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inako0131
2015年7月4日,在法國巴黎每年舉辦的「JAPAN EXPO」上,YOSHIKI登台發表了關於X JAPAN的重大宣告:
「X JAPAN的新專輯將於2016年3月11日全球同步發行」
「隔日3月12日在倫敦溫布利體育館舉辦專輯發行紀念演唱會」
「同日還會舉辦X JAPAN紀錄片電影的首映」
這張「X JAPAN重組後首張原創專輯」,早就被說過會發行,但多年來一直石沉大海,像是懸在半空中的謎團。直到這次終於定下了具體的發行日期。如果真的發行,將會是繼《DAHLIA》後時隔20年的原創專輯(嚴格來說是19年又約4個月)。
「既然發行日都說得那麼明確,這次肯定真的會出了!」
我們一度充滿期待,熱血沸騰。但另一方面,冷靜的朋友卻斷言:「根本不可能發行。」
8月時,他們宣布將在12月舉辦時隔20年的日本國內巡迴演唱會,並且在10月23日先行發行新專輯的先行單曲。後來雖然比原定計畫晚了兩週,單曲〈BORN TO BE FREE〉於11月6日正式數位發行。
11月底,他們在石卷舉辦了為震災復興支援的慈善演唱會,接著開始了被稱為「溫布利體育館前哨戰」的日本國內巡迴,這是時隔20年的大型巡演。巡演在大約兩週內,密集跑完了6個城市共10場公演,行程非常緊湊,卻依然完美達陣。關於這次福岡場的詳細報導,請看<這裡>。
但是結果卻是成員們的狀態大亂。因為他們是在這場巡迴的同時,也在進行「專輯錄音」。無論準備多充足,時間多充裕,錄音過程卻常常陷入泥沼,歌曲一直沒完成,時間白白流逝,這種情況在YOSHIKI主導的創作現場幾乎是家常便飯。定了發行日後,我心裡真的想:「這樣真的趕得及嗎?」
畢竟不只是錄音而已,之後還有混音、母帶製作這些階段,這些都會花費超級多時間不是嗎?
12月31日,X JAPAN睽違18年再次登上紅白歌合戰的舞台。之後,YOSHIKI在niconico直播的「YOSHIKI CHANNEL」中跟小室哲哉進行對談。就是那位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一系列「TM NETWORK 30th 1984〜」活動、從夏天開始推動「globe20th」企劃的小室哲哉。其實在那場對談裡,也有針對新專輯提到幾個相當關鍵的內容。
小室那時也說了「真的該出了啦」、「就算之後要修改也沒關係,可以出個現場版什麼的」,算是幫忙推YOSHIKI一把。既然已經這麼明確描繪出成品的樣貌了,那不就是只剩一步一步朝那個方向前進而已嗎 —— 我當時是這樣想的。
總之,到了那個時間點,我心裡還是抱著一絲希望:「雖然真的沒退路了,但應該還來得及。」我也真的相信,3月11日那天,他們一定會把新作交到我們手上。
但這份期待,徹底被打碎的時候,就是1月下旬。因為YOSHIKI在niconico直播上,突然說了這樣一番話 ——
「專輯嘛……我也不知道了。我得說服自己是在做夢,不然真的撐不下去。大家也請當作自己正在夢裡。只活在夢裡就好。」
欸欸欸,等等等等,林先生,這到底什麼意思啊?你別一副引用了〈Say Anything〉歌詞就好像說了什麼至理名言的樣子好嗎!!
其實那陣子啊,就傳出「PATA緊急住院」的消息啦!他好像1月中旬就住進醫院了,而且還一次併發兩種需要動手術的病。想到石塚老師那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仙人模樣,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啊!
結果咧,2月初就宣布了隔月一連串的活動全部取消(其實是延期啦)。雖然溫布利體育館的演唱會是確定延到2017年3月4日舉辦,但最關鍵的專輯發行計畫,卻是語焉不詳,只說「會看情況再評估」。
話說回來,那個紀錄片電影啊,已經在1月23號的時候,搶先在美國的「日舞影展」上映了,看來連辦首映的必要都沒了。
聰明的粉絲們,心裡大概都想著「我就知道會這樣」然後一臉得意吧!不過,也有很多人說「PATA的病跟專輯延期應該沒什麼關係吧?」。
也就是說,許多人認為「不管PATA有沒有倒下,反正專輯本來就打算延期了」,甚至還覺得「別拿PATA生病來當專輯沒做好的藉口」。除此之外,好像也有不少聲音要求「至少新專輯快點出來啊!」。
不過,如果專輯真的完成了,也到了能發行的時候,但PATA無法行動的狀況下硬要發行,不也是白費功夫嗎?畢竟這是時隔20年,對X JAPAN來說難得一見的新專輯。既然要出,那一定要好好辦配套的活動才行。YOSHIKI和經紀團隊應該早就這樣盤算過了。而那場原定3月12日在溫布利體育館舉行的演唱會,就是他們計畫中的重頭戲。
只是這場溫布利體育館的演出也延到差不多快一年後了,到底能不能真的順利舉辦,還是個未知數。事實上,延期的背後原因不單單只是PATA住院的事情,好像還跟門票賣不好有關呢……。
真是的,都已經那麼大張旗鼓的宣傳了,結果卻變成這樣,真是太可惜了!就算發生了石塚老師住院這種突發狀況,也還是讓人覺得錯失良機,實在很可惜。
如果錯過這次時機,X JAPAN的新專輯是不是就真的再也出不來了啊?我們這些渴望聽到X JAPAN新歌的粉絲,當時都心心念念盼著「2016年3月11日新專輯發售」能夠實現。結果呢?還不是「延期」!連確切的日期都訂好了,到頭來還是「果然又延期了」。
雖然有很多很貼心的粉絲說:「反正歌迷也等習慣了,希望YOSHIKI做到他滿意為止。」但是啊,那位大人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對自己的創作滿意啊?YOSHIKI真的有打算要發專輯嗎?在許多人都會斬釘截鐵的說「不會有了啦」的這種情況下,我也想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話說回來,我真的好想趕快聽到那些還沒發行的X JAPAN新歌喔!怎麼可能只聽YouTube上面那些音質沙沙的現場錄音就滿足啊!
原本預定發行專輯的日子 ── 2016年3月11日,碰巧也是日本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國難中走過五年的那一天。從那天起,轉眼間也快半年了,這段時間裡,狀況也跟著有了轉變。
歷經兩次手術的PATA,目前身體狀況正在逐漸恢復;而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嚷著想辦的X JAPAN主導音樂祭,也終於以「VISUAL JAPAN SUMMIT」為名,預計在10月中旬在幕張舉辦。
另外,那部紀錄片電影也確定會在10月下旬於美國部分城市正式上映。這部電影的片尾曲也是為此新寫的,還驕傲的表示「總算趕上了!」。那……新專輯的製作進度,或者說,離發行還差多遠呢……?這進度嘛,似乎還是個謎啊。
如果真的打算以「睽違20年的原創專輯」名義發行,那麼最好的時機,就是2016年11月4日 ── 這天剛好是《DAHLIA》發行滿20週年的日子,更巧的是,這天也是PATA的生日。
(至於他們有沒有真的這麼在意「20年這個數字」我是不知道啦)
而且11月4日是星期五,照國際慣例,全世界同步發行的專輯通常也都選在星期五。2016年3月11日那天也是星期五(更巧的是五年前那天也是!)就連《DAHLIA》的20週年紀念日也正好落在星期五……
這根本就是老天爺在暗示:「就是這天了,快發行吧!」
而且,趁這機會狠狠打那些「反正不會發啦」的人的臉,不覺得也是件很爽的事嗎?畢竟那些人嘴上說著不期不待,心裡其實也巴不得專輯趕快出來,一旦真的發行了,他們還不是會瘋狂搶購!
・・・
https://inako0131.exblog.jp/26114268/
那麼,接從上一篇,我繼續以「X JAPAN真的能出新專輯嗎?」這個主題發文,首先,先回顧一下關於「專輯發行」到目前為止的來龍去脈。在推特上,YOSHIKI關於專輯的發言變化,早就跟那種「寄出去會好運」的連鎖信一樣傳到滿天飛了(不過這也是推特的日常啦)。
這裡會寫我自己在推特上整理的內容,但這些推文大多是在2015年7月「JAPAN EXPO」發表之後才出現的,所以也會順便補充之後的相關消息。
2007年→
開始流出X JAPAN會不會重組的消息。結果10月真的重新啟動,還拍了新曲〈I.V.〉的MV。
2008年→
年初宣布東京巨蛋演唱會,以及「2008年X月X日 將發行JAPANESE BEST ALBUM」的消息。內容包括〈I.V.〉日文版、〈Without You〉等日文歌精選。同時也考慮發行針對海外市場的英文精選。但最後兩邊都沒出,海外演出也延期。只有〈I.V.〉搶先釋出數位版。
2009年→
東京巨蛋演唱會廣告上寫著「收錄新曲的精選輯即將發行」,「JAPANESE」這字眼消失了。新曲共有4首,其中〈JADE〉首次在巨蛋公開演出。但之後團體活動陷入停滯,專輯沒有下文。海外首演終於在香港舉行。原定六場巨蛋演出也縮水成兩場。HEATH爆出經紀問題,SUGIZO正式加入。
2010年→
TOSHI「覺醒」,在日產演唱會邀來TAIJI,美國巡演,還有圍繞HIDE肖像權的風波。專輯變成「新舊交織、全英語」的設定,但仍未問世。YOSHIKI口頭禪變成「差不多完成了」。發表新曲〈BORN TO BE FREE〉、〈Scarlet Love Song〉。同時間,LUNA SEA也展開重啟。
2011年→
和北美EMI簽約,但爆發了311東日本大震災,團員各自投入賑災支援。TAIJI不幸過世。展開歐洲、南美、亞洲巡演,日本只有參加音樂節。〈Scarlet Love Song〉與〈JADE〉接連數位發行。但整體活動又再次停擺。YOSHIKI開始懷疑「專輯這種形式是否必要」,完成之日又遙遙無期。
2012年→
YOSHIKI接到金球獎主題曲的邀約。專輯進度停滯,X本身也陷入低潮。雖然嘴上說「世界出道專輯製作進入最終階段」,但怎樣都跨不過那個「最終階段」。這期間,LUNA SEA動起來了,還宣布要做新專輯。
2013年→
YOSHIKI發行了《YOSHIKI Classical》,展開個人古典音樂巡演,整個人變成搞古典的了。這段期間,LUNA SEA居然在12月出了新專輯《A WILL》。YOSHIKI對「出完整專輯」這件事越來越懷疑,開始傾向改出兩張迷你專輯。
2014年→
①打著「首次全球精選」旗號推出的《THE WORLD》,其實根本不是第一次。唯一的新曲是〈Without You〉,而且還只是現場版。這首曲子原本可能打算收進新作,後來大概是沒感情了,乾脆只發現場音源。雖然算是實現了最初「收錄新曲的精選」這個目標,但這樣發出來……實在有點……
②發完精選後,趁著LUNA SEA巡演空檔重新啟動。推出《聖鬥士星矢》電影主題曲〈HERO〉的X JAPAN樂團版,在橫濱體育館和麥迪遜廣場演出中首演〈Beneath The Skin〉。睽違17年重返《MUSIC STATION》,宣稱全新專輯將在隔年4月完成、8月發行,還說要拍電影。
2015年→
①2月公開了一張疑似專輯收錄曲的樣本CD照片。參加LUNA SEA主辦的LUNATIC FEST時,還現場錄下觀眾的聲音,說要拿去用在新曲〈Kiss The Sky〉。宣告2016年3月11日全球同步發行專輯,隔天在英國舉辦電影首映+演唱會。
②〈BORN TO BE FREE〉終於數位上架。接著參加朝日電視台活動、前往石卷做慈善演出,還完成了睽違20年的日本全國體育館巡演,在橫濱演出中公開新曲〈Angel〉。相隔18年重返紅白歌合戰。與此同時持續在錄音地獄中掙扎,離專輯完成仍遙不可及。
2016年→
揭露了有一首新曲〈Rockstar〉的存在,卻沒想到PATA突然緊急住院。原定3月的發專輯與相關計畫全面延期,X暫時停止活動。但幕後拍攝的紀錄片卻在世界各大影展獲得好評。YOSHIKI為松田聖子寫歌,還宣布舉辦VISUAL JAPAN SUMMIT。然後……
從2016年8月目前為止的發展來看,大致上就是這樣的脈絡。而如果要把這個過程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的話,會是:
- 收錄新歌的精選輯
- 新歌和舊歌各佔一半、歌詞為英文的完整專輯
- 全曲都是新歌的原創專輯
整個說法大概就是這樣一路演變過來的。
所以這次,就來追蹤一下「專輯製作的來龍去脈」。
順帶一提,下面YOSHIKI的發言,都是從各大音樂資訊網站等地方看到的內容。
X JAPAN在2007年10月22日進行了新曲〈I.V.〉的公開拍攝,正好是在他們舉行解散記者會後的十年零一個月,正式宣告重組。由於〈I.V.〉被選為美國電影《奪魂鋸4》的主題曲,當時媒體還報導說,這首歌讓他們「終於實現夢寐以求的全球出道」。
不過,一開始YOSHIKI是以「為了畫下美麗的句點而重組」這樣的說法來形容,雖然心裡還是放眼於解散前曾追求的全球規模活動,但並沒有一開始就打算長期持續發展。
會選擇推出精選輯這種形式,除了因為HIDE不在,應該也跟YOSHIKI的身體狀況,以及他寫歌的速度考量有關,可能當時就認為,沒辦法一下子推出太多新歌。
順帶一提,〈Without You〉這首歌是在1998年5月HIDE過世時,YOSHIKI以TOSHI來唱為前提所創作出來的。後來在2005年,這首歌也被收錄在YOSHIKI的個人專輯《ETERNAL MELODY II》中,以長達17分鐘的器樂版本〈Classical Version〉形式發表。而這首歌首次由TOSHI演唱、公開重現的場合,就是他們的復出演唱會。(不過那時演唱的是縮短版,真正完整版本則是在「hide memorial summit」上才首度公開)
3月底,X JAPAN舉辦了東京巨蛋連續三天的復出演唱會,正式回歸樂壇。5月也參加了HIDE逝世十週年的紀念音樂會活動「hide memorial summit」。據說當時他們也接到來自海外的大量熱烈邀約,甚至已經確定要舉辦幾場海外演出,X JAPAN準備要正式進軍國際舞台。
但從夏天開始,他們的活動突然嘎然而止。據說是因為「YOSHIKI又病倒了」,不過實際上好像還有其他複雜的內幕糾葛(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Google一下),原本已經敲定的行程也接連延期,狀況一度變得相當混亂。
- 巴黎公演:原訂7月,延到11月,後來又推到2009年10月,最後是2011年7月舉行。
- 台北公演:原訂8月,延到2009年2月,最後在2009年5月實現。
- 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MSG)公演:原訂9月,延到2014年10月才真正舉行。
- 埼玉超級競技場公演:原訂12月,最後則是取消。
YOSHIKI曾說過「比起當初的構想,好像能活動得更久一點」,但那背後其實是因為種種複雜因素糾纏,導致錄音和演出進度不如預期,所以才不得不「比原本計畫的時間更長久的持續活動」。
不只這樣,亞洲巡演的進行也並不順利。原定海外第一站是台灣,卻兩度順延。到最後,X JAPAN第一次真正的海外公演,是2009年1月中旬在香港舉行的兩天演出。現場表現精彩到連成員自己都稱那是「最佳現場演出」。但可惜的是,接下來原訂的其他公演,卻陸續傳出延期、甚至中止的情況。
就在這時,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爆出了HEATH想要退團的消息。這位從1992年加入、一直都默默配合、沒出過什麼狀況的貝斯手,在巨蛋2 DAYS前夕的發言中,透露自己內心有些不安定的情緒。雖然當下狀況一度讓人捏一把冷汗,但最終HEATH還是選擇留在團裡,事情就這麼平息了。
另外,從前一年復活演出時就以支援身分參與的LUNA SEA成員SUGIZO,也在這段期間正式以”第六人”身分加入X JAPAN。
此外,雖然不是X JAPAN的曲子,但YOSHIKI長年進行中的另一個計畫 ── VIOLET UK,也在同一時期釋出了新曲〈ROSA〉,並且也在這場演唱會中登場演出。
5月下旬,被延宕兩次的台北公演終於順利舉行,但接下來卻又接連發生 ── YOSHIKI接受頸椎手術、TOSHI則是罹患肋間神經痛 ── 導致X JAPAN的活動再度陷入停滯。
雖然8月時他們在鈴鹿辦了一場影像演出(Film Gig),YOSHIKI和TOSHI也以嘉賓身分登場,但就在那段期間,大家還沒來得及反應,巴黎公演和大阪公演又悄悄被延期了。結果 ── 2009這一年依然沒有專輯發行。甚至連新歌〈JADE〉,當年也根本沒有釋出。最後是在兩年後的2011年才透過數位平台發行。
說到這裡,雖然現在再怎麼想也於事無補,但還是忍不住想問 ── 那張「JAPANESE BEST」到底原本打算收錄什麼內容?我試著(不,是忍不住腦補)來模擬一下當時可能的曲目編排 ── 純屬妄想啊。
- 紅
- ENDLESS RAIN
- WEEK END
- X
- Silent Jealousy
- Rusty Nail
- DAHLIA
- Forever Love
- SCARS
- I.V.
- Without You
沒錯,除了〈I.V.〉之外,其實這份曲目表跟後來的精選輯《THE WORLD》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雖然《THE WORLD》的第二張CD只有收錄一首〈ART OF LIFE〉,這點倒是滿大膽的處理。但照這樣的話,像〈Tears〉這種其實有全英文版本(但從未正式發表)的曲目就會被捨棄掉,這點又讓人覺得可惜。或許他們原本有考慮讓「海外版Best」跟日本版的曲目略有不同?
雖然我上面列的曲目是以2008年發行為前提來想的,老實說幾乎就等於《THE WORLD》的內容直接搬過來,但如果再把〈JADE〉這種後來才公開的新曲也加進來的話,整張專輯肯定塞不進一張CD裡。
如果硬要做成一張CD,再放個好幾首新歌的話,勢必就得刪掉一些舊歌,那些應該列入的代表曲很可能就會因此被犧牲掉。可是,X的歌本來就不多,硬把它們拆成兩張CD的精選輯,說不定反而會變得有點不上不下、不夠精練的感覺。
像《PERFECT BEST》或《FAN’S SELECTION》就是這種例子。反倒是《THE WORLD》那種直接把DISC 2只留給〈ART OF LIFE〉一首歌的編排,我倒覺得這樣很乾脆,也滿有氣魄的。
當然啦,比起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應該還是 ── 那些歌根本還沒做完。這恐怕才是最大癥結所在。
2009年底,X JAPAN開始有了新動作。到了2010年年初,他們跑去洛杉磯硬著頭皮拍攝音樂錄影帶。那時不管是YOSHIKI還是TOSHI,身心狀況應該都已經一蹶不振了。聽說他們拍的是一部有劇情、規模又很大的MV,但當時拍攝的所有影像,最後通通都用在了秋天公開的柏青哥遊戲機台《FEVER X JAPAN》。
2月的時候,TOSHI正式脫離那個組織。當時他的身心和經濟狀況早就已經千瘡百孔,但TOSHI仍然決心重新出發。這段時間,他也把藝名的拼法改成「Toshl」。其實原本那個「TOSHI」的最後一個字母不是「I」嗎?,但改成「L」,而且是用小寫的「l」,但這樣看起來就變成了「トシュル」(Toshuru)這種怪發音了。(所以我在前面的簡易年表裡也寫成了「トシュル」之類的錯誤拼法)另外補充一下,我這個部落格之前在提到Toshl的時候,最後那個字母是當成大寫的「I」來寫的,不過從現在起,既然本人也有這個意思,那我這邊就統一寫成「トシュル」,啊不,是「Toshl」。
改名之後,他以由YOSHIKI製作、X JAPAN團員也參與演出的個人演唱會《武士JAPAN》(Samurai Japan)為起點,正式展開了新的個人活動。(順帶一提,這之後的個人活動好像也有幕後金主,但再繼續扯下去就離題了,所以這邊就先不提了)
接著到了4月,X JAPAN宣布要參加美國搖滾音樂祭「Lollapalooza」,同時也公開了「將新舊歌曲重新編排,製作成全英文歌詞的完整專輯」的計畫。據說他們早在3月就開始錄音,原本預定6月上旬完成,而專輯也預計會在2010年夏天推出。
說真的,大家心裡應該都忍不住吐槽:「不是早就在錄音了嗎?」,推測應該是原本的「海外版精選輯」,在新曲數量變多之後,才升級成所謂的「原創專輯」。但老實說,這張專輯後來也完全沒有要發行的動靜,彷彿從一開始就只是說說而已。
在美國「William Morris Endeavor(WME)」的支援下,他們以專輯中首支單曲的定位,發布了像是「單曲〈JADE〉已經準備發射」的相關評論,但結果不只專輯沒出,連單曲都沒發行,X卻率先展開了首次的北美巡迴。雖然只有短短7場的小型巡迴,但這麼順利完成全部演出,已經是不知多少年沒發生過的好事了。這次巡迴中,像是〈Rusty Nail〉〈Silent Jealousy〉〈紅〉這幾首歌,據說開始以英文版本來演出。
(現場演唱會結尾的音效中,也播放了完整版的英文版《Tears〉)
巡迴結束後,YOSHIKI受邀參加海外各種活動,除了X JAPAN之外,生活變得異常忙碌,彷彿是從那個專輯錄音地獄中掙脫出來似的。而那張專輯的進度,也開始常被報導說「完成九成」「已進入最後階段」,這種說法從這時期開始變得頻繁。
(或許正因為這樣,這張DVD並不是在一般唱片行發售,而是限定在柏青哥店鋪和網路通路才買得到)
另外到了年底,也公開了一首新歌 ——〈Scarlet Love Song〉,這是動畫電影《手塚治虫的佛陀》的主題曲。
從這段時期開始,LUNA SEA也以「REBOOT(重啟)」為名,正式展開全面復出活動,舉辦了海外巡演、樂團史上首次的東京巨蛋連續三天公演,以及年底在神戶的現場演出。
其實早在2007年,他們就曾舉辦過一次限定一晚的東京巨蛋公演,所以SUGIZO這樣一來,也就達成了連續四年站上東京巨蛋舞台的紀錄,當然也包含了他在X JAPAN的演出。
不論是加入X,還是LUNA SEA的重啟,看起來多少都有YOSHIKI在背後推一把的影子,但最終的結果就是,兩個團的行程似乎也不得不互相配合、彼此喬好時間,才能同步運作。尤其LUNA SEA的長期活動安排,基本上大多選在X沒動作的空窗期。
難怪專輯也好、單曲也好,通通都沒下文。而且當時針對亞洲和歐洲地區的合約還在「協調中」的階段,根本還沒談定。儘管如此,這份合約等於替X設下了一個「三年內要交出一張專輯」的最後期限,應該說是總算有個時間表了。
接著,3月15日發行了單曲〈JADE〉,然後照記憶來說,5月和6月還預定要陸續推出〈BORN TO BE FREE〉跟〈I.V.〉(是重新錄製的版本?)這兩張單曲,接著到了夏天,就會發行那張萬眾期待的新專輯!!
……當時的計畫,應該是這樣安排的。
然而,從3月11日開始,接連發生的地震讓日本陷入了戰後以來最嚴峻的危機,在這樣的情勢下,團員們各自投入了災後重建的支援行動,〈JADE〉的發行也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延期,等於是不了了之。這次的延期,官方是以震災作為理由。
確實,那時候因為災情嚴重,很多藝人也紛紛選擇延期各自的新作發行,但話說回來,那些原本就已經定好在震災隔週要發行的作品,幾乎都還是照常上市。像是3月16日發行的LUNA SEA自選翻唱專輯等等。
反觀X的狀況,在預計發行的前一個月,卻連半點正式的發行資訊都沒釋出。說穿了,這張單曲應該早就已經決定要延期,根本不是因為震災才臨時喊卡。要拿震災來當藉口,老實講……真的讓人有點不是滋味。
5月27日先是釋出〈Scarlet Love Song -BUDDHA Mix-〉,這首歌配合電影《佛陀》的上映作為主題曲發行,距離上一首新歌〈I.V.〉(同樣也是電影主題曲)已經過了整整三年。然後到了6月28日,原本應該要更早發行的〈JADE〉終於上架,從第一次在現場演出這首歌,到正式推出,居然已經過了兩年。就在同一天,歐洲巡演(共四場)也正式開跑,X JAPAN的世界巡迴再度啟動。
接著秋天,他們又去了南美(五場)跟亞洲(原定六場,北京場取消後剩五場)巡演,而這一整年在日本本土只出現過三次 ── 而且還是以嘉賓身份參加音樂祭。在這種連兩個月都有新歌發行的情況下,大家自然都以為 ── 這下總該要出新專輯了吧!?
但事情並沒那麼順利,世界巡演雖然順利進行,新專輯卻依然毫無動靜,發行再次斷線。嚴格說起來,不只是發片,是連X JAPAN的整體活動……又一次陷入停滯。
另外,2011年7月17日也傳來了一則令人震驚的噩耗 ── 「TAIJI在塞班去世」。他的死因就跟當年的HIDE一樣,引發了各種揣測與傳言,但真相至今仍然成謎。從那之後,TAIJI也漸漸被大家視為X JAPAN的正式成員之一,彷彿終於回到他原本就該在的位置。
來到2010~2011年這個時間點,當時大家原本期待的那張「新歌與舊作各佔一半的完整版專輯」,到底會是由哪些曲子組成?就讓我們在這裡再來試著模擬一下 ── 啊不對,是幻想一下。
- 紅
- ENDLESS RAIN
- Silent Jealousy
- Tears
- Rusty Nail
- I.V.
- Without You
- JADE
- BORN TO BE FREE
- Scarlet Love Song
- 不明曲(由SUGIZO作曲)
- 還有一首不明曲(不確定是新歌還是舊作)
曲數到底是多少其實不太清楚,但如果收錄到〈Scarlet Love Song〉為止,整張專輯長度應該能控制在70分鐘內。只要曲子不算太長,理論上還能再塞進兩首歌沒問題。
SUGIZO肯定會有一首歌(至少感覺上是這樣)。網路上有說LUNA SEA那張《A WILL》專輯裡的〈Metamorphosis〉原本是為X JAPAN寫的曲子,不過這說法好像沒什麼實質根據。至於「還有一首不明曲」到底存不存在,也沒人知道。不過2011年6月YOSHIKI mobile的工作人員報告裡有寫,「正在錄製最後剩下的一首曲子」,所以說不定那時候確實有一首還沒曝光的新歌,也有可能只是指早就發表過,甚至在現場演出過的歌曲,這點就讓人好奇又摸不著頭緒(現在想也沒什麼意義啦)。
而〈Without You〉和〈Scarlet Love Song〉是日文歌,不知道會不會也做了英文版?這點也頗令人期待。
2012年以降,X JAPAN的活動暫時陷入停頓。推測是Toshl正在花時間整理自己的人生狀況,(這段整理的成果之一,就是2014年7月出版的單行本《洗腦 地獄的12年生還記》)期間內,SUGIZO和LUNA SEA重新啟動,開始著手製作新專輯。3月釋出長達22分鐘的組曲〈THE ONE -crash to create-〉,秋天宣布開始新作製作,12月發行首張單曲〈The End of the Dream/Rouge〉。這時期也舉辦了類似精選的巡迴演唱會,把“終幕”之前(1989〜2000)的活動分成三個階段,編成套裝曲目。
2013年先後發表了兩張單曲〈Thought〉和〈亂〉,12月則發行了睽違13年的專輯《A WILL》。LUNA SEA竟然比X還早實現重組專輯的發行。之後他們還帶著專輯舉辦了成立25周年的巡演,巡演行程似乎像是在密切觀察X的動態,分階段陸續公布。
(……這只是我個人的感覺,實際情況我就不知道了)
這張專輯中收錄了前面提到的〈Golden Globe Theme〉,還有2010年起X的演唱會作為開場音樂的〈Miracle〉,以及首次CD化的〈The Last Song〉交響樂版本(這首是來自2002年《YOSHIKI Symphonic Concert 2002》的現場音源,也曾在2008~2009年的X演唱會開場時使用過。但看來美國發行版似乎沒有收錄這首)。
另外,還有一張數位限定發行的精選《Yoshiki Melodies Classics -Japanese Edition-》,從本作中挑選數首代表作,再加上CD未收錄的〈Forever Love〉鋼琴版一併收錄。
2014年,另一張與HIDE相關的專輯是他50歲生日的紀念專輯《小辣妹》,其中收錄了幾首未曾公開的曲子,這些歌曲的主唱部分,是透過VOCALOID技術重新合成HIDE的聲音所製作完成的。
(啊對了,補充一下,不好意思,TOSHI從2010年之後也發行了幾張個人作品,但……我對那部分沒有很了解啦……)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這根本只是他不想發專輯的藉口罷了,但從他2011年11月的發言來看,他其實是在思考一些更符合當時音樂產業狀況的發行形式,像是:
「是不是該考慮以3~4首的maxi單曲為單位陸續推出?」
「還是乾脆一首一首用數位發行的方式來釋出~?」等等。
(其實早在2010年年初,他就有說過類似的話。)
這樣的思考和摸索,一直到2013年都還在繼續,像是他說過:
「12首曲子的專輯,在這個時代好像已經不太合適了。」
「問了粉絲的意見之後,大家都覺得5首左右比較剛好。」
「那就再加個兩首,然後分成兩張(迷你)專輯來發怎麼樣?」
這類的說法也都有被他提過。甚至,他還說過「我不想只是單純地說『好啦我們發專輯了』,這樣太沒意思」,所以他想要讓專輯的推出,跟某些活動或事件結合起來,也因為這樣,他才一直在等一個「適合發行的時機」。據說是在等什麼「搖滾的浪潮即將襲來」的時候……
說實話,就算那時候真的發了專輯,可能也沒什麼實質意義吧。從2012年開始,有一段時間X JAPAN幾乎是完全動不了的狀態。也許是TOSHI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自己的私事,總之,如果X本身都無法運作了,就算發了專輯,但沒辦法搭配任何活動或相關企劃,那也只是無疾而終。所以也可以這麼理解 ── 那個階段之所以看起來像是「把X擺一邊」,只是因為在檯面上不得不這麼做,實際上可能只是在水面下默默推進而已。
就在X JAPAN原地踏步的同時,其他樂團早已陸續踏出國門、邁向海外。像是L'Arc〜en〜Ciel,他們在2011年舉辦了結成20週年紀念的〈20th L'Anniversary〉活動,緊接著在2012年展開了世界巡演,甚至還比X更早登上了麥迪遜花園廣場(MSG)的舞台。為了配合這次世界巡演,他們也發了一張精選輯,裡頭還特地收錄了兩首最新單曲的英文版。
B'z方面,在同樣的2012年,他們也發行了一張全英語詞、收錄五首自翻自唱的EP,並以數位形式發行。而聖飢魔II則是在2009年(解散10週年)與2010年(地球出道25週年)兩度再集結,推出了兩張以英文詞自翻舊作為主的「大教典」,也隨之舉行了海外公演。
其他還有一些我不太熟的日本年輕樂團或偶像團體,也都積極對海外市場發聲、搶佔能見度。
常聽人說,到了網路時代以後,日本的音樂、漫畫等等內容開始大量傳播到世界各地,也因此漸漸累積起海外人氣,形成一股全球關注的「日流」現象 —— 不外乎就是這樣的背景啦。
就像前面提到的,LUNA SEA在X JAPAN之前就率先推出了新專輯,但接下來的演出行程,給人的感覺卻是排得相當謹慎小心。畢竟SUGIZO同時身兼LUNA SEA與X JAPAN兩團的成員,勢必要考量到兩邊活動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再加上,身為「老大哥」的X JAPAN動向始終撲朔迷離,那種「不曉得X會不會突然有什麼動作」的不確定感,大概也讓LUNA SEA的排程更為保守。
LUNA SEA在發片之後,最早只公布了2014年5月的〈結成25週年紀念公演〉,後來才陸續追加公佈年底兩場演出,接著是從2014延伸到2015年的全國廳院巡演。而且這場巡演也不是一口氣跑完的,而是先在2014年9月告一個段落,再經過年底公演之後,於2015年1月重新啟動。整體看下來,整個進程顯得格外謹慎,步步為營,某種程度上或許正是為了配合X JAPAN的不定期動向,才會如此審慎安排。
另一個消息則是,預定於6月推出的「全世界精選輯」。從2008年宣布要發行精選集以來,已經又過了六年,更何況這時還在宣稱「全新專輯正在製作中」,所以這張精選輯的推出,只讓人更有「這時候出這個幹嘛?」的感覺,滿滿的「事到如今才發」的違和感與無奈。
這張名為《THE WORLD》的專輯,在6月18日正式發行,還特別冠上了「X JAPAN首張全世界精選輯」的副標題。但對此,吐槽一句「什麼叫『首張』啦,你們精選集都出一大堆了吧」應該也不過分吧。除了第二張CD中唯一收錄的英文歌詞組曲〈ART OF LIFE〉之外,這張「面向全世界」的精選輯,完全沒有加入任何英文版的自我翻唱,實際上就是原汁原味的「日文精選輯」而已。
為什麼最後會以這樣的形式呈現?據說有不少海外粉絲,其實早就把X JAPAN的日文歌詞背得滾瓜爛熟。所以當他們在海外公演中,用英文翻唱老歌時,反而讓當地觀眾覺得有點「哪裡怪怪的」、反應平平。也許正因如此,他們才決定乾脆不放英文翻唱版本,讓這張精選輯維持原味發行。
當時的編曲和2008年首次公開時不太一樣,是從Toshl清唱的阿卡貝拉開頭,讓人不禁猜想:這是不是意味著「正式的錄音室版本會收錄在未來的新專輯裡」呢?還是說,因為這首歌本身承載的情感太過沉重,X JAPAN根本就不打算錄製正式版,所以只能用現場音源來湊合著出?無論如何,真心希望能早日聽到X JAPAN版本的錄音室正式版釋出啊!
不過,隨著這張面向全世界發行的《THE WORLD》精選輯終於問世,「把舊歌放進正在製作中的完整專輯」這個選項也可能被拋棄了。大概是在2014年秋天,X JAPAN於橫濱體育館舉辦了睽違已久的日本國內兩天單獨演唱會,以及前後接著在10月的麥迪遜花園廣場演出期間,正式專輯的收錄內容開始改成「全新創作曲」。
當然,這裡所說的「新曲」,是指「重組後所創作的新歌」。像是在橫濱和紐約的演出中,就已經披露了〈HERO〉和〈Beneath the Skin〉兩首新歌。原本想做成迷你專輯、想要加兩首歌之類,結果在專輯製作過程中反而增加了新曲的比例,越來越多,讓整張專輯變成了以全新曲目為主的作品。
粉絲們立刻興奮地喊著「這次到底是真的要出專輯了嗎?」不過,也有人懷疑這可能是「煙霧彈」或假象,抱持著保留態度。果不其然,到了4月,專輯完成的消息仍然沒有傳出。5月時YOSHIKI曾說「完成了但又毀掉了」,據推測他說的是當時那張「新舊歌曲各半」階段的專輯,這也是粉絲普遍的解讀。
接著,YOSHIKI在推特上吐露了自己的煎熬和掙扎,說了像是「達摩不會倒下」和「即使我離開,X還是會繼續」這樣的話。5月底,他登上了GLAY 20周年東京巨蛋公演的舞台,這是他睽違6年再度於東京巨蛋演出。6月底,作為LUNA SEA 25周年最終章的「LUNATIC FEST.」首日,X JAPAN也參與了演出。在那場演出中,X JAPAN進行了新歌的錄音。YOSHIKI用伴奏帶動現場觀眾一同唱著「ウォーウォーウォ♪」的和聲,並將觀眾的聲音錄製成新歌的合唱部分。這首新曲〈Kiss the Sky〉已經能在YOSHIKI的YouTube頻道相關影片中聽到部分片段,而且影片裡還出現了「#XDAY」這個標籤……
- 「X JAPAN的新專輯將在2016年3月11日全球同步發行,」
- 「隔天3月12日,在倫敦的溫布利體育館舉行專輯發行紀念演唱會,」
- 「同一天也會舉辦X JAPAN紀錄片電影的首映禮。」
然後到了8月,X JAPAN宣布了日本國內的巡迴演唱會行程。原定10月23日先行釋出專輯單曲,但這首單曲〈BORN TO BE FREE〉延遲了兩週,最後在11月6日正式數位發行。這首歌從首次公開到發行,整整等了5年,終於跟大家見面。
11月底,X JAPAN從石卷的震災復興慈善演唱會開始,展開了直到12月中旬的緊湊型大型場館巡迴。回想起20年前的「DAHLIA TOUR」,那時巡演節奏比較輕鬆,一兩週才跑一場,但仍有停演和延期的狀況,最後甚至因為YOSHIKI倒下不得不中止後續行程,狀況很慘烈。
但這次巡迴完全是硬著頭皮硬衝,6個場館10場演出,硬是在半個月內完成,強度爆表。年底,他們也在解散後相隔18年重返紅白歌合戰,同時還在進行專輯錄音,這種工作量,難怪身體會壞掉。不只YOSHIKI,Toshl身體也出了不少問題,接著年初,PATA就緊急住院了。
7月時那麼意氣風發,但到了年底卻開始抱怨「能收錄的曲子一天比一天少」,心情明顯低落。也許是受到這樣的情緒影響,工作團隊還特地叮嚀「這次還是該出專輯」,連小室哲哉也出聲打氣說「我覺得還是該發行比較好」。
同時,紀錄片電影《We Are X》決定參加影展,經紀團隊也建議YOSHIKI「別再埋頭錄音了」,把他推向電影節的現場表演。正當一切忙得焦頭爛額時,PATA突如其來的健康問題又打亂了整個節奏。
那時YOSHIKI所說的「像是在夢裡」的感受,應該就是在好事與壞事交織下,再加上PATA的狀況,讓他一時陷入混亂。要不是PATA出了事,或許YOSHIKI真的會拚命把專輯做出來,當然,如果沒有確定出專輯的唱片公司,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之後,YOSHIKI也親自跑了《We Are X》參展的各國電影節,拼命為這部作品拉抬聲勢。在他的「YOSHIKI CHANNEL」節目中,還跟高見澤俊彥、鬼爆(金爆)、GACKT、RYUICHI跟J進行了對談,但在鏡頭背後,他仍在持續奮戰,努力進行「新專輯製作的最後階段」。除了上述那首追加新曲的製作外,YOSHIKI甚至還為日本歌姬松田聖子創作了歌曲。據說這首松田聖子的新歌也可能會在9月以單曲形式發行,不過具體細節還是有些不確定。
……那,HEATH到底在忙什麼呢?真讓人好奇啊。
今年10月,X JAPAN、LUNA SEA、GLAY三大傳奇搖滾樂團將齊聚一堂,舉辦盛大的視覺系搖滾祭典「VISUAL JAPAN SUMMIT 2016」,讓搖滾迷們大飽耳福。同月,美國也計劃上映紀錄片《We Are X》,讓更多國際樂迷得以認識這支傳奇樂團的故事。PATA的手術順利完成,目前也正努力進行復健中,期待他能早日重返舞台。
至於那張等了20年的新專輯,真的會如YOSHIKI所說,比大家預期得還早問世嗎?又能否在年內正式推出?更重要的是,在YOSHIKI身體尚且健康的狀況下,所有這些壯闊的計劃和夢想,能否如期實現、完美落幕呢?真讓人既期待又牽掛。
以上,我只是把表面上的事情長篇大論地講了一遍而已。到底背後發生了什麼,根本沒辦法一一確認,實際情況也不會從成員口中說出來,我只是把這些過去的經過寫出來而已。雖然說是參考了過去的訪談,但如果哪裡寫錯了事實,真的很抱歉。說實話,寫這篇文章其實挺辛苦的…… 基於這些經過(說不定中途還會跑題),下次我想來聊聊「專輯出不了的原因」之類的話題。
https://inako0131.exblog.jp/26117003/
這個部落格已經放著放了整整5個月。最近好像奇怪地流量變多了點,仔細一看,居然不是本來的主題TM NETWORK相關,反而是前兩次關於X JAPAN的文章吸引了大批目光。最近就是這樣,謝謝你願意過來看看。
然後就是那部紀錄片《We Are X》,總覺得他們就是一直跑各國影展,只顧著刷存在感,結果去年10月才在美國限定做了一次正式上映。更妙的是,日本這邊明明連上映時間都還沒個影,卻突然傳出什麼3月就要發行DVD和藍光的消息…… 看來八成又是會延期吧。
另外,在《紅白》正式演出當天,YOSHIKI和聖子小姐有段合作,結果接著不知怎麼回事,他竟然馬上就被安排去跟哥吉拉對打,TOSHI還在台上高吼「我要幹掉哥吉拉啊——!!!!」,聲音在大晦夜的NHK大廳裡震耳欲聾。至於有村架純原本想說「X JAPAN的YOSHIKI先生」,結果卻嘴巴大打結,講得亂七八糟,真的讓人忍不住扶額嘆氣。
欸欸欸,結果一轉眼,《DAHLIA》發行已經過了20年啦!!!!搞到最後,我的預測果然全都槓龜。那時還想說,2016年11月4日星期五出張新專輯該有多好,結果呢?想太多了,根本連個影都沒有,哈,真的是白想了啦。
……總之,前面的文章就是在回顧這幾年來,每當YOSHIKI一說「專輯要出了」,粉絲們就立刻吐槽「才怪咧!」的那種局面,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好多年了 —— 我們一路追蹤這所謂的「快出了詐騙」的足跡,就是在講這回事啦。
「為什麼,專輯就是遲遲不發?是他真的很想發,但就是有什麼原因發不出來?是那種所謂『大人的理由』在作祟嗎?還是說,這根本是出自YOSHIKI身為藝術家的某種堅持?也就是說…… 他其實根本『不想發』?還是說,他一旦要發,就必須直衝巔峰、拿下第一,所以才遲遲不肯妥協?」
YOSHIKI在2013年的訪談中說過類似這樣的話。
既然這樣,我倒很想請他去用B'z那首〈誰にも言えねぇ〉(誰都不能說)裡面那口井,把所有不能說的秘密都大聲喊出來啦!
不過話說回來,YOSHIKI的意思應該是他現在有著「騎虎難下」的困境,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吧。到底是什麼原因,成了完成和發行專輯最大的絆腳石呢?
- 歸根結柢,就是卡在製作核心的YOSHIKI本人身上。
- 他的經紀團隊還沒點頭同意。
- 更早之前,根本連和唱片公司簽約都沒談妥。
大致上就是這三個可能的原因了。這次我主要就是圍繞這三點來寫的。不過說實話,這些內容多半是去年寫的,現在的狀況應該多少有點變化吧。
到目前為止,X JAPAN的最後一張完整專輯是20年前,1996年11月發行的《DAHLIA》。再往前追溯X名義的作品,有1991年的《Jealousy》,1989年的《BLUE BLOOD》,以及1988年的《VANISHING VISION》。1993年以X JAPAN名義推出的首張作品《ART OF LIFE》,其實是為了完成《Jealousy》的一個迷你專輯版。從1982年樂團成立到現在,雖然中間曾有活動休止期,但原創的專輯作品竟然只有這麼幾張。其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出在身為領頭羊的YOSHIKI身上,一方面他極端的完美主義,另一方面是因為激烈的鼓奏傷到了脖子,簡單明瞭,就這兩個原因造成的。
這9年來YOSHIKI相關發行的CD專輯,主要有2013年的YOSHIKI個人古典專輯《Yoshiki Classical》,以及2014年X JAPAN發行的精選輯《THE WORLD》這兩張。我當時覺得,《Yoshiki Classical》一出,應該是為X JAPAN新作鋪路,讓發行變得容易些,但細想之下,《Yoshiki Classical》其實也是一張精選輯,曲目大多來自《Eternal Melody》和《ETERNAL MELODY II》,新歌不過兩首而已。
換句話說,這9年甚至20年來,YOSHIKI相關的專輯幾乎都是過去作品的合集(包含重新編曲),1996年的《DAHLIA》基本上也是單曲精選,2005年的《ETERNAL MELODY II》也不全是新曲,主要是幾首多年未發表或未錄音的歌曲,加上過去作品的重新編曲。說到底,真正意義上的原創專輯,已經很久沒出了。
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下,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出專輯?雖然聽起來像是在找藉口,但我相信這也是YOSHIKI的真心話。不過話說回來,長期習慣用CD這種可以錄超過一小時音樂媒介的聽眾,還是會堅持:「一定要出全長專輯!!一定要出CD版!!」這種期待和壓力自然也存在著。
說真的,YOSHIKI好像也被「專輯」這個形式綁住了,搞到他想出的歌反而不敢輕易放出。如果只是單曲,隨時都能放出來,也許他早就會隨著北美巡迴、歐洲巡迴,每次有演唱會、活動,或是什麼合作,就直接配信新歌了吧。當然,這可能得有一些事件配合或契機才行,畢竟他也不是那種一年硬要逼自己寫一堆歌的人。
可一旦鎖定要做「專輯」這個整體作品,就得在曲目編排、整體感覺上下功夫,這樣一來,煩惱和拖延也就不可避免了。(要是允許專輯裡有違和感,那還做專輯幹嘛?)還有一個很嚴格的條件是,新專輯裡大部分的曲子必須是未公開、未發行過的。這就讓隨時釋出新歌變得不可能,不然最後只會重蹈《DAHLIA》當年的覆轍。
當然有人會說:「那不是早就重蹈覆轍了嗎?因為那些歌早就在現場演出了。」這點倒也是沒錯。
說穿了,YOSHIKI不太想放歌,最重要的理由就是 —— 「他只想放出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但話又說回來,真的每次都能做到「百分百滿意」嗎?像X JAPAN的〈I.V.〉、〈Scarlet Love Song〉,還有Violet UK的〈Blue Butterfly〉、〈ROSA〉,這些其實都是為了配合電影上映才匆忙推出的曲子。
當然,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些不是最終完成版,頂多算是「先湊合著趕在電影上映前完成的未完成品」。像是數位配信的〈ROSA〉就被標註是「Movie Mix」,〈Scarlet Love Song〉則是「BUDDHA Mix」。
交期就在眼前,錄音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的時候,竟然說出「先不要管錄音錄得怎樣,這個一定要優先」這種話(據YOSHIKI在被勸說去參加日舞影展時,他團隊的發言)。而現在X JAPAN所屬的美國代理商,叫做「威廉·莫里斯奮進娛樂公司」(WME)。這家公司掌握了許多知名演員、導演和音樂人,除了X JAPAN之外,還有日本音樂人MIYAVI,據說也經手了SUGIZO非常崇拜的坂本龍一。
在某個「2什麼h」裡聽說的消息,說代理人覺得「這種內容根本賣不出去」,這好像就是專輯遲遲出不來的原因。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不是意思是「日本這樣就行了,但在歐美市場這根本不管用」?至於坂本龍一倒是沒什麼好說,MIYAVI到底有多受歡迎我也不清楚,不過既然是隸屬美國代理商,當然不只能針對美國,歐洲市場也得一併考量。(美國和歐洲的市場確實還有細節上的差異,但先不談這個)
如果說「在歐美行不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是說,作為一支金屬樂團,不能中途插入柔軟的情歌嗎?要從頭到尾硬到底才行?像《DAHLIA》這種專輯,大概就不被認可吧。畢竟以硬式搖滾、金屬專輯來說,裡面以管弦樂為主的抒情歌占了不少篇幅,大概有一半左右(雖然也有硬派曲目)和樂團的搖滾聲音相去甚遠。說白了,整張專輯聽起來凝聚力有點差,不像是一支團結的樂團作品。
※請把以下內容當成是2016年秋冬時期的事情來看待。
2015年7月就說出「2016年3月」這麼遙遠的日期,大概是想說「接下來9個月內,努力把全球各大唱片公司談攏吧」。當然,那段時間理應足夠談妥合約(我自己是這麼想啦,不過不知道實際情況如何)。但結果談不攏,哪邊都沒簽成合約。所以,專輯才出不了。你覺得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
(補充一下,2011年的合約只是針對北美地區,至於「亞洲、歐洲區還在協調中」。不過通常美國簽約後,其他地區的發行大多會由美國簽約公司的外國子公司負責。)
順帶一提,曾有人猜測為了履行合約才推出了精選輯《THE WORLD》,但這大概不是原因。那張是由華納發行的,而且還收錄了索尼擁有版權的X名義歌曲。當年X JAPAN改名後,瞄準世界市場,和美國華納的子公司 —— 大西洋唱片簽約,在日本的發行權則隸屬同為華納子公司的MMG。那個公司是由達郎與瑪莉亞夫妻經營的Moon Records,以及尾崎豐等人所屬的Mother & Children組成,後來都是華納旗下的唱片公司(後來改名為East West Japan)。
不過X最後只留下《ART OF LIFE》和《DAHLIA》兩張成績,而且《DAHLIA》發行隔年就解散了。為了消化合約張數,當時瘋狂發行了一堆神秘的現場與精選輯。但大部分是由寶麗多唱片發行的。或許在解散前,和華納的合約就快到期了,所以也跟寶麗多唱片簽約(寶麗多唱片當時還有YOSHIKI經營的Platinum唱片廠牌)。
我其實對什麼「合約的架構」啦、「契約的流程」這些專業事宜一點也不了解,只是在憑感覺推敲而已。但有一點我敢肯定:合約談判這種事,YOSHIKI一定有親自參與。不然要是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事情被人擅自定案,最後簽下對他不利的條件,那可就吃大虧了。
(他以前X時代跟索尼簽約,好像就真的有吃過這種悶虧)
不過,當然也不可能只有YOSHIKI單方面去談。像威廉莫里斯奮進娛樂(WME)的經紀團隊那些人也應該會參一腳。既然有這些專業人士加入,那照理說不應該是什麼草率的談判才對。所以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
是不是說……YOSHIKI其實不被信任?也許是因為他在海外的實績到目前為止還沒那麼亮眼,所以人家根本不把他當回事?或者……就乾脆說是老外們被看扁了?
……歸根結柢,以上這一切,結果是不是還是得說 —— 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啊。
這句「完成了幾%」真的已經變成YOSHIKI的口頭禪了。每次有人問專輯進度,總是聽他說「80%了」「99%了」,但這「剩下的1%」到底要磨多久?從外人的角度看,實在說不通。說不定他口中那個「1%」,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具體的混音、錄音作業,而是他自己心裡「還不夠完美」的某種執念、某種他才懂的堅持。也許在技術上、內容上早就100%完工,根本可以交出去壓片了,但他就是一直卡在那「只有我覺得這裡不夠好」的無限輪迴裡,或是他還在等跟唱片公司的合約談妥,一旦塵埃落定,就能立刻啟動發行計畫。你說是不是有可能就這麼回事啊?
其實冷靜想一想,YOSHIKI原本不就是想帶著X JAPAN站上世界的頂點嗎?這並不是什麼「只要簽了合約就好」、「只要出了CD就行」那種單純的事,而是必須要做到一個真正能征服世界的作品才行。萬一這張專輯被聽眾罵到體無完膚怎麼辦?萬一被全世界的粉絲冷眼相待怎麼辦?這樣的焦慮,很可能就是讓YOSHIKI一直無法把專輯「100%完成」的原因。但就算不是這樣,也還是會有人酸言酸語的說三道四…… 能不能征服全世界,最後就看那「剩下的1%」有沒有做到極致。懷著這種幾乎像怨念一樣的執著,他大概才會不斷在破壞與重建之間,無止境的來回吧?
其實這次〈La Venus〉的發行,說不定也只是一次性的權宜之計,這點讓人有點擔心。也就是說,並不是「好啦,X JAPAN的所屬唱片公司總算敲定囉~」這麼單純,而是單純為了這首〈La Venus〉(或者再加上電影的原聲帶)才跟這家 —— 這家莫名奇妙是負責舊作品再發的Sony旗下廠牌簽約而已。那會不會根本就是這種情況:「什麼?你說那部電影《We Are X》的主題曲?哇還是奧斯卡入圍曲!好,我們願意幫忙發行!……咦?你還有整張專輯?呃,那部分我們不管喔。」這種不安感,怎麼想都揮之不去……
還是,又是跟X JAPAN無關的其他發表呢?現在就算有人說「專輯X月X日正式發售」的話,反應可能會變成「又來了啊…」一副白眼,也有可能變成「哇~終於要出了!」帶點期待的心情。不過關於新專輯,我覺得還是得等YOSHIKI以外的「唱片公司官方公告」才準,所以這次的重大發表,我會盡量不去想會不會是專輯的消息。對了,如果是什麼Ladies X那種團體,我就謝謝不用了,瑪麗蓮·曼森那個倒還可以接受。
總之,3月4日那天真的就要在倫敦溫布利開唱了。原本這場是以「電影首映&專輯發行紀念演唱會」來規劃的,但照現在這狀況,專輯沒跟上演出的可能性很大。換句話說,就是讓大家看完電影,演唱會又變成平常那種模式。除非發生什麼大事,這場應該不會取消,但說真的,我還是希望專輯能趕快出來,別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