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8/25出版 158 頁
X JAPAN於1989年出道以來,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得到了全國性的高人氣,專輯一發表,就衝破了不管是作為銷售商,還是硬派搖滾樂團都為之驚嘆的百萬枚的銷量。從出道後用最短時間發展到在武道館公演,並為首次日本人團隊在東京巨蛋三夜連續演出,更有被稱為驚嘆中的驚嘆——在國營電視節目 《紅白歌唱大賽》中出場,而且在僅僅八年之間就有數次。然而,創造了這些神話的X JAPAN,卻以1997年跨年夜的《THE LAST LIVE》閃電般的突然解散告終。
"非全,則空。非生,則死",X JAPAN一直體現著這種思想生存過來,一解散,也就意味著希望了斷了這一切。然而這也成為了不可思議的"傳說",解散公告發表後,再發售單曲《FOREVER LOVE》,和古典樂界造詣深厚的YOSHIKI所創作的X JAPAN的敘事聲樂曲,僅僅收集了這兩曲的專輯——《BALLAD COLLECTION》,在解散公演後,依然銷售長紅。
然後,是當初並沒有單曲發售預定的最後的一曲:《THE LAST SONG》,也因為歌迷們的熱切希望,同時添加的演唱會影像、歌曲目錄分類表單等等,製作成CD-EXTRA盤,外加超過三十分鐘長度的大作《Art of life》的珍貴現場版,於3月18日再發售。之後,各成員在開始單獨活動之時,5月2日早上8點52分,約一周前剛從洛杉磯錄音室回國的hide,在33歲的年輕時節急逝。X JAPAN的謎和傳說也變得更加深不可測。
解散,然後再見,hide
hide,松本秀人的通夜儀式在5月4日,於東京築地本願寺舉行。有包括親屬,關係者等兩百人到場。原X JAPAN的成員當然也軀身到場。YOSHIKI和TOSHI是在解散後,初次再碰面。然後是PATA,HEATH。後輩LUNA SEA的RYUICHI,SUGIZO也到場,但是始終都沒有抬起頭過。
"曾多少次,多少次地想喚醒他來,但他卻無聲長眠著……"致上追悼發言的YOSHIKI,聲音沒辦法繼續下去。被墨鏡掩藏的YOSHIKI雙眼溢出了淚水,順著臉頰落下。在用手帕捂上眉頭的瞬間,YOSHIKI轉過身子背對著媒體席。從下午6點40分開始,十分鐘左右的短致辭,YOSHIKI全身黑西裝,站到了準備在築地本願寺南門的麥克風前,面對報導媒體約百餘人的陣席,取出一張紙,像是要把一字一詞都咬住似的念了起來。
請讓我們介紹一下那段追悼發言吧。
『這次突然聽到他的死訊,我非常震驚,到現在感覺上都還是無法相信。現在hide以非常美麗的容顏睡著了,雖然不斷的想要把他叫起來 ,但是他一直睡著....... hide在X JAPAN也是可以最冷靜的考慮各種事情的人,對於身為團長卻急性子又衝動的我,常常都可以給我確實的有幫助的建議。』
『當然他在各式各樣的壓力之中他也是會有他自己迷惘的時候,但是他都會打電話給我。不論是關於樂團的事,或是人生的事,或是歌迷的事,什麼事都可以彼此討論。有時候像哥哥一般,有時候又像弟弟一樣。又,歌迷說的話和感覺,一直都是他向我轉達。 』
『無法很詳盡的用言語描述,但是他真的是一個很理性很冷靜思考的人。偶爾在喝酒的時候會互相吵架,但是第二天,他一定會跑來說「YOSHIKI,昨天我做了什麼啊?抱歉啦,我什麼都不記得了。」這類的話。』
『但是這次他什麼都沒說,就這樣永遠睡著了。 歌迷也是、他的朋友也是、大家都覺得很混亂。但是,我自己也沒辦法用言語描述這種悲傷的心情。我們在這種狀況之下,也只得不得不努力的接受現實。』
『以他的父母為首,他的家人、他的朋友、現在大家都很努力(的活著),X JAPAN的團員們也非常努力。所以,也請歌迷們要好好努力,對於一直支持我們、鼓勵我們的hide,現在在我們和所有的歌迷的力量之下好好的送他走吧!請以溫暖的心守護著他的長眠。』
X JAPAN團長YOSHIKI追悼文的最後以《X JAPAN團長YOSHIKI》結尾,一定也是因為YOSHIKI想告訴我們,就算是解散,樂團成員們的羈絆也將是永恆的吧。在7日的告別式上,YOSHIKI彈起鋼琴,TOSHI演唱了《Forever Love》,在播放著hide演唱的《GOOD BYE》之中,催人淚下的出棺式開始了。
在7日告別式當天就有4名FANS自殺。hide的死,令人想起X JAPAN的解散,到底是為何?是YOSHIKI身體的界限?是作為音樂人的末路?還是YOSHIKI病態般的完美主義沒能進行下去?或者是進行單獨SOLO活動的活躍化引起了其他成員的不和?當然,在這之外也一定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圍繞著X JAPAN的所有的傳說,我們希望利用音樂相關者所透露的、相當有限的的情報,得以解答。
YOSHIKI和TOSHI兩人單獨談話的TOKYODOME休息室
1996年12月30和31日,兩天連續舉行的東京巨蛋演唱會上,在充滿戲劇性場景的X JAPAN歷史上,也算得上是最感人的一頁了。在這九個月之前,YOSHIKI曾在名古屋倒下了。因為還在巡迴演出行程進行到剛好一半的地方,還沒等到福岡巨蛋、橫濱體育館等行程,就統統取消掉了。
"今天,能看見X JAPAN嗎?"第一天的30日是《復活之日》。第二天的31日是《無謀之日》。能將寫著這個標題的入場券拿在手上的幸運人們,大家都是盡力抑制著狂熱跳動的心,走向東京巨蛋的吧!
演出當天,X JAPAN的5名成員都是各自來到會場,再分別到自己的休息室。從前還在小場地演出的日子,5個人都是一起行動的,住在同一個旅館,整天也總是面對面度過的。但是X JAPAN發展到現在這麼龐大,成員各自有了SOLO活動的情況下,連經紀人和樂器擔當的工作人員也有各自要處理的事,即使說大家都成了SOLO音樂人也不為過了。常常舞台預設完備,樂器調音也結束之後,在開場幾小時之前的彩排才會在會場碰面。
這天的碰面,也是彩排時的事了。按照YOSHIKI決定的歌單,一首一首精細的開始演奏調音。舞台周圍,圍著的是一臉擔心的工作人員們。燈光人員照實際演出打燈確認效果,音響人員則確認舞台中央的鼓是否還有音場死角。一般的搖滾樂團的話,大多在這時已經是成員們各自開始演奏,並且開始用很高的集中力在調整出場情緒了。
但是X卻是:成員大家都拿著樂器,只花能奏出聲音的最低限度去準備而已。吉他、貝斯、鼓手、主唱,在各自的部分都完美構築起樂曲,成員也都將自己的部分照著樂譜掌握透了。當然,YOSHIKI的身體也是有個極限的。TOSHI的聲音要唱出那個高音來,充其量一天也就能持續兩個小時左右。對於要將體力、精神消耗到極限臨界點的演唱會來說,也沒有去逐一排練的理由。
這天也沒有站在大舞台上排練的氣氛,平平淡淡的就結束了。
成員們回到休息室,在演唱會開始之前看看雜誌、樂器的最終確認等等,漸漸把情緒準備起來。就在那個時候,發生了一件TOKYO DOME後台僵持的事情。YOSHIKI把TOSHI叫到了自己的休息室。然後,被YOSHIKI命令把傳話到TOSHI休息室去的那個工作人員、聽到這句傳話的TOSHI、還有TOSHI的經紀人、相關人員、親友們……都一臉驚訝,朝YOSHIKI休息室走去的TOSHI的那種緊張感,瞬間傳到了周圍的所有人的臉上。
要在今天結束嗎?茫然呆立著的相關人員們
從TOSHI進到YOSHIKI的休息室二十幾分鐘過去了。
緊閉的門後,到底怎麼了呢?樂團團長和主唱兩人的單獨談話。要是一般樂團的話,這倒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但是X JAPAN的情況則不同。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所謂X JAPAN,就是以YOSHIKI的絕對領導而存在的樂團。從作詞作曲,然後到專輯封面、到發售後的行銷策略、演唱會日程……在X JAPAN名下所發生的一切的事情,就是YOSHIKI來決定的事情。YOSHIKI在X JAPAN裡就是神的存在。
從X JAPAN的歷史開始以來,在久違的大會場演唱會開演前突然密談。越是接觸X JAPAN得越久的人就越是知道這種事情的重大性。不知不覺。緊張感蔓延了整個後台,成員們各自的經紀人、錄音的相關人員、承辦者、在場所有的人都嘎然沉默的凝固了。開演時間一點一點的緊逼,YOSHIKI休息室的門卻久久未開。時間越是等得久,在場的人胸中的凝重就越是開始傳染蔓延。
"解散?"
就在這個過於異例的團體中的STAFF們都開始作好這個覺悟的時候,YOSHIKI休息室的門開了。 TOSHI走了出來。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太激動的TOSHI,表情也浮現出了相當的緊張感。到底在裡面有過怎樣的一番談話?雖然誰都迫切的想知道,但是誰也不敢開口問。察覺到周圍緊張氣氛的TOSHI,在回到自己的休息室途中,對著周圍微笑了一下,這才一下子緩和了緊張的空氣。
YOSHIKI休息室的門在TOSHI出來之後再一次緊緊的關上了。TOSHI也似乎出了什麼事一樣,都沒有和任何人說話,好像沒發生過事的準備著而已。YOSHIKI和TOSHI之外,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說了什麼。
就這樣,一直到演唱會開演的時間來臨。聽說,相關人員大多在猜想,在演唱會中會不會有什麼爆炸性的發言。但是,到最後都沒有進行任何發言。戲劇性的演唱會和往常一樣,成員們盡心盡力地演出著,直到最後一場演出。然後舉行了一個比平時都要熱鬧的慶功宴,成員們就各自回住處去了。
然而,那次兩個人的對話已經過去了半年了。直到這次開始寫這本書,我們最想知道的,就是那時YOSHIKI和TOSHI的對話內容。透過了多方面的取材,盡了全力試著去從相關人員那裡問出些線索來,但是卻沒透露給我們半點情報。
雖然絕大多數的相關人員都很在意,但是關於內容卻無人所知。因為是很反常的事件,在當時應該是相當重要的談話吧。但是內容卻誰也不知道,除了YOSHIKI和TOSHI兩個人。
YOSHIKI在五年間為何將活動據點搬到了LA?
那我們開始對這五年的分析。
首先從YOSHIKI開始。他轉移到LA,最短都要半年才回日本一次。從那開始的五年。不管是商業活動還是音樂創作都全部在LA進行,回日本來也只是演唱會出場和唱片行銷而已。X JAPAN的所有重要活動都是在LA進行的。
在音樂媒體圈裡,已經將X JAPAN當作國外音樂人對待,他們到日本來的活動有時候甚至被稱作"訪日"活動。YOSHIKI對這種說法也沒有表示異議。移轉LA,最早要從1992年,X JAPAN和WARNER MUSIC Interation(MMG)簽下唱片約的時候說起。在那之前,X JAPAN的簽約對象一直是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從名字我們已經能知道,Warner是國外的公司,SONY是日本本地的公司。和SONY完約的時候,YOSHIKI首先考慮的是進軍海外。1989年和《SONY》簽下契約之後的三年間,對X JAPAN來說,是往日本搖滾界領袖地位攀登的時期。他們在這期間發行了兩張專輯,兩張銷量都突破了百萬大關。並在1991年出場了《紅白歌合戰》,在一夜之間成長為全民認可的日本最大搖滾樂團。在一夜之間日本制霸後,接著就是簽新合約的時期。YOSHIKI抓住了X JAPAN進軍海外的絕佳時機。
對日本搖滾樂團來說,能取得海外的市場就可說是最終極的目標了。YOSHIKI潛在的強大野心和挑戰精神使他抬頭遠望,最後,選定了擁有強勁海外關係網的WARNER MUSIC Interation(MMG)。當然,那時也有數家日本唱片公司提出了很好的簽約條件。
但是,一想到把進軍海外做為第一目的,對X JAPAN來說,就非Warner莫屬了。進軍海外,字面上看起來簡單,但是這對日本音樂人來說,卻是我們連想像都想像不到的艱辛歷程。
在過去,單身渡洋到海外,成為了外國知名樂團成員的日本人倒確實存在。例如70年代,就有日本的貝斯手加入英國FREE樂團的先例。在最近,同樣在英國,人氣搖滾樂團Simply Red也吸收了一個日本人鼓手。雖然在日本並非很有人氣的Simply Red,在英國和歐洲的人氣可是相當了得的。如今,他們在只有英國國家級資深樂團The Rolling Stones等級才能完售的溫布利球場舉辦了演唱會,而且觀眾比The Rolling Stones還要多。當然,在那場演唱會中擔任鼓手的就是日本人鼓手。以他來作為成功範例,就已經相當足夠了吧。
但是,由日本人作詞作曲、演奏、演唱的團體性成功的先例,只有Loudness。YOSHIKI在和Warner簽下合約之際,也相當清楚那種重大性。即使如此,YOSHIKI還是選擇了去衝擊海外,去走那條長滿荊棘的道路,而非守著在日本的領袖位置繼續活動。就是在那時,將一直使用著、僅以一個字母〝X〞為名的團名改為了現在的〝X JAPAN〞。
YOSHIKI在簽下合約的時候,到底在考慮什麼呢?只要成功,將會成為舉世英雄。但是,如果失敗……就算是要去破壞自己的身體,也要守護那種絕對性,幾乎病態的完美主義者:YOSHIKI,為了成功進軍海外,不假思索地選擇了移居到LA。
YOSHIKI住的LA是個怎樣的地方?
LA,也就是洛杉磯。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勒福尼亞州的這個地區,以氣候溫暖適宜居住而為人們所知。位置和東海岸的紐約相水平,也是美國的中心都市。紐約季節溫差劇烈,夏天酷熱,冬天大量的降雪,降至零度以下也毫不為奇。
對日本人來說,是個異常嚴峻的環境,也是出名的治安不好。但是和紐約比起來,LA倒是在人們印象中比較好的一類。像是轉播洛杉磯道奇隊野茂英雄的比賽時,場內球迷明朗的笑容,也提升了LA在人們印象中的好感。
但是,日本人如果真到LA走一趟,實際和印象之差便會不由得"啊!?"的叫出聲來。首先,治安惡劣。現在盜竊殺人犯罪的數量,在數年前就超過了紐約,在美國成為了有決定性犯罪數量"優勢"的榜首。移民大量湧入,非法偷渡人口也不在少數。其中也有許多夢想在美國取得成功,但是一天天失去忍耐和信心,敗下陣來的人。天氣倒確實是晴天的日子較多,但也常常因為密集的交通廢氣而弄得全城陰霾。LA的實際景象,是和我們的印象甚難聯繫的。
但是選了LA的YOSHIKI,則是因為那裡是全世界音樂商業中心地。全球型的國際唱片公司總部大多集中在LA,為此而設立的錄音室也非常多。為追求機遇和刺激的音樂人們有多數都盼望能居住在LA發展,沒錢的新人則轉移到貧民街稍微簡陋的租屋。成功人士便在高級住宅區建豪宅。
80年代後半,從這個地方橫空出現,在一夜之間名震世界的Guns N' Roses,大家都知道吧!成員絕大多數是生長於LA,Guns N' Roses正是在唱著LA的本色。歌詞中既讓人們劃清黑人、白人、西班牙人的種族界線、相互歧視的歌詞,也有犯罪、毒品和死亡,他們正是這樣唱著LA的真實樣子。
當時YOSHIKI就是美國的無名新人,破例選擇了LA為進軍地。YOSHIKI在紐約洛克斐勒中心進行簽約發表記者會後,和成員們一同乘專機抵達LA。之後,他包下了能容納兩萬人入場的長灘會議娛樂中心,並進行了宣傳用的錄影。還和搖滾樂團——QUEEN的鼓手:Roger Taylor一起耗資數千萬製作費拍攝了宣傳影片。僅僅這樣,就能夠讓美國人大叫"Crazy!"了。
實際上在不久之後,LA的多數音樂記者就給X JAPAN蓋上了〝執坳〞的印章。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驚動美國音樂記者的事。他們竟然把錄音用的錄音室買下來。錄音室名稱是One On One Studio。不光是剛才提到Guns N' Roses,而且也是鞭擊金屬權威團Metallica的愛用工作室。收購費用據說超過兩億,YOSHIKI如此大手筆的行為,也體現了他進軍海外的堅定決心。事到如今,YOSHIKI已經算是一腳跨進再也回不到日本的狀況了。
真是令人恐懼的決心。
YOSHIKI在LA的生活,也就像是X JAPAN的演唱會,突然不留後路的攻擊再開一樣。
YOSHIKI在LA最先所做的事情是?
雖然一句進軍美國已經說出口,做出好的音樂,也不一定非要賣得好來作為保證。借間房子,就開始在LA生活的YOSHIKI,也充分感覺到了這件事。
就是要在美國、在全世界成功。
為了這個目標,最少得滿足兩件事。首先,是能創作優秀音樂作品的藝術家才能。然後,是能將好音樂亮眼行銷的的經營者才能。在美國、在全世界要成功,這是兩點最低要求的必要條件。但是,僅僅有這兩點也當然是行不通的。還需要好運氣。雖然稱為運氣,但也是滿足上述兩點條件後的事。
YOSHIKI對X JAPAN的曲子有著絕對信心。的確,像X JAPAN這樣,歌曲有著相當高的音樂性,同時也有獨特個性的搖滾樂團,翻遍世界也不是那麼簡單就找得出來的。YOSHIKI的自信絕對不是自大。要成功的第一條件:作為優秀藝術家的才能,已經通過。
那第二條件又怎樣呢?作為經營者的才能,不管怎麼說,這始終是經驗優先的才能吧。要是沒有經驗的話,那在這點就很難達成。
音樂藝術家,只要對將靈感孕育成音符的挑戰不斷努力,任何毫無經驗的人也沒有問題。但是經營者要熟知市場,並要有充分經驗為前提。若是挑戰國際市場話,那更是需要堅強的人脈關係。在所知的過去,成功的搖滾樂團都必定有一個優秀的經紀人。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The Beatles的Brian Epstein了吧。他才是將The Beatles創作的音樂傳到了全世界的功臣。在The Beatles的演唱會會場,一定能看到穿著一身黑西裝,像影子一樣跟在樂團成員們身旁的Brian。
「比起任何條件,更需要一個有能力的經紀人。」YOSHIKI一定也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實際上,可以說X JAPAN到那時為止,都還不曾有一個固定經紀人。早在地下創作時期,X JAPAN的所有事物都是YOSHIKI一人全權完成。像怎樣的專輯,要多少錢出售,廣告行銷要怎麼執行,演唱會行程要做成怎麼樣等等,決定這一切的都是YOSHIKI。雖然確實在以前,X JAPAN也有過經紀人,但不是國外經紀人,而是日本人,只是在旁邊照顧事務的經紀人。很遺憾,那種經紀人在海外市場一丁點作用都沒有。
因此,YOSHIKI考慮親自調查各個樂團,去僱用一個有高能力的外國經紀人。被打上第一個標籤的,是一個叫Doc McGhee的男人。
據說只要提到他經手過的樂團,就能了解到他的能力。Mötley Crüe、Bon Jovi、Guns N' Roses、KISS、Skid Row、The Front、Hootie & the Blowfish、Scorpions等等。只要有聽歐美搖滾樂的人,應該都知道其中幾團吧。都是實力和人氣一流的樂團。
1993年,YOSHIKI和這個叫Doc McGhee的人打了照面。經過交涉,總算是成了X JAPAN的經紀人。事到如此,X JAPAN也站在進軍海外的起跑線上了。但是,這只是開始而已。
YOSHIKI也可以說是從這一刻,開始了他痛苦的開端。
YOSHIKI的痛苦是?
"首先是早上起床咯。或者說,是英語老師來叫我起床哦。UCLA的教授。然後半睡半醒的聽兩三個小時的課,然後……一般是到律師或者商業經紀人或經紀人的地方去,做簽約等等工作。然後,到了傍晚開始錄音,一直到晚上11、12點。"(節自YOSHIKI的採訪:《音樂與人》1994年3月刊) YOSHIKI在LA定居以後,每天幾乎就是這樣。
YOSHIKI不光是錄音工作室和經紀人,其他的工作人員也都只選用一流的成員。像在採訪時一樣,為了能將英語完美掌握,英語學習也是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請來教授進行家教。雖然不能涉及過深,但就採訪中提過的律師、商業經紀人、經紀人也都是相當有能力的人士。
住在LA以後,以前在日本每天都喝的酒也戒了。不對,與其說是戒掉了,或許說是連喝的時間都沒有。
1992年的後半到1993年,YOSHIKI每個月連打個電話給最喜歡的媽媽,都不容易。這種與一流人士碰面的生活,就算是有YOSHIKI這樣的才能,不付出相當的努力去持續奮鬥的話,也是會被淘汰的。在這樣的日子裡,YOSHIKI最費心的,就是簽約的相關工作。
雖然說是簽約,在那個時候,當時YOSHIKI必須親簽的合約非常多:和經紀人Doc McGhee的合約、和辯護律師的合約、和商業經紀人的合約,當然,還有和唱片公司的合約。據說YOSHIKI對這種合約的簽署,向來都是親自處理。在美國的音樂商業世界裡,像這種合約書都寫得相當詳盡。
比如和Doc McGhee的契約,X JAPAN在演唱會時所得的收益要怎樣分配、利益的百分之幾屬於X JAPAN、百分之幾歸Doc McGhee的收入。McGhee自己將全部工作安排完善,或是叫其他包辦人處理。情況不同,分配的比例也不一樣。合約中寫的是列不完的細緻取擇條款。而且還是和不同人之間的合約。而且,合約書也理所當然全是英文。雖然YOSHIKI掌握英語的速度相當驚人的快,不過要是遇到法律專詞,還是相當辛苦的。合約書寫滿連美國人都不完全懂的法律單字。
YOSHIKI持續著一天天的細讀。
話說回來,讀者們應該很難想像這樣比起做音樂,又一頭扎進法律契約的YOSHIKI呢?明明還是音樂人呢,怎麼會讀起法律來了?應該是有這麼想的人吧。但是那是錯的。在非日本的海外職業音樂人看來,這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要是忽略了這件事,會在事後吃相當大的虧。
在以前,一度成為世界焦點的樂團成員,如今淪落到身無分文的流浪漢的也非常多。也有在看合約書時很粗心,而喪失專輯發表機會的音樂人。曾是英國的搖滾二人組合WHAM團長的George Michael也曾因為合約事故而一度無奈停止了音樂活動。
YOSHIKI正是清楚知道這些種種先例,才將音樂後置,轉而在合約審閱上全力奮鬥。
《ART OF LIFE》之謎
在狂熱摸索經營領域的日子裡,YOSHIKI也把《ART OF LIFE》錄音慢慢的進行著。《ART OF LIFE》,被稱為是描述YOSHIKI半生的大作,其實1989年就開始著手製作了。
1989年11月2、3日,《ROSE BLOOD TOUR》的進行中,YOSHIKI倒下了。醫生診斷為過勞性神經循環無力症。靜治療需要絕對性的安靜,也不得不被迫暫時離開樂團的活動。那時正是樂團風調雨順的時期。
這次昏倒事件對YOSHIKI來說,算是最初的危機了。橫躺在床上的YOSHIKI,到底想了些什麼呢?對不能按計劃進行音樂活動的焦急、對自己即將崩跨的肉體的苛求。據說人都會在大病一場的時候,對自己人生仔仔細細的思考。絕非平凡,而是在狂怒波濤中激烈晃動著、大風大浪走過來的這半輩子。
《ART OF LIFE》正是有這樣人生的YOSHIKI,有如泉湧一樣洶湧而出。美如古典演奏旋律的譜間、激比火箭飛速擊奏的鼓間。用組曲的形式持續三十分鐘的演奏,簡直就是X JAPAN的、YOSHIKI的人生表現。
YOSHIKI曾在很多地方發言說:「因為《ART OF LIFE》,讓我有了一年痛苦的人生。」
但是將它聽過一遍的人,誰都能肯定這份價值。《ART OF LIFE》的錄音,最花時間的,就是演唱的部分。
TOSHI正是吐著血,進行整天的錄音。實際上,一天能完成的錄音,最多也就一句歌詞左右。從YOSHIKI來看,歌詞正是他對人生的反思最重要部分。不管是什麼事,只要不完美,心裡就不會順暢的YOSHIKI,即使是對演唱者也絕不妥協。
於是,關於這篇歌詞,我們來思考一下吧。
首先,是在可以稱為第一樂章前半部分,表現YOSHIKI置身所在的絕望狀態。那裡就是一片〝沙漠〞,感受不到任何生命的地方。雖然YOSHIKI渴望逃離這個地方,但卻毫無去處。
接下來的中間部分,是帶著讓人明顯感受到〝瘋狂〞的單字:〝destroy me mind〞、〝madness〞、〝insane〞。在充斥著絕望之中,YOSHIKI內心越發清晰的〝瘋狂〞開始萌芽。因恐懼〝瘋狂〞戰慄的YOSHIKI。
在持續這股〝瘋狂〞的不協和音鋼琴即興演奏之後,出現的是讓人感受〝夢〞和〝真實〞的歌詞。在YOSHIKI被徹底追逼到盡頭的時候,而發現了希望。不對,說發現應該不對。應該說是:創造了希望。
所謂《ART OF LIFE》,簡單翻譯就是《人生的藝術》,但是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去考慮更深一層的意義。 〝LIFE〞這個單字從宗教的角度考慮,其意為〝超越肉體死亡的靈魂〞,或者是〝新生,重生〞。也就是說,YOSHIKI在新中萌生這個作品,然後完成它的期間,已經死去,然後重生了。在歌詞最先和結尾出現的〝ROSE〞,當然肯定是指YOSHIKI的分身。在這部曲的錄音後不久,YOSHIKI剪掉了一直引以為傲的美麗金髮,留了一頭不能再短的頭髮。這也意指在製作《ART OF LIFE》後YOSHIKI的重生。
《ART OF LIFE》。在美國最先完成的這部作品,正隱藏著如此的秘密。
外國人經紀人所帶來的工作是?
從YOSHIKI開始,X的成員們陸續搬到LA定居,已經是第五年了。這也全都是為了進軍海外。但是很遺憾的是進軍海外,也絕不是嘴巴說說那麼簡單。
「真是被詛咒的海外進軍。」
最先從成員、到相關人員之間傳出這樣的話,已經過了一些日子了。連無論何時都是一口強硬的YOSHIKI,也在最近一改強烈的口吻,只是答說:「進軍海外我可沒放棄,我想就算是剩我一個人還是會去做的。」而已。
但是海外的進軍,到底是為什麼遲遲盼不到決定性的成功呢?就像我們說過的一樣,X JAPAN在準備進軍海外之際的簽約對象是實力、人際關係、經驗都是無可挑剔的經紀人,肯定不是他只顧著玩。理所當然,Doc McGhee也是有一段時期非常積極在策劃和準備X JAPAN的事情。
雖然可能已經是比較久之前的事了,在知名樂團KISS的專輯一曲《Black Diamond》中,YOSHIKI還參與鋼琴的演奏,也是因為Doc McGhee堅實的人脈關係。然後,客串Queen的鼓手,和Roger Taylor共同演出,也是Doc McGhee創造的。1994年,在奈良舉行的的EVENT《GME '94~21世紀への音樂遺產を目指して~AONIYOSHI》上,日本的FANS們終於能親眼見到YOSHIKI和Roger Taylor同台共演。
但是YOSHIKI最早和Roger Taylor見面,卻是在一年多前。
聽了YOSHIKI的試音帶,立刻完全肯定其實力的Roger Taylor,主動和YOSHIKI首次共同製作了單曲《Foreign Sand》。這部作品在英國的流行音樂排行榜上,也升了一般的位置。接下來是錄製兩人共演的宣傳影片。
但是現在想起來,這部宣傳影片對YOSHIKI來說,貌似就是進軍海外的不祥開端。那是狂熱FANS們建議的電影導演:David Richards製作的影像。對於喜好一流的YOSHIKI來說,也一定是無可厚非的優秀技術設定。
但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YOSHIKI在斷壁懸崖上彈鋼琴的場景發生了意外事故。載有機組成員的直升機在攝影過程中,竟然墜落了。發現前兆的YOSHIKI下意識自己跑開了,沒有受傷。但是被直升機墜地爆炸所波及的一個工作人員卻當場死亡。雖然誰都沒有惡意,但是在攝影過程中不幸發生這種事,卻成了麻煩的事情。圍繞著死亡的工作人員,實際攝影的機組人員方,和雇用他們的製作方都請來了律師,開始對峙談判的局面。
機組人員方以「是否欠缺對安全性的周全考慮及強制執行?」來質問製作方的管理責任。要是運氣不好,會演變成持續數年的官司,而且還有可能因此被對方起訴賠償巨額賠款。自然這種情況下,雙方也相當深入了歸咎管理責任的談話。
因此,YOSHIKI也就因為此事件而捲入之中了。結果在這件事之外,Roger Taylor和YOSHIKI的Album製作,也因為日程問題而流產了。耗費了巨額資金,還發生了事故。而且最後還落得這個結局,難怪被工作人員們稱之為 「被詛咒的海外進軍。」。
在起初表現出高漲幹勁的海外經紀人Doc McGhee也因為這次事故而一再延期X JAPAN、YOSHIKI個人的新作計劃而漸漸失去了信心。Doc McGhee最近還苦笑著完全束手無策地說:「如果X JAPAN連拿來賣的東西都沒有了,那就什麼辦法也沒有了。」
鼓手 — YOSHIKI
Roger Taylor和YOSHIKI。我們所能目睹的部分雖少,但是這兩個人的合作,卻確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組合。
因為這兩個人有著許多的共通點。
首先,就是兩人都是鼓手。然後,儘管身為鼓手,卻掌握並擔任作詞作曲,都是樂團中的核心。這兩個人都是非常有才能的鼓手。
因團長兼主唱的Freddie Mercury死於愛滋病這衝擊性原因,而差點被迫解散的Queen,從還是人氣樂團的時候開始,Roger就已經發表了數張單曲、專輯。著手過數首Queen的代表曲目,而且Queen的經點歌曲《Radio GA GA》作曲都是他。
然後就是兩人的美形,僅靠這一點,就已經能得到不少FANS追捧的魅力。雖然現在已經發胖,外表美貌也不及當年的Roger Taylor,在當初Queen到日本來的70年代前半,可是大紅大紫的名團。在英國當地還沒有走紅之前,他們就已經在日本爆人氣了。
許多雜誌都以Roger為中心的Queen做封面。其中還有要閉刊的搖滾雜誌,因為讓Roger登上封面而揀回一條命的插曲。曾經從一個有經驗的老音樂人那聽過,在搖滾樂團當中,能最冷靜注視樂團的就是鼓手。經常有樂團狀況不佳,氣氛怎樣也搧不起來的時候,只因為鼓手的一個動作而立刻恢復的例子。
就算在舞台上,鼓也是絕對的中心位置。因樂團不同,設置也各異,也有將鼓設置得最不起眼的。但是因為舞台的設計限制,無論任何樂團,幾乎都是將鼓手放在中心,因為鼓手代表著樂團的心臟。資深樂團之所以不會輕易解散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大多數情況下,在精神緊張的成員之間,鼓手就像潤滑劑一樣。
例如The Rolling Stones,無論人氣還是實力,在當今都算是世界級資深樂團。正如我們大家所知,樂團中心是主唱Mick Jagger和吉他手Keith Richards。但是樂團相關人員卻都異口同聲的認為鼓手Charlie Watts才是整個樂團中最最重要的成員。
相反的,因為鼓手的脫離而消亡的樂團也不少。這當中算有名的就是The Fools和Led Zeppelin了吧。
The Fools的鼓手Chris Pedrick、Led Zeppelin的鼓手John Bonham。這兩個樂團都以罕見的壓倒性天才鼓手為中心,以如火砲般爆發力的合奏而著稱。但是Chris Pedrick和John Bonham都在70年代後期死亡。The Fools,Led Zeppelin剩下來的成員,都毫無餘地選擇了解散。兩個樂團都曾說過:「也想過去尋找鼓手(將樂團)繼續下去,但是要是那樣的話,我們也就成了別的樂團了。」越是好的樂團,鼓手的存在就越重要。
長年以超極限的激烈演奏著鼓,YOSHIKI的身體也已經開始出現損壞了。是要繼續敲下去,還是冒弄壞脊椎半身不遂的險。
YOSHIKI與外國音樂人的交流
除了Roger也有很多音樂人在YOSHIKI定居LA後都與他保持聯繫。其中最讓我們吃驚的,就是他和George Martin爵士(英國唱片製作人、編曲、作曲家、指揮家、音頻工程師。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唱片製作人之一」)的相識。由倫敦愛樂交響樂團演奏,收錄YOSHIKI創作曲目的專輯《Eternal Melody》。在此專輯中擔任製作人的就是George Martin。身為The Beatles的製作人而聲名大噪的George Martin,給了The Beatles豐富色彩的音樂。
例如就算不是搖滾迷,也眾所皆知的名曲《Yesterday》。這雖然被說是Paul McCartney首次在沒有John Lennon的合作下獨自寫成的名曲,但是給了這首曲子:〝將弦樂四重奏重合。〞的意見的,就是George Martin。再比如《Eleannor Rigby》,和《Yesterday》一樣,是一首給人美妙旋律印象的樂曲。這首曲子,則是由George Martin負責整弦。而且,The Beatles是在搖滾界第一個完全使用管弦樂器演出而出名的。而這,也毫無可疑地要歸功於George Martin提出的種種建議。可以說就是他,讓音樂性本來就寬廣的The Beatles,進而發展開來的推浪人。
身為演奏者,The Beatles的幾首代表作中,他也擔任了鋼琴演奏。最有名的,就算是《In My Life》了。在這首樂曲的間奏中,出現了一段只聽一遍的話,很難分辨出是鋼琴還是洋琴的鍵盤樂器演奏。據說這其實是George Martin用鋼琴慢慢的彈一遍後,拿聲帶快速播放而成的。他曾提出過許多成員們想都想不到的點子。有許多人評價說George Martin是「The Beatles的第五位成員」,我們重新審視一下的話就會發現,那也不一定是誇大其辭。George Martin在遇到The Beatles之前,在英國本來就是相當有名的古典樂製作人。而在邂逅了The Beatles這群優秀人材之後,便一舉成為了世間注目的焦點。
The Beatles解散以後,他失去了對搖滾的關注,又重返古典樂製作的工作了。而在這之後,就是和The Beatles一樣,遇上擁有古典樂元素的X JAPAN。這個合作消息剛傳到日本的時候,一時之間,讓人感到是個十分錯誤的搭配。但是,現在重新回首往事,便會發現那其實是非常巧合的命運造化。YOSHIKI為了製作這張專輯而和George Martin住在一起的日子,據說才短短十天左右。但是,即使很短,也一定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
談到和George Martin合作時, YOSHIKI這麼回想著說「即使在錄製的只是一個小段落,也要審視全體。作曲和錄音的工作,本來就是無論如何都要以段落來抉擇的工作,但不從整體流程來看也不行。」雖然是在《ART OF LIFE》已經快錄製完成時相遇,但是恐怕從George Martin的製作理念中,YOSHIKI學到的東西也不少吧。
如果帶著這樣的思考去聽《ART OF LIFE》,可能會有什麼新的發現也說不定。
YOSHIKI是獨裁者嗎?(1)
作詞家、作曲家、編曲者、製作人、鼓手、鋼琴家。身為X JAPAN成員,YOSHIKI有如此多樣的身份。「因為我擔任鋼琴和鼓兩個部分,所以我的出場費是兩倍。」YOSHIKI理所當然的說。
一般的搖滾樂團,演唱會和電視通告,都是全體成員將出場費平均分配。
但是X JAPAN卻是YOSHIKI一直分得為其他成員兩倍的金額。雖然是擔任鋼琴和鼓兩樣,但同時演奏兩樣樂器是不可能的。在其他的樂團中,同時擔任鍵盤和吉他,或者吉他和手風琴等等,在舞台上擔團兩種或以上樂器的成員也不少。而且,要是真像YOSHIKI說的那樣,那如果TOSHI在舞台上彈了吉他,那不是就可以以主唱和吉他雙重擔任,來和YOSHIKI一樣拿兩倍的出場費了嗎。但是卻從沒聽過X JAPAN因出場費分配問題而被其他樂團說過閒話。
如果能接納這種費用分配方式的話,那X JAPAN不就是YOSHIKI的獨裁樂團了嗎?答案既是,也否。
X JAPAN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樂團,YOSHIKI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以形式來講,儘管重要的角色都由YOSHIKI在擔任領袖,是一個相當夠嗆的獨裁樂團,但是其決定其實是用民主的方法在進行的。YOSHIKI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據說他一定會試探著去問其他成員。在開會的時候,他也絕不會用強硬粗魯的口氣去詢問。
例如 「我是這麼想的,你們覺得呢?」 「這裡應該是這樣吧?」這樣禮貌慎重的口氣去接觸大家。成員們也漸漸吃他這一套了。而且,就算有不同的意見出現的時候,他也不會去強行地改變別人,而是聽完對方的徹底想法,再慢慢試著協調或說服。
當然,這並不是說成員們就願意妥協自己的意見。只是一點一點的,對方的意見開始慢慢的接近了自己的想法。然後在最後「大家一起來決定吧!」之後,多數贊成。其他的成員們聽完之後,再慢慢將其說服的YOSHIKI,已經沒有去理論異議的餘地了。就算持有反對意見的人,最後也將會贊成的。
YOSHIKI經常被說成是國王、天皇之類的。在X JAPAN之中的YOSHIKI,也能讓一切事物以自己的想法而改變。但是國王或者天皇和YOSHIKI所不同的是,能否絕對地聽取對方意見,然後再去改變事物這一點。
在民主制中的絕對權利者——YOSHIKI。X JAPAN之所以不能算獨裁樂團的原因,首先,就要算這個了。
YOSHIKI是獨裁者嗎?(2)
雖然團隊交流還算是透徹,但即使如此,還是將X JAPAN視為獨裁樂團的人,應該還是很多吧。確實,從已述事實還無法說明YOSHIKI拿兩倍的出場費而其他團員都不吭聲的事。但是,X JAPAN絕不是一般被領袖統治的獨裁樂團,而且YOSHIKI的絕對權力還是在成員中得到完全認同的。
要說明並詮釋這樣一個特異樂團的話,我想就該舉一下第二點事例 —— "X JAPAN成員的更換次數相當之少"。
X JAPAN從地下獨立製作時期、一直到出道走紅以來,僅僅只有一次成員更換。如果YOSHIKI也跟其他的獨裁樂團的團長一樣,只是把成員當成樂團中的零件的話,那他肯定會更加頻繁地去更新成員。而且,加上在LA那種地方,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是優秀音樂人夢寐以求而聚集的地方。如果有意要找新成員,LA是個再方便不過的地方了。雖然X JAPAN的成員都是十分優秀的,但是卻也不能客觀的說是全世界最強。
在X JAPAN的工作中,不光是作詞作曲,連編曲都是由YOSHIKI完成以後,再讓成員們來演奏。要是這樣的話,就更應該是吉他、貝斯等等,讓擅長各個樂器的專業音樂人來演奏,這樣才更有YOSHIKI製作方法的效率。這樣老是艱難的錄音過程,也一定能更快完成的吧。但是,就算這樣,YOSHIKI還是對選擇樂團成員有所拘泥。YOSHIKI如果真的想做他所創作的音樂,那X JAPAN就非得是現在的成員不可。
音樂人中有兩種,一種是能照樂譜所寫,完整完美演奏出來的人;另一種是對樂譜演奏的完美程度不優秀,但是卻能發揮除了他之外、任誰也無法演奏出相同感覺的人。
X JAPAN的成員對YOSHIKI來說,都有他們自己的顏色和韻味。所以,對現在的成員,他絕對不會去試圖,而且也做不到像一般的獨裁樂團那樣完全自己領導。對了,關於YOSHIKI拿兩倍出場費,而且為什麼成員們都毫無意見的原因,讓我們從成員各自的方面去考慮吧。
如果作為樂團成員,首先將有十分徹底的對話。X JAPAN被認為是民主的樂團。而且,YOSHIKI對成員的拘泥,也會讓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有自尊心。但是,從同一個民主性來看,為了X JAPAN,YOSHIKI和他們自己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又是怎樣的呢?這個答案是十分明確的。恐怕其他成員為X JAPAN所耗費的、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都還不及YOSHIKI的一半。如果能親眼看看,全部的身心靈都傾注在樂團工作上的YOSHIKI,應該誰都不得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吧?
成員們大家一定都在想。「肯定沒傢伙能像YOSHIKI那樣熱愛X JAPAN了。」那以出場費來說,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越是因為民主的運作,對照看起來不盡情理的兩倍出場費,就越能理解X JAPAN是民主的樂團。連現在成員各自都進行著SOLO活動的X JAPAN,YOSHIKI都沒出過正式的SOLO發行,成日只在錄音室一遍遍製作X的音源。這比什麼都更能體現出YOSHIKI對X JAPAN的熱情。
從這個事實延伸,YOSHIKI拿了兩倍的出場費,誰也沒有怨言。
YOSHIKI音樂以外的工作是?
到X JAPAN的演唱會現場去詢問熱心的FANS們,他們通通都認為,延後發表新專輯是沒辦法的事情。大家應該知道,YOSHIKI是在縮短自己壽命似的在不斷努力創作作品的嗎?
在FANS中,甚至還有位女性笑著這樣說「上次,《Jealousy》專輯發售的時候,我還單身呢!但是《DAHLIA》發售時,我都已經結婚生小孩了。明年小孩都要上幼稚園大班了。」「我已經決定一輩子聽X JAPAN了,所以YOSHIKI也不必急著去趕製專輯的。就是人生的際遇,讓我邂逅了X JAPAN,因為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YOSHIKI也對翹首期盼著新專輯的FANS們衷心的表示感謝。但是,在FANS當中,也有這樣一個聲音:「專輯晚點出就晚點吧,但是除此以外的事……。」彷彿咬著苦水一般,想抱怨卻又無從開口的人也的確不少。FANS們所說的〝這除此以外的事〞是:YOSHIKI牌的香水和女性內衣,然後是人偶,甚至X牌避孕套等等大肆商品化現象。
不管對於什麼事,只要一旦開始,便絕對會傾投全部精力的YOSHIKI。只要是FANS的話應該都知道的。
其實,在涉及香水的事情以前,聽說YOSHIKI就對其有所關心,甚至讀了好幾本關於香水的歷史和成分調和的書。並自己去試著調了多種香水。他還在發售之際,趕往了香水之都巴黎,去聽各個專家的感想,還曾幾度去致力研究調和過程。如此熱情和傾注的精力,和在音樂方面簡直一樣了。
女性內衣方面,也是一樣。一般的女性內衣是以左右對稱設計為基礎的。但是,YOSHIKI卻出奇地做了左右形狀各異的設計。這樣的動作,也是將金錢視作第二,傾注的是大量的時間。而音樂人的身份,則這只是打工性質,騰出單手的工作,這也是熱心過度的原因。但也是因此,才讓FANS們感到如此遺憾的吧。
「要是連那種事都這麼熱心,也把時間多花點在音樂上啊!」對於多數的FANS來說,他們還是希望YOSHIKI做音樂人就好。
另一方面,不知道是對FANS們的心情有所了解還是毫不知情,YOSHIKI則認真地強調:「這是有相當意義的。女性內衣也好香水也好,只要這幾樣發展下去,我知道,那是和音樂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的。」順便一提,香水和女性內衣都是以《Larme》這個法語單字來命名的。這是法語中〝淚〞的意思,這也許和X JAPAN的《Tears》有些許關聯。據說置身在種種活動中的YOSHIKI,打算在將來的某天將這一切大白於天下。
所謂TOSHI與YOSHIKI的奇蹟是?
在搖滾界,有許多著名的團體。那些名團和名人,在一個時代中,用奇蹟的形式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就算是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可言喻的才能,在年輕的時候相遇,然後兩個人開始了搖滾,讓越來越多的人為之傾倒。這就是搖滾界裡名團的產生方式。
比如The Beatles中的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這兩個有著奇異個性的天才,偶然地出生在同一個城市,英國一個叫利物浦的地方,意氣相合,便開始組了樂團。這不得不被稱為奇蹟。Rolling Stones的Mi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s也是如此。再比如KISS的Gene Simmons和Paul Stanley也是搖滾界的著名搭檔之一。還有YOSHIKI和TOSHI吧。
X JAPAN的團長兼鼓手和主唱。這兩個人在同一年出生在同一個城市,還一起開始了搖滾,就從現在X JAPAN絕頂的成功來看,誰也得承認,這算是一個奇蹟。特別是,這兩個人的際遇,可以說是比其他任何的邂逅都要更加完美的戲劇化吧。
為了音樂的話,哪怕是削減自己的生命,也絕無怨言的完美主義者YOSHIKI;和無論怎樣的艱辛,都能平靜一笑,讓人感受到胸懷寬廣的TOSHI。任性到甚至給人可怕印象的YOSHIKI;和只要見到一次,就會被人青睞的TOSHI。如果把YOSHIKI比做棒球投手的話,那他必定會是個能投出誰都做不到、那種完美華麗高速魔球的選手吧!
相對的,TOSHI就是不管何時,都爽朗地鼓勵著投手,就算將自己打死,也一定要支持對方到最後的捕手吧。就算皮手套接不住魔球,也要將球穩穩停住。就算讓球打到自己的身體,也絕不會露出半點苦色。默默的將不懂控制力道的投手的球,一直穩穩的接下去。X JAPAN轉到LA之後,YOSHIKI之所以能繼續追求完美主義,也是因為搭檔的是TOSHI吧。如實體現了這兩個人的關係的,還要算是《ART OF LIFE》錄音過程當中的事。YOSHIKI嘗試著將自己的半生經歷用這首歌來完整講述。在構想出三十分鐘的超長作品計劃時,據說YOSHIKI在腦海之中,已經有明確的細緻形式在迴響了。但是,在錄音室中要將其展現出來,卻是一個讓人相當迷茫的工作。
在其中,最為艱辛的,就是主唱TOSHI了。
要說唱歌,是誰都會唱的。所以在搖滾樂團中的主唱,也很容易被大家想得比較簡單。但是,不管其他樂團怎樣,在X JAPAN,那絕對不適用。吉他也好貝斯也好,所謂樂器,就一定有其能發音的幅度存在。比如吉他,不管怎樣費盡心思去彈,第三八度音也就算是極限了吧。要發出在那之上音域的聲音,在只有六根弦的物理條件前提下,就是不可能。
但是,人類的聲音不同。據說藉以鍛煉聲帶,不管怎樣的音都能發得出。
因此,TOSHI就必須去將迴響在YOSHIKI的腦海中,那幾乎存在於極限邊緣的聲音,用《ART OF LIFE》來實現。
《ART OF LIFE》的錄音地獄
TOSHI在《ART OF LIFE》錄音過程中的生活,簡直如同地獄一般。日復一日為了錄音往錄音室跑。但是,卻不一定能錄得成。在YOSHIKI看來,精神的投入比什麼都要重要。因此,如果情緒氣氛稍不合格,錄音就不會開始。所以,TOSHI經常是好不容易抽身跑去錄音室,卻什麼也沒做成就回去了。例如YOSHIKI精神狀態不好的時候..等等期間,甚至往往長達一周。
但是TOSHI一到錄音室就得做發音練習,不管何時都在待命,因為YOSHIKI只要一開口,就得投入到製作中。TOSHI為了能在任何時候開始錄唱,在每天的自我調整上就花了過人的精力。一邊每天迎合YOSHIKI的狀態,TOSHI一進隔音房,先是把當天的錄音曲目通通唱一遍,然後著手於一段詞上。
在前面也有提到,《ART OF LIFE》是在YOSHIKI的腦海中,種種印象細節都已經是完成的。YOSHIKI對於將印象製作成為實際的歌曲,而需要怎樣的音、怎樣的情緒,他自己是非常的了解。但是,這並不包括TOSHI。一次又一次,要將一段詞的感覺唱到YOSHIKI滿意為止,TOSHI重複的唱著。
X JAPAN的曲子,KEY都是迎合著TOSHI的聲音設定的。但是在這時,要求超出TOSHI最努力的聲音還要高出許多的歌詞,卻出現了好幾段。
當然,YOSHIKI是不會考慮將KEY降一個音的。要是一直這樣的話,理想中完美的《ART OF LIFE》就不能完成了。因此,TOSHI的選擇是,透過醫學,強行將發音提高。請醫生注射擴張聲帶的藥。這種注射,據說是直接打進喉嚨的。藥劑的成分,我們並不清楚。據說在注射後不久,短時間頭腦會是一片空白的感覺。醫生在錄音室待命,注射後,再繼續錄音。
這種注射一天被限定在三次以內。實際能有效發聲的,最多也就三個小時。過了這個時間,就一點聲音也唱不出來了。如果沒能唱好,幾天後還得重新來一遍。其實這個藥劑,雖然總算是讓要求的聲音出來了,但其卻還有許多不為所知的副作用。就算是TOSHI,也一定對不久之後可能襲來的未知副作用而相當害怕吧。每次注射的藥物,都可能給嗓子相當大的傷害。但是,TOSHI除了注射藥物,也別無他法。
而且,YOSHIKI也是摧殘著疲憊破損的身體在打鼓,精神幾乎都熬成了病態。那樣的YOSHIKI,注視著自己,寫下的曲子。沒理由只去愛惜自己的身體。簡直是不知道是先倒下還是先完成的錄音過程。環望錄音室裡,大家都是神色沉痛。
TOSHI的痛苦是?
在西方語境中,形容詞「西西弗斯式的」(sisyphean)代表「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的任務」。X JAPAN的錄音工作對TOSHI來說,肯定也就如西西弗斯的勞動一樣。
在一句「還是不行吧……」的嘆息後,又得從頭做起。在這種場合,YOSHIKI也是從不讓步的。「為什麼還是不行?聲音要是出不來,就在聲帶上更加把勁!」總是敲著桌子,來回搖著椅子,甚至有時還一臉平靜地說些不好聽的話。就算是總以YOSHIKI為中心在唱歌的TOSHI,在被命令去反反覆覆地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精神壓力也會倍增。
錄音室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空間。為了能在不混有雜音的狀態下錄音,錄音室被塑造成了一個相當完美的人造理想空間。室溫全年均一,當然,是沒有窗戶的。既沒有陽光射進來,也沒有風吹進來。是個完全隔絕了外部刺激的環境。在這種空間中,人類的意識很容易閉塞模糊。對TOSHI來說,錄音室本身不就像是一個精神病醫院的存在嗎。
被緊張逼迫的TOSHI,自言自語說:「我到底為什麼非得去把它做下去啊。」在這種狀況下,結局還是將其忍受到最後,這也就是TOSHI的堅強之處吧!據說在錄音結束的時候,像是重新領悟了一樣,他這麼說: 「是我自己選擇了……」
人類越是在痛苦的狀況下,就越是要去歸咎他人的責任。但是,就算如此,TOSHI卻還是沒有反去怨恨YOSHIKI,這應該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吧!
在《ART OF LIFE》錄音的日子裡,對工作人員們,TOSHI總是這麼說: 「我心裡有準備。」
對TOSHI來說,那錄音也是他對自己半輩子來的重大回顧。
TOSHI的真正面貌是?
X JAPAN = YOSHIKI的藝術。應該沒人對這個公式有意見吧。那TOSHI就真的100%是YOSHIKI的嗎?從現在我們所觀察到的來看,再加上錄音工作的狀況,我們恐怕不得不這麼去想。但是,從關係密切的人那裡,卻比較能聽到這樣的意見:「YOSHIKI平時看來是握著主導權的人,但卻是一個有寬大胸懷與氣度的人。」TOSHI和YOSHIKI的關係,也正是那樣的感覺。
經常有人說:YOSHIKI是在利用TOSHI,不,是在使用TOSHI。但是我想事實也許並非如此。那讓我們再思考一下這兩個人的關係吧!要是我們以這樣的辨證關係來想,思路也許就會清晰一些了。
所謂X JAPAN的魅力,不管怎麼說,都完美融合了神秘、戲劇化的音樂和高水準激烈演奏。那麼,就讓我們來從現在的X JAPAN中,找找哪些是可以替換掉的部分吧!
首先是兩個吉他手,都不愧是X JAPAN的成員,各自有著相當深厚的技術和個性。但是,X JAPAN的曲子幾乎都是由YOSHIKI一人完成到譜面部分。hide和PATA兩個人的工作,就是將那譜面展現出來。當然,也不能否定其中加入了他們兩人自己的風格,但吉他是相對旋律樂器,沒有非他們二人不可的必然性在裡面。然後是貝斯手HEATH,他也完全是同一個立場上的。
雖然是個很冷的說法,但就算是他們突然要放棄樂團不做了,單就X JAPAN製作作品來說,也還不會發展到絕對滅亡的危機。
然後是鼓和鋼琴。
這兩樣都是YOSHIKI在擔當的部分,但是說老實話,就算YOSHIKI不能演奏了,只要有譜面在,也還是能讓其他的工作室音樂人來代替演奏的。對於鼓來說,更是連使用活生生的演奏者的必要都可以省略的。那是可以用電腦來替代演奏的。其實,在1996年的《DAHLIA》中,就有部分是使用電腦演奏。
那麼,主唱是怎樣的呢?寬廣的音域,特別是伸縮的高音,然後是英日語雙方感情投入的完美演唱力。這樣的主唱,非TOSHI不可,他一個人就代表了X JAPAN的風格和音樂範疇,包括全部樂器的旋律、節奏都是圍繞主唱進行發揮的。如果TOSHI的嗓子唱不出聲了的話…… 那種不安,在X JAPAN裡是常有的。
如果回顧一下他們的專輯:首張專輯《BLUE BLOOD》1989年6月;第二張專輯《Jealousy》1991年7月;然後《DAHLIA》是第三張專輯。雖然在第二張和第三張專輯之間發表過之前所講的《ART OF LIFE》(1993年5月),但是這5年半的間隔還是沒有完整的專輯。(還有一件事,這也是說老實話,終於能將《DAHLIA》捧在手中的FANS們,真正高興得起來的,估計也沒那麼多。因為那張專輯的收錄曲目裡面,已經發表過單曲的竟然有6首之多。)
作曲、作詞、製作人,就算YOSHIKI擔負著這幾個重要地位,最終卻是靠TOSHI,將X JAPAN的龐大規模支撐起來。
TOSHI是為何開始了SOLO活動的?
在聽到TOSHI將要開始SOLO活動的新聞的時候,相信一定有不少人大吃了一驚吧!明明有X JAPAN在了,為什麼還要去SOLO?而且,TOSHI著手於SOLO活動的時期還是在1991年的後半年。
是X JAPAN至今為止活動最鼎盛的時期。
在這年7月的第二張專輯《Jealousy》發售後的半年之間,樂團開始全心投入到了專輯推廣宣傳和巡迴演唱會的征途上,還破了硬派搖滾樂團的一大天荒——在《紅白歌唱大賽》登場!繼而又在1992年的1月成功完成了國內藝人首次在東京巨蛋的三天連續演唱會。在這目不暇給的種種活動中,TOSHI決定用自己SOLO的作品繼續完成下去。然後,在1992年10月發售了SOLO單曲《made in HEAVEN》。11月同名專輯發售。
這次被FANS們熱情支持的SOLO活動中,單曲在排行榜上獲居首位,專輯也升到了最高第二位的成績。但是,在才聽到《made in HEAVEN》的FANS們,應該是有過相當的不安的。一個讓人從X JAPAN的TOSHI很難聯想到的原聲音樂的世界。
「比起紮下根去做,我覺得倒是只要做得開心就好。」
作為專輯的意見,TOSHI這麼說到。只是,要是提及TOSHI作為一個音樂人,他的本質是屬於哪一種,似乎正是這種原聲音樂。雖然在X JAPAN的錄音裡不曾使用,但其實TOSHI第一次摸到吉他的時間意外地早,竟然是在小學的時候。作曲也是受了當時流行的Folk影響後便立刻開始的。和YOSHIKI一起開始X JAPAN以來,雖然不能用自己的作品發表,卻也就那樣一直持續著創作。
在大團隊當中某個成員發表了SOLO作品的話,有時候會是一部與團隊風格相差甚遠的作品。雖然不是要故意想單飛而發表的作品,但這樣的SOLO作品也往往會成為一個團隊團結的裂痕。雖然這也說不上是TOSHI的算計。TOSHI從孩童時期就一直是個誠實開朗的孩子。也是一個比起城市的喧囂來,更加親和於大海高山等等自然環境的類型。而在參加X JAPAN以後,卻得一直唱著一個完全和自己相抵觸的世界。
當然,TOSHI願意加入X JAPAN,也是因為喜歡它的緣故吧。但是,那卻不是所有。X JAPAN發展的越大,TOSHI的個人世界也一定變得更加遼闊。所謂要表現的事物,不是去創作不存在的,而是將自身內在發揮出來,再使其成型。大家這也就明白了為什麼YOSHIKI拼命地去完成《ART OF LIFE》了吧。
從《made in HEAVEN》的成功中抬起頭來的TOSHI,在後來也與X JAPAN的活動一起,繼續開展著SOLO活動。1994年第二張專輯《MISSION》;1995年第三張專輯《GRACE》;到1997年專輯《碧い宇宙の旅人》發表之時,TOSHI的SOLO專輯數已經是反超了X JAPAN的四張專輯了。漸漸地,內容開始變成有反省性,效果也變成了感覺獨特的原聲音效。進而在他們演唱會上,更是以不知道X JAPAN的FANS佔了大半的場面。音樂評論家也評價「真是好美麗的療癒性音樂啊!」。還有許多其他業界相關人員的絕好評價。
TOSHI含含糊糊地持續著那句:「我只是唱著自己喜歡唱的而已」 然後,YOSHIKI也以「真是很了不起呢!」 一言給了TOSHI獨特的世界莫大的認可。
對TOSHI來說,所謂的SOLO作品,就和YOSHIKI在X JAPAN所做的一樣,是身為藝術家無論如何都不可或缺的。
YOSHIKI和TOSHI的出身是個怎樣的地方?
之前也有提到過,這支叫做X JAPAN、在日本搖滾史上留下深刻影響的兩個中心團員YOSHIKI和TOSHI,是偶然在同一年,而且是在相距很近的同一城市出生的這件事,應該將其稱為奇蹟。擔任過鼓手和團長,擁有稀有才能的YOSHIKI,和能唱出包羅萬象像天籟之聲的TOSHI。要是這兩個人沒相遇,那將不會有今天的X……
一想到這裡,我們怎麼也感謝不完這個讓他們兩人邂逅的奇蹟。
那麼,讓我們來說說這兩個人少年時代的事情吧!
那裡也正是埋藏著兩人音樂天分的種子,和開啟X JAPAN魅力之謎的鑰匙。而且,也無疑是用來預示將來的重要材料。
雖然TOSHI並沒有刻意的迴避,但YOSHIKI卻是一直將自己的過去深埋在黑暗之中。好像其中一個原因和目的是為了保持作為X JAPAN團長和身為藝術家的神秘性,而另一個原因,據說是因為YOSHIKI有著一個自己不願提起的過去。
YOSHIKI曾向自己信得過的幾個記者說過關於自己過去的事,但是同時,他們也約定在YOSHIKI自己能接受之前不會發表。不過有人,背棄了和當事人的約定,在女性雜誌上,以半搞笑的輿論形式將YOSHIKI的過去曝光了。
那麼,我們就在此將以前已知的,和對預示X JAPAN的未來有所幫助的地方再寫一遍吧。
YOSHIKI和TOSHI都是在1965年出生,地點是在千葉縣館山市。
這個叫做館山市的地方,是房總半島上最突出太平洋的地方。從東京站轉乘特急的話,花上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達館山市。但是在半島中也有很多被稱為角落的都市,城市環境的整理改善、開發等等都十分的遲緩,和大都會的距離是很難從地圖上能想像得到的田坎鄉村。東北嚴寒的土地,孕育出人的剛強堅韌。在像九州一樣工業發達,生存競爭激烈的地方,人們便會活出一種不拘泥於外表,自強矯健的性格。這就是為什麼東北多出演歌歌手,而九洲能出像鬱金香、甲裴BAND、海援隊一樣的新音樂先驅者的充分原因了。
那麼,千葉這個地方怎樣呢?
千葉一帶本來就是漁業中心,生存競爭也不是特別的激烈。氣候溫暖,大的天災、災害等也是比較少的。在這種環境中,要是有體育或者藝術的才能的話,自然比較容易發光發熱。要是說起千葉出身名人的話,就得算是職業棒球讀賣巨人的長島茂雄教練了。雖然天資英才,能平靜地做出很別人根本無法想像的事,並讓大家看到了那出奇的集中力,然而相反的,卻有許多孩子氣的地方。也因此很擅長討大家歡喜。而且,也不是很執著計較於金錢方面。
如何?難道不覺得有很多共同於YOSHIKI和TOSHI的地方嗎?
雖然YOSHIKI很注重《情緒》,卻能在集中力上讓我們看到他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大比賽中絕對能活躍於賽場,比起記錄,更留在觀眾記憶中的那個,曾經比任何人都執著於《情緒》的長島選手。
當X JAPAN在讀賣巨人的據點主場東京巨蛋舉辦得意演唱會之際,也許也是因為是有著相同千葉出身因緣的關係吧。
YOSHIKI從不提及的個人秘密是?
YOSHIKI的本名是:林佳樹。出生在富裕的和服商家庭,有一個弟弟。據說YOSHIKI在小時候哮喘比較嚴重,身體也很弱,是個不怎麼起眼的老實孩子。相貌和YOSHIKI十分相像的母親從YOSHIKI五歲開始讓他學鋼琴。雖然那時的YOSHIKI還是個不喜歡外出遊玩,而總喜歡關在家裡的孩子,卻聽說從那時他就對音樂表現出很強的興趣。不光是鋼琴的練習,YOSHIKI還熱衷聽音樂,古典音樂和搖滾樂的錄音帶也開始不斷買回家。
在YOSHIKI十歲那年,發生了一件影響並支配了他此後人生的事情。
父親上吊自殺了。
而且,YOSHIKI還是親眼目睹了自己父親已斷氣的淒慘死狀。據說YOSHIKI的父親是一個很有漁業之鄉氣息的男子。喜好豪華奢侈。開著引人注目的轎車,也十分地沉迷於賭博。但是對錢卻沒有絲毫的緊張感,不管是贏是輸,結局都是平平靜靜地走開而已。但是,因這愛賭之僻而築起的債台卻將他避到了自殺的田地。對十歲的少年來說,親生父親的自殺是個太過沉重的事實了。揮之不去的,令人恐懼的殘酷現實。
從那天之後的日子,對YOSHIKI來說,這個世界從此不再是他所經歷的那個世界了。
《自己是個特別的人》為了接受父親自殺這個現實,YOSHIKI一定在努力地讓自己這麼去想。漂泊在海上也好,攀登在高山也好,自己要去的地方,就一定有風暴在等待著。自己的人生,已經不再是平凡地活著,再平凡地死去了,從那天開始YOSHIKI便漸漸地深信著那就是自己的人生。
《瞬間的美學》,這是YOSHIKI經常提起的一個詞。
背負著親生父親自殺這沉重現實長大的YOSHIKI,應該比普通人能更真實地、臨近地感受到死亡。無論什麼時候突然地死去,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在做大的行動之前,他一定在這麼想著的吧。
一般的人生計劃,對將來的打算什麼的,要是平凡人,恐怕是誰都會很自然地去考慮的事情,在YOSHIKI看來,卻已經是不能平平常常地去嚮往的事情了。相反的,對於活在現在的這件事,卻更加深刻的意識到。
在跑馬拉松的時候,不管是誰,都會先考慮到42.195公里的距離,應該怎樣分配體力才能去完成。而且,也不會有人為此而勉強自己的身體的。不對,應該說是有份保護自己身體的潛意識在暗中將自己的底線體力保留著。
但是,YOSHIKI卻完全沒有這種想法。
隨著起跑的信號,就釋放自己所有能量去衝刺。不管有多難受,都堅持全力地跑下去。就算心臟開始尖叫,體力撐破了極限,YOSHIKI的意識都是在全力衝刺著的。要是體力再也撐不下去了,就在那個時候倒下就好…… 。
在別人眼裡只被看成胡亂勉強自己的行為,對YOSHIKI來說,卻是唯一的辦法。其原因,是因為他一直都認為,自己在什麼時候死去都不足為奇。
那就是YOSHIKI所說的《瞬間的美學》。
YOSHIKI的母親是個怎樣的人
正是因為父親的自殺,YOSHIKI的母親便向兒子傾注了異常充分的呵護和關愛。得自己一手打理和服店生意的母親,還得一手撫養YOSHIKI和弟弟。也許是因為沒有充分的時間陪在兒子身邊,才使得母親這樣溺愛YOSHIKI的吧。只要是YOSHIKI想要的東西,不管是什麼都肯買給他。在進中學以前,家裡就已經擺了一組鼓了。
現今,一組鼓的價格已經下降了許多,也能夠比較輕鬆買到了。但是在當時卻是相當昂貴的設備。而且,那一套還是YOSHIKI當時十分崇拜的鼓手——搖滾樂團KISS的Peter Chris所使用的同一款鼓。就中學時代的樂團來說,這算是奢侈過頭的器材了。
唱片的話,用充裕的零用錢可以將喜歡的都買回來。其他樂器更是只要是想要的,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其結果是,母親的溺愛,給YOSHIKI創造了更加埋頭沉迷於音樂的環境。只要是有去參加或者組過樂團的人都會知道,像YOSHIKI這樣得天獨厚的音樂創作環境簡直是誰都會羨慕死的。
一提到組團,就是花錢。
光是弄一把吉他,一套鼓就已經是相當費力的了。而且吉他的弦斷了的話,還得去買新的來換。鼓棒敲斷的事,也是經常會有的。如果還想升級樂器,那可就是上萬的單位在燒錢。就算想靠樂團來賺錢,那也是會經常入不敷出。
以前就曾有位資深民樂歌唱家說起過,其實自己是想做搖滾的,就是因為沒錢,實在沒辦法了,這就才成了民樂歌手的。
母親對YOSHIKI在金錢上的援助,直到他到東京來以後都一直持續著。練習工作室的房租,還有支撐埋頭於音樂的YOSHIKI的生活費。這些錢,母親都當理所當然在支付著。
在X JAPAN出專輯之前,總算是能夠在LIVE HOUSE登場之際,和YOSHIKI那令人不可思議的激烈擊鼓演奏同時,這個樂團豐富的資金支持也成為了流傳在各個樂團之間的一大奇聞。YOSHIKI也對給予了自己如此厚愛的母親,以更加埋頭專注於音樂的形式予以回報。
也許,那也是失去父親的艱辛,和再也無法得到父愛的寂寞感吧。
YOSHIKI一進中學就參加了管弦樂隊部。和TOSHI一同很快就組了樂團。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首次在別人面前演奏。是翻唱KISS的曲子。
在最開始的時候,老是翻唱當時很走紅的硬派搖滾樂:Led Zeppelin和Deep Purple的曲目。但據說他們卻不是就那樣按原樣一貫地翻唱,而是進行了一些加工後演唱的。有看過當時的演出的人說:「總之就是有氣勢。有時候甚至到了觀眾不知道在演奏什麼的程度。比起說是技術,那種爆發式的能量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然,鼓手擊鼓的頻率太過激烈快速也是破壞掉合拍節奏的原因之一吧!」
正是有著母親充足的關愛做為基礎,YOSHIKI在中學時代就已經開始不滿足於只翻唱別人的曲子,而開始了獨創性的發揮。
TOSHI的成長過程
TOSHI的本名是出山利三。正如名字之中有個三字,家裡加上兩個哥哥,一共是三個大男孩。據說父親是國家公務員。母親是個喜愛奢華打扮的人。
TOSHI在小時候是個非常老實的孩子,只是,在自從上小學而喜歡上運動之後,就變成了個淘氣少年了。在班上也是很有人緣的,也有過多次被女同學們推選當了班長的事情。對於音樂的興趣也是在少年時期就有了感覺的。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彈吉他,因為母親是鋼琴教師,所以也能聽聽鋼琴課。
但是,最能發揮他才能的,果然還是歌唱方面。
雖然也有過在全校師生面前表演演唱演歌的經歷,但是比起從小就沉浸於古典樂與搖滾樂的YOSHIKI,TOSHI在音樂方面還沒有那麼具體的發展方向。搖滾以外,TOSHI也喜歡像吉田拓郎和井上陽水那樣的通俗歌手,一般歌謠的話,只要是還算流行,便都能唱得出來。雖然是很有人緣的人,但據說TOSHI也是絕對不會以此得意的那種類型的,這倒是很符合他的性格。
在中學時代的棒球部裡,擔任了三壘手,燃起球隊氣氛性的人物。然後,如果要將TOSHI做為一個人的溫柔表達出來的話,還是得提他積極地和YOSHIKI交流這件事。
和上同一所幼兒園時,在對事物的認知之心還沒成熟之前、就已經是朋友的YOSHIKI,其父親自殺事件發生以後,就算只是以一顆幼童之心,TOSHI也還是察覺到了朋友的孤獨,從此,TOSHI開始比以前還要積極地主動找YOSHIKI一起玩了。
在田舍農村,自殺要算是大事件了。本無心的近鄰們也開始漸漸傳起了不好的傳言。本來就身體不好,又愛關在家裡的YOSHIKI,這下連出次門還得被周圍投來的好奇眼光射得無處可藏,更是加深了他心中的傷痛。在那次事件發生了一段時間以後,YOSHIKI還開始經常性地請假不去上學了。每當他請假不去學校的時候,跑來家裡玩的總是TOSHI。然後兩個人一起聽日本來演出的外國樂團的音樂,並一起演奏。
對YOSHIKI來說,本來就是唯一的朋友的TOSHI,這簡直就像是自己的天使一樣在守護自己一般吧。
但是直到中學和YOSHIKI一起組了樂團,TOSHI也還不是完全沉浸於音樂的。在棒球部和排球部的活動還是在照常繼續,而且據說成績也是在班上前幾名。TOSHI隨著YOSHIKI發現音樂是自己的未來,是在高三文化祭的時候。
感謝版主 有新文章真好!
回覆刪除作者說:'成員各自都進行著SOLO活動的X JAPAN,YOSHIKI都沒出過正式的SOLO發行,成日只在錄音室
一遍
遍製作X的音源。'
我覺得樂團到後期成員們各作各的事, Yoshiki其實自己也要負責. 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誰都會全心投入.
Yoshiki把自己的理念和創作藉由X Japan表達, X JAPAN 本身就幾乎是他的solo. 他不需要像其他團員
另外有solo 活動來抒發自己的創作欲望. 對其他團員而言, X Japan 並不能讓他們充分發揮. 如果可以的
話,為什麼團員們到後期各各意興闌珊? 哪個藝術家不想對自己的創作灌注熱情?
樂團到後來變成那樣的地步 Yoshiki自己應該檢討
X
版主回覆:(03/04/2013 09:40:24 AM)
你的觀點也蠻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