記錄器(部分車隊)
  • 零信任網路存取閘道控制器(部分車隊)
  • 可攜式資料消除器/碎片化機組(部分車隊)
  • 可攜式電磁波阻斷罩(部分車隊)
  • 行動量子加密傳輸模組(部分車隊)
  • 量子密鑰分發 (QKD) 原型箱(部分車隊)
  • 雙重量子加密鑰匙即時更新站(部分車隊)
  • AI異常行為即時偵測分析模組(部分車隊)
  • 內部網段行為基線建模模組(部分車隊)
  • 行動隱碼通訊模組(部分車隊)
┏───────┛
◽ 無線通訊與頻譜作業
 ┓
  • 無線基地台與區域網路橋接模組
  • ECU/感測器校正器與燒錄工具
  • 分支收發器 + 安全通訊箱
  • 車隊無線電完整套件
  • 內部無線通訊錄音/監控設備
  • 無線電頻道模擬與頻率映射工裝
  • 頻譜監測與干擾掃描器
  • 訊號延遲/丟包測試器
  • 車載影像傳輸接收/雙向回報機櫃
  • 車載資料即時擷取專用中繼模組
  • 可程式解碼型無線電轉頻模組
  • 輪胎條碼掃描槍 + 即時雲端對碼站
  • 緊急通訊備援模組
  • 可攜式衛星連線備援站(非主流5G地區)
  • Starlink/OneWeb低軌衛星備援端末(部分車隊)
  • 主動式加密跳頻通訊模組(部分車隊)
  • 雙網路容錯系統(部分車隊)
  • 雙重通訊延遲優化預測系統(部分車隊)
  • 雙頻5G行動基地台模組(部分車隊)
  • Wi‑Fi 6E多頻段漫遊熱點基地台(部分車隊)
  • Wi-Fi通訊協定干擾隔離模組(部分賽站)
  • AI通訊降躁與語音辨識濾波模組(部分車隊)
┏──────────┛
◽ 備品與週邊
 ┓
  • 車手耳機與隊內無線麥克風維修備品組
  • 備用Pit wall通訊終端(含耳麥/基地台收發器)
  • 現場備用隊內視訊通話平板
  • 主機板與筆電備品 + 快拆硬碟模組
  • 高功率筆電快充電源站
  • 離線式故障診斷模組
  • 離線式機密資料備份與轉移模組
  • 行動數據傳輸備援模組(含5G/衛星方案)
  • 光纖與高速數據傳輸收納模組
  • 行動式高輸出雷射印表機與耗材站(部分車隊)
  • 智慧型筆電備援切換工作站(部分車隊)
  • 模組化數據箱體緊急冷卻模組(部分車隊)

④ 團隊生活與接待功能(團隊成員起居、健康、應變與貴賓接待功能)
◽ 車手專屬 ┓
  • 專用飲水補給系統
  • 個人防護裝備模組/冷卻與生理支援模組
  • 備用個人防護裝備模組(含頭盔/賽車服/手套/HANS裝置)
  • 冷氣背心與冰袋循環模組(可充電)
  • 心理調節與專注訓練模組
  • 物理治療與冰浴模組
  • 體重監控與作息紀錄模組
  • 睡眠與心率追蹤裝置(含穿戴式感測器)
  • 頸部阻力訓練裝置 + 配重頭盔
  • 即時醫療資訊/心率監測中控模組(部分車隊)
  • 車手私人心理環境艙(部分車隊)
  • 車手用光療調節燈具(部分車隊)
  • 智慧床墊系統(部分車隊)
  • 車手冷氣艙(部分車隊)
  • 移動式醫療級高壓氧艙(部分車隊)
  • 移動式G力離心訓練模組(部分車隊)
  • 瞬間反應與手眼協調測試站(部分車隊)
  • 賽後肌肉疲勞與脫水快檢儀(部分車隊)
  • INDIBA高頻電療加速恢復裝置(部分車隊)
  • 全身神經刺激恢復機(部分車隊)
  • 腦波放鬆/交感神經調節模組(部分車隊)
  • 多頻段腦波動態調控艙(部分車隊)
  • 賽道模擬平台(部分車隊)
  • 行動式駕駛艙模擬器(部分車隊)
  • 高原地區低氧耐力預適應模組(部分車隊)
  • 車手配方飲/代謝追蹤儲存艙(部分車隊)
  • 行動髮型與造型模組(部分車隊)
┏──────┛
◽ 團隊成員健康與補給
 ┓
  • 車手與工程師個人補給備品
  • 專用淨水與食品安全裝備
  • 咖啡機與茶水間設備
  • 空氣清淨/除菌模組
  • 急救藥品與醫療耗材儲存箱
  • 健康檢測工具包(例如抗原試劑)
  • 簡易盥洗設施
  • 廚房設備/冰箱/爐具/食材與飲品
  • 冷凍食品/特殊食材冷藏模組
  • 團隊個人飲食標籤管理模組
  • 即飲補給包與運動補充模組
  • 氧氣補給備援模組
  • 團隊制服/防火裝/頭盔及個人物資
  • 個人儲物櫃與充電模組
  • 耳機/降噪設備集中模組
  • 團隊常備備品小倉
  • 衣物乾燥除濕模組
  • 行動洗衣設備模組
  • 行動床組與折疊床
  • 行動除臭與衛生處理模組
  • 行動化學/毒物檢測站(部分車隊)
  • 污染物快速現場偵測器(部分車隊)
  • 生理穩定追蹤模組(部分車隊)
  • 團隊輪班作息可視化螢幕模組(部分車隊)
  • 工程師疲勞監控裝置(部分車隊)
  • 客製化睡眠優化艙(部分車隊)
  • 行動式深層睡眠加壓膠囊(部分車隊)
  • 女性團隊成員專屬模組(部分車隊)
  • 超音波深層肌筋膜放鬆裝置(部分車隊)
  • Chill Station冰水循環降溫系統(部分車隊)
  • 高溫區專屬熱中暑預防模組(部分車隊)
  • 高原賽站用氧氣補充艙與氣壓調節模組(部分車隊)
  • 工程師高溫/高濕氣候專用降溫背心替換站(部分車隊)
┏─────────────┛
◽ 辦公、會議與環境
 ┓
  • 簡易辦公用品(文具、白板、影印機等)
  • 小型檔案儲存櫃
  • 投影簡報模組(工程會議使用)
  • Paddock會議室音響與投影模組
  • 冷氣帳棚與模組化座談亭
  • 高溫地區冷卻外掛帳棚/風壓氣幕
  • 防蚊蟲與極端天氣防護模組
  • UV/過敏原可攜式環境監測器
  • 臨時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模組
  • 臨時商務接待模組(部分車隊)
  • 全息投影遠端協作站(部分車隊)
  • 自動化環境光調節模組(部分車隊)
  • 即時翻譯與多語系同步會議系統(部分車隊)
  • 行動式會議內容加密錄音與轉錄站(部分車隊)
  • 工程師專屬低感官干擾集中艙(部分車隊)
  • VR實境模擬帳棚(部分車隊)
  • 行動錄音與拍攝工作室(部分車隊)
┏───────────┛
◽ 後勤基地、接待與安控
 ┓
  • 大型多層車隊行動基地專屬模組(歐洲賽站)
  • 縮小版車隊行動基地專屬模組(部分賽站)
  • 小型招待模組(非歐洲賽站)
  • VIP觀賽模組/禮品與款待物資
  • 小型DJ音響與背景音樂模組
  • 可攜式品牌背景板與媒體區佈景套件
  • 行動照明塔與CCTV桿
  • 備用LED照明燈串與緊急電力行動電源
  • 安控攝影與門禁監控模組
  • 生物辨識門禁與通行紀錄模組(部分車隊)
  • 高階反制無人機與空中干擾模組(部分車隊)
  • 災害應變組(部分車隊)
  • 全封閉式貴賓休息艙(部分車隊)
  • 全賽道同步式品牌投影燈光模組(部分車隊)
  • 賽後移動式新聞專訪模組(部分車隊)


 當然還有FIA/FOM/FOHES/F1 Experiences賽事基礎設施也要運送:

① 賽事控制與通訊模組(整場比賽的即時指揮、主機房管理與雙向通訊,是F1賽事的中樞)
◽ 比賽指揮與主控 ┓
  • 賽務控制與轉播基地專屬模組(歐洲賽站)
  • 賽務控制機動防水帳棚(非歐洲賽站)
  • 賽事伺服器機房
  • 賽事控制操作台
  • 賽事總監緊急指令實體面板
  • 便攜式賽事記錄副控台
  • 起跑燈控制盒 + 通訊線纜與同步模組 + 燈號測試模組
  • 賽事管理圖像化後台操作平台
  • 賽控訊息發布工作站
  • 賽事決策紀錄與加密平台
  • 獨立指令追蹤記錄分流器
  • 賽事管理系統雙備份伺服器機架
  • 行動備援賽事控制單元
  • 異地遠端賽事控制鏡像操作模組
┏──────────┛
◽ 內部通訊系統
 ┓
  • Riedel Artist-1024通訊矩陣機框 + Smart Panel控制面板
  • Riedel Director/Bolero/IP協定閘道
  • Riedel智慧控制面板操作席 + 400副降噪耳機
  • Riedel Director遠端操作站 + 含備援伺服器
  • Bolero無線通訊基站與腰掛式對講機套件
  • Riedel/Lawo數位通訊矩陣 + IP對講面板組
  • Riedel Bolero AES67協定網路音訊分流閘道器
  • Riedel導播席與裁判席延遲比對站
  • 備用通訊線纜與接頭
┏─────────┛
◽ 影像監控與整合
 ┓
  • 起跑格/罰秒AI監控攝影機組
  • Racewatch即時影像‑數據整合平台伺服器
  • 監控視訊整合編列伺服器
  • 多屏視訊牆模組 + 像素處理器
  • 高倍率PTZ攝影機遠端追蹤控制系統
  • Evertz/Lawo IP協定視訊分割機櫃
  • Racewatch RTAP/Focus伺服器叢集 + Incident Hub雲端閘道
  • 影像冗餘備份儲存陣列
┏──────────┛
◽ 網路與數據安全
 ┓
  • 核心網路交換器 + 防火牆
  • 現場封包加密與加值閘道模組
  • 惡意封包攔截與攻擊緩解模組
  • 加密資料儲存陣列 
  • 動態VPN模組與行動安全防火牆
┏──────────┛
◽ 頻譜管理與干擾分析
 ┓
  • 無線電通信譜圖可視化牆
  • 自動頻段資源分配模組
  • 賽事無線電干擾分析模組
  • 無線電頻道模擬 + 頻率映射工裝
  • 頻譜監測與干擾掃描器
  • 射頻時延緩衝模組
  • 賽事控制緊急電波靜默干擾器
  • 低功耗即時地磁干擾感測模組(部分賽站)
  • 備援無線射頻耳返濾波器 + 干擾屏蔽盒(部分賽站)
┏─────────────┛
◽ 計時與同步 ┓
  • GPS授時與高精度時脈分配模組
  • 獨立GPS授時備援套件
  • 行動IEEE 1588精準時間同步延伸模組
┏───────┛
◽ 事故處理與判罰
 ┓
  • FIA電子旗號同步監控模組
  • VSC/SC/FCY控制主機與賽道旗號同步介面
  • 數位交互式紅旗/黃旗觸控面板
  • 紅旗/黃旗遠端備用觸發器
  • 事故影像與資料同步下載 + 復原模組
  • 標準判罰資料查核伺服器
  • 遠端裁決通訊同步解碼模組
  • 舉證資料比對整合站
  • 雙向影音審查站
  • 高速演算法影像合成器
  • AI即時車道偏移偵測與路徑重建系統
  • AI輔助輿情資料篩選分析模組
  • 聲波感測輔助碰撞判讀模組
  • 比賽指令編碼對照分析器
  • 裁罰紀錄密碼鎖儲存模組
  • VSC/SC/FCY動態切換演練模擬系統(部分賽站)
┏──────────┛
◽ 審判區域安全控制
 ┓
  • 雙層門禁閘道 + 臉辨/RFID整合機
  • 內外同步錄影/錄音NVR + AI異常行為偵測伺服器
  • 可搬式X光包裹掃描台 + 手持金屬/爆裂物痕跡偵測器
  • FIA技官專用加密Body‑Cam + 雙頻即時回傳盒
  • 賽控中心屋頂無人機探測 + 無線射頻反制陣列
  • 備援級WORM證據封存櫃
  • 獨立網段Darktrace‑style網路威脅感測器 + 即時流量鏡像分析站
┏────────────┛
◽ 其他支援與備援
 ┓
  • 訊號轉接盒備援工具模組
  • 即時纜線診斷器/光纖反射診斷模組
  • 便攜式信號中繼站
  • IFB耳返訊號發送模組
  • 中央協定轉換器
  • 即時慢動作重播解碼器
  • 起跑架/起跑燈備件
  • 現場技術文件快速列印與派送模組
  • 媒體/工作人員認證系統 + 憑證列印 + 掃描設備
  • 人員出入口刷卡閘門
  • 技術人員個人裝備
  • 災難級臨時網路跳線模組
  • 低軌衛星網路備援接取裝置(部分賽站)

② 賽道監測與計時模組(F1比賽精準計時與安全監控的根本)
◽ 賽道測繪與數據收集 ┓
  • mmWave 3D LiDAR表面形變掃描架(特定賽站)
  • 微氣象感測網 + LiDAR風剖面雷達(特定賽站)
  • 砂塵沉積分析儀(特定賽站)
  • 3D光學無人機大規模航測隊(歐洲賽站)
  • 賽道高清地圖測繪儀
  • 小型高速雷射粗糙度/裂縫熱影像槍
  • Al Kamel RTK‑GPS基準站 + 棱鏡標靶套件
  • Al Kamel Systems模組化行動數據機房群組
┏─────────────┛
◽ 精準計時與判定系統
 ┓
  • IEEE 1588 PTP協議時間同步交換器
  • 計時光纖主幹 + 線路診斷器
  • 計時線圈測試器 + 分區解碼器
  • 終點線掃描攝影機
  • 高畫質360° 終點影像鏡頭
  • 雙重獨立終點感測備援系統
  • 計時資料冗餘儲存伺服器
  • 自動切換中繼箱
  • 多普勒測速雷達
  • 官方計時同步模組
  • VSC/SC Delta‑Time即時比對伺服器
  • 便攜式計時系統測試與診斷工作站
  • PTP時脈健康監測 + Fail‑over切換控制器
  • 車載雙冗餘射頻計時應答器備件 + 快拆支架
  • 備用計時晶片與感測器
  • 巨型LED計時顯示牆(尚未翻新的老舊賽站)
┏─────────────┛
◽ 賽道安全與監控
 ┓
  • 維修道閘門感測器
  • 維修道出口紅外線測速感測器
  • 高速攝影系統(Track Limits用攝影設備)
  • AI Track Limits影像識別與判定系統
  • AI Track Limits手動介入與覆判模組
  • Grade 1專用LED智慧旗號面板
  • 雙向旗號指令下行/狀態回傳模組
  • 智慧旗號管理系統控制主機 + 旁站控制盒
  • 智慧旗號管理系統備援感測器切換模組
  • 旗號觸發記錄模組
  • 賽道警示燈號電力穩壓模組
┏──────────┛
◽ 車輛與環境監測
 ┓
  • Scrutineering感測快拆線束 + 校驗專用時碼模組
  • PDM車輛定位天線組 + 賽道解碼器機架
  • 車輛識別燈號模組
  • GPS授時備援模組
  • 表面溫度感測器陣列
  • 動態雨水監測模組
  • 賽道濕度與積水深度感測器
  • 緊急風速/雷擊預警模組
  • 場邊氣體感測站(中東特定賽站)

③ 基礎電力與系統支援模組(穩定供電與備援,讓指揮設備的運作不中斷)
◽ 主電力供應與備援 ┓
  • 靜音型250–320 kVA柴油備援機
  • 10 kVA不斷電電池櫃 + 智慧電源分配器
  • 賽道監測區域用太陽能不斷電備援站
  • 賽事控制獨立微型太陽能應急模組
  • 快速部署微型風力渦輪備援機
  • 可攜式太陽能折疊板陣列
  • 內部備援電力監控站
┏───────────┛
◽ 電力管理與分配
 ┓
  • 高精度電力品質分析站
  • 發電機油耗/溫度/機組診斷快拆模組
  • 分散式微電網切換控制器
  • 不斷電雙電源切換交錯模組
  • 智慧型能源監控器
  • 相位分析 + 電力諧波監測器
  • 遠端開關監控系統
  • 遠端斷電實體觸發模組
  • 模組化電力切換櫃
  • 移動式電力診斷推車
  • 電源靜音罩
  • 電磁干擾屏蔽箱
  • 防雨IPX機架外殼(戶外設施使用)
┏──────────┛
◽ 線纜與接地
 ┓
  • 重載防水電纜線圈
  • 高壓轉接頭與隔離接頭模組
  • 臨時分電箱/IPX配電盤
  • 多層電纜橋/電線槽
  • 自動電纜收卷線盤模組
  • 臨時接地模組(機材保護用)
  • 防靜電地接鋪設模組(人員保護用)

④ 技檢、醫療與安全模組(保障比賽公平與車手安全)
◽ 技術檢查與公平性 ┓
  • FIA賽事監控軟體與決策支援系統
  • FIA技檢圍場模組化圍欄
  • FIA技檢/監測/計量/秤重/取樣/抽檢工裝
     多功能技檢平台、底盤幾何與車高檢測、標準空力尺寸模板套組、超聲波滑木厚度測試、靜態負荷試驗台、燃油取樣與封存組、高壓電池與ERS安全檢測、熱能與輪胎監督、高溫複材膨脹係數掃描儀等
  • FIA標準輪圈電腦斷層掃描艙
  • FIA數位認證與數據加密解碼模組
  • FIA專用三維雷射掃描儀與校準系統
  • FIA車輛靜態空力風洞比對模擬器(光學輪廓校準)
  • FIA標準電子控制單元 (SECU) 讀取器與驗證工具
  • FIA現場燃油/油樣化驗箱
  • FIA封條/鉛封模組
  • FIA整車封存保全模組
  • FIA反禁藥與酒測採樣站
  • FIA/FOM聯合碳排盤查行動箱
  • PU封印/拆封專用扭力標定工具箱
┏───────────┛
◽ 車手醫療與救援
 ┓
  • FIA Extrication駕駛救援套件
    ╰ 脊椎保護型脫困擔架、頸部固定器、脫困專用剪具與切割器具、電剪與工具箱、頭盔護托與頭部支撐器具、緊急吸氧裝置與口罩、火場急救毯等
  • FIA行動醫療中心
    ╰ 全功能病床與多張可摺疊擔架、生命徵象監測儀器、緊急插管與呼吸器系統、心臟去顫器、靜脈注射與點滴系統、藥品冷藏櫃與藥物儲存箱、傷口處理與縫合包、X光機或超音波模組、車手平衡感測模組、即時含氧濃度與血糖分析器、無菌手術器械包、現場醫護辦公與通訊設備
  • 高級醫療核心器材巡迴套組
     行動生命監護除顫儀、便攜式呼吸機、影像喉鏡套組、自動機械CPR裝置、軍規止血帶、壓力繃帶、速凝止血粉、針胸減壓針具、可攜式胸管引流包等
  • 高頻無線電通訊設備(醫療專用頻道)
  • 現場醫療數據記錄與傳輸設備 + 資料加密轉碼器
  • 醫師遠端協作AR眼鏡
  • 便攜式X光診斷箱
  • 便攜式超音波診斷儀
  • 便攜式腦震盪快速檢測儀
  • 便攜式電生理監測模組
  • 便攜式熱成像中暑快速檢測儀
  • 擔架與搬運設備
  • 藥物與輸液模組
  • 體溫管理設備
  • 車手生醫手套資料接收基站
  • 生理資料中繼轉換模組
  • 頭盔強度與HANS裝置測試模組
  • 模擬器撞擊重播分析工作站
  • 車手救援/抽離訓練模組
┏──────────┛
◽ 現場安全防護
 ┓
  • 防滑墊與警示帶
  • 防火與滅火設備
  • 防爆防火布/隔熱毯
  • 鋰電池火災與高壓防禦套件
  • 高空作業與結構安全模組
  • PPE個人防護裝備模組
  • 應急照明與指示系統
  • 現場氣體與化學品洩漏應變模組
  • 切割與破壞工具
  • 交通與人群管理模組

⑤ 接待、行銷與觀眾體驗模組(連結F1商業價值與觀眾參與感)
◽ Paddock Club與VIP接待 ┓
  • Paddock Club模組化招待樓(部分賽站使用現場搭建結構)
  • Paddock Club接待櫃台 + 品牌客製佈景模組
  • Paddock Club專屬空調壓縮與通風系統
  • Paddock Club貴賓安全與通行控管模組
  • Paddock Club多語音訊導覽與無線接收器組
  • Paddock Club場內用地毯模組與封邊工具
  • 高檔餐飲設備與服務配套模組
  • 舒適家具與休憩設施模組
  • 藝術與裝飾品模組
  • 禮賓個人化服務與支援
  • VIP專屬休息室與盥洗設施
  • 小型會議室或洽談區
┏──────────────┛
◽ 餐飲與基礎服務
 ┓
  • 觀眾安檢入口模組
  • 票務驗證 & 動線指引模組
  • 流動式無障礙設施模組
  • 流動廁所與洗手站
  • 行動廚房模組
  • 行動酒吧與飲品供應模組
  • 手機充電站/行動電源租借服務
  • 即時比賽多語直播翻譯耳機站(非英語系國家賽站)
┏──────────┛
◽ 粉絲互動與體驗
 ┓
  • Fan Zone模組化互動展區/模擬器貨櫃
  • 模擬器獨立冷卻 + 電源穩壓模組
  • AR/VR互動展台 + 感測輔助器材 + 感測安全停機模組
  • F1 Kids Zone套件 + 裝飾與安全圍籬模組
  • Pit Crew換胎挑戰模組
  • F1 Experiences雙座體驗車 + 維護備件 + 專屬車庫模組(部分賽站)
  • F1 Experiences互動贈品模組
  • Champions Club/F1 Garage快拆式招待空間
  • 靜態展示車或半切式展示底盤
  • 互動問答與競賽站/反應時間挑戰裝置
  • 互動展區氣味模組/香氛擴散器
  • 互動展區備援電力與不斷電穩壓箱
  • 賽車展示模擬車體
  • 車手簽名會/見面會舞台模組
  • 拍照背板/主題攝影區模組
  • F1歷史/科技展示互動牆
  • 獎盃展示櫃與相關安全模組
  • 排隊管理與遮陽/避雨設施
┏──────────┛
◽ 商品銷售與廣宣
 ┓
  • 品牌視覺裝置藝術/充氣拱門
  • 促銷活動道具/舞台模組
  • 官方商品販售模組
  • 授權商品販售銷售點系統 + 網路備援路由器
  • 行動支付設備(多種支付方式支援)
  • 專屬商品包裝區/客製化服務站
  • 多媒體互動展示螢幕(含產品資訊/促銷影片)
  • 觀眾互動即時留言牆/Hashtag統整系統
  • 行動試衣間模組
  • 各種品牌背板/展示模組
┏──────────┛
◽ 頒獎與慶祝
 ┓
  • Ferrari Trento頒獎香檳及禮賓組
  • Pyrotecnico煙火/火焰特效套件
  • 頒獎台/冷卻室/媒體採訪區模組化套件
  • 頒獎典禮後煙霧彩帶/紙花噴射機
  • 官方攝影與錄影專用平台/軌道
  • 官方賽事徽標/品牌旗幟與旗桿組
  • 賽後清場與回收設備
┏───────┛
◽ 現場安全與通訊
 ┓
  • 便攜式金屬探測器 + 安檢門
  • 便攜式CCTV監控錄影系統
  • 行動無線監控與觀眾人流監控攝影機
  • 觀眾動線熱點追蹤系統
  • 聲光廣播與緊急疏散系統
  •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熱點
  • 現場資訊與指示模組
  • 緊急應變與臨時醫護站模組(獨立於FIA醫療系統)


 FOM旗下的世界轉播部門(World Feed),也有130~150公噸左右的轉播設備要送達各賽道,在場內組建起F1 TV Compound,堪稱「世上最龐大的可移動電視攝影棚」,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比賽直播就是從這裡製作「主母帶」,傳送給全球各國轉播商。根據DHL公布的資料,每場比賽需要動用2架波音747F或777F專機空運,其餘拆分為海運/陸運循環貨櫃:

① 現場影音收集與傳輸模組(所有轉播影音的取材源頭)
◽ 影像採集設備 ┓
  • 固定攝影機 + 支架 + 直升機空拍鏈路
  • 4K/960 fps HiMotion II/III高速慢動作攝影機
  • Shotover F1雲台系統 + 陀螺儀控制器
  • Shotover F1專屬陀螺穩定模組熱備
  • 遠端PTZ鏡頭鏡位微調模組
  • 備用PTZ遙控雲台
  • 固定雲台鏡頭遠端定位校正器
  • Spidercam/Railcam懸吊鋼索與滑軌攝影系統
  • Spidercam雷射定位與傾角校正模組
  • Spidercam吊繩收放馬達備用模組
  • FPV無人機攝影單元 + 操作控制台與顯示器 + 充電站
  • 維修道報導無線背包 + 新聞用手持攝影機 + 手持穩定器模組
  • FOM Steadicam/肩扛雲台與增穩背心套件
  • 90顆車載鏡頭TX/RX套件
  • 360° 車載球形攝影機
  • Gyro Cam陀螺穩定車載Pod
  • 特殊車載鏡頭固定支架與隔熱包材
  • 腳踏視角攝影機、安全帽攝影機、無人機攝影測試套件
  • HDR‑SDR同步對照監測儀+自動校準探頭
  • 極端氣候專用攝影鏡頭加熱器/防霧罩
  • 高強度攝影機防護罩(雨戰或砂石賽站)
  • 大量專業級電池與充電器
  • 線纜捲軸與保護器
  • 鏡頭校準與健康檢查設備
  • 高幀率/超廣角備份鏡頭箱 + 專用ECU備件箱
┏─────────┛
◽ 空拍與無線傳輸
 ┓
  • 直升機影像傳輸干擾過濾器 + 備援錄影裝置
  • 空拍攝影師地面姿態導引 + 焦段預視模組
  • 維修道專屬天線陣列/影像傳輸中繼點
  • 維修道中距離無線射頻放大模組
  • Vislink車載攝影無線射頻解碼/分配機架
  • 低延遲影像傳輸中繼背包
  • 無線低畫質預覽圖傳器
  • 無線射頻備用電池模組
┏──────────┛
◽ 聲音採集設備
 ┓
  • 車手頭盔內建收音混音器
  • 147支定向麥克風 + 支架 + 防風罩
  • 特殊目的麥克風與配件
  • 排氣管高溫定向收音麥克風套件 + 耐熱隔離纜線
  • 專業級多通道無線麥克風系統
  • 專業級音頻錄音機與存儲裝置
  • 5.1聲道環場收音陣列
  • 車隊無線電錄音備援套件
  • 觀眾區現場氛圍收音套件
  • 音頻監聽與校準設備
  • 音頻訊號處理與路由設備
┏────────┛
◽ 同步與校準
 ┓
  • GPS鎖定PTP母鐘/同步脈衝產生器
  • 黑白卡與色溫校正模組
  • 音訊等化與反饋監測模組
  • 視覺/聲音同步閃燈模組
  • 音訊備援路由與突波隔離模組
  • VR影像同步器 + 6DoF 觀賞測試箱
  • 水平鎖定演算法伺服 + 快速校準夾具組
  • 賽道現場攝影機座標校正與機位追蹤模組

② 訊號處理與製播控制模組(對所有影音素材進行編碼、混音、特效、疊圖、慢動作、切換與重播,是F1節目內容的主製作中心)
◽ 蜂巢式模組化轉播中心艙
◽ 導播台與混音台 ┓
  • Grass Valley K-Frame Vision Mixer主控面板
  • Calrec大型數位混音台
  • Calrec Hydra2 MADI音訊矩陣 + Stagebox
  • 畫面導播熱鍵切換器
  • 備用Vision Mixer控制面板
┏──────────┛
◽ 編碼與渲染
 ┓
  • JPEG-XS即時編碼伺服器陣列
  • AWS Elemental Live即時編碼伺服器陣列
  • 圖形鏡像伺服器陣列
  • AI自動圖形輔助產生器
  • Vizrt/Chyron即時圖形CG渲染伺服器叢集
  • AR/虛擬廣告渲染伺服器
  • 動態軌邊LED廣告看板系統(含同步伺服器與標定基座)
  • Cloud Render N‑1雲端渲染備援節點
┏────────┛
◽ 圖卡控制與調整
 ┓
  • 圖卡與數據顯示操作台
  • 圖卡數據自動監控器
  • 圖卡延遲與同步調校模組
  • 圖卡轉場AI自動建議模組
  • 圖卡錯誤回報與即時Log視覺化模組
  • 畫面特效與圖卡整合系統
  • AR運鏡同步模組
  • 鏡頭校準資料載入器
  • AR看板測試箱
  • GhostFrame/Mo-Sys AR同步驅動模組
  • 雷達疊圖干擾排除預處理站
┏──────────┛
◽ 慢動作與重播
 ┓
  • EVS LSM-VIA慢動作重播控制面板
  • EVS XT-VIA多軌慢動作重播伺服器
  • EVS IPDirector媒體管理 + 即時裁切工作站
  • EVS X-One便攜轉播備援機
  • 高階節目流程錄影備援套件
  • 慢動作剪輯盲控台
  • 即時慢動作重播解碼器
  • 慢動作與特寫同步濾波切換模組
┏────────┛
◽ 訊號監控與轉換
 ┓
  • HD/SD-SDI訊號穩定器
  • 重播信號中繼監控站
  • Evertz MVP多畫面檢視器
  • 多畫面流程切換器
  • 訊號流拓撲即時監控牆
  • HDR畫幅雙路比對牆(10 bit/12 bit即時切換)
  • 波形/向量監控儀
  • 影像格式轉換器
  • EDID模擬器/螢幕協調裝置
  • HDCP/EDID數位訊號管理伺服器
  • IP SMPTE 2110介面壓縮備援閘道
┏──────────┛
◽ 控制與協調系統
 ┓
  • Lawo VSM/Neuron IP路由控制器機架
  • TSL TallyMan攝影指示燈控制模組
  • 攝影控制機架 + 對色/操作面板
  • 基帶訊號處理器/消閃濾波器
  • 中央事件排程主控站
  • 混音資料記錄器
  • 音訊落地解碼器
  • 綠幕虛擬背景模組(部分賽站)
┏──────────┛
◽ 時間碼與同步
 ┓
  • PTP母鐘
  • PTP協定時間誤差修正器
  • 時間碼整合器
  • 官方計時圖卡整合伺服器
  • 聲畫同步檢測器
  • 節目訊號聲畫誤差診斷模組
┏────────┛
◽ 工作流程與備援
 ┓
  • 製播協作版本管控系統
  • 轉播導播協作用觸控時間軸工作站
  • 節目排程與腳本協作工作站 + 備援伺服器
  • 行動鍵盤螢幕滑鼠切換備援台
  • 控制介面熱插拔電源模組
  • 字幕與多語音訊號對時插入模組
  • 訊號延遲佇列控制器
  • 矩陣視訊切換備用通道
  • 主控室模組化交換備援架
  • 主控室操作流程備援指令錄放模組
  • 主控室災難備援套件
┏──────────┛
主控區外部安全與通行控制 ┓
  • TV Compound圍欄模組
  • 攝影工作區通行證掃描站
  • 媒體/轉播人員動線管制模組
  • 通行證RFID即時識別器(部分賽站)
  • 專業器材通道安檢與鎖定裝置(部分賽站)


③ 網路基礎與儲存模組(為整個F1 TV Compound提供高效網路、儲存與工作鏈路,是轉播資料流動的骨架)
◽ 網路骨幹與交換 ┓
  • 動態DNS + 本地網域映射主機
  • 訊號分配與轉換中心
  • Arista/Cisco 100 GbE主幹交換器
  • L3 Edge交換器
  • FOM內部VPN節點與加密閘道器
  • 50英里光纖/電纜
  • 全場38支高功率RF天線陣列 + 12組光纖節點箱
  • SMPTE 311M攝影混合線 + 12G-SDI同軸
┏──────────┛
◽ 儲存與數據管理
 ┓
  • 資源協調器與容器編排管理主機
  • 集中式NAS/SAN媒體儲存機櫃
  • 高容量音訊封存RAID磁碟陣列
  • NVMe‑oF高速緩存陣列
  • 雙備份儲存陣列
  • Checksum比對模組
  • 即時影音代理伺服器
  • AWS儲存閘道雲端同步裝置
  • 媒體加密硬碟複製模組
  • 移動式資料標籤管理系統
  • 文件伺服器與共享儲存
┏──────────┛
◽ 網路監測與故障排除
 ┓
  • 網路線測試儀
  • 自動化資安行為分析系統
  • 即時封包延遲比對器
  • 信號封包修正與重組模組
  • 多協定訊號邊界測試器
  • 移動式網路協議分析儀
  • 資料流量動態視覺化系統
  • 訊號黑洞模擬器
  • 訊號終端自動標記/追蹤模組
  • 網路負載模擬器與容錯壓力測試平台
  • 光纖熔接前線工作箱 & 緊急纜線輪軸
  • 光纖熔接維修工具包
┏─────────────┛
◽ 介面與控制
 ┓
  • 集中式網路管理系統 (NMS) 主機與螢幕
  • 客製化控制面板與巨集按鈕模組
  • Blackbox Emerald鍵盤螢幕共用矩陣系統
  • 行動控制台多螢幕滑鼠鍵盤整合模組
  • 安全殼層(SSH)遠端登入與終端控管工具
  • KVM控制備援系統
┏───────┛
◽ 電力與散熱
 ┓
  • 三路供電互切穩壓模組
  • 網路供電型備援交換器
  • 模組化快速連接電源線 + 延長線組
  • 高效率機櫃空調吊掛管路
  • 可移動式精密空調/列間式冷卻單元
  • 液冷系統應急套件
  • 高密度機櫃盲板 + 氣流優化組件
  • 10 kVA在線式不斷電系統 + 機櫃用智慧配電單元
  • 電壓降壓與突波隔離模組
  • 熱像儀/紅外線溫度掃描儀
  • 煙霧偵測與自動滅火系統(機櫃內專用)
  • 環境監控感測器模組(溫濕度、漏水、煙霧)
  • 獨立接地棒/接地網模組
  • 機櫃等級備援電池冷卻裝置(部分賽站)

④ 全球訊號回傳與冗餘模組(讓全世界觀眾可以同步看到比賽畫面的傳輸命脈,也負責所有備援上行的安全保障)
◽ 訊號冗餘與容錯 ┓
  • 外景轉播中繼車(歐洲賽站)
  • 技術總控中心空運機櫃組(非歐洲賽站)
  • 全球訊號回傳節點/高強度加密專線
  • 同步時脈管理系統
  • 訊號流容錯保護模組
  • 邊緣封包資料快照站
  • IP訊號錯誤自動修正模組
  • 即時訊號快取暫存模組
  • 自動化配置管理與部署工具
  • 模組化熱插拔備用組件
  • 備用光纖/電纜線軸與快速連接工具
  • 雲端數據同步與異地災難恢復解決方案
┏──────────┛
◽ 回傳鏈路與上行
 ┓
  • 遠端製播回程鏈路
  • Redundant IP上行/下行冗餘傳輸硬體模組
  • KU-band/C-band衛星備用鏈路系統
  • 主上行路由控制台
  • 影像傳輸延遲比對器
  • IP訊號多通道上行編碼器/冗餘路由器
  • 衛星備援上行天線 + 功率放大器
  • 衛星調校設備
  • 自動頻寬調適器
  • 中繼節點冷備還原包
  • 訊號回傳節點健康檢測站
  • 影像/通訊介面巡迴備援模組
  • 70 GHz LOS點對點備援橋
  • Ku/Ka頻段跨頻備援通訊模組
  • 備援IP訊號中繼站備援模組
  • 多SIM訊號聚合器
  • 5G邊緣編碼器回傳機櫃
  • 強化型傳輸訊號外殼
  • 天線保護罩與防護裝備
┏──────────┛
◽ 無線電頻譜分析
 ┓
  • 射頻頻譜分析儀+ WiFi訊號干擾掃描模組
  • 實時頻譜監測與記錄系統
  • 干擾源定位與追蹤工具
  • 無線電通訊系統測試與校準
  • 頻譜管理與協調軟體
  • 可部署的法拉第籠/射頻隔離罩
  • 發射功率記錄器

⑤ 編導/解說/媒體工作模組(連接賽事與觀眾的敘述層)
◽ 導播與編導工作站 ┓
  • 行動編導帳棚模組
  • 編導、導播、聲音三席應急分工備援台組
  • 影像剪接回顧控制台
  • 遠端協作與雲端編輯工作站
  • 專業級色彩校正與視訊處理單元
  • 人體工學工作站配件
  • 內容管理與資產歸檔系統
  • 網路安全與數據保護模組
┏───────────┛
◽ 解說與音訊處理
 ┓
  • 語音隔音錄音艙
  • 評論席音頻時間碼自動標記模組
  • 可調式耳返回授混音控制台
  • 備援解說自動收音切換模組
  • 即時語音旁述去汙點壓縮模組
  • 解說通訊分流與路由矩陣模組
  • 解說席實況與製播音訊比對器
  • 極低延遲音訊導覽耳返模組
  • 媒體語音錄音備援與時間碼封存模組
  • 移動式語音雙備援錄音工作站
  • 語音導播監聽切換器
  • 語音導播多語種聲音切換分派器
  • 駕駛無線電「即時轉錄 + 髒話過濾消音」雙工工作站
  • 高階無線耳返模組
  • 多區語音分發與耳返預監模組
  • 多語音軌自動混音與分配模組
  • 多聲道干擾捕捉器
  • 便攜式語音增強模組
  • 備用評論/主持人椅與講稿台
  • 語音互譯同步編碼器(部分賽站)
┏──────────┛
◽ 字幕與翻譯
 ┓
  • AI車隊無線電字幕自動產生器
  • 解說字幕同步生成器
  • 備援字幕軟插模組
  • 多語種即時翻譯系統
  • 人工譯者工作站
  • 字幕製作與管理工具
  • 數據驅動字幕與圖文生成模組
  • 無障礙輔助功能支援
  • 委外圖卡翻譯中繼模組(連接外部翻譯供應商)
  • 遠端剪接登入盒(附時間碼同步功能)
  • 圖卡回傳預視與語系對照模組(部分賽站)
┏───────┛
◽ 媒體中心與資訊流
 ┓
  • 新聞發布會麥克風與音響系統
  • 媒體中心網路交換器/監看/混音設備
  • 互動投票/觀眾反饋擷取站
  • 遠端主持人接入模組
  • 現場互動螢幕與視覺筆模組
  • 車隊Pit通訊監聽系統
  • 車體遙測整合伺服器
  • 實況延遲校正控制器
  • 多平台觀眾互動整合模組(社群直播/投票)
┏───────────┛
◽ 現場佈景與燈光
 ┓
  • 可攜式專業級棚燈架與燈控系統
  • 遠端訪談連線虛擬攝影棚整合模組
  • 評論室/訪問區佈景、燈光、收音台
  • 品牌背景牆模組 + 快拆系統 + 配重支架
  • 移動式背景架與綠幕/藍幕套件
  • 記者會燈光對焦與聲音監測模組
  • LED虛擬背景牆/延伸實境 (XR) 螢幕模組
※ 有夠多... 難怪兩架飛機都不夠裝
※ 不含英國Biggin Hill總部的中心設備
※ 空拍直升機跟機師不全球搬運,而是由FOM租借當地直升機與飛行員,僅1位專業攝影師Lieven Hermans隨全季轉場


 比賽中舉足輕重的輪胎更少不了要運輸,每場比賽要送進賽道約1,700~1,900條左右的倍耐力專用輪胎(含不同配方乾胎、雨胎),由倍耐力自己統籌物流:

① 輪胎儲運與熱處理模組

◽ 雙層輪胎服務基地模組
(歐洲賽站)
◽ 輪胎本體與儲存 ┓
  • 各配方比賽用輪胎(乾胎/雨胎)
  • 輪胎檢查與預處理設備
  • 輪胎堆疊穩定器/防傾倒裝置
  • 可折疊輪胎儲架與搬運推車
  • 控溫儲存區
  • 輪胎保護套/防塵罩
  • 氣體填充儲存櫃(惰性氣體)
┏──────────┛
◽ 熱處理設備
 ┓
  • 各車隊的輪胎暖胎毯
  • 暖胎毯電壓控制器
  • 紅外線加熱燈
  • 輪胎預熱室/專用加熱櫃
  • 箱式恆溫輪胎烤箱
┏───────┛
◽ 監控與安全
 ┓
  • 自動研磨壓痕預檢機
  • 自動化輪胎分揀與入庫系統
  • 移動式溫濕度監測站
  • 輪胎滑移監控模組
  • 靜態變形與胎壓變化模擬器
  • 胎壁變形追蹤雷射陣列掃描器
  • 熱影像監控器
  • 紅外線輪胎表面溫度掃描儀
  • 氣壓調節緩衝箱
  • 備用感測器封裝模組
  • 暖胎毯電源故障備援模組
  • 輪胎異常過熱警示器
  • 配胎模型雲端反饋修正模組

② 裝配/充填/回收作業模組
◽ 裝配作業 ┓
  • 輪胎裝配帳棚/行動工作站
  • 輪胎平衡機
  • 輪胎裝配設備(含Paoli DP6000高扭力輪槍)
  • 胎圈潤滑劑與輪胎脫模劑模組
┏──────┛
◽ 充填與安全
 ┓
  • 高壓氮氣充填系統(含200 bar氮氣瓶/調壓閥)
  • 便攜式高壓氮氣瓶預冷裝置
  • 現場氮氣洩壓緊急釋放模組
  • 氣瓶固定架與運輸車
  • 備用氣瓶安全閥與接頭包
┏───────┛
◽ 測量、分析
與清潔 ┓
  • 滾輪式賽道平整度量測車
  • 輪胎測量/校正/數據採集工裝
    ╰ 硬度計、直徑/圓周長比對、半徑雷射尺、胎壓與溫度多點記錄、接地面寬度量測、磨耗深度探針、雷射刻紋深度檢查、接合圓心偏差測試等
  • 熱壓力變形比對樣板
  • 光學檢查台與放大鏡組
  • 輪胎X光透視檢測艙
  • 高精度雙層胎壓變化模擬艙
  • 即時雨水吸收分析模組
  • 數據採集與分析終端(含歷史數據比對)
  • 輪胎碎片收集與顆粒過濾桶
  • 清除器/清洗模組
┏───────┛
◽ 回收與環境
 ┓
  • 舊胎回收設備
  • 舊胎膠粒熱剝離清洗機
  • 廢棄物收集與分離系統
  • 廢棄物運輸與處理合作夥伴對接模組
  • 高溫作業區專用鋁箔防熱墊與輪胎墊板
  • 環境監測與污染防治設備
  • 工安標示套件

③ 條碼監控與品牌運營模組
  • FIA條碼追蹤系統
  • FIA驗證用主伺服備援同步器
  • 輪胎標記/分類用自動化條碼驗核模組
  • 輪胎RFID精準定位天線陣列 + 資訊整合 + 傳輸基座
  • 中央數據庫與分析平台
  • 數據加密與訪問控制系統 + 審計日誌記錄系統
  • 條碼工作站用行動讀寫終端機
  • 比對站用雙螢幕即時審核終端
  • 輪胎條碼感測器備品
  • RFID備援手動掃描與離線紀錄站
  • 品牌展示/作業服裝/接待物資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合作供應商全季也跟著賽程跑,如Aggreko、Signify、Shell、Brembo、EM Motorsport、Tata Communications等技術夥伴企業都有專用裝備上路隨行:

① 能源與照明支援模組(支援賽道用電、可再生能源、能源控管與照明系統)
◽ 發電與備援 ┓
  • 智慧型能源管理系統 (EMS) 主機與控制面板
  • 高壓配電櫃與安全隔離模組
  • 行動式燃料儲存與補給單元
  • 可折疊太陽能 + 水冷板 + 快速併網套件
  • 備用太陽能逆變器板件與功率模組
  • 20呎高功率電池儲能櫃
  • 可折疊電池儲能系統模組
  • 集中式低碳能源供給基地(歐洲賽站)
  • 中型快速部署天然氣發電機組(部分賽站)
  • HVO/氫燃料混合小型發電機遠端診斷站(部分賽站)
  • 液態氨混合燃燒發電機試驗模組(部分賽站)
  • 小型氫燃料電池發電單元(試驗性或局部使用)
┏────────┛
◽ 電力管理與控制
 ┓
  • 電力導線溫度自動警報模組
  • 遠端緊急斷電開關
  • 智慧型配電盤與斷路器模組
  • 智慧型電網與微電網控制單元
  • 同步並聯切換控制模組
  • 電流分流測量箱
  • 負載平衡與功率因數校正設備
  • 電壓穩定與諧波濾波器
  • 臨時避雷與接地網組件
  • 集中式微電網/能源管理控制櫃
  • 輸出型電壓協調器
  • 模組化快速拆換接頭箱
  • 電氣安全與故障診斷工具
  • 蓄電池與不斷電電池組附屬維修工具
  • 電池老化/性能退化預測分析器
  • 智慧型BMS監控模組(含即時儲能狀態追蹤)
  • 儲能模組備援管理主機(含異常診斷/遠端操作)
  • 多模組電池組壽命分區辨識系統(部分賽站)
  • 動態儲能模組狀態圖像化工作站(部分賽站)
  • 臨時微電網切換控制櫃(部分賽站)
  • 機動微型碳排掃描站(部分賽站)
┏──────────┛
◽ 照明系統 (夜賽專用) 
  • LED聚光燈 + 智能調光控制箱 + 防眩燈架 + 冷卻循環模組
  • 自走式照明檢測機
  • 照明熱斑校正模組
  • 高光譜影像校準套件
  • 防眩光濾鏡與擴散板套件
  • 夜間照明波形穩壓器
  • 智能照明監測與故障預警系統
  • Signify賽道照明同步控制器
  • 可編程動態照明效果系統
  • 可攜式升降平台
  • 高空作業安全吊具與防墜落裝置
  • 現場備援照明發電一體機

② 網路與雲端通訊模組(提供私有5G通訊骨幹、雲端運算節點、無線射頻通訊、訊號路由與網路聲音傳輸)
◽ 雲端與核心網路 ┓
  • 前端節點伺服器
  • AI端點微型現地加速艙
  • 圖層異常自修復推斷系統
  • 私有5G核心 + 多接取邊緣運算伺服器機架
  • 100 GbE光纖上行路由器、低延遲編碼器、全球PoP接入盒
  • 高密度計算節點、SAN陣列備援槽
  • 網路功能虛擬化平台 + 管理系統
  • 次世代防火牆 + 入侵防禦系統
  • 統一威脅管理設備
  • 備用PoP節點機箱
┏──────────┛
◽ 無線射頻與無線通訊
 ┓
  • 覆蓋全場的無線射頻/5G天線(含車隊無線電基站)
  • 無線電對講機中繼與加密系統
  • 車隊無線電干擾隔離箱
  • 射頻干擾監測站
  • 高密度加密通訊橋
  • 車載無線射頻測試模組
  • 低干擾空段測定器
  • 現場電磁場與射頻電磁輻射評估模組
  • 法拉第籠無線測試箱
┏─────────────┛
◽ 音訊與時間同步
 ┓
  • 精準時間同步伺服器 (PTP/NTP)
  • Artist通訊矩陣附加頻段擴充模組
  • Dante/AES67協定音訊傳輸線材
  • PTP母鐘備援單元
  • 精準時間戳記生成器
  • 時脈中斷異常警報模組

③ 比賽專用運算與感測模組(提供比賽控制與科學監測資訊)
◽ 數據與計時 ┓
  • GPS多源交叉驗證分析盒
  • 計時迴路解碼器、成績伺服器、LED計時面板模組
  • 車輛控制與診斷
  • 統規ECU、電源管理盒、分線器、備用感測器與測試板
┏───────┛
◽ 環境與流體分析
 ┓
  • X-band行動氣象雷達、自動氣象站、資料伺服器
  • 高精度氣象預報模型與集成系統
  • 聲學監測與噪音分析設備
  • 水質分析儀
  • 水文監測與排水評估工具
  • 「Track Lab」流體分析貨櫃/氣相層析-質譜聯用儀
  • 流場染料微粒分析燈
  • 熱紅外熱像攝影機
  • 風沙沉降分析箱(中東特定站)
  • 現場臭氧/懸浮微粒檢測箱(部分高污染站點)

④ 專業設備與後勤支援模組(現場不可或缺的支援裝備)
◽ 危險品與液體管理 ┓
  • 高壓氣瓶運輸安全架模組
  • 超低溫乾冰即時製造機
  • 液體轉移與分配系統
  • 危險品專用儲存與轉運容器
  • 洩漏應急處理與污染控制系統
  • 專用燃油/生質燃料冷藏抽樣封存模組
  • 燃油化驗專用行動實驗艙(含GC-MS分析儀)
  • 油品合規分析與數據即時回傳模組
  • 燃料安全監測快拆套件
  • 備用油料流體加壓模組
  • 應急油品清理吸附箱
  • 現場加油安全逃生套組
┏───────────┛
◽ 車輛部件維護
 ┓
  • 煞車盤與卡鉗維修箱、便攜式高溫烘箱
  • 碟盤表面磨耗與厚度量測工具
  • 陶瓷塗層修補劑/熱遮罩維修片
  • 煞車粉塵採樣器
  • 煞車液分析與快乾補充模組
  • 液壓系統檢測模組
  • 材料顯微檢測模組
┏────────┛
◽ 緊急應變
 ┓
  • 醫療應急與救援模組(針對一般觀眾和工作人員)
  • 自然災害應變模組
  • 防毒面具與化學防護服
  • 電力與通訊應急模組
  • 人群管理與疏散模組
  • 洪水應變模組(行動抽水機 + 水閘板,部分賽站)
  • 特製排水道檢查與防堵模組(中東特定賽站)
┏──────┛
◽ 賽事車輛
 ┓
  • 安全車/醫療車(賓士/馬丁輪流供應)
  • 安全車/醫療車之專屬維修備件與支援工裝
  • 多頻段無線電通訊設備
  • 賽控指令同步顯示系統
  • 車載鏡頭實時轉播設備
  • GPS同步時碼模組
  • 應急醫療裝備快取箱
  • 醫療車專用Medical ECU
┏──────┛
◽ 影音與控制
 ┓
  • 數位調音台(Soundcraft/Yamaha)
  • Riedel CCP-1116解說控制面板
  • DMX-Cat燈控訊號模組
┏───────┛
◽ 物流與包裝
 ┓
  • 叉車/堆高機
  • 托盤與棧板
  • DHL智能物流監控系統
  • AI影像比對快速清點站(飛行箱外觀與標籤比對)
  • ShockWatch防震物流追蹤箱
  • AMJ輕量化航空貨箱
  • 定製化高強度飛行箱
  • 標準化航空貨板/碳纖快拆飛行箱
  • 被動式相變材料控溫貨櫃襯墊(電子、高值零件專用)
  • 海關與合規性文件管理系統
  • 貨架震動預警模組
  • 封條破壞辨識器與報警機構
  • RFID重疊追蹤修正模組(部分賽站)
  • DHL物流節點塞車預測模組(部分賽站)

⑤ 贊助商實體佈建模組(贊助商的現場實體據點,創造品牌曝光與全球行銷活動,每站視贊助等級彈性派遣)
  • 品牌攤位模組化結構(可重組式貨櫃/鋁架展區)
  • 現場技術展示模組
  • 品牌互動工作站與平板操作台
  • 品牌VR/模擬器套件
  • 客戶款待休憩模組
  • 商品試用與回收模組
  • 臨時接待人員工位與用品

 最後,是支援賽事與展示活動裝備Support Event Cargo)。雖然不是主角,卻是讓整場賽事更完整、觀眾體驗更豐富的重要拼圖,是F1的「副舞台」。這些物流品項的年運量最保守估計也有17,500公噸,我並沒有算進F1比賽本體的物流總量33,600公噸。

① F2/F3模組化比賽支援裝備(主責單位:FIA / FOM / 賽事承辦商)
  • 全車隊賽車與備品(由FOM統一運送)
  • 車庫組裝模組(由FOM設計與模組運送)
  • 輪胎暖機/冷卻與存放模組(FOM併單運送、倍耐力統一處理)
  • 倍耐力統一高壓氮氣模組(支援F2/F3/F1 Academy)
  • 起跑燈副控模組(由FIA集中轉送)
  • 無線電通訊系統(由FOM與FIA併單運送)
  • 賽道技檢/秤重/抽檢工裝(由FIA集中轉送)
  • F2/F3專用數位旗號同步模組(由FIA集中轉送)
  • F2/F3計時與數據接收模組(由Al Kamel/FIA併單運送)
  • 多系列共用賽道數據中繼站(F2/F3/F1 Academy共用)
  • 可拆式時間記錄塔模組(由Al Kamel/FIA併單運送)
  • 備援發電模組/臨時供電(由FOM與FIA併單運送)
  • 簡易版工程團隊生活模組(由FOM與承辦商統一準備)
  • 中央指揮帳棚與轉播支援台(由FOM集中轉送)

② F1 Academy(女子方程式)隨團模組(主責單位:F1 / FOM / 合作品牌)
  • Tatuus統一規格車輛與儲運模組(由FOM集中轉送)
  • 團隊維修設備與輪胎模組(與F3共享)
  • 車庫與作業模組(由F1 Academy中央化管理)
  • FIA技檢/判罰數據接入模組(與F1共享)
  • 車手與技師簡易生活模組(由FOM統一運送與設置)
  • 現場品牌佈建與拍攝模組(由贊助商出資搭建)
  • 女子方程式專屬安全/醫療包(FIA醫療部門與FOM併單運送)
  • 女性選手專屬健康調節模組(部分賽站)

③ F1 Demo Run/Historic展示活動模組(主責單位:FOM / FOHES / 合作品牌,特定賽站限定)
  • 經典F1賽車(如Ferrari 641、Red Bull RB7、Renault R25)
  • 特製展示用拖板與收納模組(防震防熱)
  • 駕駛模擬腳本 + 煙霧裝置觸發協調器
  • 展演設備(音響/燈光/模擬器互動區)
  • 特製煙霧噴射裝置與爆破效果器材
  • 鋁板防火隔離區塊 + 地面防火布 + 沙包圈
  • 經典品牌展牆與招待用帳棚
  • 專屬操作團隊設備與無線通訊模組
  • 視覺輸出模組(投影燈箱/LOGO牆/轉播同步)

④ FIA技檢與判罰延伸模組(支援所有支援賽事的額外裝備)
└─┐
  • 多組Scrutineering封條與監測工具包
  • 抽檢區快拆帳棚與圍欄
  • 備用事故資料記錄器下載站 + 影片判罰模組
  • 異地遠端鏡像回傳設備(支援F1 Academy與F2判罰)
  • 特製輪胎壓力與熱能探測器(非F1主車隊使用)
※Porsche Supercup為獨立運作系列,F1官方不負責其全套運輸,因此不納入此分類
※表演飛行/開幕活動裝備大多由賽道主辦方與在地軍方安排



 看到這裡,你大概能想像一場F1比賽的陣仗有多大了。

 這些琳瑯滿目的高價硬體在組裝就位後,就像一座迷你科技城,所有功能一應俱全,作業效率極高、環境又整齊舒適,還可以同時供應上千人享用餐點,在賽道裡化身為一個超巨型有機體,幾乎不假外力就能自行運轉。

 龐大經費造就了F1後勤基地有這種「無所不包」的豪華規格,加上極致模組化、超快速的資訊時效,從裡到外的整合式自給自足,全都結合尖端科技,實屬一大奇觀。


 比賽結束後,這座「地表上最複雜的行動城市」隨即按照SOP迅速解體。所有建物、模組、器材在兩天內就能分解、歸類、裝箱、編碼,排隊送上車。在另一條賽道,這個龐大的運作機制會再度重生。

 賓士車隊的裝備經理Dean Carter曾說:「我們每天都像在玩巨型俄羅斯方塊,只是這些方塊價值幾百萬美金。」



嘆為觀止的行動基地

 所謂的「行動基地」(Motorhome),其實就是隨隊人員在賽季期間使用的多層樓臨時建築,兼具品牌櫥窗 + 工程效率 + 伙食休憩 + 贊助款待 + 機動部署的五合一功能。這些行動基地的規模就跟一棟辦公樓差不多,根本就是「移動城堡」,超乎一般人想像,F1這項頂級賽事的極高水準可見一斑。裡面會有的典型設施包括:

✓ 工作與會議空間

.策略會議室 / 簡報室 / 隔音戰情室
.工程師專區(即時數據牆)
.技術辦公室(含CFD / 電腦室)

✓ 貴賓與媒體接待區

.貴賓休息室(可同時招待上百位VIP)
.媒體訪問室(獨立專用空間)
.展示空間(如實車展示、品牌歷史導覽)
.觀景露台(空中花園餐吧)

✓ 餐飲與廚房

.專業廚房(米其林星級主廚)
.大型餐廳 / 自助餐區
.咖啡吧 / 飲品吧台(專業調酒師 + 甜點師)

✓ 休閒與娛樂設施

.遊戲區 / 娛樂室(含實境模擬器體驗)
.健身房(部分車隊)
.放鬆空間

✓ 私人區域

.車手私人休息室
.淋浴間、更衣室、衛浴
.主管專用辦公套房


 這些「移動城堡」可不是只用來炫富的門面擺設,它們同時也是F1車隊在現場的大腦與心臟 —— 所有賽前戰略佈局、現場數據分析、車手練習簡報、車輛參數調校,全都在這裡同步進行。行動基地的運作效率,往往直接左右比賽現場的節奏跟臨場反應,是決勝關鍵的幕後舞台。

 不僅如此,它們也肩負起車隊的商業合作任務。每場比賽都有來自全球的金主親臨現場,這些VIP會在車隊基地裡參與招待活動、觀賽、洽談合作。你能不能持續吸引投資、爭取廠商加碼,往往就藏在這些「看的見、摸得著」的細節裡 —— 從一杯酒的溫度、露台視野到招待品質,全都會影響他們對車隊的評價。

 說得誇張一點,F1的勝負,有時候不只是賽道上的圈速,還包括這些移動城堡裡的「招待分數」。誰能讓贊助商感受到價值,誰就有本錢整合到更多車隊資源。

 紅牛車隊把他們的行動基地命名得很貼切,就叫做「能量站」(Energy Station),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組裝到好只要48小時,直接在空地上長出三層樓,其特色包括:

.三層樓結構(32 × 14 × 11 m、每層使用空間1,221 m²)
.貴賓甲板(可容納350人同時用餐)
.專屬餐廳(頂級大廚每日烹調不同菜單)
.露天酒吧區
.大型會議廳
.頂層觀景平台
.運送整套模組約需32~35輛拖車
.以木材和可重複利用鋁件為主,可拆可回收
.特製鋁框承重地台 + 獨立電控液壓支腳保持±2 mm水平
.自帶500 kVA柴油機 + 200 kWh鋰電不斷電系統,可獨立離網營運
.內部有40個Wi-Fi 6E熱點,支援500個裝置同時視訊會議
.變頻冷媒 + 地台送風,夏季室內維持22 ± 1 °C
.廚房獨立油煙管線,不會干擾樓上貴賓室
.RFID + 人臉雙認證、64支4K閉路電視系統

 不只陸上的基地,紅牛在摩納哥大獎賽時,還設置了「海上Motorhome」—— 一座浮動豪華吧台筏,實際上是完整重建於港口碼頭上的豪華建築,精準拖進摩納哥港作為全隊的海上基地。裡面同樣有迎賓及聚會空間,露台、吧台、香檳派對區、開放式表演舞台一應俱全,甚至有一個游泳池!



 最後,行動基地也會反映出每支車隊獨有的文化風格跟品牌哲學。紅牛強調開放、活力與社交感,從露天酒吧到觀景平台,都營造出很強的派對氛圍;賓士則偏好極簡高效的設計語言,重視資訊流動和工程分區的明確性;法拉利則不惜重金打造義式美學,從內裝細節到接待流程,在每個地方都展現了尊貴與傳統榮耀。


 下面貼一些各車隊、FOM和倍耐力的行動基地照片,請注意啊,這些龐然大物全都可以折疊、模組化打包,兩天之內就能拆裝運送~










比賽週的典型後勤流程

 以典型的比賽週來看:

.週一清晨,關鍵物品先空運到下一站
.週二中午,空運貨抵達賽道
.週三,剩下的空運貨陸續到齊
.週四,技師展開組裝作業、架設基地
.週五至週日,賽程進行
.週日早上,開始打包不立即使用的備品
.週日比賽完立即拆解打包所有物資
.週日晚間,部分設備直接運往機場
.週一凌晨,所有空運貨已經裝機

 所有打包好的裝備都會交給DHL,送到下一個要比賽的城市,越快越好。這樣的流程一旦延後半天,就會打亂下一場比賽。因為要確保公平性,所有東西都要了賽場後,大家才能開始搭建各自的工作場所。

 根據FIA《Sporting Regulations》§23「Restricted Periods」的規定,在受限時段內團隊成員只能搬運、不得開箱;而實際的貨箱存放區與開封時程,則由FOM《Priority Freight Manual》及賽道主辦方的作業指令統一管理,發出「開箱信號」後,所有車隊才能同時展開組裝、搭建行動基地和組裝賽車,以避免「先到先組」造成優勢。






比賽還沒結束就開始裝箱

 F1的後勤節奏非常精確,為了應付緊湊的時間壓力,車隊通常在星期天比賽還沒開跑前,就開始先打包部分裝備了。比賽週的最後一天,從早上開始,後勤人員就分成幾個小組同時作業:

 一部分負責整理賽道設備和備品,另一部分負責確保車輛在「封閉狀態」下保持合規,因為按照規定,排位賽後,賽車會進入封存狀態(Parc Fermé),大部分核心零件都禁止更換或拆卸。像變速箱、內燃機、懸吊這些關鍵組件,除非在賽會核准下,否則一律不得動手。這些嚴格規範,也讓車隊可以提前把非關鍵的備用零件、工具和多餘耗材一箱箱封好,先送往機場貨機的暫存區。

 等下午正賽結束,隨著終點方格旗揮下,車手在台上開香檳慶祝時,車隊已經在以最快速度拆分、打包封箱,各組人馬井然有序:

.有人開始拆天花板模組、牆板骨架、工作站
.有人負責打包賽車零件,用特製保護箱封存
.有人正在整理ECU和遙測感測器,鎖進抗震保險櫃
.有人開始捲起光纖線路,封存伺服器機櫃
.有人負責封裝耳機、頭盔、休息椅、補給櫃、冰箱
.有人在清點每顆螺絲、每支工具,務求一件不漏

 所以,當你在電視上看到車手站上頒獎台噴香檳慶祝,別忘了他們身後的後勤團隊,已經在為下一場比賽忙著收拾東西。

 另一個重要環節是海關通關。由於各國海關對於臨時進口貨物、高價值物品和危險品(如燃料)的規定差異甚大,這使得海關通關成為 F1 物流中最複雜且容易延誤的環節之一。因此有時DHL會事先跟該國的海關單位聯繫,確保特殊文件和暫時進口許可都在比賽結束前辦妥。

 為了節省時間,當地的海關官員有時會進駐賽道,直接在技術區內現場查驗封箱與核對清單,就不用把整批貨物送到機場倉庫才驗貨。這種「現場通關」的彈性作業方式,能替車隊省下寶貴的幾個小時。



極限壓力實錄|2021 F1跨洲三連戰

1️⃣墨西哥GP:2021年11月5–7日
2️⃣聖保羅GP(巴西):2021年11月12–14日
3️⃣卡達GP:2021年11月19–21日

 這次三連戰被F1工作人員稱為「2021最痛苦的一次排程」,不但橫跨美洲與中東,還包含多段長距離轉運、超緊湊賽程、複雜海關處理,幾乎逼近物流系統與人力調度的崩潰邊緣,被公認是F1史上最硬的一次後勤。

 墨西哥站一結束,車隊跟DHL馬上拆場,裝進五架包機。目標是48小時內飛到巴西聖保羅。但墨西哥城機場被濃霧壟罩,讓所有航班延遲超過6小時。賽車和裝備到了週二深夜才抵達Interlagos,原本排定的整備時間已經沒了。偏偏這一站還安排了衝刺賽,週五前必須檢查完賽車,等於留給車隊的準備時間不到48小時。FIA只好破例取消宵禁制度,讓車隊能24小時施工。很多車隊的技術人員幾乎都沒闔眼,通宵趕工。

 而FOM轉播團隊抵達巴西時也已經是週三清晨,只能瘋狂趕工,現場鋪線、吊裝、測試全都同時進行。他們在週五清晨完成最後一段訊號測試 —— 賽程只剩不到六小時就要展開。如果中間有任何一顆轉接頭出問題,就會變成全球直播黑畫面事故。

 巴西站的正賽剛結束,車隊後勤人員已經從看台後方鑽進Paddock裡開始拆裝,因為下一站正賽在七天後 —— 而且是在距離7,000公里之外的中東卡達。這次「洲際調度」要精準算時差、配飛機艙容、確認入境海關跟通訊系統等等。任何一道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設備延誤、比賽無法開成。DHL調動了備用包機增援,巴西當地也加派清關人力,全速搶在週三之前把裝備都送到Lusail賽道。

 這就是體育界最龐大的後勤挑戰,沒有延遲、沒有犯錯的空間。只要有一件東西晚到,全世界都會看見你失誤的瞬間。



特殊地點的挑戰

摩納哥|腹地極小

 摩納哥街道原本就窄得像巷弄,大型歐規40呎貨櫃車多半被「擋在城外」,只能停在法國Beausoleil、Cap-d’Ail或義大利Ventimiglia。DHL先把車隊工裝拆分裝進小型廂型車,趁著夜裡送進公國。星期四破曉前就得把帳棚、臨時辦公區跟IT機櫃鎖定在港邊浮動平台,深夜11點後再出動吊車,把數公噸重的發電機、液壓抬車「吊」進維修區,有時甚至需要靠拖船運送設備至碼頭。缺乏倉儲腹地的結果,是許多物流箱被迫散落在各處的地下停車場,甚至要暫時寄放民宅車庫。

墨爾本|遠距跨洲

 從歐洲總部到阿爾伯特公園直線距離足足有1.6萬公里。DHL以多架747-8F將每隊約35公噸的「快捷包」空運到墨爾本,其餘500公噸裝潢和工裝早在開賽前6~8週坐船南下。澳洲物流巨頭Linfox則出動4,700趟卡車,在12週之內搬入高達19,300公噸的硬體跟建築結構;街上到處都是F1的貨車,另有約150公噸轉播設備與500公噸海運貨物,運輸量驚人。比賽週若要臨時追加零件,DHL也能在24~36小時內派「補給機」從倫敦直飛愛華隆機場。

巴庫|多國關務

 巴庫街道寬度介於摩納哥與新加坡之間,賽道腹地也小,但這裡有緊鄰裏海港口及BTK鐵路節點的地理優勢。約600~800公噸的車隊跟主辦方物資,以8架貨機空運,加上海運貨櫃抵達巴庫港,之後再以卡車或鐵路完成最後一段運輸。由於裏海的多國通行證制度,DHL必須提早至少3週完成通關文件,避免貨輪被迫繞行伊朗水域。

阿布達比|貨運旺季

 亞斯碼頭是少數把賽道、碼頭、機場「三合一」的場地,理論上是物流最輕鬆的一站,但它同時也是收官戰,大量的豪華接待設施與VIP款待箱體會讓貨量暴增,比賽結束拆場時也更費力。賽季最終站也常與聖誕貨運旺季重疊,要在48小時內清空賽場,才能趕上海運排艙。



後勤危機案例

(示意圖)

2019 德國霍根海姆站|暴雨導致卡車延誤

 雖然F1歐洲賽段一向被視為後勤壓力相對輕的區段,但這一站卻遇上突如其來的暴雨,幾條高速公路被迫封閉,嚴重影響賽前裝備的公路轉運,也導致部分車隊跟FOM的卡車延誤數小時才抵達賽道,技術準備時間大幅壓縮。為了搶時程,技師們徹夜加班,部分模組只來得及架設基礎版本。整個比賽週天氣異常,FOM在佈建轉播中心時也曾出現短暫訊號干擾,雖然沒影響到正賽進行,但幾乎了打亂整體後勤的節奏。


2022 澳洲墨爾本站|空運機故障險釀延誤

 2022年是F1歷經疫情停擺後,澳洲站首度回歸的賽季。當時其中一架載有部分車隊裝備的DHL貨機,在起飛前突發機械故障,必須臨時換機並重排航班。這趟航程最後延遲超過18小時,裝備也延後進場,雖沒有直接影響賽程,但好幾支車隊都直呼整備時間太緊迫了,甚至連工程模組都來不及測試就開始自由練習賽。有媒體指出,如果這架飛機再晚到6小時,恐怕會直接觸及比賽無法如期舉辦的最後底線。


2010 冰島火山爆發|F1空中物流停擺

 當年4月冰島的艾雅法拉火山爆發,造成大範圍火山灰籠罩歐洲空域,數千航班停飛,歐洲航空運輸陷入全面癱瘓。當時F1剛結束中國上海站,要把裝備運回歐洲備戰接下來的伊斯坦堡GP,但大部分包機都不能起飛,讓車隊跟FOM一度陷入物流斷鏈危機。最後DHL跟FOM緊急啟動備案,改用中東轉機 + 鐵路 + 公路繞道,才勉強把裝備運回來。也幸好中間還有三週空檔才避免延賽,這件事也凸顯了F1後勤對空運的高度依賴。


1997 阿根廷站|場地延遲導致後勤差點癱瘓

 當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GP因主辦單位遲遲未完成場地基礎設施建置,導致FOM跟FIA器材進場受阻。那時包括電力系統、計時裝置跟技檢圍欄都沒完工,加上當地海關作業效率奇差,驗貨流程嚴重拖延。FOM的轉播中心跟比賽控制室只好用「最低限度」的設備勉強開賽,整個畫面品質跟技術支援都嚴重掉線。F1被這次危機搞到火大之後,正式修訂主辦合約的條件,要求各站至少提前數週完成關鍵設施建置。


2015 新加坡站|無線電與轉播訊號被干擾

 當年的獅城夜賽爆發過一次後勤通訊危機。比賽期間,部分車隊無線電系統突然斷訊、FIA的通訊一度斷線、FOM的攝影機訊號也遭遇無線射頻頻段不明干擾,導致轉播畫面一度中斷。事後調查才發現,是現場有未通報的第三方活動設備跟當地業餘無線電波混波造成的。這起事件促使F1大幅強化賽道週邊的頻譜控管,也在未來所有賽站都部署了射頻干擾監測站。


2023 義大利伊莫拉站|暴雨取消,裝備暫時被困

 這個案例不是物流出包,而是因為暴雨淹大水取消比賽。DHL跟大隊裝備都已經到伊莫拉了,但怕會出現土石流,當地政府下了撤離命令,賽道也變成災區,裝備都被困在維修區跟Paddock區的貨車裡,後勤作業全面中止,比賽正式取消。部分車隊跟FOM的拖車與儲物貨櫃都泡在水裡,幸好這次各方應變迅速,沒有釀成更大損失。我記得當時角田還留下來幫忙善後,跟居民一起清淤泥。



一位調度運輸的無名英雄


 DHL為F1物流作業投入約100人的專業團隊,而裡面有一位負責航運調度的資深經理馬丁·J·波普爾(Martin John Pople),根據DHL的新聞稿表示,他每年賽季要監督超過180趟貨運行程,常被戲稱「賽道上跑最久的人」。

 他很少只放一個方案,而是為主要航班配好備用航點,為主要公路線備好替代道路;若海關抽驗拖慢節奏,就立刻切到下一組文件和車隊司機。這種「隨時切換」的思維,源自他早期在港口臨時封閉時改走內陸公路的經驗。波普爾對潛在風險的精準預判和細緻規劃,是F1賽季得以順利進行的隱形保障。

 據說他每年光是在機場、倉庫、賽道之間就飛了超過300次航班,累積里程等於繞了地球8圈。那架全年無休的747背後,正是他和他手裡的備案地圖。他曾說:「我們是最不能出錯的人,因為一旦錯了,全世界都看得到。」

 馬丁·J·波普爾只是這群無名英雄中的佼佼者,但他的故事凸顯整個後勤鏈條需要什麼:多元專業、跨文化協作、抗壓能力、快速決策 —— 這是一個需要多國、多專業協作、高度配合、長期維繫團隊平衡的龐大系統工程。後勤不像車手或技師那樣會出現在鏡頭前,也不太會被車迷討論,但每一場比賽能不能順利開始、器材能不能準時送到、賽車能不能組好發動,其實全靠這一大群人在背後撐著。



參考資料:
1. FIA《Track Systems & Equipment List》(2025-04版)
2. FIA《Formula 1 Sporting Regulations》(2025-04版)
3. FOM《Priority Freight Manual》(含Broadcast & Race-Control兩大章)
4.《Freight Deployment Manual》(FOM標準貨運部署手冊)
5.《Broadcast Equipment Protocols & IP Matrix System Guide》(FOM轉播與網路系統標準)
6.《Race Control Hardware Specification & Mobility Guide》(FIA賽控設備與可攜模組設計書)
7.《Annual Global Touring Freight Comparison Table》(2024版,FOM與DHL統計彙整)
8. 倍耐力《Tyre & Trackside Operations Handbook》(2025季前版)
9. F1官方Podcast訪談(DHL與車隊後勤主管說明轉場裝備項目)
10. 媒體紀錄內容(如F1 Chronicle報導、YouTube車隊物流影片)
11. 業界訪談與第三方解讀(如車隊工程師、FOM技術人員、設備供應商專訪)
12. FOM製播技術架構與轉播設備專題報導
13. 合作廠商官網專案頁面
14. F1 Sustainability Report/技術合作簡報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