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視覺系」與「不良文化」的淵源

    「視覺系」是指什麼?-VISUAL JAPAN SUMMIT 2016-

    2016年7月22日,YOSHIKI、SUGIZO、TAKURO這三位日本代表性搖滾樂團的成員集結,宣布了日本最大的視覺系音樂盛會「VISUAL JAPAN SUMMIT 2016」。雖然完整內容尚未公開,但門票在預售時就完全賣光了,粉絲的期待只增不減。

    回首過去,「視覺系」一路上充滿著艱辛的歷史。在這個名詞尚未廣為人知的年代,他們被戲稱為「化妝樂團」,外表的奇異和激進的言論,模糊了對他們音樂性的評價。當X JAPAN於1991年首次參加《紅白歌唱大賽》時,HIDE所說的「我們無所謂,我們只是為了讓粉絲得到認同」,言之有物。

    「視覺系」這個詞有著模糊的定義,容易被誤解。因為它不僅僅是指音樂風格的差異,還包括時尚、成員的興趣愛好、周圍粉絲的屬性以及公眾形象,所有這些都被納入其中。

    所以問「GLAY算不算是視覺系樂團?」其實沒什麼意義。從某個角度來看,他們或許算是視覺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GLAY就是「GLAY」。即便如此,YOSHIKI還是毫不畏懼任何誤解,直接就將「視覺系音樂節」掛在標題上。YOSHIKI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呢?現在讓我們再次思考一下「視覺系」。

    在追溯視覺系的根源時,無法忽略日本的不良文化。早期X的奇特妝容受到KISS的影響,但對音樂的本質態度 —— 卻源於對周遭大人的強烈不滿和反抗心。當時的大人們將他們稱為「不良」,視他們為社會的邊緣人。被定義為不良的少年少女彼此建立了一種特殊的社群,形成了獨特的垂直等級制度。

    對他們來說,不管是在街上狂飆,還是在學校胡鬧,或者在Live House演奏樂器,本質的力量依然是源於對周圍大人的反叛心。(碰巧YOSHIKI擁有一個可以追求音樂的環境和土壤,還有遇上TOSHI這位可以稱為終生夥伴的機會。暫且不討論這個「碰巧」是命運還是巧合,「奇蹟」是我覺得最恰當的詞)

    然後,不良集團基本上是內趨的。「不良們」在外對待他人時可能會橫行無忌、傲慢無禮,但對於團體內的法則和規矩卻是非常嚴謹。這種極端的內趨傾向,在後來被稱為視覺系的集團形成中,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X JAPAN從獨立樂團到主流出道的初期粉絲中,有許多人都是不良少年。當年X的現場演出地點,有時候會像是不良少年的聚會場所一樣,籠罩著一種異樣氛圍,對於善良(?)的普通市民來說,難以接近這種獨特的氛圍。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Ecstasy Summit」了。由YOSHIKI領軍的Ecstasy軍團,在舞台上橫衝直撞的奔跑演奏,而觀眾則半裸狂舞,種種行為猶如不良少年少女發狂暴走於城市街頭,就好像是暴走族頭目帶著手下在街上縱橫橫行一樣。(有點極端,但可以理解吧?)

    有些文章將「Ecstasy Summit」說成是音樂節的先驅,但這個說法完全錯了,音樂節是為外來者開放的,歡迎所有人;而「Ecstasy Summit」則是僅僅對分享相同價值觀的人開放的「封閉型高峰會」

    在這個「高峰會」中,聚集的群體會讓力量爆發。這是場外的人根本無法理解的,龐大的內趨力量在這個群體中被吸收並擴大。當時的視覺系正是這樣,逐漸深化成為一個內趨的、某種程度上不接受外來者的排他性群體。

    排他性的組織或團體會培養出強烈的凝聚力(就像命運共同體一樣啊),但同時也會讓裡面的人感到「壓抑」和「封閉」。只要稍微有一點不同的方向或思想,立刻就會被視為攻擊目標並被排除到群體之外。90年代初期達到顛峰的視覺系風潮,就突顯了這種排他性的特徵。

    正是GLAY和L'Arc〜en〜Ciel的崛起,才打破了這種「封閉感」。雖然追溯這兩個樂團的根源,確實無法否認與「視覺系」有關聯,但至少他們清新的音樂和外型,都是面向普羅大眾的,而且他們的音樂風格被大眾完全接受了。真正意義上,視覺系能獲得整個日本社會的認同,要歸功於這兩大樂團的貢獻。

    在同一時間,X JAPAN也開始將活動範圍從內部擴展到外部。這不僅是從地理上擺脫了視覺系團體的據點,將樂團的基地遷往美國洛杉磯,而且在視覺和音樂方面,也改變成更容易被外界接受的風格。結果,X JAPAN先是創造了一個超級強大的內部集團,即視覺系;但同時也是X JAPAN,親手打破了這個內部集團的局面。

    1993年有位音樂評論家說:「當TOSHI在演唱會中放下豎髮時,視覺系就死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這個時候「死去的」是「內趨性的視覺系」,同時又重生為「大眾化的視覺系」。那一天,TOSHI高高豎起之後又放下的金髮,有著這種象徵性。

    1994年至2000年前後,日本搖滾樂界進入了視覺系的黃金時代。許多傳奇樂團在音樂舞台上大放異彩,其盛衰輝煌令人難以忘懷。這個時代的視覺系,雖然還有很多狂熱的「內趨性視覺系」粉絲支持,但音樂性卻兼具了大眾的喜好,在音樂風格和流行風格之間,可以說是保持了內外兼顧的絕妙平衡。整個音樂界也隨著CD熱潮和隨身聽的普及,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大時代,這不僅限於視覺系,是整個音樂界。

    這代表著「音樂」首次跨越了那條界線,不再限於某些族群的愛好活動,也不再只有支持特定藝術家的粉絲在聽音樂,而是進入了普通大眾的世界,一般人也開始將消費音樂作為日常生活動一部分。「視覺系」成功駕馭了這股浪潮,無縫的融入了大眾生活,毫無違和感的滲透開來。

    視覺系最大的誤判在於,深入大眾的不是他們的「視覺效果」,而是「音樂本身」。當然的,視覺系本本就不是特定的音樂流派。雖然有一個共同點是「奇特華麗的外觀」,但每個樂團的音樂風格都大不相同。這是因為視覺系向外部發展所需的多樣性,因此只能犧牲了共同的音樂風格。

    hide很清楚理解到了這一點。他開始提倡『PsyBorg Rock』,可能是因為他感覺到需要確立一個音樂流派,讓這個流派在視覺系中根深蒂固。

    自2000年代以來,視覺系逐漸不再關心音樂性,只專注於「外觀奇特、獨具特色的世界觀」。正如之前所述,視覺系向外界成長的驅動力是「吸引大眾的音樂性」。一旦失去了音樂性,「外觀奇特、獨具特色,也有大眾取向的音樂性」這種微妙的平衡就跟著瓦解了,作為一個流派的核心競爭力也隨之崩壞。(再進一步,正統派樂團開始討厭被稱為視覺系。)

    2000年之後,通常被戲稱為視覺系的結束或終結,但更適合的說法應該是「視覺系的崩壞」。視覺系一旦擴張到外界,就無法再次收攏回內部。這是因為在回歸內部的過程中,甚至連(90年代初期的視覺系所具備的)「共同價值觀」都無法找到。

    崩壞之後出現的是「細分化/小眾化」。各種大小樣式的樂團,都在自己的世界觀裡,建立了自己的小群體,成為遍布音樂界的分散存在。音樂評論家們像是在懷舊以前那個黃金時代一樣,試圖將現在的樂團命名為「新視覺系」,試圖將其硬拉到另一個流派中。(結果,只剩下更多的疑點,最終變成了死詞,但是,這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現在已經是2016年,X JAPAN、GLAY和LUNA SEA這三大樂團早已不需要待在「視覺系」這個流派,他們早就發展成如此龐大的天團了,已經不再需要被歸類於某個風格。即使如此,這三大樂團聯手,試圖在當今音樂界中重新喚起「視覺系」的意義,這其中又有什麼深層的含義呢?

    在如今這個年代,那些偉大、資深的「視覺系樂團」,和那些「想成為視覺系」的樂團共同演出,或許能找到前往「今天的視覺系」這條路。

    「VISUAL JAPAN SUMMIT 2016」就像是YOSHIKI設下的一個龐大實驗場,考驗著視覺系究竟是「毀滅還是創造」,現在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到時候那裡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https://xjapanmedia.com/post-47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