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JAPAN為何如此命運多舛?從悲劇形象探討他們進軍世界的夢想,以及後面的曲折故事



     提到悲劇性的樂團,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日本樂團X JAPAN。

     東西方樂團有成員死於非命的悲劇不少。Led Zeppelin鼓手John Bonham酒醉噎死、AC/DC主唱Bon Scott酒精中毒死、Ozzy Osbourne個人樂團的吉他手Randy Rhoads墬機死、Metallica貝斯手Cliff Burton翻車被壓死、Beyond主唱黃家駒摔死、Pantera吉他手Dimebag Darrell中彈死、BABYMETAL現場吉他手藤岡幹大摔死...等。大部分出事人數都是1個,而且有繼續活動的團沒有再出事情。

     史上最慘的樂團,莫過於1977年發生墜機意外的美國搖滾樂團Lynyrd Skynyrd,三名團員當場喪生,其他團員也受傷,慘到不行。僅管如此,X JAPAN曲折的命運仍令不少人印象深刻、悲劇形象還是相當凸出,我覺得有五個主要原因:


樂團太多成員出事

     意外死了HIDE和TAIJI,他倆還曾是主要編曲者。YOSHIKI小時候父親自殺、身體上不可逆的頸椎手腕等一堆宿疾 + 打鼓打到倒下去的外界印象。TOSHI被洗腦洗到人財兩失,還被長期海扁。而TAIJI死因至今還是一團謎,離團後落魄成遊民的人生也是一個慘字都不夠形容。

     加上復出之後的作品顯得乏力變質,或者是說只剩下主創YOSHIKI的古典浮華,許多人歸因於HIDE離世導致樂團作品失衡,對樂界又是另一種惋惜的悲傷。

     (2023.11.12更新.HEATH也因罹癌急逝...)



HIDE的死當時是日本社會現象

     5萬多人送殯,現場很多人暈倒送醫,加上後續的樂迷自殺潮,非常混亂,悲上加悲。每年紀念活動依舊都有幾萬人到場,樂迷和樂評在網路上各種悼念文也從來沒停過。

     整整二十五年過去了,如今HIDE還是令日本音樂界仰望的標誌之一。他和許多英年早逝的傳奇樂手們一樣,永遠是樂界懷念的人物。當然,音樂界值得懷念的人物有一大堆,數也數不完。但在這當中有些不一樣的是,HIDE意外死亡造成的社會現象和連帶影響似乎龐大許多,徹底改變了很多人,從心理創傷到人生價值觀的改變都有,不僅僅是喜歡的名人逝去這麼簡單。

     而且HIDE突然離開所引起的震盪效應,時間已經過去這麼久了,卻直到今天都還餘波盪漾,仍然沒有平靜。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也顯得X JAPAN的悲劇形象異常沉重。



樂團本身的美學

     X JAPAN的音樂以深情、激切而聞名,許多歌曲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落、哀愁、傷痛、悲慘,甚至是來自內心的尖叫。這種深刻的哥德式主題經常探討心理、精神和個人情感,歌詞中經常會出現「淚」、「血」、「愛」、「孤獨」、「迷失」、「痛苦」、「顫抖」,這種情感負載賦予了他們的音樂一種極其深邃、古典式的悲劇性美學,也給人一種強烈的樂團形象,很容易與「悲劇」聯想。

     另一方面,X JAPAN的視覺系風格也強調了戲劇性和悲劇性。舞台服裝、妝髮也通常充滿張力,傳達出一種浪漫主義和悲情的美學。而YOSHIKI極端的打鼓方式,一種要將自己獻祭給音樂似的打法,病態、宣洩、激情,也與樂團的音樂和悲劇性主題相互關聯。和絕大部分鼓手完全不一樣,YOSHIKI在演出當中投入了大量情感美學,他經常打鼓打到體力不支、無法行走,甚至昏到,能劇烈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和悲劇印象。當然,這其中混合著真真假假,有些情況是表演性質,有些情況是真的筋疲力盡、昏倒了。



團長YOSHIKI的公眾形象

     多年來,YOSHIKI有著「情感豐富」、「經常暈倒」、「敏感脆弱」、「身體受傷的音樂家」、「痛失至親」、「努力的悲劇英雄」、「常常打完鼓就痛苦的倒在地上」、「飽受折磨的音樂天才」..等公眾形象。YOSHIKI本人也經常提及他生活中發生的悲劇、困難和可怕回憶,包括HIDE的死亡、TAIJI的死亡,或是小時候他的父親自殺,經常分享他的音樂創作和表演是如何受到個人經歷和情感的影響。

     因此悲劇性經歷已成為他的公眾形象、音樂生涯的一部分,也是他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繫的方式之一。也許這是YOSHIKI應對悲傷的方式,也許是一種公關行銷。當他如此頻繁的提起這些事時,確實會令人傷感,令人同情,令人覺得他和X JAPAN非常悲劇性。另一方面,也有些人對這種頻繁提及個人悲劇的方式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感。無論如何,樂團的悲劇形象每年都不斷加深著。



進軍世界到一半閃電解散

     身為日本硬搖滾和重金屬市場的機會創造者,在日本展現的潛力世人有目共睹。當年打開日本市場大門之後,試圖進軍最大的英語系市場,整團搬去美國住。眾所周知到一半就因為主唱走人而解散、主吉他手接著離世而中斷。這些悲劇性事件對樂團的前景產生了重大影響。沒人看得見完整體的X JAPAN進軍歐美能否成功,如果成功的話又能到何等境界。
 
     如今放眼世界,X JAPAN只是一個有影響力的視覺系樂團,而不是有影響力的硬搖滾/金屬樂團,幾乎就是差在當年的臨門一腳。這讓海內外無數樂迷、相關人士和許多看好他們的人都感到惋惜。



X JAPAN在日本如此成功,為何仍要進軍海外?

     為什麼我說X JAPAN在全世界硬搖滾/金屬圈中沒有真正的影響力?

     主要是這個世界是歐美國家主導的,政界、商界、影視界、體育界、科技界、學術界,包括音樂界的影響力,全球都視其為老大哥。而音樂界裡面所有的流派,影響力傾斜的最誇張的,就包括X JAPAN所處的〝搖滾樂〞和〝金屬樂〞,這兩種音樂不論是起源地、發展地、頂級樂團數量的密度..等等,全都握在歐美國家手中。如果你研究過現在一線知名樂團是如何崛起成名的,知道這些樂團究竟跨越了哪些里程碑後才打下名聲,你就會慢慢意識到,他們都有一個經常出現的共同點:〝歐美榜成績是最基本的門檻〞


     其中又以美國的『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為全球業界標竿,在這個榜拿到一次好成績,就是知名樂團了。拿到一個冠軍的話,妥妥的就是國際級大牌樂團,即便只拿一次,這成績也足以吃一輩子。媒體、音樂評論家、各大唱片公司和音樂產業人士,通常都會密切關注榜單的排名。當一支樂團拿到告示牌冠軍,無論是在公眾曝光度、商業機會、國際巡演機會、音樂銷售及傳播上都會帶來重大的正面循環。當年X JAPAN大費周章進軍海外,跟華納音樂簽全球發行權合約、全員遷往美國住、學英語、買錄音室,就是準備要拼這個榜。結果功敗垂成。所以這是一個悲的原因,擂臺都還沒上過啊。如果把位置對調,地球變成是東亞黃種人主導、東亞黃種人的專輯榜就是權威,那X JAPAN就不需要進軍歐美了,完.全.不.必。那個平行世界中,在日本成為殿堂級,自然就是世界的殿堂級。

     所以,X JAPAN在日本登頂了,當然也要去美國拚,不拚專輯市場,那就無法擴展到全世界。『日本公信榜』榜首,論樂界影響力、趨勢(潮流)效應、產業資源潛力、媒體聲量和認可度,都輸給『美國告示牌榜』榜首。即使擁有巨大的粉絲群體、非常死忠、義無反顧的支持樂團,但是在美國人的權威榜單面前,沒有在他們那裡拿出過任何東西,這些都沒有實際意義。更何況,現在是特別講究數據與流量的時代,全球評論家看的是歐美成績、看的是數字。沒有數字,人家就不會把X JAPAN認真當作一回事。而且美國音樂市場是個全球最高等級的擂臺,原本就競爭的異常激烈了,加上對外來音樂和文化都有一定的隔閡和門檻,如果連排行榜都沒上去過,即便X JAPAN的音樂再神,再會編曲,再迷人,下一代聽得最多的還是歐美樂團。當年沒有成功進軍,就是最悲哀最可惜的事。

     一支英國樂團在英國紅了,下一步往往就是進攻美國市場。找美國廠牌發美國版專輯、辦美國巡迴、爭取美國各種媒體的宣傳..等等。因為美國是最大音樂市場,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聽眾群體和銷售潛力、最多的商業機會、最強大的音樂產業基礎和國際影響力,要揚名世界不能不去美國。傳奇的披頭四樂團,出道兩張專輯就連奪『英國專輯排行榜』冠軍,但也必須在重重阻礙下,到美國市場"拜碼頭"。為什麼?因為英國只是次大的市場。想登峰造極、追求更廣闊的事業機會,還得是稱霸過美國之後才算數。另一方面,每個樂手小時候都有最愛聽的樂團,效仿唱腔或效仿演奏特色、擷取靈感或融合。長大後的風格都會受到影響,然後成名、更多金屬小孩效仿,傳承就這樣形成了。所以,世界上更多的搖滾/金屬小孩是聽歐美樂團長大,傳承的是歐美樂團留下的足跡。

     我這個想法牽涉到國家、語言、市場權威和文化霸權等不公平的先天條件。站遠一點來看,傳承需要大眾知名度和廣泛的影響力,這就需要打進世界公認最大或次大的市場。X JAPAN的影響力主要在東亞,『天團』、『神話』、『傳說級』,這些響亮的頭銜X JAPAN通通都有。但是,很多歐美民眾連團名都沒聽過(舉例:樂團那支紀錄片的導演Stephen Kijak從小就聽金屬,他在接到案子前從沒聽過X JAPAN的名字),因為西方主流媒體不怎麼在乎亞洲音樂界的事情,沒去過他們地盤上闖出名聲的團體,就沒有足夠的價值報導給大眾知道。如果在日本國內極受歡迎的歌手/團體/樂團,在國際上卻鮮為人知,這種情形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即便X JAPAN在日本紅透半邊天,即便撰稿的洋人編輯就是X迷了,主編也不一定會同意發稿出去。而西洋音樂人或樂團在歐美市場大賣、登了排行榜、上了雜誌和新聞,日本人卻幾乎喜歡到當成偶像在拜,情形完全顛倒過來,為什麼?還是那句話,『歐美國家主導』。

     固然X JAPAN在某些國際市場上擁有一定的樂迷和受眾基礎,特別是那些對日本文化和日本音樂感興趣的人,但由於X JAPAN從未真正在歐美排行榜上取得成功,加上日本音樂產業向來十分封閉,便缺乏大規模的國際主流媒體曝光。大部分西方民眾更容易接觸當地和國際主流媒體上傳播的音樂,因此對於不出現在這些主流媒體上的樂團,知名度通常相當低。僅僅是不停的辦大規模巡演、大力砸錢做宣傳、制定各種出色的媒體策略.. 這些工具都是有極限的。某種程度上,制霸歐美專輯排行榜才是最大聲、最有效的行銷工具。綜上所述,在全球範圍內的硬式搖滾/金屬樂團當中,X JAPAN沒有達到其他頂級樂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卡在"沒有歐美榜成績"。雖然他們有這個實力,匹配那樣的國際關注度,甚至有機會,成為史無前例的世界級超級樂團,將他們的傑出音樂在世界各地傳承下去。但悲哀的是,進軍失敗。引述YOSHIKI本人2010年在公開場合說過的話:
「在日本有多成功並不重要,因為這一點在美國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能否在美國這裡表現出來。通過這次的北美巡演,我有了醒悟的感覺,並且很高興能回到初心。在日本,很久以前,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東京巨蛋開演唱會,現在實現了。在美國,我想要觀眾填滿麥迪遜廣場花園。我想要奪下告示牌排行榜的冠軍。我確實有夢想,我打算實現它。」
     雖然2007年重組後,YOSHIKI非常積極在推動樂團的國際化,但是客觀事實上,X JAPAN至今在美國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全球範圍內就更不用說了。KISS樂團貝斯手Gene Simmons曾這樣堅定的評價X JAPAN:「如果他們出生在英國或美國,用英語唱歌,也許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樂團」「美國人對任何非英語的東西都充耳不聞。這很愚蠢,因為世界上有一些很棒的音樂,我們都沒有去好好聆聽」。《時代》雜誌評論家Judy Berman也說:「如果西方也關注日本流行音樂,就像日本人那樣,那美國民眾早就熟知X JAPAN這個樂團了」。為何他們說起X JAPAN都語重心長?因為他們非常明白,這就是市場權威的可怕力量,有太多群眾都對其一無所知,導致世人錯過了這個樂團。所以,稱霸日本之後,進軍美國市場,在那裡就有機會揚名世界,也就是X JAPAN畢生夢寐以求想幹的大事:『奪下告示牌榜首』,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聽他們的音樂,但是到了門前卻沒踏進去過。



進軍海外一事,導致了一連串悲劇

     接下來,說說X JAPAN這個樂團的坎坷命運從何而起

     最初的遠因、最早的那根導火線,就是團名還叫做X的時候,從90年代初期開始著手的『進軍海外』計畫。夢想很宏大,卻是整個樂團痛苦的開始。即使他們非常積極在策劃和準備、耗費了巨額資金,卻遲遲盼不到決定性的成功,反而引發一串無法挽回的裂痕和事故,形成樂團的悲命。X JAPAN原先無人可擋的旺盛生命力,就在這個艱苦的逐夢過程中,消耗殆盡。這是被詛咒的海外進軍。

     首當其衝,是英語本來就不好的TOSHI,根本就像是趕鴨子上架。為了將樂團推向世界,YOSHIKI作為團長是最積極、野心也最大的,在錄音室中變得很嚴厲,他要求TOSHI完美發揮出聲音、節奏、音調和情感,以及母語人士的英語發音水平。他經歷了專輯《JEALOUSY》嚴苛、沒有人性的錄音地獄折磨,每天不知道反覆唱了多少遍,直到聲音沙啞為止,YOSHIKI也從不讓步「為什麼還是不行?聲音要是出不來,就在聲帶上更加把勁!」,請了醫生到錄音室給TOSHI注射擴張聲帶的藥。這直接將他逼到了極限。錄音結束,TOSHI的喉嚨也積聚了血塊,只能開刀取出,歌唱生涯差一點就要毀於一旦。

     除了生理上,TOSHI的心理受到更嚴峻的衝擊,這次錄音後,他屢次與YOSHIKI爭執,但是反抗無果,他們從小開始的友誼也首次出現裂痕。再者,是TOSHI原本就已經自信心不足,僅僅在東京巨蛋被五萬人的拍手喝彩包圍,他內心的恐懼就不斷擴大,對於將來進軍世界要面對更大的舞台,使TOSHI變得非常非常恐懼,處於一種異常痛苦的精神狀態。隨著進軍計畫的發展,不滿、失望、憤怒、質疑、猶豫、沉重、黑暗,在TOSHI心中,有個什麼東西已經改變了、掏空了、死掉了。無法填補,無法修復,他與YOSHIKI漸漸不再交談。原本打從心底,TOSHI就是抗拒進軍世界的,在此之後,他更陷入深深的自我厭惡中。

     TOSHI那幾年內心的巨大轉變、自信喪失、與成員之間產生鴻溝,讓已經顯露疲態的X JAPAN,走向終結。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他與整個樂團漸行漸遠,遭到別有所圖的女人守谷香和洗腦團體介入,最後退出X JAPAN,讓樂團受迫性解散。但是,筋疲力盡自請退團的TOSHI,一腳又踏入往後十二年的地獄人生。身心靈的折磨、暴力毆打、公寓囚禁、人身限制、財產及妻子被奪、成為替集團首腦賺錢賣命、無償工作、還替人背上鉅額債務的奴隸。卻因為當初進軍世界不斷累積的精神痛苦,讓洗腦集團輕易介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TOSHI甚至還認為自己"被拯救了",竟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受害者。


     另一個受到衝擊的是TAIJI。眾所周知,X到了美國後,僅不到一年多,便請走了這位實力堅強、才華橫溢的貝斯手。

     這段時間的X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沒有公開真相。TAIJI說『離團的起因源自於金錢,總是主張平分版稅的我,成了樂團討厭的傢伙』、YOSHIKI說『他做了不該做的事,違背了約定』。兩人的說法既模糊,也兜不起來,沒有說出真正的原因,自然眾說紛紜。有一說是TAIJI私自參與了LOUDNESS的活動,這個放一邊不討論。另一說是在美國接觸毒品、上了癮,也是很多人認為真正辭退TAIJI的原因,因為從全體哭著同意、連HIDE這樣立場堅定的人都沒有反對,這樣在邏輯上就說得過去。美國樂手圈子中,吸點東西太普遍了,但是對日本人來說,這是社會性死亡,全體成員連坐,整個樂團在日本直接完蛋。從退團後,X沒有人再跟TAIJI往來、被妻子休掉趕出去當流浪漢,即使組很多團都低調收場.. 種種切割跡象和撇清關係的線索,都往這個說法靠攏了。

     對於TAIJI這個天才貝斯手,X進攻美國市場後非常需要他拿出硬式搖滾/重金屬的音樂性,整個樂團裡只有他能良好表現出美國人喜歡的特徵。無論是金錢糾紛、火爆性格還是什麼樣的爭執不下,在進軍世界這個無比宏偉的夢想面前,通通都是小問題。但X卻請走了他。後面在日本,對於TAIJI這樣的世界級樂手,沒人想跟他合作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有很大可能,導致他遭受日本樂界邊緣化的起因,就是當初進軍美國時,接觸到不該接觸的東西,引發他的人生巨變。原本前途無限、好端端的音樂事業一夕之間風雲變色。曾經瀟灑的浪子TAIJI,拼命掙扎著,病痛纏身的過完下半人生後,莫名其妙死在美國屬地塞班島上。『會唱歌的貝斯』,就此消逝。




     1992年,TAIJI退出,正式到美國簽約,改名X JAPAN。名字改了,樂團也變了,黃金陣容不再,黃金時期也過去了。當年齊心協力、到處破壞常規、打倒體制的樂團,自從遇上『市場權威』這道高聳的體制後,不再生龍活虎。這之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剩每年年底的東京巨蛋演出。成員們開始投入solo活動,五個人很難一致。YOSHIKI一個人在混音室裡工作,主導了樂團方向。HIDE彷彿意興闌珊,不再像過去與TAIJI搭檔時那樣,積極參與編曲。這個樂團,走向流行與抒情之路,原本豐富的音樂性和美學,也漸漸式微了。TOSHI在solo期間,遇上守谷香這個妖女,來到洗腦地獄的門前,在TAIJI被請走後的第五年,TOSHI自己走人,樂團解散。


     最後的最後,是HIDE。如果沒有上面那麼多的事情,沒有進軍世界後引發的蝴蝶效應,也許HIDE的命運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也許吧。


另外,引述一條相關的Reddit討論吧。
https://www.reddit.com/r/xjapan/comments/ij8lnr/how_to_comment_on_the_influence_and_popularity_of/

[討論]如何評價X Japan對大眾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我相信,當人們提及日本樂壇(或日本重金屬)和視覺系時,X Japan具有絕對的地位和代表性。但除了上述話題之外,在全球音樂界和硬搖滾/重金屬中, X Japan還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嗎?

     也許是因為他們從未真正進入歐美唱片市場?

     許多知名樂團都是因為在Billboard 200或英國專輯榜上取得好成績而為大眾所熟知。以AC/DC為例,他們的廣泛知名度是在美國發行第三張專輯後才建立起來的。Metallica經歷了第四張和第五張專輯的暢銷,開始受到大眾的歡迎。即使是不聽音樂的人也幾乎聽過這兩個樂團的名字。這是不分國籍的。

     但X Japan幾乎取得了同樣的成就...甚至更高。唯一的區別是在日本,而不是在美國。X Japan的知名度似乎主要在東亞,很多歐洲人和美國人還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例如,紀錄片《We Are X》的導演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聽金屬樂。在接到案件之前,他從未聽說過X Japan這個名字。

《Metal Hammer》雜誌的音樂評論文章這樣說道:「X Japan 可能是你從未聽說過的最大的金屬樂團。」

     X Japan在日本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音樂運動,改變了日本的音樂產業。如果他們在美國做同樣的事情並賣出很多專輯,他們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屬樂團之一。


  • 在我看來,X在西方世界因缺乏良好的營銷管理/策略而蒙受了巨大損失,而如今Yoshiki與美國一些獨立和流行音樂人聯手的努力並沒有真正得到足夠的回報。浪費了一次機會,或許X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樂團了… 令我生氣的是,Yoshiki和樂團有這麼多好音樂,都因為這個原因而不見天日。

  • 如果 X 第一次嘗試進軍美國就獲得成功,那麼整個 J Music 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我記得他們在紐約的記者會中提到了巡演,但後來就沒有了。所有美國歌迷都非常沮喪,因為在宣布消息後,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我們原本希望至少在紐約或洛杉磯舉辦一場演唱會。有傳言說他們正在製作一張專輯…… 有傳言說它是英文的。我自己和我認識的歌迷只想聽到我們熟悉和喜愛的歌曲。所以我們一直抱著希望,結果最後他們宣布解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