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YOSHIKI是不是被過度批評了?《膽大黨》粉絲在「網路炎上」事件中展現超高的網路素養

原作/武藤弘樹

 關於動畫《膽大黨》中YOSHIKI發表心聲這件事,表面上雖說已經算是圓滿落幕,但實際上好像還有點暗潮洶湧。講白一點,現在看起來是有網路媒體在帶風向,讓YOSHIKI繼續被單方面痛批。不過也有人開始納悶:「他真的有做錯到需要被罵成這樣嗎?」從社群上的氣氛來看,大概是YOSHIKI的否定派和支持派以六比四分庭抗禮。那為什麼到現在YOSHIKI還是持續被罵呢?其中其實有幾個原因。



《膽大黨》的致敬橋段能被「接受」的理由


 先回顧一下整個來龍去脈。

 這次引發爭議的是動畫《膽大黨》,但其實原作是連載在《Jump+》上的超人氣漫畫,本來就是一部充滿「致敬」元素的作品。而且這些致敬的層次差異很大,有些是「啊,這是在致敬那個吧!」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有些則只是營造出一種似曾相識的氛圍;甚至還有一些,嚴格來說未必算是致敬,而是作者深受某些作品影響,然後把那種痕跡融入到自己的故事裡。

 致敬和抄襲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一旦被認定為抄襲,就立刻成了不能被容忍的事。(其實因果關係常常是反過來的,觀眾覺得不能接受的,就會直接貼上「抄襲」的標籤。)不過,《膽大黨》之所以能讓大家把那些引用當成「致敬」來看待,是因為 ——

・作品本身充滿了獨特性與原創性
・可以清楚感受到作者對於致敬對象的尊重與熱愛

 不過話說回來,致敬元素用得越多,也意味著遲早有一天可能會被某些人挑毛病,這樣的風險其實是一直在累積的。



YOSHIKI在X上發文: 「聽起來難道不像X JAPAN嗎?」


 YOSHIKI最早提出質疑的,是動畫《膽大黨》劇中,由一個叫「HAYASHii」的樂團演奏的歌曲〈Hunting Soul〉。他在X(那個社群平台)上發文說:「這是怎麼回事,聽起來難道不像X JAPAN嗎?」「要是事先能跟我打聲招呼就好了...」之類的貼文。(目前這些貼文已經刪除。)

 除此之外,

・跟X JAPAN的歌曲〈紅〉像不像?
・劇中樂團名「HAYASHii」,是不是取自YOSHIKI本名、已故自殺父親的姓氏「林」?
・也有和律師聯絡過(暗示可能涉及權利相關的問題)

 看起來當時有以上這些發文(貼文已刪除)。

 之後,有動畫粉絲解釋說,樂團名「HAYASHii」其實來自「お囃子」(日本傳統伴奏),跟「林」沒關係。YOSHIKI在Instagram直播中說了「對不起」「好像是睡迷糊了才發的貼文」之類的道歉,最後在X上則表示「全都交給相關人員處理」。這是在8月18日發生的事。

 到了8月22日,動畫製作方在X官方帳號上發表了誠懇的道歉。大概意思就是,對於一直心懷敬意的YOSHIKI大人、以及X JAPAN,沒有事先說明就使用相關元素,感到非常抱歉。

 YOSHIKI也在隔天發文表示,「對他們誠懇的應對,衷心感謝」「我覺得未來有可能的合作,也能和粉絲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就這樣漂亮的劃下了句點。

 原本這件事應該就此落幕……但火勢並沒有就此平息,延燒至今。

 那現在大家是從什麼角度繼續攻擊的呢?

・明明就能看出是帶有尊重的致敬,或者根本沒那麼誇張的描寫,卻被搞得風聲鶴唳,說YOSHIKI度量太小。

・透過社群煽動自己的粉絲去指責動畫方,這種操作不好。如果是透過律師私下協商,大家對YOSHIKI的印象就不會變得這麼差。

 大概就是這些批評意見。

 被關注的問題,是動畫中登場的樂團「HAYASHii」以及劇中歌曲〈Hunting Soul〉,到底和X JAPAN及〈紅〉有多像。

 HAYASHii可以說是跟X JAPAN極為相似,幾乎是直接照搬。鼓手還跟YOSHIKI一樣,脖子上戴著類似護頸或支撐用的護具。

 至於〈紅〉跟〈Hunting Soul〉這兩首歌,雖然有不少人激烈的說「完全不像!」,但這大概還是帶有主觀判斷。旋律確實完全不同,如果說不像也行,但如果說像嘛,其實也行。而且這兩首都是同類風格的曲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覺得有相似之處也理所當然。

 順帶一提,劇中HAYASHii是以幫忙驅除靈體的支援者身份登場的。隨著〈Hunting Soul〉沉重的曲調,靈體就像觀眾一樣在現場湧動,而負責驅靈的人也一邊甩著祓串(神主常拿的那種白紙飄動的木棒),一邊猛點頭搖頭。這場景充滿了《膽大黨》的特色,雖然帶點喜劇感,但同時帥氣十足。



在京都動畫事件中捐出1000萬日圓
對動畫十分理解的重量級前輩


 X JAPAN是締造了一個時代的傳奇樂團,也是日本視覺系的先驅。如今的X JAPAN,早已不只是普通樂團,而幾乎是一種概念般的大文化,《膽大黨》的製作正是以這個角度來做「致敬」。

 另一方面,YOSHIKI則把範圍看得比較窄,覺得「他們是在拿我們樂團來當素材」。

 這裡就出現了動畫製作方和YOSHIKI之間的認知落差,也正是這整個問題的起點。

 YOSHIKI被罵的第一個原因,似乎是他在社群上的操作氛圍「濕氣太重」,相關貼文大概持續了十天左右,以一種讓相關人員坐立不安的緊張感持續著,所以才會被罵。

 說到YOSHIKI,他本身就是重量級前輩,而且在京都動畫事件中還捐了1000萬日圓,對動畫文化也一直很支持。所以,一般人原本希望他能以理解者、重量級前輩的姿態泰然自若地應對,但他在社群上的表現卻不一樣,這就引來了不滿。

 YOSHIKI被罵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原作《膽大黨》以及作者龍幸伸先生(按照慣例,藝術家可以直呼名字,漫畫家則要加「先生」,沒有其他意思)被視若神明般對待。

 這部作品的單行本累計發行量已超過1000萬冊,也是人氣漫畫App《Jump+》中的招牌作品之一。

 這不只是故事本身有趣,更因為每週都注入了驚人的熱情(和工作量)呈現出震撼的作畫,畫面逼真到好像應該拿去辦個個展似的,而這種等級的畫作就這麼毫不吝嗇地用在漫畫的一頁裡。

 而這種高水準的作品幾乎每週都在持續更新,因此在留言區,每週都會出現像「辛苦了,謝謝你!不過也別太勉強自己」這樣關心作者的溫暖話語。

 所以,《膽大黨》是一部擁有大量信徒的熱門作品,加上動畫化的加持,熱度非常高。另一方面,YOSHIKI雖然是傳奇人物,而且仍在積極活動,但未必能說是完全站在流行文化的最前線。

 而且《膽大黨》方面已經全面道歉,結果就形成了這種印象:「有實力卻謙虛的年輕人」對上「有點擺架子的傳奇人物」。這種情況下,人們自然傾向支持前者,也無可厚非。



網路媒體樂翻了
那味道就跟富士電視台、傑尼斯一樣


 YOSHIKI被罵的第三個原因,與第二點有關,那就是「《膽大黨》vs YOSHIKI」這種對立的畫面,成了喜歡反權威的網路媒體的絕佳目標。

 尤其是最近,富士電視台跟傑尼斯的大醜聞導致地位下滑,再加上時代潮流呈現出「被壓制的電視與崛起的網路」,這種趨勢雖不至於稱為以下剋上,但這種新潮力量超越傳統絕對王者的「革命感」,在社會上有一種很濃厚的氛圍,大眾也很愛這種劇情發展。

 而這次「《膽大黨》vs YOSHIKI」的對立剛好就符合這個模式,於是網路媒體樂翻了,比起社群上的實際反應(現實的社會氛圍),他們更喜歡大肆報導「YOSHIKI被罵了!」,筆者就是有這樣的印象。

 看到這類事件,不禁讓人想像,經營社群的難度,以及身為知名人士生活的辛苦。畢竟大家都是人,也會有情緒和心情。平時能置之不理的話語,有時也會忍不住在意,無法輕易聽聽就算了。



是不是應該事先取得使用許可?
關於「致敬」本身的討論


 也有不少人發文說:「HAYASHii是來自‘お囃子’,根本不是‘林’,到底在嘰嘰歪歪什麼啊!」之類的話,但這種情況下,YOSHIKI搞錯也不是沒有道理。只能說這是一場巧合的意外,不幸而已。

 對YOSHIKI本人來說,這是相當敏感的問題,所以旁人隨便斷定或批評,會讓人覺得缺乏同理心。畢竟,他本人已經針對那個誤會道過歉了。

 對於這些小小的講錯話或誤解,社會的審視總是非常嚴苛。雖說這就是現實,但我忍不住希望,世間流傳的言語可以多一點溫柔啊。

 既然這場風波告一段落,YOSHIKI也已經發文收尾了,這時如果再有什麼專家或評論者跳出來說「果然YOSHIKI做了很可惜的事啊」,就有點過度解讀、多此一舉了。如果能說「YOSHIKI確實有些可惜的動作,但最終能圓滿解決這件事真是太好了。」,那才是漂亮的收尾。

 也有人提出意見,主張「被致敬的一方就該毫無異議的理解,否則文化就會衰退」。雖然大致能理解他們想表達的意思,但"強迫理解"有時也可能變成一種暴力,因此提出要求的一方應該要有自覺。

 這次的事件,也讓人看到對致敬與抄襲的根本討論:

・製作方如果事先取得使用許可,原本應該沒問題 → 但強迫對方給予許可,會不會只是自我中心的要求?

・每次都去取得使用許可,會影響作品產出的效率,而且法律上原本沒問題,但為了"道義正確"才想取得許可,如果被拒絕就會出問題;即便取得許可,對方也可能干涉作品,使之扭曲。因此,從一開始就不求許可、直接使用,對作品而言可能風險更低,也更明智。

・每次都大喊抄襲,會不會阻礙表現自由? → 那只要不違法,就能無限承認抄襲的自由嗎?

 像這樣,從各種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見很多,可說是百家爭鳴。我認為把握住這個機會,去深入探討每一種說法的正確性,對於更全面的理解事件是很有幫助的。



《膽大黨》粉絲們在留言區達成共識
「不想把事情鬧大」


 事實上,在雙方達成和解前的騷動期間,原作粉絲們就在《Jump+》的留言區互相呼籲:「如果我們把風波鬧大、形成好像在對抗YOSHIKI的場面,對漫畫作者和動畫製作人來說,可能是最傷心的吧。身為這部作品的粉絲,就不要胡亂喧鬧、不要把事態擴大,安靜等待大人們解決就好。」

 這真是令人佩服的網路素養啊。

 這篇文章可能違背了那種呼籲,也許有點添亂,但目前看來,YOSHIKI似乎被偏頗的批評了。筆者也稍微自作主張的思考,這大概並不是作者先生跟動畫製作團隊真正希望看到的結果。

 另外,筆者本人也是原作《膽大黨》的粉絲。對於動畫化時每週都令人擔心的「這麼神的作畫該怎麼呈現」這一點,動畫團隊注入了滿滿的熱情,呈現出相當值得一看的效果。而《膽大黨》獨特的張力,也被完整的融入動畫之中,帥到爆。非常推薦大家也去看看動畫版本。

https://diamond.jp/articles/-/3720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