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作/田沢まさみ
我追隨X JAPAN到現在大概已經35年了,
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喜歡,未來也還是會一直愛著他們。
不管是CD、影像作品、
演唱會參加、周邊商品、
書籍、YOSHIKI MOBILE的課金、
YOSHIKI的紅酒購買,
甚至連柏青哥X JAPAN(平常根本不會碰)...
這些加起來,不只是金錢上的投入,還有時間上的付出。
我覺得自己完全有資格來談他們。
說不定YOSHIKI的旅費,多少還有一點是靠我課金的錢在支撐吧?
這點我還挺自豪的。
因為我真的很喜歡他們,所以寫出來的文章難免帶有很多批評;
不過本質上我是個超級粉絲,大概會一直聽他們的歌,直到我斷氣為止。
2025年X JAPAN的現況,我個人的解讀
這純粹只是我的主觀感想,
因為我是真的喜歡他們才會想這樣分析,請大家用寬容的心來看待。
・YOSHIKI → 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晚宴秀,整體形象走一種名流風格
・TOSHI → 成了綜藝節目的常客大叔,不過唱功依舊一流
・PATA → 身體狀況不太好,感覺可能有某種依存症之類的問題
・HEATH → 曾經是最後的希望,但他的離去實在太突然了……
・HIDE → 沒有他參與的現場演出,老實說我已經不想再看了
・TAIJI → 被解雇的理由至今仍不明,但他真的是個讓人惋惜的存在
・SUGIZO → 很抱歉把你捲進來,真的非常感謝你的協助
HEATH走了之後,大概連再結成、解散演唱會都不可能了吧。
我本來還想像,會不會像當年HIDE的葬禮一樣,
就算有心結,YOSHIKI和TOSHI也能並肩站在一起。
結果這一幕始終沒有出現,真的讓人覺得很遺憾。
我能理解YOSHIKI舉辦晚宴秀的想法
最近的YOSHIKI,似乎更像是一位晚宴秀藝人了。
為了日常生活的開銷(為了吃飯),
他舉辦晚宴秀也是沒辦法的事,我能理解。
對粉絲來說,這也算是一個能與YOSHIKI近距離接觸的好機會吧。
從經營的角度來看,晚宴秀比起大型演唱會,
現金流可能更穩定,我也身為成年人,多少可以理解。
只是說實話,心裡還是會留下一絲莫名的悶感。
除了TOSHI唱的歌,我真的不想聽、也不想看其他人來唱
晚宴秀我大概可以勉強接受……
但是看到HYDE、清春,或其他人在晚宴秀上唱〈RUSTY NAIL〉,
背後YOSHIKI還在打鼓或彈鋼琴……
或者YOSHIKI自己唱〈Angel〉的畫面,
我感覺就像在看一場卡拉OK大賽。
我能理解因為跟TOSHI鬧翻,所以事情變得複雜,
但這也代表他們已經放棄TOSHI了吧。
看到那一幕,真的讓人很心痛。
我知道X(JAPAN)是在YOSHIKI的權利之下,
但我也覺得,這是我們粉絲一起參與、共同打造的樂團,
應該說,我們曾經是「命運共同體」。
不知道哪天,〈ART OF LIFE〉會不會被一些根本不認識這首歌的人來唱……
回想2008年再結成時的第一首歌〈The Last Song〉,
TOSHI擔任主唱。
那時我就在巨蛋現場。
我到現在還是覺得,X的主唱,非他莫屬。
他們就不能集合五個人,舉辦小型的現場巡演嗎?
無論登山還是人生,往下走比往上爬難多了。
在HIDE還活著的90年代,他們在日本已經登上了頂點 ——
不只是東京巨蛋的舞台,更包括他們的魅力與社會影響力。
不過,那就像一瞬即逝的煙火,終究有一天還是得降下來吧。
只是X在1997年解散,從未經歷過「降下來」 ——
也就是中型或小型會場演出的場景。
缺乏這種「降下來」的經驗,他們在再結成之後仍然……
對他們來說,東京巨蛋就是演唱會的最低標準。
結果對他們來說,
之後不管是橫濱棒球場還是東京巨蛋,演出幾乎都是在這種大型場館舉辦,
沒辦法踏實的在小型Live House慢慢累積演出經驗,
這也許削弱了樂團作為一個整體的凝聚力。
再結成後的2011年歐洲巡演,
他們好像也體驗過和成員、工作人員一起坐小巴士移動的經驗,
但看起來並沒有持續下去……
他們也快60歲了,
核心粉絲群也都到了40~50歲這個年紀。
就像往年的演歌歌手或夢之組合的演唱會一樣,
在比較小規模的市民會館,踏實地做地方巡演,
恐怕是他的自尊心(YOSHIKI)不允許吧。
那些年的狂熱已經回不來了,但即便如此,我仍然愛著X
三十五年前,當時正值青春期的我,全心全意地愛著X。
即使形式改變了,如今那份愛依舊沒有改變。
他們激烈卻帶著悲傷與美麗的音樂,
總是陪伴在我們的心裡。
那些猛烈的鼓聲、雙吉他、優美旋律,
毫無疑問地把青春期的鬱悶與迷惘都吹散了。
當我懷念那時的狂熱時,
我會不禁思考,那是對X的鄉愁呢,
還是對已經改變了的自己的一種感慨。
作為全力愛著他們的「命運共同體」,那些日子,
將會永遠珍藏在我心中,永不褪色。
YOSHIKI、TOSHI、PATA、HEATH、HIDE、TAIJI、SUGIZO,
謝謝你們,從現在起,我依舊永遠愛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