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集英社旗下週刊專訪hide官方攝影師管野秀夫

2020年04月29日
採訪/文字:田中宏    攝影/保高幸子

長期拍攝X JAPAN吉他手hide的官方攝影師管野秀夫,談論他透過觀景窗所見的hide世界觀:「即使現在,我仍然感覺還在跟他一起創作。」


    作為X JAPAN的吉他手,以及個人藝術家,永眠於1998年的hide,他享有極高的人氣。每年在他的忌日5月2日,都會舉行獻花儀式和紀念活動。今年原定要舉行他的23周年祭,但不幸的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而被取消了。

    《Playboy NEWS》曾經訪問過在舞台上和hide合作的舞者、吉他技師、還有從他出道前就認識他的音樂記者。這次,我們對攝影師管野秀夫進行了採訪。

    hide在X JAPAN主流出道時提出了被認為是視覺系語源的「PSYCHEDELIC VIOLENCE CRIME OF VISUAL SHOCK」這一詞彙。1992年,他發行了攝影集《無言激》,在視覺表現方面也展現了出色的光芒。

    那麼,從攝影師管野氏拍攝的《無言激》和其他官方照片來看,hide是什麼樣的人呢?


    管野在1980年代初期曾到紐約停留,拍攝了知名藝術家如巴斯奇亞(Basquiat)和凱斯·哈林(Keith Haring)的照片。他深受普普藝術風潮的吸引而返回日本。

    「大約1982年至1984年的紐約,到處都有壁畫,充滿了強烈的能量。那時的夜店文化也充斥著雷鬼和嘻哈音樂,有著刀槍舞者等激進的表演者。

    「在那裡的時光非常愉快,我自己也被普普藝術的氛圍所感染。我想在和hide合作時,有一些類似的味道交融在一起。」

    返回日本後,管野一直專注於拍攝像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和羅尼·伍德(Ron Wood)這樣的西方音樂藝術家的照片,但是與X JAPAN的相遇,讓他「突然對日本音樂產生了興趣」。這一切的契機來自於當時音樂雜誌《SHOXX》的編輯長星子誠一先生。


    「星子先生找上我,很熱情的說著,『我想要以X JAPAN為主題出版雜誌。』當時我並不太了解X JAPAN,但是喜歡西洋音樂的星子先生能如此談論日本樂團,一定是相當不錯的。」

    管野回憶起第一次拍攝hide的情景時說:「當時感受到了極度的緊張。」

    「一開始我們彼此都在試探對方,或者說有一種『現在是怎樣?』的感覺(笑)。但是隨著拍攝的進行,我有一種愉悅感。當我快速拿起相機時,hide也會迅速做出反應,姿勢一致。如果他靠近我,我也會靠近他,如果他改變姿勢,我也會跟著改變。就像是在做拳擊的拍擊練習一樣。」

    「而且他會做出奇怪的姿勢,頭髮也非常鮮艷,這讓我覺得很有拍攝的價值,我自然而然就被他吸引了。」


    也許在那個時候,他們的共鳴已經開始了。但hide信任的不僅僅是管野的攝影技術,還包括他的沖印技術。當時還不是數位相機時代,而是膠卷時代。自動顯像機剛推出,彩色照片的對比度被強化,許多新的攝影技巧也開始出現。

    「我是喜歡新事物的,想要儘快找到一個人來表現這些新事物。正好在這個時機遇到了hide,覺得這是絕佳的機會。當我給他看了我印的照片時,他興奮的問『好有趣!你是怎麼做到的?』,然後他開始提出各種想法,比如說『我們可以穿這樣的衣服』,或者『這種風格怎麼樣?』。」

    「所以,在那次拍攝中,hide的個性和我的攝影技術完美結合了。他非常喜歡這些照片。我想在這一點上,他對我有了相當的信任。」

    從那時起,管野成為了「固定拍攝hide的攝影師」,留下了許多作品。他說自己通常會擴大hide提出的關鍵字作為攝影主題,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後在現場進行「拍攝專案」,一起創作出作品。管野回顧了他在《SHOXX》雜誌上發表的一張hide拋灑顏料的照片。


    「我們保護好了工作室的設備,確保它們不會被波及,然後說『可以了,hide,我們來玩玩顏料吧』。從那之後,我們並沒有事先說好要做什麼,但當他情緒高漲時,一個接一個的奇思妙想湧現出來。這真的就像是一場『拍攝專案』。」

    「相比於進入對方的世界觀,像在拍紀錄片那樣的拍照,我認為hide和我更像是在過程中一起創作,掌鏡的人和被拍的人相互回應,一起創造出作品。」

    管野已經拍攝過許多國內外著名藝人,如安全地帶、TM NETWORK、Rebecca、B'z和GLAY等,但即使與他們相比,管野認為hide的反應仍然「極其古怪而激烈」。

    在靜岡縣濱松市的中田島沙丘拍攝的《無言激》中,有一些場景是hide表示想要做出像電影《瘋狂麥斯》或《阿拉伯的勞倫斯》一樣的東西,這些場景尤其讓管野難以忘懷。


    「突然,hide君就往海邊跑過去了。我當時心想『他跑了,是要我拍下他嗎?』於是趕緊追著拍,結果他就滾到沙灘上了。真的是完全被他帶風向了。這下我覺得這一幕肯定要拍下來。」

    由於不知道hide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助手們在調整燈光時遇到了困難,但這就像是在拍演唱會現場一樣,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管野表示,在拍hide的時候,他從不指示要擺什麼姿勢。

    「講出來可能會讓成果變得怪怪的,這種感覺我也有。有時我會覺得把腳抬起來會更平衡一點。但是,比如當他扮演蜘蛛時,如果我告訴他要做什麼姿勢,他可能會說『我才特意扮演蜘蛛,你卻叫我抬腳,這樣我就不是蜘蛛了』。畢竟,角色情緒是存在的,所以我不想干涉他。」


    《無言激》是一本在現在看來規模宏大的攝影集。因此,每一個鏡頭都需要大量的準備時間。此外,hide自身的身體負擔也是相當大的。

    在拍攝hide變成蛹的照片時,他們早上集合,直到傍晚才開始拍攝。hide被捆綁著動彈不得,因此管野盡量快速的進行拍攝。在拍攝hide扮演佛陀的照片時,由於他全身撒滿了金粉,他們趕在hide覺得不舒服之前進行了拍攝。此外,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我們帶了一條大白蛇去拍照,飼主告訴我們說『它剛吃過飯,不會咬人的』,但一打開籠子就咬住了(笑)。在眾人驚慌時,hide君卻毫不在意的抓住了它。」


    管野拿起相機也是冒著生命危險,「那時候真的很害怕」,他這樣談到,這是在洛杉磯為hide的第二次巡演宣傳手冊拍攝的一張照片,hide和一隻豹站在一起。

    「在拍攝前,獸場的人給我們講解了注意事項,如果發生了什麼事情,千萬不要背對牠逃跑。他們說如果你轉過身去,豹就會跳過來攻擊。hide君雖然不怕,但拍攝方面就不同了。我比較靠近,所以豹的眼睛都會盯著我的相機(笑)。」


    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但管野對hide在拍照時的積極性表示「超越了大多數人的態度」。

    「嗯,他真的是個有趣的人。他總是有我們意想不到的點子。場景之類的意見可能是我提出來的,但還是以他為主,以他的點子為基礎來進行拍攝。他真的給了我們很多靈感,我們也要回饋給他。」

    之前,我曾採訪過擔任過舞者的加賀谷早苗女士,她也說「hide先生讓她挖掘了自己的潛力」,看來管野也抱有相同的看法。

    「我完全同意。當我們展示出他可能會喜歡的東西時,他總是會從幾種選擇中找出那一個。他從來沒有拒絕過我們,這也是他對我的關心和信任。因此,我們也會有『下一步該做些什麼?』的動力,希望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管野在拍攝hide的過程中,是如何感受到他的變化的呢?


    「變化,或者說演化。在早期,當他把頭髮豎起來時,有強烈的大和風氛圍,我覺得像歌舞伎或花魁的世界觀應該很適合他。然後漸漸的,他開始引入了一些賽博龐克的元素,後期的髮型甚至還帶有一些普普藝術的氣息。」

    「我認為hide君一直都在尋找新鮮、有趣的事物。對於攝影,他也會嘗試一些新技術來印製照片。他總是會隨著當時的技術進步而嘗試新玩意。所以我覺得,如果他還活著的話,他一定會繼續與各種技術進行交流,不斷創作出新作品。」


    hide離世已經22年了。當時,拍攝主要是用底片,而現在數位攝影已經普及了,看照片的形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現在都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看照片了。如果現在有機會再拍一次hide,管野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表現呢?

    「我想可能會使用虛擬實境技術吧。我們曾經討論過,下一步應該是3D。我也給hide君展示過立體印製的照片。」

    「可惜他已經不在了,但將過去拍攝的照片與現在的技術相結合,不斷創造出新作品,我想這是所有與hide君有關的人所期待的。我們必須繼續與他保持聯繫。作為一直在拍攝他的官方攝影師,我也有責任感。」

    然而,在沒有本人的情況下進行表達,管野也有些內心掙扎。


    「在使用現代技術進行表達時,總會出現一些誤差。該如何處理這些誤差,這是一個很難的判斷。因為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

    「但是,只要持續創作,也能看到下一步的方向。我認為hide君也能理解這一點。『他好像很享受這樣』,他應該是這樣想的。所以對我來說,現在仍然感覺到在與他進行『共同創作』。」

    hide的藝術家照片至今仍然在每年更新。當然,這並不僅僅是掃描當年的印刷品。

    「舉例來說,如果決定使用這張照片,我會考慮如何以今年的潮流來表現它。關於印刷的色彩調整,全部由我來完成。他當時喜歡什麼色調?像這種細節,只有我知道,我會負責處理。」

    「至於其他新技術,我也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我會借鑒各方的智慧來進行創作。但我絕對要遵守對他的承諾,所以我會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問他:『這樣可以嗎?』或類似的話。這聽起來像是一個藉口,但在走完這些流程之後,我才會公開發表作品。」


    最後,我們談到了如何將藝術家hide的遺產傳承給後世。

    「我希望能夠以各種方式將拍攝的照片傳達給未來。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會喜歡hide,也讓以前的粉絲一起享受到。並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建立更多聯繫。現在在網路上可以跟世界各地的人即時交流,我希望能讓更多國外的人了解hide。我認為透過照片的方式,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如果我們跟年輕的藝術家合作,我覺得新的東西自然就會出現。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喜歡hide的人,所以跟這些人一起做點事情應該會很有趣,我想hide也會很開心的。」

 
管野秀夫
出生於北海道。
在拜師多位知名攝影師後,前往紐約拍攝凱斯·哈林、巴斯奇亞、肯尼·沙夫等塗鴉藝術家的照片。此外,在J-POP、J-ROCK音樂圈中,參與了許多音樂家的形象攝影工作,包括安全地帶、TM NETWORK、Rebecca、B'z、X JAPAN、YOSHIKI、hide、GLAY、access等,拍攝了大量的官方照片。作為長期拍攝X JAPAN和hide的攝影師,他的公眾形象也很突出,與hide共同建立了早期視覺風格。近年來,發起了社會貢獻項目 - 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支援「#空でつながる」攝影項目,並正在進行「#空でつながる攝影展」。詳情請參閱官方網站「管野秀夫攝影事務所(CAPSphoto)」。


  
hide(松本秀人)
1964年12月13日出生於神奈川縣横須賀市。
作為X JAPAN的吉他手「HIDE」,以及獨立藝術家「hide」(hide / hide with Spread Beaver / zilch)活躍。hide不斷發表的音樂和現場表演始終具有革新性和獨創性,被描述為「彷彿是流動遊樂園,或打翻了玩具箱一樣」。1998年hide去世後,於2020年5月2日迎來了他的23週年忌日,官方展開了一系列紀念活動計劃。詳情請參閱官方網站「hide-city」。


© HEADWAX ORGANIZATION CO.,LTD. / Photo by HIDEO CANNO(CAPS)

【新聞】YOSHIKI向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捐1000萬日圓(natalie)

2020年4月21日 11:07
音楽ナタリー編集部

    YOSHIKI(X JAPAN)宣布,透過其經營的美國非營利公益法人YOSHIKI FOUNDATION AMERICA向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捐贈1000萬日元。

    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是由日本政府管理的醫療機構,專門研究感染症和免疫疾病等領域。目前,該機構也在進行對全球范圍內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該機構旗下的中心醫院是唯一的綜合性醫院,也是日本在特定傳染病方面擁有最多病床的醫院。

    YOSHIKI早在日本宣布緊急狀態之前,就透過社交媒體呼籲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防控措施。而如今,日本的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一萬。面對醫療崩潰的擔憂,YOSHIKI決定捐款以支持醫護人員。他表示:「現在我們最需要支援的,是那些正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治療的醫護人員。我希望我的捐款能夠為他們提供一點幫助。我也希望能夠意識到,與其煎熬的自我隔離,大家每一個人的思考和行動,都是對醫療機構人員的幫助,這遠遠超過了我的捐款。」

    YOSHIKI表示:

「在我所居住的美國,因新型冠狀病毒而死亡人數已超過四萬人。令人遺憾的是,我也聽說日本的感染情況正在擴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在的娛樂業界,以及其他各行各業,無論在經濟還是精神上都正在遭受著巨大的痛苦。這讓我感到非常心痛。然而,我認為我們現在最需要支持的,是正在全力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醫護人員。我希望我的一點力量能夠幫助到他們,因此我決定捐款。我希望能夠意識到,每個人在忍受著痛苦並遵守自我隔離的同時,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對醫療機構人員的幫助遠遠超過我的捐款,這一點我也要再次確認。我也希望作為音樂家,能夠成為大家心靈的支柱,並努力付出。」

    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的理念是在醫療、研究、教育和國際合作領域為國內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貢獻,其使命之一是深入研究傳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本質,了解其實際情況,並開發先進和標準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法,推動醫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開發以應用於臨床實踐。

    我們認為這恰好符合迄今為止YOSHIKI先生所支持的內容。

    在當今日本的危機狀況下,我們將團結一致,努力克服這一困難,並將繼續努力。

https://natalie.mu/music/news/376212

大推!Netflix紀錄片《Formula 1:飆速求生》



除了以前猴王羅西巔峰時看過幾年MOTO GP的二輪賽事之外

我此前沒看過任何四輪賽車,當然也不懂F1,唯一叫得出名字只有舒馬克

這部片看完只能說是節奏最明快、視聽感官最刺激,同時內容還非常引人入勝的精彩紀錄片



雖然起頭我對所有的車隊車手都不認識,也完全不曉得比賽規則

但是賽車驚人飛馳的畫面非常抓眼球,引擎聲浪也是無可比擬的銷魂刺激

每支車隊的賽車都有精美漂亮的塗裝,隨便一個畫面都很好看

我覺得就算不是賽車迷,甚至對賽車沒有一丁點興趣的人,也能被這部紀錄片牢牢吸引

加上每集主要只跟拍某支車隊和其中的車手,而且他們都是穿賽車服(或是車隊制服)

所以要認人不難,真的臉盲認不出就看衣服,很快能投入其中



這部片對賽車一竅不通的觀眾真的非常好入口

不需要懂賽事術語、比賽規則或輪胎策略

第一集就告訴你週五練習、週六排位賽、週日正賽

讓你知道雖然都是賽車要開出去衝,但是車隊和車手每天的目標和緊繃程度都不同

而且情節著力點和賽車電影完全不一樣

不是給你看冠軍車手在場上有多會跑,而是能看見中下游的參賽人員在場外的生存意志

拍到上游車隊的集數也是看他們怎麼爆掉



許多跟拍畫面揭露了車迷也看不到的幕後情況

同隊車手間的矛盾較勁、車隊間的政治算計、失誤退賽後每個領隊不同的情緒反應

墊底車隊的全力以赴、中游車隊取得好成績時的興奮、上游車隊也無可避免的出現錯誤

並揭示了在這項世界頂級賽事中,所有人面臨的設計、研發、製造、管理、決策分析和駕駛上的嚴峻壓力

每支F1車隊就是一間數百人的公司,瞬息萬變、爾虞我詐、鬥智鬥勇、極度高漲的競爭水平令人吃驚

加上許多專業記者、領隊、車手們的精彩評論,非常友好的引領觀眾們參與其中

每一集都會看到不同的人性、不同的抗壓心態、不同的團隊關係、不同的領導方式、不同的職涯生存之道

由於F1是個菁英薈萃之地,所有的正負能量和競技激情都在現實世界裡年復一年上演著

它完全不像人們對紀錄片 = 枯燥的刻板印象,更像是精彩無比的賽車版真人實境秀



隨著一站接一站的大獎賽

各個車手頂著巨大壓力過關斬將、時速300公里的風馳電掣(還有驚心動魄的撞車場面)

同時充滿許多腎上腺素、爭分奪秒、同室操戈、焦頭爛額、登頂時的巨大榮耀

藉由這部剪輯優良的紀錄片,很完美的呈現F1這項頂級運動的人文元素和魅力所在

畫質樂勝轉播、音效如臨現場,非常好看!讓我直接入坑補完了2019賽季的轉播、再一邊看2020賽季

(這部片讓我變成妥妥的F1粉絲,幾乎每場比賽後都有很多笑梗和網路迷因圖出現,真的很有趣)



片中的領隊都很有辨識度和個性,賓士領隊的精明城府、紅牛領隊的紳士風采,特別是哈斯領隊的幹幹叫超好笑XD

現役車手的特點就需要看過多場比賽才會熟悉了,在紀錄片中其實不足以真正認識他們,賽場上才是見真章的地方



路易斯·漢米爾頓:

六冠王,繼車神舒馬克之後的F1統治者,天賦異稟、頭腦冷靜又鬥志飽滿,賽車路線滑順,能用盡每吋空間,甚至還能在座艙中掌握到全場局勢變化。光是看他在激烈的連續過彎還能把方向盤握得非常穩,就看出他真的實至名歸



瓦特利·波泰斯:

駕車風格溫和老實,穩定性高又很可靠的二號車手(最佳僚機隊友),但是超車時顯得較客氣、看不出他有車手之間較勁的那種殺氣,所以低侵略性是他的特點



賽巴斯汀·維泰爾:

四冠王,史上最年輕世界冠軍和連勝紀錄保持人,賽車實力頂尖,超車非常狠,但是有時很腦衝,抗壓性和賽車情商都比樓上兩位低,時常操之過急(撞)丟掉大把好機會。但是下了車他是個很可愛、親切又幽默風趣的人,反差巨大



丹尼爾·里卡多:

笑容滿面的晚煞車高手,大概是整個F1闈場裡最有觀眾緣的人。很有賽車才能,在攻防之間能展現出非常精準的駕駛技術,可惜轉隊後的新車輛性能差強人意,2019賽季和頒獎台絕緣了



羅曼·格羅尚:

雖然正常發揮的時候真的速度夠快,但是情緒上來時太過火爆,會憤而和對手同歸於盡,常常東撞西撞,簡直安全車觸發器,我真的覺得在他旁邊的車都會被撞出去



夏爾·勒克萊爾:

賽車思路清晰又有過人本領,纏鬥力超強,遭到後車咬住時的抗壓性非常出色,但有時會在比賽中出現情緒化的症頭,失誤率有一點高,稍嫌毛躁,明顯還是需要加強和歷練



馬克斯·維斯塔潘:

從魯莽到成熟,只看紀錄片會以為他是屁孩,看完比賽轉播才驚訝他的駕駛技術力壓全場,而且對車輛感受度和掌握度高的可怕。所幸現在他已變得足夠冷靜,懂得伺機而動,一個世界冠軍該有的要素他都擁有了,只要他的車夠快又不故障,新世代的車王就會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