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始文章出處:http://emd12.blogbus.com/logs/41570456.html
2004年12月31日,檢方要求傳調Sony/ATV音樂出版公司、和麥可·傑克森創立的MIJAC唱片公司的財務和商業活動報告,以及對這些公司的歌曲版權目錄、和麥可房地產和資產價值的財務證據。最後很明顯的指出,這兩家公司是麥可·傑克森的兩大經濟命脈之一。
1986年,麥可·傑克森在拍賣中以4,750萬美元買下了ATV出版公司的歌曲版權目錄,其中包括超過披頭四250首的歌曲版權。Sony/ATV音樂出版公司成立於1995年,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出版公司之一,這個出版公司就是麥可·傑克森用ATV出版公司和SONY音樂公司出版部的合併企業,麥可擁有50%的音樂版權,雙方對等分得一半的利潤。合併後,SONY音樂公司當下就付給了麥可·傑克森1億美元的交易酬金。
實際上,在1993年,麥可·傑克森就將旗下的ATV出版公司的曲目管理權,由環球唱片公司轉交給EMI百代唱片的音樂發行部管理。據報導,麥可·傑克森將從中獲利2億美元,先前便已收到了1億美元的酬款!
在這些商業動作過後,麥可·傑克森不再只是一個唱歌跳舞的黑人歌星 —— 他變成了音樂界最有權勢的人之一。
大家要知道除了披頭四之外,從貓王、瑪丹娜、綠洲樂團、巴布·狄倫到近十多年來的瑪麗亞·凱莉、席琳·迪翁、諾拉·瓊斯等等超級明星的歌曲版權,都在Sony/ATV出版公司的控制之下,而這間出版公司又是由SONY音樂公司和麥可·傑克森對等控制!這些明星們的作品所賺取的金錢,有超過一半的比例要分給Sony/ATV出版公司,再對等分給SONY音樂和麥可·傑克森。麥可每年從中都能獲得數千萬美元的收益。
這個出版公司的曲目庫藏,據行家估計,價值10億美元。
同時,麥可·傑克森還擁有自己所有的歌曲版權,並統一歸納在他的MIJAC唱片公司旗下,由華納查普爾音樂公司管理。這套歌曲版權庫藏,價值2~3億美元。SONY音樂公司只幫助合作發行他的歌曲,並暫時控制作品母帶版權(若干年後母帶版權將還給麥可)。
麥可·傑克森於80年代買下了ATV出版公司(內含披頭四的歌曲版權)的舉動,無疑是聰明而大膽的。經事實證明,也是非常成功的。他當時在競標中贏過了披頭四的前成員保羅·麥卡尼,也激怒了很多音樂唱片工業內的老闆們。
當一個藝人或一個公共人物在豪擲金錢或購買了一些價值過高的資產後,那些人就會安然坐在一邊哈哈大笑,並稱其為傻瓜。麥克·泰森、M.C.漢默,以及無數其它的白人或黑人歌手都是這種失敗的例子。但當一個黑人聰明的進行了這樣一筆價值連城的成功投資後,許多白人因此憤怒了。
批評也立即出現了。輿論說他是從保羅·麥卡尼那裡"偷來了"版權,說他在朋友背後捅了一刀,說他批准拿披頭四的歌去打廣告就是"褻瀆"了那些珍貴的歌曲。那時,"怪人傑克"的外號也出現了。
當保羅·麥卡尼購買了其它歌手的音樂版權時,這樣的批評出現過嗎?當保羅·麥卡尼拿別人的歌去打廣告時,這樣的批評出現過嗎?沒有,他反而因為他的商業頭腦而得到了讚揚。但是同樣的舉動,麥可·傑克森購買ATV公司的版權後,卻招致重重批判。不過這也使他成為了繼摩城唱片老闆貝瑞·高迪之後、在音樂界甚至整個商界都擁有勢力的黑人。
麥可·傑克森對ATV出版公司版權的擁有權,無疑是他招致最多批評的一件事。同時開始有報導說,他有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有報導說,他的流動資金已經非常有限。誹謗者圍繞版權這個題材精心捏造故事,說麥可·傑克森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即將失去珍貴的版權,說他「為了還債從沙特王子那裡借了2億美元」、「他就要失去他的版權了」,又說他是「從SONY音樂公司借了2億美元」等等。
在對他的評論、嘲笑和玩笑聲中,有一狗票的人在焦急地等待他破產、並賣出歌曲版權的消息。那些無憑無據的揣測已經持續了18年,但麥可依然擁有著這些版權,當然揣測也將繼續下去。但擁有包括很多黑人歌手在內版權的保羅·麥卡尼有面對過同樣的揣測嗎?當然沒有。保羅·麥卡尼過著富足的生活,沒有別人的白眼和對他商業頭腦的竊笑。
但是就因為麥可買下的是ATV出版公司,那些待在自己小公寓裡的竊笑者們就一直渴望著他的財務危機。而聽說,他的唱片東家:SONY音樂公司,將是第一個排隊的買家,儘管他們已經擁有其中一半的版權。
SONY音樂公司在2001年麥可傑克森發行新專輯《萬夫莫敵》(Invincible)時,就與其鬧翻,最後兩方更是打起了口水戰。麥可指責SONY音樂公司沒有好好行銷他的新專輯,不肯撥預算拍攝音樂錄影帶,導致銷量僅以大約1,000萬張收場(雖然對其它明星來說已經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了)。
之後,麥可參加了倫敦和紐約的兩次歌迷聚會 ,指出所有一切的緣由是因為他「即將離開SONY音樂公司,而同時還將帶走SONY音樂公司一半的命脈(Sony/ATV出版公司一半的擁有權)」。SONY"不能容忍區區一個藝人竟然比他們這家商業帝國還聰明"。
此外,儘管SONY音樂公司自己言之鑿鑿、否認他們傳出麥可"欠債2億美元"的謠言,但據最先報導該"破產"故事的記者羅傑·弗萊曼暗示,這個傳言的源頭直指SONY音樂的高層。
據內幕人士透露,麥可還和當時的SONY音樂總裁湯米·摩托拉鬧翻了,而且是撕破臉的那種。麥可在後來的倫敦歌迷聚會中更直指摩托拉是「惡魔」、是「種族主義者」。據說,摩托拉曾指著麥可鼻子說「我要毀了你」。之後不久,摩托拉下臺。SONY音樂公司換了總裁,重新和麥可開始談判。
或許這整個性侵案都跟麥可·傑克森是否真的猥褻了男童無關,現在的整個情況甚至有可能是SONY音樂公司在幕後構陷。在案件爆發之前,已經有消息稱麥可·傑克森將對SONY音樂公司提起上訴,要求拿到他應得的版稅。
我在此可以提醒所有的人注意,美國唱片工業協會記錄的麥可·傑克森《Thriller》專輯的銷售數據自2000年10月起就沒有變動,甚至2001年《Thriller》特別版發行後,儘管在全球引起了購買熱潮,但數據依然沒有變化。《Thriller》專輯最後一次更新的銷售數據是2,600萬張(美國國內),直到2009年,這個數據按正常估計也至少應該已是2,800萬張以上。其它每一張麥可專輯的銷售數據,在他生前也是從未更新。數據沒有更新,並不是美國唱片工業協會的責任,而是SONY音樂公司的責任,因為必須先由唱片公司提出銷售報告後,唱片工業協會才會對數據進行更新。
但SONY音樂公司遲遲不提交更新報告的原因就在於:可以扣掉因專輯增加銷量而帶來的版稅,而這些版稅正是應該付給歌手們的報酬!現在我們已經無從查證麥可·傑克森每張專輯至今已經真正賣出了多少張,但可以肯定的是,SONY音樂公司欠麥可很多錢。
於是我們可以這樣解讀:SONY音樂公司一直試圖在財務上拖垮麥可:除了不申報最新銷量而逃避付給麥可版稅外,他們還故意不去宣傳行銷麥可的新專輯。《萬夫莫敵》發行不到半年,就被取消了所有的宣傳活動,SONY音樂公司不給麥可資金拍攝音樂錄影帶,且只發行了兩首反應一般的單曲,這是非常罕見的。但這張專輯還是堅強的賣出了1,000萬張!至於之後的《獨一無二》和《世紀典藏》,更幾乎是零宣傳。儘管如此,兩者還是在全球各別銷售了750萬張以上!
在財務上拖垮麥可·傑克森的好處是:麥可也許會被迫賣掉Sony/ATV出版公司的另一半擁有權。這樣,SONY音樂公司就可以全權擁有這套歌曲版權庫藏!可是,儘管SONY不給版稅、不宣傳新專輯,但他們看到的是 —— 麥可·傑克森似乎依然穩若泰山。
SONY公司的下一步,極可能就是使用這種黑暗手段來摧毀麥可:
1‧提供金錢賄酪某個有小男孩的貧窮家庭,以指控麥可犯有新的猥褻兒童罪,使麥可不得不花費他大筆的財富來為自己辯護;
2‧買通地方檢察官和法官,設下一個天文數字的保釋金額 —— 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500萬)!繼續消耗麥可的財富。
也許他們認為,只要麥可·傑克森不斷被指控孌童,他的事業就會遭到致命重創,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讓麥可破產,因為他不得不大花錢財來打官司。同時,玷污麥可的名聲,就沒有人想再和麥可傑克森合夥、合作,進一步切斷他的金流。
案發後,據麥可·傑克森去年的一張聲明稿暗示,在93年孌童案中,當他決定與當時的控方在法庭上拼到底時,正是SONY音樂公司及某些大股東為了各自的商業利益,施壓要求他儘快進行庭外和解。在媒體的追逐和這些幕後勢力的壓力下,93孌童案走上了和解之路。也許同樣是因為商業利益,2003年又一次莫名其妙的巨大陰謀,讓麥可走上了審判之路。
麥可·傑克森身邊的人,想吞食掉他的太多了,這個世界美好的東西都在慢慢消失
當麥可·傑克森去世之後,很多人都意識到,麥可就如那些可愛的夢想、好玩的玩具、自己的青春,再也不復返了。MICHAEL JACKSON......
本站後記:
2009年6月,正在彩排復出演唱會的麥可,才剛完成一項嚴格的健康檢查,醫師形容麥可是以"極高分"過關的。
6月24日, 麥可仍然活蹦亂跳的排練,就如同你在新聞裡看到的最後片段一樣。
6月25日, 上午11點35分麥可突然陷入重度昏迷,呼吸停止
中午12點22分,麥可的私人醫師莫瑞才打電話給911
下午1點13分麥可送抵醫院,下午2點26分心跳停止辭世
在11點35分~12點22分之間的47分鐘,莫瑞的手機顯示,他總共打了3通電話 ,卻不打給911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突如其來的意外,會不會也是一樁"陰謀"?看完這篇文章後,值得我們深思這個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