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金屬樂的特色、起源、發展及各大流派

圖為著名金屬音樂節 —— 瓦肯音樂節(Wacken Open Air)的現場

目錄索引


前言

    金屬樂(Metal music)是一種人類音樂藝術中最極端、最原始、最回歸人類本性、甚至是獸性的聲音化體現。它猙獰的野性和兇悍的侵略性感覺就像所有人類臨死前的掙扎。當一個人處於生死關頭、或者被逼到極限、或者面臨壓倒性的心理創傷時,最無所顧忌、最野蠻或最醜陋的生物本能就會赤裸裸浮現。這就是金屬樂的終極本質,它能直接與你的靈魂對話。你可以在金屬樂當中,遇見那個最原始的自己。

    金屬樂恐怕是世界上分類最龐大、最包羅萬象、最深藏技術和匠心、最直擊人類原始情感的音樂種類;也可能是最受到公眾誤解、被外界貼上最多錯誤標籤(既荒謬又毫無根據)的文化群體。人類進入了一個反智、內在空虛的速食世界,金屬樂也許是個可以讓你逃離的好地方 —— 許多樂團真的讓人驚嘆不已。本文參考維基百科的內容架構、將國外許多專家和樂迷的文本翻譯、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來寫。

    金屬樂有強烈的對比吸引力 —— 在黑暗中反映出美麗、在混亂中反映出秩序、在暴力中反映出正義。它可以激昂、野性、宣洩憤怒,也可以優美、悅耳、鼓舞人心。金屬樂的層次經過數十年才演化出來,它是無數音樂人不斷嘗試和研磨後的結晶,自然聆聽者的品味也需要時間培養。這種音樂在公眾刻板的外表下有著巨大的意識表現空間,沒有多少流派可以做到這一點,也沒有多少人能一眼看出它的奇妙和有趣之處。



術語來源及定義方法

    直到今天,為何在音樂領域使用「金屬」這個術語的確切來源尚不清楚。在它被編纂成一種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流派之前,似乎評論家們都將「重金屬」(及其衍生詞)當作形容詞,來讓讀者了解音樂聽起來如何。關於這個術語的起源,有些相互關聯的故事:

  • 1967年3月,美國音樂評論家Sandy Pearlman在音樂雜誌《Crawdaddy》上對The Rolling Stones的現場專輯《Got Live If You Want It!》評論道:「在這張專輯中,The Rolling Stones變得金屬化,以創意和手法來說,他們技術很到位」。他是用「金屬」來形容一種聲音,而不是這張專輯或這個樂團的風格 —— 也就是說,不是用來定義一種音樂流派的術語。

  • 1968年1月29日,美國樂團Steppenwolf發行歌曲〈Born to Be Wild〉,歌詞提到機車發出「重金屬般的雷聲」,是史上第一次把這個詞彙寫進歌詞裡 —— 但他們完全不是重金屬。

  • 1968年5月11日,美國作家Barry Gifford在《滾石》雜誌上的樂評文章中,他對The Electric Flag的專輯《A Long Time Comin'》評論道:「這是新的靈魂樂、白人藍調和重金屬搖滾的綜合體」 —— 靈魂樂和白人藍調都是一種流派,所以這是第一個有文字記載、使用「重金屬」來描述音樂流派的先例。

  • 1970年11月12日,美國搖滾樂評論家Mike Saunders在《滾石》雜誌對英國樂團Humble Pie的專輯《As Safe as Yesterday Is》評論道:「一個很吵、沒有旋律、以重金屬為主的垃圾搖滾樂團,不用懷疑啦,又吵又大聲」。六個月後的1971年5月,他在美國音樂月刊《Creem》雜誌上評論美國樂團Sir Lord Baltimore的首張專輯《Kingdom Come》時,使用了「重金屬技巧」這個術語。


    由Black Sabbath鼓手Bill Ward創造的詞「downer rock」是最早用來描述這種音樂風格的術語之一,並被應用於Black Sabbath和Bloodrock等樂團的作品。英國搖滾樂雜誌《Classic Rock》以此描述圍繞安眠藥和飲酒展開的憂鬱搖滾文化。然而這個詞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被「重金屬」完全取代了。

    在談論音樂流派時,「重金屬」一詞最有可能的廣泛運用始於60年代和70年代的音樂評論圈和著作圈,如美國音樂記者Lester Bangs為《Creem》和《滾石》雜誌撰稿時使用「重金屬」作為貶義詞,來形容他不太喜歡的音樂。因此,一個最初是侮辱性、帶有輕蔑意味的術語開始定義一種全新音樂類型,企圖讓人們遠離這類唱片而不是接觸。

    至少從1975年起,「重金屬」就已經是一個公認的音樂術語,儘管它當時是指「硬式搖滾」,從Rush、Queen到AC/DC都被貼上了重金屬標籤,即使當時大多數樂團不認為自己是重金屬,甚至試圖避免貼上該標籤,或者一開始就不是玩金屬樂。1983年,《滾石雜誌搖滾樂百科》中有這樣一段話:「以藍調為基礎的侵略性硬式搖滾風格,Aerosmith是美國70年代中期頂尖的重金屬樂團」。因此「重金屬」和「硬式搖滾」這兩個詞彙經常被交替使用,特別是在提及70年代的樂團時,這兩個詞彙的意義便會非常相近。這導致了一些混亂,如今很少有人將上述樂團與金屬樂相提並論。

    1990年,《滾石》雜誌建議廢除「重金屬」這個詞彙:「現在金屬曲風百花齊放,我們若依舊用重金屬來形容曲風是荒謬、模糊的」。文章指出,只用這個單一詞彙將會助長外界「對金屬樂的獨斷誤解」。重金屬是金屬樂的根底形式,也是所有其他金屬子流派的淵源。金屬擁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沒有理由對重金屬的特徵、名稱或它在音樂史上的重要作用繼續含糊不清。為了尊重80年代初期的奠基作品,以及先驅樂團們所推動的各種音樂,值得人們專為金屬樂這種標誌性風格的音樂保留「重金屬」這個名稱。

    一個避免混淆的方式,「重金屬」這個詞也可以用「傳統重金屬」或「經典重金屬」來更加明確的指代特定音樂,這是金屬樂的第一個流派,同時也是獨樹一格的流派。因此,並非所有金屬子流派都與傳統重金屬有那麼多共同點,如今人們認為這種上世紀風格是過時的,但作為所有金屬樂的根源,它也因其原始性而受到金屬迷和音樂迷的高度重視。出於這個原因,許多金屬迷都使用術語「金屬(Metal)」當作所有金屬樂流派的統稱,而不會用「重金屬」。同時,外行人將所有流派的金屬樂都統稱為「重金屬」、「重金屬搖滾」是很普遍的。

    由於傳統重金屬的開拓性,並隨著全球金屬運動發展成非常複雜的譜系,如今它是一個森羅萬象的術語,使用上存在很大的模糊空間。在討論金屬樂「發展歷史」的背景下,原型金屬大約存在於1967年至1977年;1978年才出現傳統重金屬的混沌雛形 —— 成熟及活躍期是自1980年到1982年為止,然後開始傘狀分出各個比它更加活躍的子流派。但是在討論金屬樂「流派分類」的背景下,從1980年到1992年都是傳統重金屬專輯問世的活躍期,1993年後進入新作品少見的沉寂期;自2008年迄今,又開始有許多樂團和專輯演奏傳統重金屬的風格(光是2022年就有數百張新專輯)。所以它既是指歷史時期也是指音樂流派,加上數十年來極度不準確的濫用,造成該特定術語的灰色地帶,這就是人們用詞上很容易混亂的原因。

    簡而言之,「金屬」一詞是個雨傘術語,用來統稱具有數百個子流派的廣泛音樂流派,而「傳統重金屬」、「重金屬」則是該廣泛音樂流派中最早出現、自成一格、輩分最高的父流派。對於理解什麼是傳統重金屬同樣重要的是 —— 有什麼東西不算在傳統重金屬的定義範圍內:

  • 不包含歌劇、新古典主義作品、交響樂、合成器或其他交響樂的近似聲音。
  • 不包含民俗音樂、民族樂器,也不使用任何類型的取樣或唱盤。
  • 不包含饒舌人聲,也不包含死亡金屬、黑金屬和一些鞭擊金屬中的喉音技巧。





特色


音樂性

看看這張照片,你覺得金屬是怎樣的音樂,安靜還是大聲?


    如果追本溯源,金屬樂的直系祖先/旁系親戚/音樂聯繫包括:浪漫主義音樂、藍調搖滾、迷幻搖滾、前衛搖滾、酸性搖滾和硬式搖滾。它的外在(如樂器音色、人聲表現)沿襲自搖滾樂;而內在(如敘事作曲法、多層次織體)則和古典樂有師徒關係。作為一個將音樂慣例拆卸、重新解構的流派,它是以創造性和複雜度主導(各種不同的音階、拍號、旋律、節奏、和聲設計、即興重覆段、和弦結構、音色、聲樂、力度和其他方面綜合加總),普遍含有快節奏、厚重感、高響度、衝擊力及侵略性等元素的音樂類型,相比其他音樂較「重」且「快」。「重」是由於特別強調吉他與貝斯的音階降低;「快」是由於普通流行音樂節拍通常是80 - 130BPM,現代金屬樂的節拍通常在150 - 250BPM之間。

    自金屬樂誕生以來,人們普遍認同它是「重」的音樂,但對音樂重量感的理解還沒有全面定義或系統理解。在作曲上,有專家認為小調音階、三全音、無調性即興重覆段、和聲複雜度都可以增加音樂的厚重感;另一些則認為節奏是增加厚重感的因素之一,這符合金屬樂節奏越來越快的趨勢。雖然「重」這個詞有多種用途,但它最常用於描述電吉他音色。國外學術界對於金屬樂研究後的普遍觀點認為,失真的電吉他音色是金屬樂美學的本質,其擴展了吉他的低頻和高頻頻譜,移動了共振峰,使其顯得更響亮,還增添了噪聲。頻譜擴展後賦予了一個「有重量」的、下震的低頻,並與上鑽的高頻對峙而產生侵略性。學者們與音樂人在線上討論的結果也與學術文獻一致 —— 當描述「重」的聲音時,這些陳述通常是暗示吉他。但失真遠不僅限於吉他,貝斯、鼓和人聲也經常失真。唯一很少有爭論的是,失真效果對於金屬樂的定義至關重要,它解釋了許多重量感的核心參數。

    金屬樂的標準定義甚至在金屬迷中也是一個爭論焦點,但人們普遍認為,最具定義性的元素是「即興重覆段(Riff),又譯連復段」,即旋律和節奏的一系列和弦(通常是強力和弦,但不總是),散發出力量感、厚重感、壓迫性、侵略性或它們的各種組合(簡單來說就是要「重」)。雖然金屬樂和搖滾樂是不同的音樂流派,但它們仍然有一個相互重疊、允許定義流動的空間。無論如何,要從邏輯上完美解釋搖滾和金屬之間的區別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本質上是感性的,所以任何字面解釋都只是粗淺的識別參考。金屬樂和搖滾樂(下面都指硬式搖滾)之間的大略區別在於:

  • 金屬樂的創作是圍繞著即興重覆段,而在搖滾樂中只佔少數
  • 典型金屬歌曲通常使用多個重覆段,從三個到超過十個不等;普通搖滾歌曲通常使用一個或兩個重覆段
  • 金屬樂使用的吉他效果是失真;搖滾樂使用的吉他效果是過載
  • 金屬樂的吉他聲部通常聽起來較沉重、較尖銳或較「凶」;搖滾樂的吉他聲部通常較粗麻、較圓滑或較「暖」
  • 金屬樂的根源是浪漫主義音樂;搖滾樂則是源自藍調音樂
  • 金屬樂是基於建構主義的,聽起來較「莊嚴」;搖滾樂有比較良好的律動感,聽起來較「泥濘」


    隨著金屬創作的工藝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在內部組織即興重覆段之間的關係,使它們與人聲一起扮演傳達訊息或能量的角色。而不是像「主歌 — 副歌」循環歌曲的慣例,只將它們用來填補空隙或替人聲伴奏。由即興重覆段建立(或圍繞它)的語境可以不斷變化,以使每個新的即興重覆段都在上下文關係中擴展,並允許它們在遞進式的歌曲主題中重覆。因此金屬樂曲更像是一張地形圖,而不太像「主歌 — 副歌」循環歌曲的可預測圓圈。金屬樂中的副歌有時也跟旋律、獨奏、延展的鼓前奏等交織在一起,讓人不清楚主歌何時結束、副歌何時開始,它通常不會讓聽者猜到它接下來要幹什麼。歌曲往往呈現敘事形式,可能是純粹符合主題內容所講述的故事,或者是用一種更抽象的形式,從各個即興重覆段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現。下列是一些金屬樂曲的結構傾向和常見特點(當然,因不同的子流派而異,而且總有例外):

  • 傳統重金屬、鞭擊金屬、力量金屬、民謠金屬、金屬核和傳統毀滅金屬常有主歌接副歌,但不包括各自的「前衛」分支。
  • 死亡金屬、死亡毀滅金屬、污泥金屬和前衛金屬的模式更多變,通常受到浪漫主義音樂(如布拉姆斯或德弗札克)的啟發。
  • 黑金屬、迷幻金屬和葬禮毀滅金屬傾向於更線性、更簡約的歌曲結構,重複的段落也更少。
  • 金屬樂經常以基於即興重覆段的前奏開始。
  • 金屬樂經常由相互演進的即興重覆段模組建構。
  • 金屬樂中的複合AABA曲式並不總是「主歌 — 副歌」結構,有時會加入變奏和延展。
  • 金屬樂中的A部分經常由導歌(前副歌)開始。
  • 金屬樂有時會出現AAB變體,橋段之後不再返回,而是直接結束。
  • 金屬樂有時會有假尾奏,在聽者以為要結束時突然將歌曲推高。
  • 金屬樂經常有大幅延展的橋段,感覺是更獨立的部分。
  • 金屬樂有時會有第二個橋段。
  • 金屬樂經常有重新引入的前奏。
  • 金屬樂經常在每次副歌中增加強度。



樂器及人員編制

英國樂團Karma's Puppet,主唱*1  吉他手*2  貝斯手*1  鼓手*1,是典型的金屬樂編制


    金屬樂幾乎完全由電吉他、電貝斯與鼓演奏,三者分別構成了「節奏集團」和「旋律集團」。成員組成通常與一般搖滾樂團沒有太大區別,不過也會有許多特例出現(如三位主唱或三位吉他手、沒有主唱或沒有貝斯手之類),原聲吉他、鍵盤、合成器也經常會加入編制。由於金屬樂往往強調樂器而非人聲,歌手的重要性有時甚至會次於樂手(包括在錄音室混音製作的空間排位),與搖滾樂及流行音樂中以歌手為要角的傳統不同,它追求的是人聲與樂器所展現的整體完成度。因此金屬樂對樂器的掌握、熟練、技術和表現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電吉他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因為強烈失真的吉他聲很具攻擊性,以及通過音箱投射的聲波力量,一直都是金屬樂的關鍵元素。在此影響下,金屬樂才得以藉電吉他來展現衝擊力,若利用效果器則更能使音色變化多端,透過各種失真、過載、模糊破音來豐富音樂性。大多數金屬歌曲至少會有一段吉他獨奏,這是「金屬樂手展現精湛技藝的主要方式」,因此出現了大量追求速彈吉他的技術派樂手,也影響了效果器等音樂設備的多樣化發展。而且由於獨奏有強烈的炫技意味,電吉他也是貢獻裝飾樂段的核心角色。隨著各種子流派衍生發展,吉他獨奏和即興重覆段變得更精緻和複雜,成為金屬樂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立體聲效果,金屬樂團往往會編制兩位吉他手 —— 分為主奏吉他手和節奏吉他手,在演奏上有著明確分工,但有時也會重疊角色,例如一起彈相同的即興重覆段來增加深度,或輪流彈吉他獨奏創造出戲劇性。另外,重金屬的誕生也是從電吉他開始。

  • 是絕對的核心樂器,作用在於底層鋪墊,並指揮其他樂器圍繞。它還能同時提供大量聲源,金屬鼓手通常會使用複雜的加花節奏、利用鈸片渲染氣氛,使音樂更富變化。它的精髓是以「速度、力量、精準」為樂團創造響亮、持續的節拍,呈現強大共鳴的震撼力。他們需要超越常人的體力和耐力,也必須培養相當快的速度、協調性和靈活性,才能演奏金屬樂中的複雜節奏模式。在金屬樂中鼓的節奏一般都比較快,即使是緩慢的金屬風格,往往也會有很多打擊技巧。一種典型的金屬擊鼓技術是碎音鈸悶音,擊打鈸片後迅速用另一隻手(或在某些情況下用同一隻擊打的手)去接按,使其殘響音立刻被截斷,產生特殊戲劇效果,經常用來強調特定節拍或表示段落嘎然而止。金屬樂鼓組的設置通常比其他形式搖滾樂中使用的設置龐大得多,常見的就是雙大鼓、陣仗驚人的各式鈸片。

  • 貝斯是負責在節奏聲部呈現流動感,它同時具有鼓的低音和吉他的音調,因此貝斯也能連接鼓和吉他,使三個重要樂器能在樂曲中融合協調,這種突出作用也是金屬音色的關鍵。貝斯提供的低頻聲對於「增添力量感和厚重感」是相對必備的樂器,儘管聲音不明顯而且微妙,但它在金屬樂中的作用經常很重要,能夠協助賦予樂曲所需的生命力。貝斯往往會失真,這使得它基本上與電吉他融為一體,令其聲線變得難以分辨,但它對音調有相當大的影響 —— 如果沒有貝斯,音樂聽起來會很薄。我們可以從貝斯看到金屬樂是如何反映古典樂的,因為浪漫主義音樂比早期的古典主義音樂和巴洛克音樂更重視低音。一些樂團會以貝斯作為主奏樂器,這種方式由Metallica的Cliff Burton推廣,他在80年代初非常強調貝斯獨奏,並使用和弦演奏貝斯;Motörhead的Lemmy也經常在貝斯聲線中演奏過載的強力和弦。但也有很多樂團完全不編制貝斯手。

  • 鍵盤合成器在某些流派中很常見,它們有模仿其他樂器音色的作用,透過改變不同音色來連接節奏與旋律,但由於其發聲原理的限制,因此每種音色都不夠完美。但鍵盤能夠增強聲音的氛圍和飽滿度,並為電吉他音牆做出很大貢獻。技藝精湛的鍵盤手能夠彈出媲美電吉他的獨奏,它同樣可以出盡鋒頭。而一個穩定、跳動的脈衝可用於突出和淡化節奏模式,影響結構、節奏和旋律在音樂中的作用。Deep Purple的Jon Lord首先演奏過載的Hammond電風琴;1970年,John Paul Jones在《Led Zeppelin III》專輯中也使用了Moog鍵盤。隨著調頻技術的普及、故障率減少、成本下降、機器更方便裝箱帶去巡演,80年代開始有更多的鍵盤出現在金屬樂專輯中,人們發現它能很有效的提升威嚴感和宏偉氛圍。到90年代後,「幾乎所有重金屬的子流派」都使用過鍵盤,證實即使在交響金屬之外,鍵盤和合成器也可以有廣泛用途。


    其中吉他和貝斯可能是最富變化性的樂器,只要改變撥弦的工具、方法、位置、力道,就能輕易改變音色,假如藉助效果器,音色變化範圍更會大幅擴張。前面提到金屬樂是較「重」的音樂,從字面上看似乎是貝斯大放異彩的絕佳所在,然而在聽某些作品時,我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根本無法聽到貝斯聲,這是由於貝斯和吉他都傾向使用失真和更低沉的調音,貝斯手也經常扮演與節奏吉他手相似的角色,再加上很多消費類揚聲器的頻率範圍能力無法有效重現貝斯的基頻,這使得人耳很難區分貝斯聲和吉他聲。即使你認為自己沒有聽到貝斯,但實際上它就在背景中帶動歌曲的力量。正如英國唱片製作人Mark Mynett所說的:

「製作人必須決定他們希望吉他和貝斯是兩個獨立的實體、還是要統一混合聲音。這兩種選擇都可以產生『厚重』的美感,但大多數經驗都顯示業內人士偏好混合,因為它有助於產生『音牆』效果:吉他和貝斯需要合作才能創造出宏大的聲音。在大多數情況下,你並不會試著分離這些樂器,而是嘗試建構一堵音牆。關於吉他在混音中提供重量感這件事,人們忘記貝斯也做了很多工作,而正是兩者共同努力才能創造整體的厚重感。吉他本身聽起來很單薄,但與貝斯混合後會變得沉重。我也喜歡讓貝斯來扛大部分的重量感,吉他實際上只是在貝斯的基礎上增加了和聲和諧波的內容」。



唱腔

Arch Enemy主唱Alissa White-Gluz,她是使用喉音技巧的著名女主唱之一


    傳統重金屬追求能表現穿透力的人聲,需要主唱在錄音室中突破環伺的樂器音牆、在演出現場將感染力投射給最遠的觀眾,因此以旋律優美的男高音歌手為主,例如Rob Halford、Bruce Dickinson和Michael Kiske,他們這種清晰乾淨的高能唱腔體現了「力量」,但對聲音厚重感的貢獻較小。相比之下,喉音擴展了金屬樂,就像失真擴展了電吉他一樣(喉音音色和吉他失真音色之間似乎存在高度的聲學相似性),音高越難辨認,給聽者的感覺就越重;現今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極端唱腔,取決於你聽的金屬樂是哪一種流派。主唱也因此成為整個樂曲的框架角色,唱腔、風格與音域將會定義整首樂曲,如力量金屬的高亢響亮對比死亡金屬的低沉嘶吼,社會學家Simon Frith表示:「金屬樂主唱的聲調,遠比唱什麼歌詞更加重要」。

    金屬樂中有許多不同的發聲技巧(包括多種喉音),多得不勝枚舉,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出現。很多金屬樂團主唱都會運用人聲延伸技巧,所以歌聲風格差異很大,但中高音、戲劇性的男高音、死腔、嘶吼仍然最為盛行。喉音技巧常見於死亡金屬、黑金屬、毀滅金屬和哥德金屬,能有效將歌曲的情境黑暗化;有時這些主唱們嘶吼完會直接轉換成清腔(流行樂唱法)。鞭擊金屬身為硬核龐克衍生的一部分,傾向於粗啞吶喊,而一些非常保守的金屬樂團則是更傳統的藍調/搖滾歌聲。女高音和嘶吼在哥德金屬和交響金屬中很受歡迎。

    很大一部分人都認為金屬樂只是一堆噪音和吼叫聲,但沒有多少人花時間好好理解它。人們對如何唱金屬樂有很多誤解,大多數人認為很容易做到 —— 只是沒有技巧的尖叫、吶喊、吼叫和其他怪聲,但如果你是金屬迷,你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許多特殊唱腔必須歷經長久、高強度的磨練,學習控制自己的呼吸、口腔、喉嚨、聲帶、橫膈膜甚至是核心肌群。如果不使用正確的技巧,隨意嘗試嘶吼唱腔是非常危險的,可能面臨聲帶永久損傷的風險。它是一項專業技能,而且更多的是關於「控制」、「克制」和「掌握」,所以即使是那些最極端的死亡金屬主唱們,他們唱歌時也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放鬆,這實際上與許多公眾的想法相反。



節奏與節拍

Machine Head〈Imperium〉有一個同步合奏的例子。上層是電吉他的譜,中層是貝斯,下層是鼓的譜


    在對厚重感的追求中,各種金屬子流派都探索了所有節奏模式、以及不同手感的結合 —— 並鑽研慢與快兩個極端的可能性。許多快節奏金屬歌曲會包含一部分慢節奏段落,與之形成對比。這些慢節奏有時是短暫的過門,有時是分解連奏。透過死亡金屬的傳播,分解連奏在金屬核及死核這兩個流派中變得很普遍,並被設計為「衝撞段落」。鼓點速度是影響節奏感知的決定因素之一,小鼓和鈸片控制了整體感覺;大鼓則相對獨立於節奏感,它更像是律動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在緩慢節奏中,雙踏大鼓也可以快速爆發,來產生張力、厚重感、釋放感或增強聲音密度。自80年代起,雙踏大鼓技術一直是金屬樂的核心特徵之一。

    金屬樂十分強調節奏,在這方面有著無限的可能性,有許多金屬樂團以專門在音樂中使用不尋常的節奏而聞名。極端金屬中存在很多有助於展現推力、速度感、侵略感或厚重感的慣用節奏模式。例如衝擊節拍(blast beat),這是一種起源於硬核龐克和輾核、透過快速擊打小鼓和大鼓的擊鼓技巧,這種技巧可以在音樂中產生極大的衝擊力道、強烈節奏感、壓迫性氛圍、戰爭般的感官刺激。音樂學家Ross Hagen將它描述為黑金屬中「最具代表性的節奏技巧之一」,在聲音上類似於「持續掃射的機關槍」或「某種爆炸的衝擊波」。衝擊節拍有許多變種,在各種金屬子流派中的使用方式各不相同。例如,黑金屬和死亡金屬中所有樂器給聽者的速度感知很相似,但黑金屬鼓聲通常比其他樂器演奏更快的分割拍,創造出扭曲、攪碎聽覺的氛圍。

    金屬鼓聲的節奏模式與吉他的即興重覆段密切相關,這兩個聲部相互搭配是很常見的。大鼓往往演奏與吉他及貝斯相同的分割拍,來實現最大的節奏及聲音衝擊,因為大鼓為泛音樂器增加了清晰的起音瞬態和低頻能量。精確的同步合奏能有效營造出厚重感,因為如果鼓聲節奏與吉他及貝斯的韻律結構協調一致,這種整齊演奏可以為音樂帶來密集的質感和衝擊力。終極的同步合奏效果可以在Machine Head的〈Imperium〉這首歌裡聽到,所有樂器在1:12到1:26的段落同步合奏,以高頻譜密度和精確的節奏重音來獲得最大衝擊力。相較於傳統重金屬,同步合奏在極端金屬類型的子流派中更為重要,節奏優先於和聲,即使是不追求演奏速度的樂團通常也會專注於節奏。



與古典樂的關係

Deep Purple創始人Ritchie Blackmore,他的吉他演奏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聞名


    雖然這可能會讓一些音樂迷感到奇怪(畢竟古典樂代表著禮儀和秩序,而金屬演唱會常有衝撞區域),但金屬樂和古典樂之間的連結已經確定了。如果你在Deep Purple的〈Highway Star〉中同時留意Jon Lord的鍵盤獨奏和Ritchie Blackmore的吉他獨奏,會發現兩者在和弦進行和琶音音型都明顯類似於巴哈。再比如Dream Theater的〈Scene Seven: I. The Dance of Eternity〉,包含108個拍號變化,尤其是鍵盤手的運用,幾乎完全反映了古典音樂的風格。在前面關於音樂性的章節中,我們提到金屬樂與古典樂是有師徒關係的,也許有人會持懷疑態度,可以看看專家們的見解:

  • 音樂學家Robert Walser表示:「金屬樂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幾位音樂家,都曾經鑽研過古典音樂。他們對古典樂典範的改編與擷取,在金屬發展史上走出嶄新的路線,而且激發了近代金屬音樂中和聲與旋律語言的變化」。

  • 音樂作曲博士Justin Wildridge給了一段關於技術的評論:「金屬和古典之間的另一個相似之處:精湛技藝。眾多金屬表演展示了這些音樂家擁有的廣泛技能,例如Van Halen的獨奏段落。同時,許多活躍在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演奏家,如李斯特、蕭邦和後來的拉赫曼尼諾夫都是非常有天賦的演奏家。這些作曲家創作的許多作品都需要很少有人具備的技術流暢度,許多金屬樂手的吉他獨奏一樣很講究技術,同時也提高了所有吉他手效仿的門檻」。

  • 《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線上版寫著:「80年代之後,具有影響力的金屬吉他手如Eddie van Halen、Randy Rhoads和Yngwie Malmsteen等人,在和弦上廣泛借鑑了18世紀的歐洲古典樂,特別是巴哈、華格納與韋瓦第」。

  • 英國樂團Genesis前吉他手Steve Hackett說道:「柴可夫斯基沒有發行任何唱片,但留下了令人驚嘆的配器法、作曲概念和其他方面的遺產,他可以說是重金屬的發明者。例如《1812序曲》中的大砲聲 —— 如果那不是重金屬,我不知道還能是什麼」。

  • 美國樂團Believer主唱Kurt Bachman指出:「如果做法正確,金屬樂和古典樂的元素能十分吻合。古典跟金屬可能是兩種最共通的音樂,它們在音感、織體與創造力上有太多相似之處」。

  • 美國新聞網站MetalSucks聯合創始人Vince Neilstein主張:「早在Black Sabbath出現的250多年前,巴哈可能就一個人單槍匹馬創造了重金屬,他是典型的金屬樂之父 —— 甚至超過其他許多古典樂作曲家。巴哈的東西是如此粗曠,聽起來很邪惡,充滿了情感,而且因為他的作品主要是管風琴曲,所以你可以聽到前面和中間的旋律,太他媽的金屬了」。

  • 音樂製作人Bob Ezrin表示:「大多數早期專業、優秀的樂團,都是某些黑暗古典樂的樂迷。例如華格納,他加進了低音大喇叭、超低音樂器,和兩倍大的巨型超低音提琴,要兩個人拉,一人站在椅子上按弦、一人在下面拉弓。演奏開始時樑柱都跟著震動,太多低音了。當時擴大機還沒發明,但古典樂已經開始有重金屬味了」。

  • 赫瑞瓦特大學Adrian North教授針對六個不同國家、三萬六千人進行的研究指出,金屬樂迷與古典樂迷在個性上通常有其非常相似之處。教授表示:「我們認為原因是古典樂與金屬樂具有某種相通的靈性內涵,它們充滿戲劇性的激情,而且都具備充沛的張力」。

  • 音樂學家Camille Borrelly在她的學術文章中寫道:「古典樂和金屬樂在許多方面都是相互關聯的。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每個作品的創作方式都以精湛技藝和技術性為主導。共同靈感來源也將兩個時代的音樂家們聯繫在一起:北歐神話、史詩、幻想世界、騎士精神、光明與黑暗的衝突、表達激情的意志等。古典樂和金屬樂都用自己的音樂語言做出反應,他們進行了更多實驗、加入新的聲音及新的作曲結構。古典作曲家進行的實驗越多,他們面對聽眾的苛責就越多。和今天的金屬樂一樣,同時代的人並不總是接受或理解。創新和實驗並不能取悅所有人,但它們豐富了音樂本身」。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代又一代狂熱樂手都將金屬樂作為他們展現絢麗吉他獨奏、動態極限和各種炫技的音樂流派。最出色的金屬和古典音樂家都是技藝大師,他們花大量時間練習、磨練技巧,才能以最直接和最具表現力的方式表達宏偉情感。與舒曼、威爾第、泰雷曼和莫扎特相比,如果金屬迷更喜歡帕格尼尼、華格納、韋瓦第和巴哈也就不足為奇了。高漲的戲劇性、根據潛在的敘事方式安排主題、合奏轟鳴聲給予的音樂份量感、天馬行空的創意技藝、精湛的音調和節奏感,以及半音階的表現力,都將這兩種音樂流派聯繫在一起。

(延伸閱讀:古典樂如何影響現代金屬樂



歌詞題材與其影響

Iron Maiden專輯《Powerslave》以其古埃及主題的封面而聞名,也收錄了描寫法老王的歌曲


    鑑於金屬樂流派眾多,很難對歌詞和歌詞主題做出概括。每個樂團的填詞範疇差別非常巨大,但最普遍和風行的金屬樂題材是「死亡」。幾乎每一個曾經存在過的金屬樂團都至少寫過一首關於死亡的歌曲,它是一個非常可靠的備選主題,作用類似傳統搖滾樂中的「愛情」社會學家Deena Weinstein提出了一種分析金屬歌曲主題的方法 —— 將它們大致分為兩類:酒神主題(參考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即歌頌「性、毒品、搖滾樂、派對和享樂」;另一類是混沌主題,涉及「地獄、不公正、混亂、屠殺和死亡」等黑暗議題,但並非所有金屬樂都能歸納於這兩個主題模型。哥德金屬與毀滅金屬中常以浪漫悲劇為主;交響金屬與力量金屬則有大量神話題材;歷史和民間傳說在民謠金屬中最為常見,另一些像旋律死亡金屬、前衛金屬和黑金屬歌詞則時常探討哲學或宗教議題;而幾乎每個金屬子流派中都具有社會政治色彩及批判諷刺的主題。

    在流行音樂、現代音樂中比較少見甚至不曾出現的主題,在金屬樂中都顯得稀鬆平常,除了外界刻板印象中的血腥/暴力之外,還有著科學/地理/戰爭/靈性/物種/奇幻/地獄/宇宙等各種五花八門的冷僻歌詞,金屬樂迷早已見怪不怪。據學者David Hatch與Stephen Millward以Black Sabbath第二張專輯《Paranoid》為例,Black Sabbath與受其影響的無數樂團,在歌詞主題上採用「黑暗絕望的題材,一個在流行音樂史上任何形式中都未曾有過的範疇」。社會學家Karen Bettez Halnon於2006年研究表明,金屬迷喜歡的歌曲被視為一種替代選擇,可以取代流行音樂、非小眾音樂流派中存在的「商業主義的非個人化、循規蹈矩、膚淺和麻木」。

    葛瑞菲斯大學教授Andy Bennett表示,雖然極端金屬的歌詞主題包括「破壞、墮落和疾病、幻滅、權力腐敗、混亂和孤立」,但這些議題與年輕人在現代社會面臨的真實挑戰「產生共鳴」。他還指出,金屬樂歌詞可以幫助年輕人「處理和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社會學家Jonathon S. Epstein也提出「許多金屬樂歌詞都具有社會建設性」,讓年輕人更加關注他們成年後將繼承的世界樣貌。音樂評論家Craig Hayes表示,金屬樂是一種「神奇的內在宣洩」,他稱讚金屬樂在其歌詞中解決了「具有挑戰性」和「有爭議」的問題,與「乏味」的排行榜流行音樂形成鮮明對比,後者沒有審視這些嚴重問題。他補充說:「金屬樂歌詞敢於挑戰的本質激發了討論,毫無疑問的發人深省」。

    金屬樂團和音樂人們設法與其觀眾建立連結,因為他們為許多抗議活動發聲,在大多數情況下與社會和政治問題有關。金屬樂所有先驅都設法創造了一種非常正確的表達方式,以向所有追隨者表明他們完全理解生活中存在的那些消極條件。儘管許多人長期以來一直壓抑著這些情緒,但是這些聲音和旋律與許多人的感受完美結合。透過強大力量的聲音和旋律,可以完全釋放自己。據昆士蘭大學心理學院Leah Sharman博士與Genevieve Dingle教授研究後表明,極端音樂並沒有讓憤怒的聽眾更加憤怒;相反,音樂似乎與他們的生理喚醒相匹配,並增加了積極情緒。對金屬迷來說,聽極端音樂可能是一種處理憤怒的健康方式。

    金屬樂出現後,也替無數人表達了壓抑許久的情感,特別是釋放那些仇恨、憤怒、遺棄、痛苦、抑鬱、誤解、壓力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將其完美轉化為歌曲,大聲唱出許多人過去常常無處宣洩的東西。每個人都可以(從字面上)吶喊出所有耗損他們人生的負面情緒。這是一種非常有能量、侵略性和強大的音樂,這也就是為何金屬樂給人的感覺都具有這些特徵。一些人認為金屬樂在歌詞中表達了許多其他音樂人甚至不敢提及的東西。心理學家Şirin Atçeken認為:「金屬樂是一種天然的憤怒管理工具,人們在聽金屬時會覺得自己的憤怒與音樂相匹配,因此更容易處理它。在某些情況下,金屬樂還可以對抗孤獨感,讓我們在這些情緒中感覺不那麼孤單」。

    近年來,越來越多金屬樂團開始採用古代世界的題材,而且形式越來越複雜和精緻,許多音樂人都擷取了他們家鄉的地方歷史。這種主題選擇在希臘和義大利樂團中可能最為明顯,部分原因是教育體制經常要求學生學習希臘語和拉丁語。對一些樂團來說,拉丁語似乎賦予了某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它很古老並且與神秘有關。對那些研究古典時代或感興趣的人來說,金屬樂已經提供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歌曲、影片和專輯讓公眾欣賞。金屬樂為古典文學貢獻了另一組來源,並且由於材料的絕對數量及其國際範圍而特別有價值。現在金屬樂成了學術界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包括來自古典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音樂學等學科的學者紛紛將注意力轉向金屬樂。



樂團與樂迷的服飾風格

80年代,在倫敦Kings Road路邊的兩位金屬迷


    1978年以前,各個樂團幾乎都穿牛仔布、嬉皮風格服飾(及類似款式)、五顏六色的襯衫、毛衣和喇叭褲等。當Judas Priest發行第五張專輯《Killing Machine》時,他們開始穿起完全不同的服飾:打上金屬鉚釘的皮衣、皮褲、皮手套、手環、腰帶、護腿、皮靴和鎖鏈,就連吉他背帶也打上滿滿鉚釘。很快的,其他樂團紛紛效仿,例如Iron Maiden第三任主唱Paul Di'Anno也開始穿上皮夾克和鉚釘手環。這在80年代初引發了一場金屬樂的形象塑造運動,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死亡金屬、鞭擊金屬、挪威早期黑金屬與其樂迷族群都開始借鑑他們的服裝元素。自此,一身全黑的皮革/金屬裝束成為金屬樂的顯著象徵之一。2009年,Rob Halford在採訪中說起這段緣故:

「這是出於我們的試驗。我記得在寫〈Hell Bent for Leather!〉這首歌的時候,腦海中整個形象就出來了,我們想把機車騎上舞台。照理講,如果我要騎重機演唱,就該穿件重機外套才合適。當時我們正在發展更響亮、躁進和侵略性的音樂,但是外表還沒有到位。我上台前都會看著鏡中的自己,於是拿起夾克和背心,把能找到的鉚釘全用上了。最後,我們看來起終於像自己做的音樂了。很快的,樂迷也選擇穿這種服裝,成為它代表的形象。一路走來就是這麼奇妙」。


    金屬迷典型打扮包括黑T恤(通常印著樂團標誌或其他相關視覺圖案)、黑皮衣、牛仔夾克、破損牛仔褲、靴子等核心元素,自70年代以來基本保持不變。受到龐克文化、哥德文化、恐怖電影等影響,樂迷也會穿戴金屬鉚釘、骷髏和十字架等元素。同時還有一種稱作「金屬戰袍」的DIY布章背心也是常見的時尚選擇,它與機車幫會文化及其俱樂部背心有密切的淵源 —— 70年代末期,美國大型機車幫會將勢力擴展到英國及歐洲各國,這些成群結隊的不法騎士們都有穿著幫會背心的規範,而且全都縫上非常顯眼的幫會標誌,不僅用來標識隸屬幫會,也與其他文化和主流社會隔離,如Wes Albert所說:「幫會背心將不法騎士與大街上的其他人區分開,目的是讓人們知道他是何等人物」。很快就使「縫上醒目標誌的背心」象徵了反主流、兄弟部落及男子氣概。這與金屬文化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樂迷們開始將喜愛的樂團標誌縫在自己的夾克或背心上。到了80年代初期,這種時尚的流行度越來越高,因為很多樂團開始在演唱會上出售布章商品,樂迷們購買這些布章並將它們縫在衣物上,作為他們的參戰證明。四十多年過去,金屬戰袍仍然很受歡迎,因為它們與商業化的樂團T恤相比(大眾也當作時尚單品穿著)完全個性化、帶來更強烈的歸屬感與社群連結感。一位樂迷表示:「當你穿著這件背心在路上遇到另一個金屬迷時,你們可能完全陌生,但看到背心就會互相點頭微笑,一瞬間大家對金屬的熱愛就心領神會了」。

兩位金屬迷穿著縫上許多樂團布章的夾克,這稱之為金屬戰袍,靈感來自於機車幫會成員背心


    金屬樂不僅是一個廣泛的領域,也是一種與之相匹配的審美生活方式。一頭長髮是金屬樂造型中最主要的辨識特徵,這項傳統最初是來自60年代嬉皮文化;到了80和90年代,長髮象徵著新世代的仇恨、焦慮和覺醒。長髮賦予了金屬樂文化中的人們「反抗平淡無奇的一股力量」。服裝美學是金屬文化另一個決定性方向 —— 社會傳統觀念認為,服裝是自我性格、對外界看法的外在表現,因此穿衣是一種建構社會身份的方式。在金屬文化中,黑色、皮革以及鉚釘是該風格的重要特徵。此外,紋身、穿孔和非常規的髮型也是一種受歡迎的審美。這種非傳統美學最終有助於代表金屬迷對主流社會的反叛和自由意識形態。例如,黑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徵危險與邪惡,但同時也象徵自由。在這層意義上,當服裝成功傳達穿著者的特徵或意識形態時,服裝就會與身體和個性「融合」,從而營造出強烈的存在感。

    當你去參加金屬演唱會、音樂節或其他金屬樂活動時,可能會看到那裡多數人的外型看起來很像。儘管這種時尚風格通常被視為金屬迷的「標誌性特徵」,但它們絕對不是常態或規範,這只是外行人或偏激者的刻板印象。大多數金屬迷都非常欣賞社會異質性,想怎麼穿就怎麼穿,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表達真實個性。任何欣賞金屬樂的人都不需要也不應該強迫讓自己看起來像個金屬迷。對整個金屬文化而言,以何種方式建構自己的身份標誌並不重要。

    2010年代起,金屬樂服飾文化開始影響了高級時尚界和演藝名人,例如巴黎世家將效仿Iron Maiden樂團的字體印在新品上;Kanye West也製作金屬風格的巡演商品。一旦高級時裝界設定了審美標準,商機就隨之而來,很快的在服飾品牌之間四處可見金屬樂字體和樂團標誌,又或者是推出聯名商品。杜倫大學教授Samuel Thomas博士正在寫一本關於金屬樂廣泛文化影響的書。在他看來,金屬樂一直在與時尚界對話:

「對於很多金屬迷來說,金屬時尚、金屬穿著和金屬標誌是時尚產業的一部分,這一事實可以將更多人帶入特定場景,並可能激發更多創造力。我認為現在將Iron Maiden標誌作為設計經典來探討是合理的——金屬現在已經有五十多年歷史了。幾年前,我去了英國伯明翰一個名叫Home Of Metal的藝術博物館,正舉辦Black Sabbath首張專輯發行50週年的紀念展,館方探討了金屬時尚、金屬文化、金屬樂的各方面,具有很強的社會學深度。從文化遺產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切是正確的」。



肢體語言

在演唱會上的群眾們高舉金屬手勢


    許多金屬樂手和樂迷在現場表演時會甩頭,這是配合節奏擺動頭部的動作,往往以長髮來加劇甩頭的煽動效果。最早可能是在1969年Led Zeppelin首次美國巡演期間出現的,第一排的觀眾隨著音樂節奏甩頭。1970年1月9日Led Zeppelin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表演的鏡頭中,也可以看到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前排觀眾一直搖頭晃腦。Black Sabbath的主唱Ozzy Osbourne和貝斯手Geezer Butler是最早記錄在案的甩頭音樂人,這在1970年巴黎演唱會的影片中可以看到。Deep Purple主唱Ian Gillan在被問及他是否發明了甩頭時主張:「這並不是真正的甩頭 —— 更像是讓頭髮飛起來而已」。

    曾任Black Sabbath主唱的Ronnie James Dio為了與前任常比V字手勢的Ozzy Osbourne區隔、樹立自己的標誌,便經常在舞台上舉起奶奶教他的避邪手勢,後來演變成象徵金屬樂的金屬手勢。這個手勢有時也稱作惡魔角、魔鬼角或金屬號角。Dio曾經表示:

「我當時加入Black Sabbath,想要擁有一個象徵樂團的符號。這不是魔鬼的標誌,這是來自義大利的習俗,我奶奶稱它為『Malocchio』,也就是能保護自己、防禦邪眼的護身符。我家鄉的人們相信它能驅逐惡魔、消除障礙、疾病,還有負面思想。其實這只是一個普通手勢,但它確實有神奇之處,我覺得它很適合Black Sabbath。所以我挑了這個手勢,然後其他人開始學習、開始普及。但我永遠不會說我是第一人,我只不過在台上比出來、然後讓它成為搖滾樂的某種象徵形式」。


    金屬演唱會的觀眾通常不會跳舞,而甩頭和揮拳取代了舞蹈,是身體對金屬樂節奏的自然反應動作。彈奏「空氣吉他」也是金屬迷在演唱會上或在家聽專輯時常有的舉動。演唱會觀眾動作另外還包括了衝撞、舞台跳水、人體衝浪,集體的動作則有死牆、繞圈衝撞等等。衝撞是一種主動以身體姿態去享受現場音樂、展現對台上表演樂團的歡迎方式,大部分時候衝撞不會造成受傷,參與者通常也沒有傷害他人的意圖,而且會協助跌倒的人。但是衝撞也有許多造成傷亡的紀錄,它的危險性受到許多批評。其中「死牆」是最激烈、最極端的衝撞形式,這是鞭擊金屬迷發展出來的動作。對於樂迷來說,衝撞和舞台跳水是整個音樂文化的一部分,他們有一種非正式的「行為準則」,特別是有經驗的衝撞者知道如何玩得盡興又能保護自己和他人,受傷風險自然也就被接受。

    美國樂團Fear Factory前主唱Burton C. Bell在接受人類學家Lindsay Bishop的訪問中說:「衝撞看起來很兇猛,但那是受控的,我記得我以前進去玩過。人們互撞不是要互相傷害,而是要宣洩情感,這就是他們撞來撞去的原因。我很高興他們(觀眾)有一個情緒出口,在那裡他們可以享受這種集體歇斯底里、享受這種能量的漩渦,然後釋放一切、把身心靈徹底丟進音樂中。這是非常部落、非常原始的感覺,簡直就像重新變回原始人」。

    (貼心小提醒:沒玩過衝撞但想體驗的新手,身上不要穿戴硬物、雙手交叉於胸前,就可以進去享受了。第一次玩要做好摔倒的心理準備,放心,旁邊會有人拉你起來)



樂迷文化

一場演唱會上的金屬迷們


    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可以找到金屬迷,甚至在阿拉伯世界一些正統穆斯林國家中也存在著微小的金屬文化,儘管當地司法系統和宗教權威經常以各種手段壓制。金屬樂的樂迷經常稱為「金屬頭」,有時稱為「甩頭客」。根據2014年美國西北大學的凱洛管理學院研究,學者認為:「金屬樂可以讓人產生力量、自信心與堅定感,並提升人們承擔風險的勇氣」。據2015年Spotify串流數據的統計報告:「結論顯而易見,金屬樂擁有最為忠誠的樂迷」。社會學家Deena Weinstein表示:「金屬樂之所以能比其他類型的搖滾樂長壽,主要是由於極為緊密、高度排他性、強烈的異性戀意識形態、極度陽剛的文化和認同感、歸屬感」。人類學家Jeremy Wallach也說:「身為一名研究人員,金屬樂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個全球社群。不是我亂講,因為連搖滾巨星都承認這點。過去這十年已經能明顯看出金屬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

    通常來說,音樂對於音樂愛好者的意義位於裝飾性、娛樂性的維度(除了一些擁有強大粉絲或偶像文化的歌手/音樂組合)。而對金屬迷來說,金屬樂則位於存在主義的維度、是他們個人身份的核心(或這個核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這種動態解釋了為什麼金屬成為一種文化,並受到世界各地成百上千萬的人「追隨」,因為它不僅僅是他們喜歡聽的音樂。金屬圈的社群意識非常強大,雖然它是個擁有數百條分支、相互特徵各異、聽感上幾乎能達到天懸地隔的超級流派,但是聽不同類型金屬樂的人彼此之間依然有種特殊、無與倫比的聯繫。這份強烈的文化認同具有很多層次,除了金屬中存在尊重、親切感、兄弟情誼和個人自由,也來自於對整個金屬圈內的信賴感、志同道合的人生價值觀、生存理念上的共鳴、金屬樂帶來的激勵與宣洩作用,以及它反對社會體制扼殺個人特質、主張自由意識等等。雖然金屬迷大多是藍領階級的白人青年組成,但這個族群也寬容接納核心族群以外,能夠欣賞金屬樂的任何人。



一度由男性主導

一位玩衝撞的女樂迷


    最早組成第一批金屬樂團的許多成員都是工業城市中的工人階級,由於該流派誕生於男性為主的工作環境,這種主導地位轉化為音樂環境似乎是合乎邏輯的。也由於金屬樂是男人心理的典型投射,音樂幾乎總帶著攻擊性、毀滅性、腎上腺素、大男人主義或強調男子氣概,較難引起女性聽眾共鳴。從傳統觀念、刻板印象來說,這是一種男性化屬性,而非女性化。社會體制對女孩施加女性化的壓力,對男孩施加男性化的壓力,所以更多男人會湧向金屬樂、更多女人會迴避它(無論是音樂人或是樂迷)。雖然性別觀念不會強迫人們接受某些類型,但確實會向某些方向施加壓力,金屬樂很快演變為一個雄性世界。這並非排斥女性,而是音樂性質在社會體制下自然發展的結果。

    隨著時間推移,金屬樂的多樣性和熱情社群已經改變了性別比例,和男性一樣狂熱的金屬女樂迷逐漸增加。以女性主唱為多數的哥德金屬和交響金屬走上主流市場,再加上許多女性音樂人加入、女性金屬樂團紛紛成立,特別是女性也掌握了一度由男性支配的喉音技巧後,完全由男性主導的情形已不復存在。Arch Enemy前主唱Angela Gossow表示,她收到許多年輕女孩來信,她們認為她是男性主導環境中堅強、獨立和成功的榜樣。2015年,一位年輕女樂迷接受學者採訪時表示,她認為受到金屬樂吸引是因為這種流派積極宣揚自由的概念,並且讓她能夠宣洩在社會上壓抑的焦慮。她接著說:「在金屬中你會找到自信,因為它是一種強烈的音樂類型,可以讓你有勇氣發揮你的獨立性,無論是你穿的衣服、你聽的音樂、甚至你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金屬樂為女性提供了一種賦予社會權力的感覺,讓她們能夠自信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不用擔心批評。





金屬樂的起源與發展

    自金屬樂誕生以來,人們一再認定它是搖滾樂的一種形式。這導致了一種不準確的主流觀點,即「金屬樂只不過是一種更具攻擊性的搖滾樂」。事實上在多數領域中,不論是音樂、舞蹈、文學還是武術,一種新的流派可以從舊的流派中崛起,雖然不會完全脫離出去,但也不僅僅只能成為舊的一部分。當我們思索Black Sabbath為何有這樣不朽的傳奇地位時,這種區別就變得很清楚了 —— 他們的音樂與當時周圍發生的事情截然不同,即便不是所謂的從無到有,但仍然從同時代的人脫穎而出。只有透過其特定的音樂歷史背景下研究金屬,我們才能開始確定它獨特的屬性,無論是音樂的、意識形態的還是美學上的。我們可以從60年代開始回顧,在西歐和美國的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金屬樂起源,大略瞭解當時金屬樂與其他音樂運動的區別,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所擁有的特徵。


    金屬樂流派歷經了幾代人的戮力發展,起始或成長期按時間線大略排序:

  • 原型金屬(1967~1977年)
  • 英國地下金屬/華麗金屬/傳統重金屬的混沌雛形(1975~1979年)
  • 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傳統重金屬/速度金屬/毀滅金屬(1979~1982年)
  • 鞭擊金屬/新古典金屬/力量金屬/黑金屬/死亡金屬/早期地下金屬(1982~1984年)
  • 另類金屬/輾核/前衛金屬/污泥金屬/工業金屬/蠱戮金屬/迷幻金屬/其他地下金屬(1984~1990年)
  • 民謠金屬/金屬核/異教金屬/哥德金屬/旋律死亡金屬/交響金屬/新金屬(1991~1994年)
  • 死核/數學核/後金屬/現代金屬核/結構金屬/可愛金屬(1995~2015年)



早期影響: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

    如果順藤摸瓜,尋找金屬樂的根源和共通特徵,你會發現誕生的契機來自於電吉他,由響亮、重度失真、即興的強力和弦圍繞,形成日後典型的金屬樂元素。其歷史可追溯至50年代初期孟菲斯藍調流派吉他手,如Joe Hill Louis、Willie Johnson,特別是1954年Pat Hare在James Cotton的歌曲〈Cotton Crop Blues〉中率先使用粗、快、兇的電吉他聲音。其他早期影響包括吉他手Link Wray自50年代末期後的風格,特別是歌曲〈Rumble〉(1958年)。60年代初期,吉他手Dick Dale的〈Let's Go Trippin'〉(1961年)和〈Misirlou〉(1962年)充滿混響,開創了衝浪音樂。而The Kingsmen的歌曲〈Louie Louie〉(1963年),引入簡單的、基於即興演奏的吉他則成為車庫搖滾的標準,這些在當時讓人們感到非常新奇的聲音,都是失真吉他的早期影響。

    60年代是一個多方面動盪的時期,包括社會、文化和政治。這是所謂「反文化運動」的時代:一種鬆散但規模巨大的運動,從倫敦和舊金山等大都市蔓延到整個西方世界。那個時期的音樂明確闡揚了反文化精神。實際上,迷幻搖滾在反文化形成過程中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它為支持者提供了一種社群認同感和表達空間。當然,唱片公司意識到有錢可賺,因此急於為不斷變化的市場提供資源。探索和實驗性的音樂卻擁有充足的製作預算,這種怪異組合為音樂人們帶來相當大的藝術自由,他們現在可以跨越早期搖滾樂嚴謹的形式,持續創作不拘一格的音樂。搖滾樂與任何能接觸到的東西發生化學反應,例如毒品、宗教、東方哲學、馬克思主義、科技、藍調、爵士、民俗音樂、古典樂、前衛電子樂等。有了大量外部資源做後盾,迷幻搖滾逐步擴大了搖滾樂的界線 —— 在日後發展出迷幻爵士、迷幻民謠、怪誕民謠、自由民謠、迷幻流行音樂、催眠流行音樂、迷幻靈魂樂、新迷幻、拉格搖滾、太空搖滾、前衛搖滾、酸性搖滾、硬式搖滾等多條分支 —— 最後這三種,將與藍調搖滾一起演變出金屬樂的前身:「原型金屬」。


The Yardbirds,前後有三任吉他手後來都成了搖滾歷史上重要的大師 —— Eric Clapton、Jeff Beck、Jimmy Page


    而促使重金屬誕生的契機則始於60年代中期,非裔美國人的藍調音樂對英國早期迷幻搖滾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The Rolling Stones和The Yardbirds,他們嘗試從許多經典藍調歌曲中加快節奏,大量借鑑藍調樂曲、編曲、歌詞、貝斯旋律;並使用過載、模糊破音的吉他演奏為主旋律,因此發展出了藍調搖滾。他們忠實保留了早期芝加哥藍調的三和弦,但增加了更多的吉他獨奏、失真和迷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最初的藍調搖滾都是白人在玩,因此這也代表 —— 美國(黑人)藍調注入了英國(白人)搖滾世界。英美這一波以改良藍調為主的搖滾樂團,開發出日後金屬樂的基本特色:響亮、失真的電吉他。1964年,The Kinks在歌曲〈You Really Got Me〉中,運用了純五度和純八度的強力和弦,長遠影響了搖滾樂、龐克搖滾和金屬樂。


The Kinks深遠影響了金屬、龐克、車庫搖滾、華麗搖滾、另類搖滾,但有時會受到大眾媒體低估


    除了The Kinks的Dave Davies,另一些吉他手如The Who的Pete Townshend、The Yardbirds的Jeff Beck等人都在電吉他回授音上進行了嘗試,可以說整個搖滾和金屬吉他失真音色的雛型,都是由當時那一批倫敦吉他手所定義的。另外,藍調搖滾風格的鼓聲也開始發生改變,主因是小鼓的簡單節拍容易被越來越響亮的電吉他聲蓋過,鼓手們開始鍛鍊更發達的肌肉、增添更複雜的擊鼓技法,來使鼓聲能夠再度被注意到。主唱也有類似的情形,他們越來越依賴擴大機提高音量並修改發聲方式,唱腔變得更加風格化與戲劇化,尤其是在現場表演時。


The Who在早期搖滾樂和金屬樂都很具影響力,特別是現場表演的演奏風格

    同時,The Who開創性的使用Marshall音箱,並且在現場演出推廣了該品牌音箱的形象。在此之前音箱都是被隱藏在舞台後面的,也不受人重視。由於追求巨大音量,他們開始把買不停的音箱通通放在舞台上,最後更訂做了誇張尺寸的音箱,堆起來和人一樣高,樂團尚未開演就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吉他手Pete Townshend也將吉他頂著100瓦音箱,利用吉他訊號無限回授的特性,製造出恐怖的失真音色。在他們紅透英國,以及後來急速成名的Jimi Hendrix之後,只要是搖滾樂與金屬樂的表演舞台上,就經常會有堆疊的Marshall音箱牆。

    60年代中期誕生的酸性搖滾以及它的子流派,對後來的金屬樂特別有影響力。酸性搖滾通常被定義為更重、更響亮或更硬的迷幻搖滾變體;或代表迷幻搖滾流派更極端的一面,通常包含響亮、即興創作和強烈失真、以電吉他為中心的音樂。音樂家Frank Hoffman指出,迷幻搖滾有時被稱為酸性搖滾。後者適用於60年代中期的車庫搖滾運動,獨立音樂人在自家車庫裡排練,從LSD的體驗或相關文化中獲得靈感,並將其用於創作音樂。他們使用很多不協和音程、朦朧的旋律和調式,最終演變出更有衝擊力的迷幻搖滾變體。當搖滾樂在1968年底開始回歸更柔和、以根源搖滾為導向時,酸性搖滾樂團們走上另一條通往硬式搖滾和重金屬的旅程。


在探索硬式搖滾和原型金屬之間的關係時,沒有比Cream更好的起點了


    這些樂團將藍調搖滾、車庫搖滾、迷幻搖滾、酸性搖滾結合後,最終形成了原型金屬的大部分基礎「硬式搖滾」(或稱硬搖滾),以Cream、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和The Yardbirds等樂團為代表。他們與The Rolling Stones的衍生藍調、基於即興重覆段的方法相結合,並將音強和實驗性提升到新的水平。歌曲結構通常不變,但歌曲長度比標準的搖滾歌曲還多一些。這使樂手有機會沉浸於樂器的合奏和獨奏,也有足夠的空間在需要時「搖滾」 —— 透過強力和弦結合失真和回授音、喊叫人聲以及沉重的節奏組來表現。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的首張專輯《Are You Experienced》(1967年)很有影響力。有些人認為專輯中最成功的單曲〈Purple Haze〉是世上第一首重金屬歌曲,這首歌也被後來許多金屬吉他手和專輯作品仿效,Jimi Hendrix獨特的吉他演奏技術也是孕育金屬樂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仍屬英國樂團Cream,他們捨去傳統,實踐了強力三重奏 —— 只有吉他手、貝斯手和鼓手的表演形式。Eric Clapton的吉他與Jack Bruce的貝斯展現出大音量、厚重且同步的即興重覆段,加上Ginger Baker的渾厚雙大鼓聲,成為金屬樂雛型。

    儘管按照今天的標準,〈Sunshine of Your Love〉聽起來平淡無奇,但它提供了有關金屬樂誕生的線索。這首歌基於四四拍的24小節藍調,其功能類似於普通的12小節藍調,只是小節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其中最核心的是即興重覆段,以強勁的小調五聲音階(它還加了一個減五度,這個音階通常被吉他手稱為藍調音階)構成了歌曲的主旋律和「精髓」。Cream基於即興重覆段的作曲方法與標準的流行樂和搖滾樂慣例不同,搖滾樂通常由人聲將標誌性旋律(或記憶點)置於吉他/貝斯/鼓的基礎之上,使其成為歌曲的焦點。但是在〈Sunshine of Your Love〉中,即興重覆段由貝斯和吉他疊加,貝斯奠定了恆定基礎,而吉他則在旋律音型上做有趣的變化。再加上Eric Clapton輕巧的手掌悶音技術,將強力和弦、封閉和弦與恰到好處的失真音色相結合,讓簡單的連續音調變得生動。Ginger Baker也沒有採取典型的搖滾節奏(用小鼓強調每小節第二拍和第四拍),反而是將重音落在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與這首歌的即興重覆段完美契合,並賦予一種推進力。此外,他的鼓聲減少了許多搖滾樂固有的彈跳感,這個特徵也將成為金屬樂的重要元素。

    如上所述,Cream採用了通常被稱為「藍調音階」的六聲音階 —— 在小調五聲音階上添加了一個減五度音程,亦稱為三全音或「魔鬼音程」,曾在中世紀遭到教會稱做「音樂中的魔鬼」、「惡魔的聲音」而禁止演奏。它增加了藍調音樂的悲傷特徵;另一方面,金屬樂利用三全音的特性使音樂聽起來黑暗、不祥和險惡。藍調搖滾和金屬樂不同的部分在於三全音的用法,藍調往往把它當作一個過渡音符;然而它在金屬樂中卻佔據了舞台中心。只需比較〈Sunshine of Your Love〉和〈Black Sabbath〉的即興重覆段,就可以理解在兩個音樂流派中三全音的重要性,以及在技巧和感覺上的差異。搖滾和金屬之間的差異也體現在美學、歌詞主題和歌曲結構等部分,前兩者可以快速總結 —— Cream的美學和歌詞主題顯然屬於迷幻搖滾傳統,而金屬則藉由轉向哥德式/神話/現實主義的思維方式,進行對主流文化的逆反。在歌曲結構方面也可以提出類似的論點,Cream演奏搖滾並使用搖滾樂團的作曲工具,即使有強勁的即興重覆段,但因為早期搖滾樂所承襲的結構可預測性,其本質仍是循環的。這與金屬樂的內容塑造形式成為對比,例如即興重覆段被修改成上下文關係,並連接成一種有機的、逐層遞進的敘事結構。



原型金屬誕生:1960年代末期

Vanilla Fudge創造了「迷幻交響搖滾」,這種不拘一格的表達方式最終會傳播到金屬子流派中


    到了60年代末期,許多迷幻搖滾歌手如Arthur Brown開始創造更長的歌曲、更黑暗的題材、更多失真吉他,以及怪異、戲劇性和恐怖式的表演,也影響了後來金屬樂的演出風格。美國樂團Vanilla Fudge在1967年發行的同名首張專輯《Vanilla Fudge》,讓他們被稱為是「美國少數把迷幻搖滾連結到原型金屬的樂團之一」。在此期間,嬉皮文化運動正達到頂峰,並與搖滾音樂有緊密的聯繫,尤其是對於迷幻搖滾樂團來說,他們的成員通常也是該運動的一分子。然而1967年後,該運動開始殞落,但某些文化形式仍然存在,並最終被金屬文化所採用,例如「反戰」與「言論自由」精神一直在金屬文化中清晰的延續至今。

    與硬式搖滾一樣,前衛搖滾也在迷幻搖滾時代出現,最初的前衛搖滾樂團以同樣折衷和實驗性的方法來發展搖滾音樂,但更深入整合以前與搖滾樂無關的元素。因此,人們可以在前衛搖滾中發現西方和印度的古典音樂、前衛電子音樂、民俗音樂、爵士樂、藍調、50年代前的流行音樂、頌歌和原型金屬,有時甚至可以在一首歌裡發現多種元素。另外,大多數迷幻樂團在其(通常是傳統的)搖滾樂披上新元素,但前衛樂團則經常將新元素深入核心。由於這種徹底的音樂革新,前衛搖滾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明顯擴展了先前確立的搖滾樂詞彙,包括旋律、和聲、節奏、音色、樂器、演奏技巧、作曲和製作形式。人們可以在前衛搖滾和金屬樂之間找到許多相似之處 —— 無論是純粹的音樂、美學還是歌詞主題,特別是兩者的藝術觀和作曲方法。前衛搖滾和金屬共享一種完全浪漫的藝術觀,都表現出對神話、幻想、對立、超越和英雄主義的強烈關注,這貫穿了兩種類型的音樂作品。


Blue Cheer引入早期藍調類型中比較少見的題材,如死亡、神秘學、神話等。他們也處於金屬誕生史的最前沿


    關於誰才是首支重金屬樂團一向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同樣在1967年、1968年出現的新一批樂團如Led Zeppelin、Black Sabbath、Deep Purple、Iron Butterfly、Steppenwolf、Blue Cheer及Vanilla Fudge,幾乎都同時將演奏技巧改良成金屬樂雛形,也因此都在這個「誰才是金屬先行者」的話題上被反覆討論過。大多數人都讚成Led Zeppelin或Black Sabbath,儘管許多人都對這兩支樂團給予同等讚譽 —— 美國樂評傾向於支持Led Zeppelin,而英國樂評則傾向於支持Black Sabbath。當Black Sabbath在60年代末期成立時,他們極有可能受到最早的前衛搖滾影響和啟發。雖然歌曲創作方法明顯不同,但他們將即興重覆段編寫成引人入勝的音樂敘事,這與前衛搖滾固有的作曲抱負(使形式與內容相適應的敘事結構)有很多共同之處。Deep Purple有時被認為是金屬樂「三位一體」的第三支樂團,與Led Zeppelin和Black Sabbath一起在許多搖滾風格之間搖擺不定,直到1969年底他們轉向了原型金屬。

    剛組建的Led Zeppelin複製了The Who的陣容形式 —— 金髮碧眼的高亢主唱、主要創作力量的超凡吉他手、震耳欲聾的狂烈鼓手、安靜卻才華橫溢的貝斯手,但摒棄了Pete Townsend對搖滾歌劇的偏愛,Led Zeppelin開始化身為70年代的搖滾代言人。他們在僅僅十二年的職業生涯中涉獵廣泛,最初是一支藍調搖滾樂團,但受到英國民謠和前衛搖滾的影響。他們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Led Zeppelin》是一張巧妙構建的作品,聽起來就像是一支經驗豐富的老牌樂團,每個音符、每個樂句、每個完美的漸強都經過深思熟慮,對細節的關注塑造了它的美學。他們將Jimi Hendrix、Jeff Beck和Cream的沉重、失真藍調吉他發揮到極致,並圍繞著簡單、易記的旋律、沉重的節奏建構而成。關鍵在於細微之處 —— 不僅僅是攻擊性的吉他音色,而且還有陰影和質感,充滿交替的動態和節奏。它讓硬式搖滾和原型金屬的演變過程中,出現重要的轉捩點。

    1968年,原型金屬的誕生力量開始凝聚。1月16日,美國樂團Blue Cheer發行經典的開創性專輯《Vincebus Eruptum》,是一張酸性搖滾傑作,也受到普遍認可是第一張真正的原型金屬專輯。其中的翻唱歌曲〈Summertime Blues〉雖然不像The Who翻唱的版本那樣廣泛播送或知名,但它的聲音肯定更加扭曲。同時在英國,前The Yardbirds吉他手Jeff Beck帶領的The Jeff Beck Group發行專輯《Truth》,也被視為對重金屬有開創性意義。10月,前The Yardbirds吉他手Jimmy Page的新樂團Led Zeppelin(當時團名是The New Yardbirds)在丹麥首次公開演出。11月,英國樂團The Beatles發行第九張專輯《The Beatles》,其中的〈Helter Skelter〉具有「原型金屬的吼叫」和「獨特的織體」,被音樂歷史學家認為對早期重金屬的發展有關鍵影響。12月,英國樂團Pretty Things發行具有搖滾歌劇概念的專輯《S.F. Sorrow》,其中的〈Old Man Going〉和〈I See You〉都具備原型金屬特徵。


雖然人們不常提及,音樂聽起來也不太像,但Iron Butterfly也是影響金屬樂發展的一個先驅


    1968年,美國樂團Iron Butterfly發行第二張專輯《In-A-Gadda-Da-Vida》,不僅具有革命性,還獲得非常成功的銷量和迴響,替許多樂團開啟了大門,讓他們有機會爭取到更多創作空間、製作預算和更多潛在聽眾。當時這是美國最暢銷的專輯、獲4×白金唱片認證,還在全球賣了超過3,000萬張。其中收錄的同名歌曲〈In-A-Gadda-Da-Vida〉已成為傳奇,有時被描述為酸性搖滾和原型金屬之間過渡的一個例子;又或者是酸性搖滾變化出原型金屬的轉折點。它具有模糊的神秘主義、較低的音調、陰森詭譎的吉他和電風琴、沉重的貝斯和鼓聲、長時間卻不乏味的鼓獨奏段落,帶有強烈的節奏背景和催眠般的和弦結構。


MC5,最重要的美國硬式搖滾樂團之一


    以車庫搖滾為主的美國樂團MC5,其發展出的原始扭曲風格,對重金屬和龐克搖滾有重要影響。6月13日,Pink Floyd發行了專輯《More》,其中兩首〈The Nile Song〉和〈Ibiza Bar〉是當時最重最響的歌曲,他們也被視為最重型的樂團之一。8月5日,美國樂團The Stooges從〈I Wanna Be Your Dog〉起,也建立了具有衝擊性和扭曲的重型噪音、電吉他強力和弦,以及簡單的即興重覆段。10月10日,英國樂團King Crimson發行首張專輯《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特別是裡頭的歌曲〈21st Century Schizoid Man〉,都被幾位評論家認定是最早期的原型金屬。

    在美國這邊,由Leslie West領導、另一個效仿Cream的三人樂團發行專輯《Mountain》,這是一張充滿重型藍調搖滾吉他和吼叫式歌聲的專輯。8月,Leslie West的樂團(後來取名Mountain)在胡士托音樂節上表演了一個小時,讓大約三十萬名觀眾聆聽了新興的原型金屬。Mountain的專輯《Climbing!》收錄了早期原型金屬熱門歌曲〈Mississippi Queen〉,為重金屬鋪平了道路,並且是首批在廣播中輪播的重型電吉他歌曲之一。1969年9月,The Beatles發行第十一張專輯《Abbey Road》,其中歌曲〈I Want You (She's So Heavy)〉在中後段相當厚重陰沉,是重金屬的影響因素之一。10月,英國樂團High Tide也推出奠基原型金屬的專輯《Sea Shanties》。在這三年之內,英國和美國兩邊的樂團不斷推陳出新,一首接一首作品交織成原型金屬的胎動。


Led Zeppelin,「重金屬三元老」之一


    其中,Led Zeppelin為新興流派披上了外衣,他們展現出許多具有奠基意義的因素,如樂團編制、錄音技術、樂器調音、炫技演奏、豐富且戲劇化的歌聲、音樂架構上的創新、大規模巡演,以及定義出專輯導向搖滾的市場概念。音樂學家Robert Walser表示:「Led Zeppelin的音樂特色是速度和力量、不尋常的節奏模式、動態層次有著鮮明對比、主唱Robert Plant的尖嘯嗓音,還有Jimmy Page強烈失真的電吉他聲」。Led Zeppelin在他們的專輯中嘗試了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不受任何流派的束縛,他們將自己獨特的聲音調和於所有風格中,通常以明暗、厚重和柔和的微妙平衡來渲染他們每張專輯。然而,像〈Immigrant Song〉這樣傳奇的曲目,已註定他們會成為重金屬先驅之一。雖然他們更傾斜於民謠/藍調/硬式搖滾,但至少也為將來的金屬樂奠定了框架,激發出很多相關靈感。


Black Sabbath,「重金屬三元老」之一


    Black Sabbath則定義了重金屬的骨架:聲音必須特別沉重。因吉他手Tony Iommi青少年時期在工廠當焊工,不慎被金屬壓版奪走了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端。他是左撇子,是靠右手在指板壓弦,斷指造成他不得不戴上指套、並降弦讓弦壓減輕來克服彈琴的障礙。也因此意外發展出一種經典的特殊風格:低沉而兇殘,在當時音樂界裡是最黑暗的音色。他們也經常運用三全音以及推弦手法,造就更加鮮明的音樂風格。Tony Iommi也嘗試用不同的吉他調音,包括把標準的E降到了C ♯(1到6弦全面調降三個半音),貝斯手Geezer Butler也跟著這樣做。最終,Black Sabbath成為第一個降調的樂團,他們創造出更晦暗、更有泥濘感覺的音樂。Judas Priest主唱Rob Halford便曾公開說:「創造重金屬重覆樂句的人,就是Tony」。

    他們的首張專輯《Black Sabbath》還強調了金屬樂中可說是最重要的作曲元素 —— 以即興重覆段為中心,每個樂句都和相鄰樂句對應,呈現了令聽者信服的音樂敘事。雖然他們確實越來越受歡迎,但還需要過好幾年,這個世界才會真正瞭解Black Sabbath的歷史性意義。他們將當時現有的音樂特定組件(簡單的即興重覆段、動態表現、鮮明的歌詞性、融合互補的和聲、演奏手法上流露出的細微特質與個性)完美結合,用截然不同的方式處理節奏和表情,形成一個連貫且有效的聽覺意象,當時沒有其他人在做這種音樂,而這種作法是完全創新且非常有遠見的,定義了金屬這個巨大流派的音樂核心和表現力(即使歌曲元素在提煉為更極端的金屬子流派時會消失)。專輯中的〈Black Sabbath〉這首歌完美捕捉了金屬的核心思想,同時也奠定了金屬樂團從此以後使用的大部分音樂語言。

    為了反抗當時的主流文化氛圍,他們喚起了黑暗、恐懼和險惡的情境,這些意象以(可能是恐怖電影中衍生的)歷史/神話的隱喻為裝飾。與此同時,音樂和歌詞帶來了一絲現實主義,這在追求藥物和逃避現實的嬉皮運動及迷幻搖滾中很少見。Black Sabbath也提醒了我們,世界並非是人們可以沉溺的良善之地,表象的美麗不代表內在也一樣美麗。如果金屬樂有一個核心的意識形態,那就是當我們以冷靜的現實主義觀點看待整個局面時,會發現看起來醜陋的東西也許隱藏著內在美、看起來美麗的東西可能掩蓋著毒藥或謊言。內外兼具的美麗並不多見,而這些訊息都反映在音樂中的暴力和混亂。午夜時分的教堂鐘聲、低沉音調、嚴重失真的吉他、由強力和弦組成陰森的即興重覆段、三全音、減二度、戰爭般的鼓聲、驚恐的哀號聲,所有這些元素都對聽者的生理和心理帶來「沉重感」。

    《Black Sabbath》新穎的演奏風格幾乎是立竿見影,許多樂團如Sir Lord Baltimore、Lucifer’s Friend、Uriah Heep、Flower Travellin' Band、Budgie和Deep Purple隨即試驗了這種失真音色。同時也將「重」、「金屬」和「重金屬」這些詞從媒體和評論圈口中通通吸了過來,由於當時的術語定義仍然非常模糊、混為一談的習慣用法,讓評論家和樂迷經常將它們與「搖滾」和「硬搖滾」交替 —— 用來描述整個70年代的重型音樂和其樂團。現在從歷史角度回過頭看其實是有道理的,尤其是1973年至1978年間Black Sabbath發行的歌曲,比起後來出現的傳統重金屬風格,其實更接近酸性搖滾、藍調搖滾和硬式搖滾。也就是說,「重金屬」這個詞太早出現、並且在它真正誕生之前就過度使用了


Deep Purple,「重金屬三元老」之一


    當人們提起Deep Purple時,第一個想到的可能不是古典樂。相比之下,他們給人最深的印象仍是非凡的吉他演奏、偉大名曲〈Smoke on the Water〉以及金氏世界紀錄 —— 「世界上音量最大聲的樂團」。然而他們一直與古典樂保持著密切聯繫。兩任吉他手和鍵盤手都接受過一定程度的古典訓練,從零星課程到就讀音樂學院的經歷,使他們的音樂深受西方古典樂影響。這種聯繫最容易在1968年的前兩張專輯中發現,有四首翻唱曲引用了古典樂,從廣為人知到稍微冷門的、從主題不同到非常相似的都有。Deep Purple剛開始的風格曾波動過,到了1969年主唱Ian Gillan和吉他手Ritchie Blackmore帶領樂團彰顯出原型金屬風格,在《Deep Purple in Rock》中聲音變得更加厚重和侵略,Jon Lord還將電風琴直接插入Marshall音箱,以配合(抗衡)獨特的電吉他聲。其演奏風格除了引領潮流的強力和弦,還有側重於古典樂音階、終止技巧的鍵盤聲。在70年代初期,鍵盤和吉他經常以「對峙」形式互相壓制,製造出十分戲劇性的張力。他們也影響了速彈吉他潮流、大量使用合成器、瓦數超大的音箱、讓鍵盤成為重要角色,以及古典式編曲的特點。

    長期以來,由於各種原因、個人喜好以及鑑賞觀點上的不同,人們頻繁的將Black Sabbath、Led Zeppelin與Deep Purple放在一起,對他們的影響力/奠基性/革新力道/聲音厚重度/音樂才能/歷史地位等各方面做比較。但不論有多少充分的理據,就它們各自的聲音而言,彼此之間完全不同,也沒有互相借鑑模仿的明顯痕跡,因此很難進行有意義的比較。唯一很少會出現歧義的是 —— 自他們之後,重金屬的神袐主義、英雄主義、陰暗侵略性、戲劇性張力、三全音、巨大音量、炫麗演奏技術、圍繞即興重覆段的創作、擷取古典樂構架等核心,已由Black Sabbath、Led Zeppelin與Deep Purple確定下來,他們都對金屬樂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影響了無數音樂人,留下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三個樂團也被視為「重金屬三元老」

    而「英國六大前衛搖滾樂團」之一的Genesis,雖然音樂相當「輕」,但也對金屬樂的某些部分造成影響。除了明顯的相似之處,如爆炸性的吉他獨奏和急促的連擊鼓聲,他們還非常擅長添加前奏、橋段、獨奏、尾奏等等,透過長而曲折的歌曲結構,再藉由變化和插入段落等手法,向聽者講述一個不斷發展的故事,這直接影響了許多老派金屬音樂人。例如第二張專輯《Trespass》中的〈The Knife〉這首歌,主歌以節奏隨機的鼓聲和吉他強力和弦建構,與副歌均勻橫跨四分音符、節奏穩定的旋律形成鮮明對比,塑造出張力和釋放感。為了使這種對比法更具變動性和延展性,副歌和主歌還在核心結構內增加了相應的樂段,每一個動態和樂器的變化都有助於推進故事情節,使整首歌曲不再單調重複。Iron Maiden的Steve Harris一再表達對Genesis(經典陣容)的崇敬之情,他們對其歌曲創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而Iron Maiden又啟發了無數金屬樂團的編排靈感,這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都是如此。


Grand Funk Railroad,美國硬式搖滾的先驅之一


    除三元老之外,在大西洋另一端,引領潮流的第四大樂團是Grand Funk Railroad,以大量吉他即興重覆段為主、加上悅耳旋律、稠密厚實的貝斯聲線、戲劇性的人聲、豐富的鍵盤音色。可以說從1970年到1976年解散前一直都是在商業上最成功的美國原型金屬樂團。他們更建立了70年代的成功公式 —— 連續巡迴演出。日本的Flower Travellin' Band最初成立於1967年,原本是英美迷幻搖滾的翻唱樂團,他們於1971年製作了第一張原創專輯《Satori》具有「早期原型金屬的痕跡」,成為有史以來最早的亞洲金屬樂團之一。1972年,德國的Scorpions推出了首張專輯《Lonesome Crow》。而Deep Purple吉他手Ritchie Blackmore於1975年退出,和擅長寫中世紀題材歌詞的主唱Ronnie James Dio另組新樂團Rainbow。這些樂團也透過不斷巡演,以及越來越精心安排的舞台表演建立了觀眾群。




原型金屬的市場沉寂、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地下運動:1970年代中期

    隨著時間過去,原型金屬已經具體化了,並以英國為中心輻射出去,在美國和歐洲其他地區有堅定的追隨者,在日本和秘魯等遙遠的國家也有一些樂團進行翻唱或原創,成為一個小型的全球運動。雖然原型金屬越來越流行,但大多數評論家並不買帳,反而視為一種透過視覺奇觀和商業技巧包裝的噱頭。主要原罪是其極端、非理性的音樂和虛無歌詞,Black Sabbath的專輯曾被美國紐約大學教授Robert Christgau描述為「晦暗而墮落」、「愚蠢、不道德的剝削」。另外遺憾的是,原型金屬的聲音對於70年代保守的搖滾樂圈子來說太具革命性了,因此在主流市場中獲得的成功很有限。和幾支具有地位的知名樂團相比,幾乎所有70年代中期的金屬樂團仍然很小眾,手上沒有唱片合約,並且逐漸被歷史遺忘。當時穩定活動的前衛、華麗和硬式搖滾樂團只會偶爾嘗試原型金屬(或不經意的創作出類似特徵),但從不完全採用這種音樂風格。

    就在傳統重金屬誕生時刻的前後,「重金屬三元老」陸續面臨解散或沉寂,接連離開了聚光燈下。1976年Deep Purple因累積多年的內部問題而一度解散;1980年Led Zeppelin因鼓手John Bonham驟逝而宣布解散;1976年Black Sabbath面臨巨大的稅務壓力、內部爭吵、成員頻繁輪替等問題,起落不定,朝漫長的下坡走去。隨著龐克搖滾在70年代中期興起(1976及1977年達到巔峰),它更快、更響亮、更粗暴、更具侵略性,龐克已經提升了「極端」的標準,而當時的原型金屬無法與之抗衡。它面臨龐克熱潮、迪斯可音樂和更多的主流搖滾夾擊下,專輯銷售量急遽下滑,走向沉寂。領頭宗師們分崩離析,金屬樂不僅出現消亡趨勢,而且還給帶有負面壓力的樂團們貼上了不確定性的標籤。在此困境下,許多新的英國金屬樂團藉助異常迷戀龐克的各大唱片公司,以嶄新的高能量音樂風格積極進取。面對縮小的受眾群體,許多地下金屬樂團開始以低價的低傳真度技術錄音。

    由於顯著的差異 —— 金屬追求吉他獨奏、技術成就、出色的樂感、人聲表現力、高成本的體育場演唱會等。而龐克鄙視這些東西,並開始破壞(嘲弄)一切,他們力求解放被專業主義和資本壟斷的音樂界,主張只要會彈三種和弦,任何人都能玩音樂。金屬和龐克樂迷之間很快就產生某種敵意,以音樂理念來說,龐克追求原始、本能、簡單,而金屬追求技巧、藝術、複雜;審美兩極、價值觀也兩極,雙方樂迷開始互相瞧不起,並且為了競爭有限的表演場地,時常發生激烈的對話衝突及一些流血鬥毆。若在一場演唱會上同時有金屬樂團和龐克樂團,便很難相安無事。不只在歐美,當時在日本也是對立的情況。但他們其實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只是還沒有人意識到。金屬與龐克的關係一直曖昧不清,但不可否認它們相互依存。不幸的是,龐克的還原主義、平民本質將成為該流派的禍根,因為不論是寫新歌或製作都很容易。龐克熱潮沒經過多久,市場上就充斥著低質量的龐克作品,大多數聽起來像是「帶有訊息」的憤怒搖滾樂。對許多聽眾來說 —— 尤其是來自金屬背景的聽眾,龐克變得越來越無趣 —— 直到另起爐灶的硬核龐克出現後,對地下金屬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它提供了必要的火花,點燃70年代末期之後日益沉悶的金屬流派。


Motörhead的領導者:主唱兼貝斯手Lemmy


    在當時針鋒相對的社會環境下,1977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的Motörhead,無意中創造了兼具龐克/金屬的新型態搖滾樂 —— 響亮快速的鼓點、侵略感鮮明的人聲、不斷律動的厚重貝斯、粗野的吉他仍有一些優美旋律,呈現不可阻擋的喧鬧能量。沒有人知道音樂可以那樣演奏,他們引領了兩個陣營之間廣泛融合。如果考慮到這是原本不能好好共存的族群,沒有人敢隨意僭越中間的鴻溝,Motörhead的跨界無疑是一個壯舉。事實上,當時他們既比龐克更原始、更乾脆、更血氣方剛;同時也比金屬具有更流暢的表現力和技術優勢,主唱兼貝斯手Lemmy不但在倫敦地下成了傳奇人物,也成為新興樂團們尊敬的教父,就像是有了血肉之驅的金屬樂本人。許多新樂團立即效仿Motörhead的做法,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意或無意的實踐改良方針 —— 使聲音變得更短促、更純粹、更剛烈,不再強調清晰的和聲,並以快節奏、具侵略性的即興重覆段(特別強調了手掌悶音)及強力和弦為基礎,製作相對較短的樂曲。

(延伸閱讀:金屬、龐克與Motörhead:龐克狂潮中的傳奇跨界

    70年代中期和末期對金屬樂來說相當艱難,在英國的許多城市中,很多年輕人組成的金屬樂團只能在小場地表演。較大的場地通常是保留給排行榜常勝軍的迪斯可音樂,因為業者普遍認為金屬樂的表演沒多少利潤。以往大多數低收入的英國樂團都是在夜總會、酒吧、歌舞廳演出,並磨練自己的技術。他們只有在當地建立自己的樂迷基礎,才能有足夠資格與唱片公司代理人談條件。1975年至1977年間,在各個城鎮中有許多重要的金屬樂團成立,並出現在當地的小型表演場所,如倫敦的Iron Maiden、Angel Witch、Praying Mantis、Girlschool和Samson/巴恩斯利的Son of a Bitch(後來改名為Saxon)/斯陶爾布里奇的Diamond Head/利物浦的Marseille/哈特爾浦的White Spirit/切斯特菲爾德的Witchfynde/韋克菲爾德的Vardis/謝菲爾德的Def Leppard/萊斯特的Blitzkrieg/紐卡索的Venom、Raven和Tygers of Pan Tang/諾丁漢的Hell/曼徹斯特的A II Z/愛丁堡的Holocaust/貝爾法斯特的Sweet Savage等等。


Neal Kay是一位倫敦DJ,許多人視他為英國地下金屬的指路明燈,幫助過許多樂團在當地取得早期的成功


    在英國和國際媒體都著迷於龐克之際,金屬樂團都在社會低層蓬勃發展,保持著地下狀態,同時也透過口耳相傳、樂迷雜誌和少量的音樂新聞緩慢傳播。另外也有一些感興趣的知名DJ,他們在國內各個角落播放這些新型態的金屬作品 —— 倫敦的Neal Kay就是這些DJ中最著名的推手。1975年他開始在一間叫做「The Bandwagon」的迪斯可舞廳工作,並在那個可以容納900人的空間裡裝配龐大的音響系統。他改變了那家舞廳的風格,播放專業的搖滾和金屬樂,並公開這些新興樂團的單曲和試聽帶,形成了樂迷間交換錄音帶的管道之一。另外,除了舉辦空氣吉他大賽、安排金屬明星露面甚至是現場表演之類的活動,觀眾也可以投票向DJ推舉最喜歡的金屬樂來播放。Neal Kay還統計出每週觀眾選出的金屬百強名單,並說服《Sounds》雜誌將之刊登在中縫區域,使該雜誌成為英國第一個對金屬有興趣的紙本媒體。由於百強週榜有參考價值,《Sounds》雜誌瞬間成為金屬迷必讀的刊物。許多年輕的音樂人也意識到,他們不是只能窩在角落玩金屬,還能透過每週一次的百強名單來爭取機會。

    這些新興樂團彼此之間也開始合作、製作合輯,透過獨立唱片公司發行作品。比起三元老和宗師們,新樂團將走向更快速、更有厚重感、更具張力與攻擊性的路線。而短命的龐克熱潮也給金屬樂讓出了表演和發展空間,當Motörhead登上英國專輯排行榜後,他們吸引了一群以其強烈忠誠度而著稱的聽眾,也吸引了新樂團前仆後繼的出現,金屬樂巡演的足跡迅速遍佈全英國。不僅在英國,而且整個美國和歐洲也同樣雨後春筍般四處湧現新的金屬樂團,分隔三地截然不同的音樂運動正在凝聚成一股力量,賦予重金屬新的面貌。儘管如此,各大唱片公司和其發掘部門,都還沒有意識到這股正在崛起的趨勢。因此大多數的新樂團都與小型獨立唱片公司簽約,其拿到的簽約金少到只夠發行單曲,也無法配送到國外。而龐克搖滾衰落後,大多數情況下都朝著更「藝術」和「注重外在風格」的後龐克路線走去。不是特別喜歡(或討厭)這種變化的龐克青年,紛紛轉向最龐克的金屬樂團 —— Motörhead。結果,大量的金屬聲音滲入已經分支的龐克世界,這反過來也會對隨後的金屬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一些龐克族群在憤怒之下,以硬核龐克捲土重來。這種音樂變得更加極端,使用半音階和二和弦曲目。它解構搖滾的邊緣規則而使自己脫離了搖滾,並透過親力親為的方式建立一個內部運轉機器,由小錄音室、自費雜誌、地下電台、小唱片行、錄音帶交易商和俱樂部組成。硬核龐克也成為一個與金屬平行的世界,兩邊的創新互相傳遞,然後推動了對方的進化 —— 硬核龐克學習了震動地板的金屬鼓點,然後將它改變,這些元素後來又被金屬場景接納;金屬樂採用了硬核龐克略顯刺耳的嗓音,把唱法變得更加極端,然後將它們傳回去,在硬核龐克場景又得到了熱烈的迴響。70年代中期開始,金屬樂自己正在經歷與體育場搖滾的眉來眼去,過程中幾乎被同化,但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地下運動又將它拉往另一方向,嘗試與硬核龐克做同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兩種流派都借鑑了搖滾世界的主題,並將其調整到適合自己的形式中。金屬樂採用了體育場搖滾的冗長複雜獨奏,但透過硬核龐克視角的過濾,使它們變得混亂和暴力,也將後期前衛體育場搖滾的延長橋段轉化為新的金屬歌曲結構。反過來,主流搖滾樂也汲取了金屬失真和龐克節奏的理念。




華麗金屬出現、原型金屬出現分水嶺:1970年代末期

    在美國,曾擔任Black Sabbath演唱會暖場團的Van Halen也開始嶄露頭角,其成員Eddie van Halen更確立了當代頂尖吉他手之一的地位。他在首張專輯《Van Halen》中的〈Eruption〉一曲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吉他獨奏之一,同時也被視為金屬樂歷史上的里程碑。Van Halen的作品甚至攻進了流行音樂市場,在美國排行榜上取得驚人成績。他們不僅讓金屬樂變得更有市場價值、重新定義了硬式搖滾和整個搖滾樂壇,也改變了大眾文化,使當代重型音樂成為真正的流行現象。與之前所有偉大的吉他演奏家不太一樣的是,Eddie van Halen顛覆了吉他世界,他不僅開發出一系列新技術和寫作法,革新了吉他演奏方式、也不只是對技巧的完美掌握度讓許多音樂人甘拜下風,還有他執意追求腦海中完美音色的匠人精神 —— 改變了高性能吉他的設計思路,還創造出一種經典的吉他音色「Brown Sound」。


Eddie van Halen,由於精湛的吉他彈奏技術而聞名,成為「吉他英雄」這個名詞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70年代末期,受到Van Halen的成功啟發,金屬樂開始在美國南加州發展起來,華麗搖滾的概念同時也轉移到金屬世界。興起的樂團如Mötley Crüe、Ratt、Dokken及Quiet Riot等都是由於70年代原型金屬(尤其是Led Zeppelin的形象與態度)的影響而組成。一些在日落大道發跡的樂團:例如Mötley Crüe,他們加入滑稽的戲劇效果、華麗鮮豔的服飾、將皮革改為蕾絲、刮蓬噴膠的長髮、在臉上化著誇張的舞台妝;而且他們的音樂更容易令大眾接受、更適合廣播電台播放,因此被稱為「華麗金屬」、「髮型金屬」、「流行金屬」。通常是由視覺造型來區分,因為除了這種風格之外沒有樂團會使用過度的裝扮和誇張髮型。華麗金屬的特徵是濃粧艷抹、搭配女性服飾、甚至女性內衣,因此被認為是凸顯跨性別特質、反叛男人既定形象的流派。另外他們用詞大膽、強調享樂主義和放蕩舉止,其中涉及性、派對和毒品。美國唱片公司已經不停在金屬樂中尋找獲利的方法,但不幸的是,大多數英國金屬樂團並不完全適合美國大眾的口味,而華麗金屬本質上是回應了老闆們的祈禱。事後證明,它確實席捲了美國主流市場,而這場盈利風暴的中心就在洛杉磯。



AC/DC處在重金屬誕生時的邊緣地帶,也被錯誤貼過「重金屬」的標籤,如今人們都同意他們是標準的搖滾樂團


    當新的地下金屬運動在英國興起後,許多年輕的樂團都渴望自己製作原始的、充滿活力的、革命性的音樂。一方面是出於對華麗金屬、商業主義流行的蔑視,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英國龐克的遺產繼續維持下去(一些對龐克沒有好感的樂團,則著手在音樂上全面超越他們)。這些年輕的樂團聚集在車庫裡練習、磨合、創作,迅速形成了對華麗金屬巨大的反作用力。透過演奏更快、更大聲、更強硬的聲音、更激進的歌詞,將早期原型金屬和硬式搖滾重新建構為更具金屬感和前衛的聲音,進而刻劃出獨樹一格的音樂,這就是即將出現的傳統重金屬雛形。英國金屬音樂人通過炫耀飛快的即興重覆段、尖亮的吉他獨奏和高亢的人聲(儘管仍亞於多年後出現的力量金屬),將金屬樂逐漸塑造成如今大多數人都知道的超級流派。

    關於早期樂團是否有資格符合「重金屬」或簡稱為「硬搖滾」的論點,那些以藍調為根源、更重視旋律的作品,在當代就是最重型的音樂。然而在今日已被評為較輕的搖滾樂,這是音樂定義在不同時代普遍升高後的結果。1975年推出《High Voltage》專輯的AC/DC就是最好例證,1983年,《滾石雜誌搖滾樂百科》的條目開頭寫著「澳洲重金屬樂團AC/DC」。搖滾歷史學家Clinton Walker寫道:「在今日,稱70年代的AC/DC是重金屬樂團已經變成不準確的了,以現在的標準來說他們是搖滾樂團。但他們剛出道的年代,那音樂可夠嗆的,又粗又麻」。這個問題不僅是一個變動的定義,音樂風格和觀眾認同的標準也持續在變化中。此外,《滾石》雜誌認為AC/DC是將硬式搖滾和傳統重金屬結合起來的宗師。

    儘管大多數其他帶有「重金屬」標籤的70年代樂團都對音樂史和金屬樂史做出了重大貢獻(包括許多常被遺忘的先驅樂團:Dust、Leaf Hound、Suck、Josefus、Coven、Cactus),但他們的風格都屬於搖滾和硬式搖滾範疇,因此不需要新的流派名稱來對其進行分類,許多人便以「原型金屬」「早期重金屬」來描述這段試驗中的過渡時期,例如音樂人Andrew O'Neil在他的書《A History of Heavy Metal》中便這樣應用。但「原型金屬」這個詞仍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有些人認為重金屬在1970年就誕生了、有些人則認為1980年之前的所有東西聽起來都不像金屬樂(我也傾向這種觀點)。儘管存在歧義,與同時代人相比,Black Sabbath很明顯在70年代開創了一種新的歌曲創作和製作方法,最終為金屬樂流派奠定了基礎。另一些樂團在70年代尾聲發行的作品,用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定義了傳統重金屬的原型,他們成為金屬樂先驅是無庸置疑的。這些樂團中最重要的是 —— Motörhead、Rainbow和Judas Priest。



傳統重金屬的混沌雛形:1978年至1979年

金屬樂始祖之一的Rainbow

    Rainbow的《Rising》(1976) 和《Long Live Rock 'n' Roll》(1978),以及Judas Priest在70年代最後的兩張專輯《Stained Class》(1978) 和《Killing Machine》(1978) —— 為原型金屬指明了創新方向。儘管這四張專輯應該歸類為硬式搖滾,但與之前幾乎所有的硬式搖滾(包括Black Sabbath的70年代專輯)相比,它們專注於更緊湊、更具侵略性的演奏風格、更有能量的歌曲創作。這些專輯是重大的風格演變,因為它們包含了由強力和弦帶動出更鮮明的聲音、令人振奮的吉他獨奏和琅琅上口的人聲,並融入易於理解的流行歌曲結構中。多數主旋律都是圍繞著幾段即興重覆段交替構成,最後逐漸進行到高潮的吉他獨奏,或是即興重覆段的音程向上提高八度,又或是轉調到一個「凱旋式」的大調音階。這些優秀的吉他段落和獨奏克服了所有搖滾歌曲結構的限制。

    《Stained Class》不僅開啟了Judas Priest的巔峰時期,在風格和表現力方面,也是他們職業生涯相當重要的專輯之一,因為它更早塑造和製作了金屬樂的可能性,奠定了「純粹的金屬聲」。如果《Black Sabbath》是火花,那麼催化劑就是《Stained Class》。在〈Exciter〉之類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極端金屬起源的蹤跡。這些作品正在嘗試一種相當「前衛」的、受藍調影響的黑暗聲音,進一步探索了五重奏,走向更具攻擊性的技巧和主題。以悶音節奏吉他和快速雙踏大鼓為主,融合尖亮的人聲和主奏吉他,雖然在模式和音階上仍未擺脫幾十年來的搖滾樂限制,但明顯設立了重振金屬流派的技術基準。這在〈White Heat, Red Hot〉、〈Stained Class〉及〈Saints In Hell〉中也有所展示,雖然形式上更遵循中板節奏,但發展性仍很明顯。就像許多仍在地下活動的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作品一樣,這張專輯也在鍛造金屬上提供了穩固的基礎,以拓荒的原始性而享有盛名。

    1979年初,Motörhead第二張專輯《Overkill》更加提煉他們上一張專輯的元素 —— 響亮、快速、兇猛,是70年代末期最具變革性(或啟發性)的搖滾專輯之一,它並未跟隨Black Sabbath建立的「黑暗」慣例,而是插入真正的「攻擊性」,並以高度集中的即興重覆段描繪出速度所帶來的強烈衝擊力,這種關注「節奏」並交給它主導的創作方式,將會在未來的金屬樂經常見到。如果人們想知道搖滾與金屬之間的界線在哪裡,這就是絕對的界線。Phil Taylor雷鳴般的鼓聲、Eddie Clarke機槍式的斷奏,Lemmy則以震撼貝斯聲和侵略性極強的粗啞嗓音將一切緊密結合。而金屬正在尋求獲得這種能量和暴力,Motörhead無疑比70年代的任何其他音樂或樂團都更「金屬」,不僅設下了速度標竿、將金屬樂帶入另一個維度、確立他們神話般的聲譽,也成為鞭擊金屬等極端子流派的源頭之一。他們的影響力比大多數人設想的還要深遠,如果今天有人認為Motörhead很老套,那只是因為幾十年來有無數樂團模仿了他們的原創作品

    同樣在1979年,以原型金屬為特色的其他代表包括Scorpions和Saxon,這兩個樂團當年的新專輯都處於硬式搖滾和傳統重金屬的邊緣。除了Judas Priest之外,這些重金屬先驅中的每個樂團都在80年代轉回更輕、更靠近硬式搖滾的聲音,將建構金屬樂的工作再次交給其他新興樂團。儘管「重金屬」這個術語已經用了十多年,但它從來沒有一種具體化、有連貫標準的音樂風格可以依附,這個詞在整個70年代仍然相對不明確。然而,最早由Black Sabbath播下並由Rainbow和Judas Priest等樂團培育的重金屬種子 —— 即將發芽成為第一批真正的重金屬作品。



傳統重金屬誕生:1980年

金屬樂始祖之一的Judas Priest

    在某些情況下很少有爭論的:Black Sabbath之後,下一個主要的金屬樂始祖就是1980年發行第六張專輯《British Steel》的Judas Priest。金屬媒體網站「Metal Recusants」評論道:「Black Sabbath創造了重金屬,但將它完善的是Judas Priest」。對許多人來說,Judas Priest是繼Black Sabbath後,深具決定性意義的重金屬樂團。許多金屬音樂人也一再表示,Judas Priest是第一個真正的重金屬。他們融合Black Sabbath的沉重、Deep Purple的技巧,加上些微的Led Zeppelin和他們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為重金屬宗師之一,對許多金屬樂手產生巨大影響力,橫跨三個世代。除開創雙踏大鼓與電吉他同步的十六分音符低音節奏,彰顯了侵略感,也是「雙吉他對決」概念的先行者,使金屬樂有了獨特張力。瑞士作家Ian Christe在他的書《Sound of the Beast》裡面寫道:

「Black Sabbath的觀眾,領略了影響深遠的聲音。到了70年代中期,Thin Lizzy帶來陰沉貝斯和複雜的雙吉他、Alice Cooper的舞台藝術、Queen的炙熱吉他和艷麗歌聲、以及打響中世紀題材的Rainbow...。直到Judas Priest的出現,才從硬搖滾各種不同的亮點中,簡化並統一了金屬樂音調。這是第一次,重金屬成為一個真正屬於它自身的流派」。 


    1980年是重金屬誕生並發展的關鍵一年,當時滲透到音樂周圍的想法和創意已經聚攏、並凝固成一種世人無可否認的新聲音。Black Sabbath在一年前開除了主唱Ozzy Osbourne,改由Rainbow的Ronnie James Dio接替,不同的主唱也帶來不同的歌聲和音樂方式,給了他們另一種寫歌的角度和靈感,與之前幽暗低沉、經常朦朧迷離的搖滾樂截然不同。Judas Priest也擺脫他們在70年代中期浪漫、迷幻、偶爾前衛的搖滾聲音,在即興重覆段中使用結構,同時還精進了錄音與混音品質,開發出迄今為止最具侵略性的專輯,走上一條新的音樂軌跡。Iron Maiden是三組樂團中最資淺的,不過毫無疑問,他們更注重旋律、帶來最多的原始能量和速度,製作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標誌性聲音,迅速吸引大量的忠實聽眾、還有已經四分五裂的部分龐克樂迷追隨。這三個樂團都跨越了搖滾、硬式搖滾和重金屬之間的界線。

    傳統重金屬的誕生便由這三張開創性、同時在1980年4月發行的經典專輯帶頭:Black Sabbath的《Heaven and Hell》、Judas Priest的《British Steel》和Iron Maiden的《Iron Maiden》。這些專輯建立了一種大膽的新風格,進一步砍掉原型金屬的硬式搖滾根源,並完全切斷與藍調的聯繫;聲音更厚實、更粗獷,力道飽滿的活躍鼓點、充滿魅力的貝斯聲線、強勁的節奏吉他和放聲尖囂的吉他獨奏,這一切直到今天仍然是重金屬的典範聲音。它已經不再依附於搖滾樂的形式、樂句、美學和主題,這是一種不同類別的重型音樂,有了自己的意識形態。金屬場景現在雄心勃勃,不論是在唱片市場或是地下音樂界,都充滿了源源不絕的創意和活力,這三個英國樂團不僅引燃了金屬樂的迅速傳播潮,並建立了「重金屬」明確的定義分界線。在接下來的十年裡,隨著數百個樂團模仿這些專輯,重金屬的形式和名字也變得清晰而有內涵,並與之前的搖滾和硬式搖滾專輯有著鮮明無比的區別。




進入主流市場的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及其引起的全球發展:1980年代初期

打開80年代金屬樂大門的Iron Maiden,他們具有深遠影響力


    恰逢其時,以Black Sabbath、Judas Priest和Motörhead為典範,許多英國樂團也逐漸站穩腳步,包括Iron Maiden、Tygers of Pan Tang、Def Leppard、Saxon、Diamond Head、Venom、Angel Witch與Witchfynde等,他們將重金屬吉他演奏技法固定下來,圍繞著一個強力和弦旋轉,並演奏出獨特的奔騰節奏。這些技法在向前進展的過程中會有高潮或獨奏,人聲也與吉他演奏互相配合,或是環繞著吉他。他們同時也掃除了早期金屬樂存在的所有弊病,紛紛展現了重金屬流派的活力。大多數消費者可能並不關心這種新的金屬樂是否從龐克樂擷取了強度或速度。他們只知道這些音樂更猛、更大聲、速度更快,而且他們喜歡它。之前隨著龐克在1977年爆紅時,英國出現了多家新的音樂媒體,其中《New Musical Express》、《Sounds》等雜誌開始注意到這一股新興的金屬樂團潮。《Sounds》雜誌編輯Geoff Barton將這波音樂洗禮稱為「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有時寫做:NWOBHM,這是一股運動,不是子流派)。

    當時的英國感覺就像一個正在走向世界末日的國家,社會動盪頻繁、經濟大蕭條和攀高的失業率,發生了一些無政府狀態,美蘇冷戰局勢升溫後更蒙上了陰影,一切都很沉悶陰鬱。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以響亮和戲劇性的音樂、聽起來十分抓耳的美妙旋律,改變了音樂市場的面貌。蓬勃發展的金屬場景吸引了許多不同族群,並與他們建立了文化及時尚等各種聯繫,包括長髮的搖滾樂迷、一些機車幫會的成員和許多心灰意冷的龐克迷。人們很容易以為「英國重金屬新浪潮」聽起來會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音樂運動。事實上,它是一個複雜多樣的場景,從當時音樂中的許多事物中吸收了各種成分,因此有一個極端的Venom(撒旦意象的邪惡曲風)到另一個極端的Praying Mantis(旋律性的體育場搖滾)。這股浪潮在金屬歷史中獲得了半神話的地位,他們將重金屬大刀闊斧的變革後,又在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具有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力,並賦予重金屬一個到今天都仍連貫的身份。

    1980年10月,Motörhead發行了第四張專輯《Ace of Spades》,毫不跟隨所有其他樂團的路線,依舊狂躁、響亮而刺耳,沒有任何商業妥協的跡象,這張專輯幫助他們在未來幾十年徹底改變金屬場景,許多極端子流派的先驅都受到他們影響,然後再繼續將Motörhead標誌性的音樂元素傳承給下一波樂團。其中收錄的〈Ace of Spades〉營造了獨特的氛圍,過載的貝斯強力和弦直到結尾才願意停下來,當曲畢回歸寂靜時,你的耳朵還在響。歌詞和音樂相得益彰,輕鬆呈現Motörhead想要表達的圖像。這首歌更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受歡迎、廣受音樂及評論界好評(從鄉村音樂到前衛音樂,幾乎每種流派都給予了讚美)的經典歌曲之一,引起了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的共鳴。這張專輯讓樂團的國際名聲呈指數增長,衝上英國專輯排行榜第4名,並闖入美國專輯排行榜,為全世界的金屬運動鋪平了難以磨滅的道路。其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每當人們提起Motörhead時就會想到黑桃A。


Venom借鑑了Motörhead所做的一切,讓金屬樂變得更極端、更沉重、更有衝擊力,最後再戴上令人震驚的魔鬼面具


    隨著Judas Priest和Motörhead都登上英國專輯排行榜高位,「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也突破瓶頸進入主流市場,其中Iron Maiden和Saxon的專輯都獲得好成績。而其他樂團如Venom、Diamond Head雖未完全獲得商業成功,但也影響了地下金屬樂發展。Venom具有龐克的原始、Motörhead的節奏、Judas Priest的皮革鉚釘、Kiss的現場表演,再加上故意用來嚇人的惡魔審美。當十年前Black Sabbath哀求上帝幫助他們抵抗撒旦,Venom卻大聲宣揚自己就是要追殺你的撒旦。這個公然擁抱邪惡的樂團非常奇特,因為龐克迷認為他們是硬核龐克,而金屬迷認為他們是重金屬,但實際上兩者都不是。因為Venom創造了全新的東西、一種當時還不存在的混合流派,直到第二張專輯《Black Metal》發行後,大家才意識到這是沒人探索過的全新聲音,開始稱Venom是黑金屬樂團。這個分類在今天會有歧義,但他們確實一舉引爆了整個黑金屬世界,甚至是早期的死亡金屬場景都受其啟蒙,許多樂團都延伸這種音樂風格、歌詞主題和魔鬼圖像 —— 帶有五角星的《Welcome to Hell》專輯封面極具標誌性,毫無疑問,它在當時震驚了很多人,也影響到大多數極端金屬樂團的誕生。

    Iron Maiden的第二張專輯《Killers》被人們描述為「速度金屬和力量金屬的藍圖」,具有多樣性、侵略性、技術和旋律性。製作上也更清晰、更具金屬感,進一步完善其標誌性的音樂元素(雙吉他獨奏、突出的貝斯聲線、層次分明的和聲、緊緻的即興重覆段和樂段、乾淨俐落的節奏感等)。他們之後還將加入基於歷史、文學故事、影視作品和神話的豐富歌詞主題,並以這種獨特風格統治金屬界。雖然這不是他們的最佳專輯、傳奇主唱Bruce Dickinson也還沒加入,但是將旋律、原始能量、複雜歌曲結構結合在一起,對樂團的職業生涯和整個年輕的重金屬流派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金屬貝斯大師Steve Harris雖然還未完全釋放他「野馬般」的三連音,但已經在早期專輯中展現出神入化、堅如磐石的彈奏技巧,啟發了無數音樂人。這時的Iron Maiden才第一次展開世界巡演,日後這個樂團也會成為地球上其中一個最經久不衰、規模最巨大、票房號召力最強的巡演機器。

    在「英國重金屬新浪潮」踏上國際征程之後,金屬樂在80年代初越來越受歡迎,是第一次在英國以外如此活躍。1981年MTV音樂電視網成立之後,許多金屬音樂人藉助大量電視曝光而受益,如果樂團的影片能放上頻道,銷售量往往就會跟著飆升。英國的Def Leppard就因《Pyromania》的音樂錄影帶而在美國成為超級巨星。Quiet Riot也藉由專輯《Metal Health》成為美國第一支在排行榜上登頂的樂團。1983年美國加州舉行的美國音樂節成為讓金屬樂日益普及的關鍵,當時「重金屬日」邀請了Ozzy Osbourne、Van Halen、Scorpions、Mötley Crüe、Judas Priest和其他樂團,輪番在一個巨大的舞台上演出,配合著壯觀的音響效果。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有數十萬人次參加了活動,但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僅是為了看「重金屬日」而來。相對而言,它就是當時的MTV金屬,或者是你會在剛推出的MTV頻道上看到的東西。這表示風格並不像現在那麼極端,但在那個時候,它就像是對於70年代音樂中逐漸蔓延的「愛可以拯救一切」心態的巨大反擊。金屬樂重新帶回了戰爭的主題,而且很憤怒。

    同時,在Motörhead、「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和硬核龐克場景的滋養下,一個新的美國地下金屬場景正在孕育。他們借鑑了地下龐克樂的一些策略 —— 錄製自己的試聽帶、透過自己的樂迷雜誌和錄音帶交換通路傳播資訊、形成自己的獨立唱片公司。他們做的音樂都比硬核或英國新浪潮樂團更重、更快、更猛,甚至超越他們的教父Motörhead。這些年輕的美國地下樂團,如Metallica、Slayer、Anthrax以及其他許多人,都將在幾年之內為自己玩出來的金屬而自豪,他們用更準確的術語來形容他們狂暴的音樂體系 —— 強力金屬、速度金屬或鞭擊金屬。這些年輕人發現了一個撒旦反抗世界的神話,這個世界中「善良」一詞的意思是順從、無知、盲目的以犧牲現實主義為代價,來追求個人利益。他們猛然掀開幸福商業烏托邦下潛藏的醜惡黑暗面,將金屬元素融入了節奏和歌曲結構,但其能量來自於純粹的硬核龐克,金屬樂有了新的聲音。而這些樂團出現後將如海嘯一般襲向聽眾的耳朵,從此改寫了音樂的歷史。


高崎晃,Loudness的吉他手。他以反手點弦技術開創者而聞名,被譽為日本吉他之神


    早期金屬場景有四個主要發展中心,分別是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日本可能是金屬界最被低估的場景,人們經常遺忘它早期的金屬活動,也許是受到文化鴻溝、語言隔閡或該國封閉的音樂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日本與整個金屬歷史的對話往往被其他焦點所掩蓋。但其實當地很早就有大量金屬樂團成立,例如Bow Wow、Nokemono、44 Magnum、Earthshaker、Loudness、Anthem、聖飢魔II、X(多年後改名X JAPAN)、United、Sabbat等。其中Loudness成為第一支在歐洲巡迴演出的亞洲金屬樂團,並率先與美國唱片公司簽約。他們的風格恰好符合80年代的金屬樂審美,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對於西方金屬樂聽眾關注亞洲重型音樂來說非常重要。由於Loudness成功進軍,金屬樂在日本迅速傳播,創造了一支蓬勃發展的樂迷大軍,再加上該國對於接納西方文化有悠久歷史,日本成為唯一一個在70和80年代都擁有穩定金屬樂產量的亞洲國家。

    日本的先鋒樂團們多數都受到西方樂團的影響,並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大熔爐,使所有不同的聲音共存於一張專輯、甚至一首歌中。當然,他們也在自己的金屬樂中添加了日本風味,而且幾乎所有樂團都用日語唱歌,這也使日本的金屬場景十分獨特。雖然不像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或瑞典那樣高產量,但在這個場景中絕對可以找到不少珍品。80年代的日本有兩大場景 —— 關西和關東。「關西」場景以日本西部的大阪為中心,最初主要受70年代西方樂團的影響,在1980年前後已經建立起來。關西樂團在處理重金屬聲音時經常採取藍調、旋律優美和更經典的方式,稍微往硬式搖滾或傳統重金屬的方向傾斜。而另一邊則相反,「關東」場景以日本東部的東京為中心,形成於關西場景出現之後。受到後來的樂團、視覺系文化崛起和其他日本現象的影響,關東樂團對重金屬的處理方式更加不尋常、更有趣也更大膽前衛,經常有殺手級的嫻熟演奏,以及各種五花八門的奇思妙想。


X,日本歷史上第一個以獨立專輯登上主流排行榜的樂團


    在美國這邊,鋒頭正勁的華麗金屬遭到金屬迷相當大的蔑視,他們認為它是假金屬。這些年輕的死忠金屬迷大多生活在郊區,因此有很多人都被硬核龐克場景所吸引,並組建自己吸收龐克元素、效仿英國新浪潮的金屬樂團。但洛杉磯大多數地下表演場地都是龐克樂,而且幾乎所有唱片公司都對任何「不華麗」的金屬沒興趣。直到Metallica搬到舊金山,排除萬難發行了首張專輯《Kill 'Em All》並在地下音樂界聲名大噪後,他們站上了鞭擊金屬的前線,激發許多樂團追求這種更極端的金屬聲音。Slayer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音樂中的黑暗色調不僅也會站穩在鞭擊金屬界的四巨頭地位,很快也將飄洋過海影響歐洲土地上的樂團。

    《Kill 'Em All》展示了一個新的金屬樂藍圖,它發展了Motörhead的極端、Judas Priest及其他英國樂團的細緻技巧,利用速度將所有能量塞進普通長度的歌曲中。此外,速度也將演奏複雜性提高,它影響了節拍密度,因此過去那些只有一兩個音符的吉他演奏,在更快的速度下會顯得極其複雜。同時,他們也調整了樂器的相對位置,將即興重覆段從鼓聲中解放出來,吉他可以在不改變鼓聲的情況下靈活變化,而無需強制改變速度(儘管他們也很喜歡突然來個變速)。綜上因素,吉他演奏本身變得更為豐富多樣,它也代表金屬掙脫了「主歌 — 副歌」的傳統搖滾世界,建立類似前衛搖滾的結構複雜性,而且還接收了硬核龐克真正無法無天的能量。最初,這些變化並不明顯,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之前的重金屬,也包含許多搖滾樂的傳統,但Metallica透過獨特的濾鏡將這些慣例漏斗化,並實現鞭擊金屬聲音上的統一。此外,隨著許多創意悄悄的進行雕琢,例如使用前奏來改變歌曲結構,預示了這個新的子流派將要走向何方。

    Slayer則將金屬樂帶往一個稍微不同的方向,他們結合Discharge脫離打擊樂的高速彈奏、Judas Priest建築美學般的即興演奏、Iron Maiden的旋律底層結構,再將無與倫比的音樂恐怖力量釋放到人間,把害怕(抗拒)真相、外表純真卻內在腐朽的現實世界變成「掀老底」的戰場。儘管與後來的作品相比,《Show No Mercy》這張專輯顯得不足為奇,仍有很多傳統重金屬傾向,但當時它革新了金屬和龐克 —— 在歌詞中運用歷史、哲學和宗教主題,將金屬樂從純抱怨的硬核龐克/重金屬的享樂主義中擴展開來,並使用較長的樂句、透過顫音掃弦技巧增加更大的靈活性、將和弦變化與小鼓節奏分離,使吉他主宰了作曲,可以在一個樂句中使用不同的即興重覆段,並且也擺脫「主歌 — 副歌」的通俗模式。雖然所有成員都為其標誌性的聲音做出貢獻,但Jeff Hanneman蜘蛛般的、棱角分明、具有欺騙性的複雜即興重覆段,幫助建立了多變歌曲結構、突如其來的樂段對話及劇烈動態,向我們展示了地下極端金屬樂團的原型。


Slayer結合了硬核音樂的直率風格、重金屬的想像氛圍、前衛搖滾和古典樂的結構編排,幫助創造了死亡金屬的原始聲音


    鞭擊金屬在地下發展的同時,傳統重金屬也朝著幾個不同的方向發生改變。其中一個變化很可能是因為華麗金屬取得商業成功,導致Iron Maiden的第三張專輯《The Number of the Beast》出現不小轉變,強調了史詩、頌歌及體育場搖滾類型的聲音。這在市場上得到了回報,專輯銷量達到1,400萬張,成為當時最暢銷的金屬專輯,也是他們至今為止最成功的一張。很難說Iron Maiden是主動想嘗試華麗金屬的聲音,但可以肯定多少受到了影響。我們將〈Run to the Hills〉與他們之前的〈Phantom Of The Opera〉比較看看,就能清楚聲音改變的幅度,顯然不只是人聲更加突出,吉他也往後站了一步。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是史上最偉大、具影響力的金屬專輯之一,它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之作。Iron Maiden將重金屬的藝術形式提升不只一個檔次,他們將會加冕為金屬世界的皇室貴族,對幾代搖滾和金屬樂團的影響力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第二個變化是「歸根」,Pagan Altar和Witchfinder General等樂團把早期Black Sabbath創造的泥濘聲音帶回來了。這兩個樂團在地下音樂界中備受推崇,很明顯樂迷們對這種將近十年沒有出現的聲音非常渴望。一小部分美國金屬迷也非常欣賞這種黯沉的聲音,並且形成了幾個朝著它跟進的樂團,但是他們很少或根本沒有留下錄音作品,現在我們對此知之甚少。後來其追隨者將這種特殊風格稱為「毀滅金屬」,命名靈感可能是來自Black Sabbath的〈Hand of Doom〉,這首歌聽起來就圍繞著邪魅幽暗的氛圍。順道一提,有金屬迷認為比起傳統重金屬,毀滅金屬才是金屬樂最早的父流派,因為人家Black Sabbath老早就在玩這種風格了。

    第三個變化則在美麗又令人恐懼的阿爾卑斯山下,一支名為Hellhammer的樂團發行一系列試聽帶,主唱呈現摻入雜質一般的粗噪嚎叫聲;簡單的即興重覆段感覺有點蠢又沒技巧,吉他手好像第一次拿樂器,加上非正統的全音符和方向感模糊的歌曲結構 —— 聽起來就像自由爵士版的Black Sabbath正在嘔吐。這些試聽帶在當時是前所未聞的音樂,大多數金屬迷嘲笑(鄙視)這些作品,認為它們是粗拙、瘋顛的瑕疵品。儘管那時候許多人討厭它,但與之前任何其他遭受批評的樂團都不一樣,這將會成為極端金屬的關鍵特徵之一,也在定義黑金屬音樂方面發揮巨大作用,震撼了地下金屬樂的核心,並在多年後獲得讚譽和歷史地位。這株從傳統重金屬中長出的新芽,將在多年後與其它分枝交叉發展成金屬樂最魁梧的兩棵大樹 —— 黑金屬與死亡金屬。

    第四個變化隨著Manilla Road發行的第三張專輯《Crystal Logic》浮現,既複雜又大膽的歌曲結構、非凡的即興重覆段和大段吉他獨奏、講述戰鬥和魔法的奇幻歌詞、同時還圍繞了些許中世紀氣息,並在最後帶來一首長達12分鐘的史詩曲目。當時它本質上是「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和鞭擊金屬的混合體,比1982年的傳統重金屬更帶勁一點,但沒有鞭擊金屬那麼強烈的侵略感,這代表美式力量金屬已經紮根了。要知道他們前兩專輯仍有原型金屬的味道,它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導致鼓手不願繼續打這種較快的歌曲而退團。儘管最初並不受人們重視,但是和許多80年代初期的先驅們一樣,都在許多年之後收到他們應得的聲譽,這張專輯也成為金屬迷們重視的經典作品之一。



華麗金屬扶搖直上,多股地下運動再起:1980年代中期至末期

Twisted Sister,華麗金屬在MTV頻道上的早期面孔之一

    焦點回到英國,「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已經急速衰退了,由於太多唱片公司過度消耗這股重金屬熱潮的價值,爭先恐後的簽約、短視近利,讓它在市場上急速膨脹後,再把營銷資金押在少數幾個樂團 —— 大多數有潛質的樂團只能發行試聽帶或一張專輯後就解體了,因為在市場過度飽和的情況下很難獲得任何回報,這首先瓦解了新浪潮革新的力量。其次是MTV音樂電視網改變了市場環境,音樂錄影帶的盛行讓市場開始推崇視覺吸引力,這是一些英國樂團所欠缺的。對於沒有唱片合約、或隸屬小型獨立唱片的樂團來說,要打入市場就變得非常昂貴。而對許多樂團來說,成為MTV搖滾明星的願望實在太強烈了,他們試圖轉型、變得更加「華麗」,以適應廣泛群眾期待的新口味。然而他們都失敗了,不僅無法再打入新市場、也流失了舊有的樂迷。最後是鞭擊金屬崛起和華麗金屬的商業續航力,它們都帶走了新浪潮運動的聽眾基礎。

    雖然「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已經淡出並消亡,但英國金屬樂對全球的年輕音樂人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群結隊的地下樂團衝鋒陷陣,開始宣揚早期速度金屬、鞭擊金屬、黑金屬和死亡金屬的叛逆之聲。正如「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修改和擴展早期的金屬樂一樣,Mercyful Fate、Metallica、Slayer等地下樂團著手改變既定的重金屬規範,以匹配他們新鮮的美學和題材,但最初也還保留著與前一個時代的聯繫。在其他情況下,如Hellhammer則代表與「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明顯分道揚鑣,以喚醒已經休眠了十多年的「安息日主義」,重振並加劇它黑暗的方向。這些新一代樂團很快就忙於消滅過去的規則,地下金屬樂似乎越來越遠離80年代初期激動人心的聲音。但是另一種金屬樂形式也開始出現,後來確定稱之為力量金屬。更準確的說,它是對傳統重金屬的延續或擴展,深深扎根於新浪潮建立的音樂句法和主題之中,而不是分裂出去。他們擁抱一種更輕巧、更積極的能量,以充滿活力、熱情和歡慶的音樂重新詮釋金屬精神,發展出另一條路線。

    到了80年代中期,華麗金屬專輯的銷量已經翻了一倍、主宰了美國音樂排行榜,他們不但常駐於音樂電視節目,還不停在體育場級別的巨型場地舉行巡迴演出。例如Poison、Skid Row、Cinderella和Warrant等樂團都聲名鵲起。而來自紐澤西、融合硬式搖滾和華麗金屬特點的Bon Jovi,自第三張專輯《Slippery When Wet》(1986年)發行後獲得了巨大成功。類似路線還有瑞典樂團Europe,他們也是從第三張專輯《The Final Countdown》(1986年)發行後成為國際巨星,其主打單曲〈The Final Countdown〉在全球25個國家的唱片排行榜奪冠。然而,關於那些將外型置於音樂內容之上、標榜俊俏臉蛋、甚至賣弄性感身材的金屬 —— 公眾已經開始討論它是否屬於金屬樂。這引起了金屬迷的緊張和譴責,他們不希望金屬與搖滾混雜成更輕薄、更符合大眾胃口、更商業化的形式。他們想跳出由社會體制建立的框架,並希望有如Black Sabbath那樣(但更極端)的音樂引導他們。相反的,社會體制想要同化他們、並希望抹除金屬樂中不被大眾接受的元素。這種思維斷層刺激了重金屬流派的下一波運動。





其它子流派爆炸式發展:1980年代、1990年代及2000年代

    1981年至1983年是金屬樂歷史上很有趣的一段時期,因為那時剛滿週歲不久的傳統重金屬就開始往多個方向衍生分支,這時期的鞭擊金屬、力量金屬、黑金屬幾乎都是從「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發展出來的,但當時各路先驅仍然被認為是傳統重金屬的一部分。在所有金屬子流派中,傳統重金屬周圍最寬泛的模糊區域存在於80年代的速度金屬、早期力量金屬、以及本世紀興起的傳統重金屬新浪潮,它們的聲音演變或差異都相對較小。另外值得留意的是 —— 傳統重金屬也與傳統毀滅金屬、老派鞭擊金屬、歐式力量金屬的高速聲以及美式力量金屬有不同程度的內在重疊;它和黑金屬之間也有一段很小但具有歷史意義的連結。由於相關流派的創意堆砌,許多專輯可以歸入多個金屬子流派,或用混合術語描述。一個完美例子是美國樂團Sanctuary的專輯《Refuge Denied》,它可以被認為是一張傳統重金屬專輯,同時也有鞭擊金屬和美式力量金屬的強烈特點。

    1983年至1991年是金屬樂的黃金時代,位居流行度和影響力的頂峰,美國和歐洲金屬樂之間原本截然不同的界線變得模糊,各種金屬流派開始混合,然後又各自發展出更多子流派,地下金屬音樂界曾多次產生複雜的融合曲風,例如跨界鞭擊金屬。80年代的每一年都出現更具侵略性、更具技術性和更極端聲音的音樂。突然間,寬泛適用於這種風格早期產物的術語「重金屬」也不再與大量新樂團相關了,因為新衍生的所有子流派按照些許風格差異化,都有了各自的前綴分類詞,只保留一貫的「金屬」作為後綴詞。於是人們將快速演變的重金屬子流派們統稱為「金屬」,這種約定俗成的作法變得越來越普遍。

    美國線上音樂資料庫AllMusic以及搖滾樂網站「MusicMight」評論家Garry Sharpe-Young將地下的(極端的)金屬樂分為五大類:鞭擊金屬、死亡金屬、黑金屬、力量金屬,以及相關的其他風格如毀滅金屬和哥德金屬。早期的極端金屬是一種非常原始和混亂的音樂風格,通常很少考慮樂器的熟練程度,並且盡可能去展現侵略性和狂暴感。後來演變為黑金屬,並與鞭擊金屬混合形成死亡金屬。現代意義上的「極端金屬」一詞通常用來涵蓋黑金屬、死亡金屬、鞭擊金屬、金屬核、(某些)毀滅金屬、污泥金屬和其他子流派 —— 以及不完全適合歸於上述任何流派的「極端」樂團。

    目前歷史上有大約16萬個金屬樂團留下名字(包括積極活動中、狀況不明、已解散的)。當你在The Metal Archives數據庫中搜尋時,會發現極端金屬樂團是最多的。許多樂團可能在幾個子流派中重疊,但無論如何,極端金屬確實比人們想像的更普遍。下面列出2023年初的數據,將各大子流派在金屬音樂家之間的盛行規模可視化(數據代表有多少個樂團涉及該流派):

  • 死亡金屬 —— 55,453個樂團
  • 黑金屬 —— 46,186個樂團
  • 鞭擊金屬 —— 32,220個樂團
  • 傳統/經典/重金屬 —— 24,816個樂團
  • 毀滅/污泥/迷幻金屬 —— 17,904個樂團
  • 前衛金屬 —— 13,086個樂團
  • 力量金屬 —— 9,228個樂團
  • 蠱戮金屬 —— 7,402個樂團
  • 輾核 —— 7,067個樂團
  • 金屬核/死核 —— 6,904個樂團
  • 交響金屬 —— 4,347個樂團
  • 哥德金屬 —— 4,033個樂團
  • 民謠/維京/異教金屬 —— 3,487個樂團
  • 速度金屬 —— 3,035個樂團
  • 先鋒/實驗金屬 —— 1,851個樂團
  • 工業金屬 —— 1,507個樂團


    由於各大子流派同時在地下場景爆炸式的發展,所以這邊先介紹幾個主要的流派。90年代之後的發展我放到最後階段。


毀滅金屬(Doom metal)

The Obsessed(毀滅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毀滅金屬(又譯末日金屬、厄運金屬)可能是傳統重金屬的第一個子流派,歷史可追溯至Black Sabbath的Tony Iommi,資料庫網站Allmusic認為,他開創的即興重覆段風格極大影響並定義了毀滅金屬的基調:「毀滅性高的悲觀主義、厚重陰沉的慢節奏,整體有著絕望恐懼的瀕死感」。1971年,Pentagram延伸了這種沉重黑暗的音樂。接著,經過Blue Cheer融合應用,這種風格輾轉傳到美國。在80年代中期,一批新興樂團如加州的Saint Vitus、馬里蘭州的The Obsessed、芝加哥的Trouble,英國的Witchfinder General以及在瑞典的Candlemass都對發展上有重要貢獻,自此被定義為「毀滅金屬」。

    毀滅金屬通常以藍調音階、五聲音階、降e小調、c小調、升c小調、f小調來演奏。在節奏上拒絕其它金屬流派講究的「快速」,通常在60BPM左右(甚至有40BPM以下),它的演奏速度緩慢到像是在地上爬行。這種音樂風格也影響到Melvins這些另類金屬樂團。相較於其他金屬樂流派,毀滅金屬更加大膽和創新,它強調憂鬱的節奏、絕望的壓迫氣氛和相對陰森的心境。一些毀滅金屬樂團,也受到80年代地下哥德搖滾和後龐克的影響,無論音樂風格如何變化,在歌詞、和聲、音樂氛圍的營造上都有相似的黑暗主題。例如Mindrot經常被認為在毀滅金屬中融合了死亡金屬和哥德搖滾。毀滅金屬流派的吉他手經常受到低估和忽視,並且不被人們認為是金屬樂中最偉大的演奏家,因為他們通常寫出緩慢、簡單的即興重覆段,對一個吉他手來說並不難掌握。雖然這有可能是真的,但毀滅金屬吉他手依然需要很好的精確度和紮實技術,才能保持這樣的即興重覆段而不搶拍/拖拍。總而言之,毀滅金屬就像黑金屬一樣,更追求音樂性而不是技術性。

    在整個70年代末和80年代,它面臨著來自華麗金屬等流派、以及新興的鞭擊金屬、速度金屬和力量金屬的殘酷激烈競爭。許多毀滅金屬樂團專注於中等或慢節奏的即興重覆段、長篇的歌曲,並且更側重於哀悼、悲傷、淒涼、絕望、抑鬱和死亡等個人主題(但有些樂團寫了關於毀滅的王國、失落的種族這樣奇幻類型的歌詞),特別是速度上的緩慢,導致更習慣於快節奏金屬風格的樂迷忽視它,而且主流媒體也普遍無視它的存在。一直到了Candlemass的專輯《Epicus Doomicus Metallicus》(1986年)發行後,毀滅金屬才第一次引起了商業關注。儘管如此,面對更多的商業流派(如華麗金屬)、更具侵略性的流派(如鞭擊和死亡金屬)以及更傳統的流派(如力量金屬),毀滅金屬仍然非常小眾。某種程度上,它在90年代末期的時候還一度「死掉」。

    1991年,英國樂團Cathedral發行首張專輯《Forest of Equilibrium》,激起一場毀滅金屬的新風潮。同時,被歸類為「死亡毀滅金屬」流派的樂團Paradise Lost、Anathema和My Dying Bride,在歐洲引起「哥德金屬」誕生。此外,挪威的Theatre of Tragedy和Tristania使用男女雙主唱編制,將這股風潮吹回美國,代表性樂團如紐約的Type O Negative。在美國紐奧良,Exhorder結合了毀滅金屬、鞭擊金屬和硬核龐克,因此誕生了毀滅金屬的子流派「污泥金屬」,其他重要的樂團有Eyehategod和Crowbar。之後的十年間,加州的Kyuss和Sleep受到早期毀滅金屬影響,開創了追求迷幻曲調的「迷幻金屬」。而西雅圖的Earth則影響到「蜂鳴金屬」的誕生,歌曲往往缺乏傳統意義上的節拍或節奏,看似永無止境的失真,而且通常很長。

    儘管毀滅金屬在主流中並不為人所知,但它卻有著悠久歷史。這個流派及其相關的子流派導致了油漬搖滾、污泥金屬、哥德金屬、大麻搖滾等流派興起,但毀滅金屬本身(大部分)從未真正闖入主流,它仍然受到金屬核、另類金屬和死亡金屬等流派所掩蓋。許多人主張它被忽視是因為速度很慢,因為許多金屬歌曲 —— 尤其是來自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時代的歌曲,都強調了金屬樂只能是快的觀念,諷刺的是許多早期和代表性的毀滅金屬專輯節奏其實沒有很慢。最近已經顯示出該流派對新時代搖滾的影響,特別是在傳統金屬復興的場景、復古毀滅金屬或「神秘搖滾」運動中。隨著Ghost、The Sword和Black Sabbath的成功之後,毀滅金屬終於開始受到不僅僅是主流關注的痕跡,因此有一些人推測這種流派可能正在成為金屬的新趨勢。



速度金屬(Speed metal)

Anvil(速度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相對而言,大部分速度金屬聽起來就像加速版的傳統重金屬,近似於早期的鞭擊金屬,它在重金屬之上追求演奏速度,然後再強調了一些旋律性和推進感,有時會呈現出一點龐克風味。事實上,80年代許多樂團發行速度金屬專輯後,很快就「演變」成其他音樂風格(主要是鞭擊金屬或力量金屬),這也得人們不容易辨識出速度金屬。改名前的日本樂團X JAPAN(1985年至1992年)是速度金屬重疊鞭擊金屬並注入龐克感的完美例子,如〈I'll Kill You〉這首歌。資料庫Allmusic稱速度金屬的特點為「極其迅速、具研磨性、而且對技術有很高的要求」,並且認為「速度金屬在誕生後逐漸降慢速度,而演化為鞭擊金屬」。與鞭擊金屬相比,速度金屬樂團不太可能使用怒吼的人聲,它更受到傳統重金屬根源的影響而不是硬核龐克。簡單來說這個流派有點「鞭」才從傳統重金屬中衍生出來,但和鞭擊金屬相比它又不夠「鞭」。

    該流派名稱的由來是Deep Purple的〈Speed King〉,這首歌錄製於1969年,不僅速度很快而且技術性也強,在錄音過程中產生了明顯的失真。而Black Sabbath的〈After Forever〉、〈Electric Funeral〉、〈Into the Void〉和〈Under the Sun (Every Day Comes and Goes)〉都是當時的快節奏歌曲。Judas Priest開創的概念「雙吉他對決」:兩支相互較勁、試圖超越對方的吉他獨奏,成為速度金屬重要的元素之一。他們也比大部分樂團的速度更快,如1978年的〈Exciter〉便具有純粹兇猛的速度感。成立於1978年的加拿大樂團Exciter和Anvil被認為是第一波速度金屬樂團。1979年,英國樂團Motörhead發行第二張專輯《Overkill》便是典型的速度金屬。德國樂團Accept也在速度金屬及鞭擊金屬的發展中產生重要作用,特別是1982年的單曲〈Fast as a Shark〉。

    80年代早期開始,是華麗金屬的全盛時期,這時期主流金屬樂的演出及製作開始走向精緻與商業化。從這時起,金屬樂漸漸有了明顯的分水嶺,許多地下樂團尋求更疾速、更極端的聲音以避免被主流同化。自「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剔除藍調並增加音樂張力後,速度金屬也承襲這一方向,沒有藍調的影子、減少和聲、強調即興重覆段的複雜結構,以低沉的強力和弦悶音、爆發式的急速撥弦,產生很有衝擊感的聲音,並恢復了節奏吉他的力量,同時發揮傳統重金屬的旋律。在舞台表演上也與華麗金屬相反,訴求原始金屬的野性,人聲開始有點像喊叫而不是唱歌,也不使用絢麗的燈光與外型裝扮,並創作出越來越快的歌曲,這震驚了當時的人們,也是速度金屬樂團與之前「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不同的主要原因。它作為一種演奏技巧而擴散到力量金屬、死亡金屬、黑金屬、視覺系和其他音樂類型中。



鞭擊金屬(Thrash metal)

Metallica(鞭擊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70年代末期鞭擊金屬開始在地下場景發展,它最初受到Judas Priest的低音節奏、Motörhead高爆發力的獨特風格啟發,隨後再加上速度金屬的即興重覆段及曲速、硬核龐克的鼓點速度和咆哮人聲、「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技術派演奏與厚重聲音影響而在美國出現,特別是在舊金山、洛杉磯和紐約。其中以舊金山灣區最為活躍,樂團之間在音樂極端性上激烈比拚,很快形成了灣區鞭擊金屬。80年代初期,除了美國,世界各地都發生著鞭擊金屬運動,包括德國、加拿大、巴西、英國、芬蘭、丹麥、瑞士和澳大利亞。到90年代流行度逐漸下降後,它的新子流派「蠱戮金屬」也活躍了一陣子 —— 更側重於有節奏的律動。 然而,鞭擊金屬仍然是最廣為人知的金屬流派之一,並且從未真正消亡。

    鞭擊金屬強調侵略感,具有大量即興重覆段(而且往往很快很複雜)、節奏起伏不定、頻繁變速、極度活躍的音階和琶音、十分搶眼的速彈吉他獨奏(並使用諸如手掌悶音、掃弦、連奏樂句、交替撥弦、跳弦和雙手點弦等技巧)、突出的快速鼓聲與所有金屬流派中範圍最廣的唱腔(清腔、粗啞的吶喊、怒吼甚至死腔)、大多數歌曲都是e小調或d小調。歌詞包含虛無主義或反映政治及社會問題,常涉及街頭暴力、吸毒、殺戮、戰爭、疾病等偏向殘暴血腥或嚴肅的議題。鞭擊金屬被形容為「混亂之城的音樂」、「饒舌樂的陰沉親戚」

    這個流派因為「鞭擊金屬四巨頭」(有時稱作四大鞭)而開始普及:Metallica、Megadeth、Anthrax和Slayer。而在歐洲則有「德意志三大鞭金」(有時稱作條頓三鞭)Sodom、Destruction、Kreator,他們是在歐陸推展鞭擊金屬的核心樂團。而其他具有影響力的樂團,包括了舊金山灣區的Testament、Exodus,紐澤西的Overkill、巴西的Sepultura、Sarcófago等等。雖然鞭擊金屬一開始是地下音樂,但幾個主要樂團很快就擴大了該流派的影響力,其中Metallica在1986年的專輯《Master of Puppets》登上告示牌200大專輯榜第29名,並奪下該流派第一張美國唱片業協會、加拿大音樂協會、英國唱片業協會的6×白金唱片認證。兩年後,樂團的專輯《...And Justice for All》登上告示牌200大專輯榜第6名、獲美國唱片業協會8×白金唱片認證。而Megadeth和Anthrax在美國唱片排行榜上也有前40名的紀錄。

    Slayer雖然在四巨頭中的商業表現落後,但其1986年發行的代表性專輯《Reign in Blood》中,他們展現更破壞性的吉他音色、更無情的快節奏、更險惡的氛圍,歌詞包括死亡、痛苦、暴力,以及對超自然的刻畫,成為極端金屬的模範里程碑,美國線上音樂資料庫AllMusic評價為「自發行以來便是不可動搖的經典」。Slayer顯然開創了一種大膽的新聲音,它擊敗了人們原本認為所有是「重」的東西,對極端金屬(特別是死亡金屬)的誕生發揮了關鍵作用。這張專輯一直被許多著名鼓手視為最愛的作品和影響來源,獲媒體封為「雙踏大鼓教父」的鼓手Dave Lombardo,憑藉驚人耐力和敏捷度,在歌曲中將鼓聲加速到瘋狂的境界,這是三十年前、過去幾代鼓手無法想像的節奏。



新古典金屬(Neo-classical metal)

新古典金屬鼻祖、新古典金屬之王Yngwie Malmsteen


    新古典金屬深受西洋古典音樂影響,如古典主義音樂、巴洛克音樂、浪漫主義音樂和新古典主義音樂,常有高技術性演奏,電吉他失真程度較低,主唱往往唱清腔並退為配角。音樂的侵略感也較低,與速度金屬相似。新古典金屬以創作或改編古典音樂為主,它不彰顯艱深的音樂理論,改以普羅大眾也能輕鬆認識古典元素的金屬樂方式呈現,進而激發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多採用了和聲小調、旋律小調以及次屬七和弦。新古典金屬通常沒有固定的歌詞題材,但在某些情況下會探討古典主題、神話和傳奇故事等。

    新古典金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技術含量高的吉他/鍵盤演奏、複雜的音樂結構,例如快速琶音、對位、和弦進行、固定音型、和弦外音、強烈而頻繁的顫音。新古典金屬的樂手們經常從著名古典樂作品中借鑑和聲、主旋律和音樂動機,有時甚至對它們進行全面的金屬樂改編。音樂通常是純樂器演奏,如果有人聲的話也是清腔,往往是明亮的高音調。在新古典力量金屬中,除了合成器外,還經常使用大鍵琴的聲音。該流派的另一個常見元素是吉他手和鍵盤手之間互相決鬥的「對峙」形式。

    自60年代起,已經有許多作品對新古典金屬的發展造成影響。Deep Purple的現場專輯《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是最顯著的先例。Rainbow也受到新古典主義音樂的影響。另一些鍾愛古典樂的金屬樂手,如Deep Purple吉他手Ritchie Blackmore、Scorpions吉他手Uli Jon Roth和Ozzy Osbourne的吉他手Randy Rhoads都是此流派的先鋒。80年代起,重金屬吉他的技巧急速發展,新古典金屬的成長與普及化,與速彈吉他的風氣有密切關係。瑞典國寶級吉他手Yngwie Malmsteen被廣泛視為新古典金屬的鼻祖,他在重金屬吉他上融合古典樂慣用的音階來演奏,為發展做出極大貢獻,因此被譽為「新古典金屬之王」。



力量金屬(Power metal)

Helloween(力量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力量金屬比起大多數金屬流派更圍繞在主唱身上,直白的鼓節奏和即興重覆段、有趣的吉他獨奏、琅琅上口的清亮人聲、美妙旋律和歌詞(一切黑暗殘暴恐怖的東西這裡都不會出現),也許是最適合外行人和入門者試聽的金屬子流派。這個流派有雙重起源,分別在美國和德國出現,方式也不完全相同,美國樂團的風格較多元,卻都被習慣性的歸為力量金屬;德國樂團則以更加統一的方式出現,與我們今天對這個子流派的定義更緊密相關。這也導致美國和歐洲力量金屬樂團之間存在明顯的特徵差異 —— 美國通常更具侵略性(根植於傳統重金屬和一些地下鞭擊金屬)、歐洲通常旋律更優美(根植於德國速度金屬)。如今美式力金和歐式力金實際上已沒有關聯,它們是不同風格的力量金屬,但有來自歐洲的樂團演奏美式流派,也有來自美國的樂團更喜歡歐式流派。

    力量金屬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速度金屬的技術、死亡金屬和黑金屬的響度、傳統金屬的旋律、鞭擊金屬的能量。但與速度、死亡和黑金屬不同,力量金屬保留了與「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密切的音樂聯繫。特別是Iron Maiden史詩/頌歌式、以即興重覆段為中心的作品,配以非藍調/調性的雙吉他和聲、飆升的男高音音域。人們可能會在一些較柔和的歐式力金中找到例外,其重點放在副歌旋律(主奏吉他、人聲或鍵盤樂器)上,而即興重覆段降為伴奏。但一般來說,力量金屬特點是更加令人振奮的聲音,而不是在風格。想區分力量金屬與其他流派只要留意主唱的聲樂表現,他們往往唱清腔,音域寬廣,能唱出完美的高音,他們驚人的聲樂實力經常受到音樂評論家高度稱讚。在歌詞主題上,它側重於光明面、積極意志、史詩色彩和凱旋味道,搭配幻想和神話、友愛和希望、個人奮鬥和情感、戰鬥和壯烈犧牲等,給聽者帶來一種「英勇而優雅」的魅力。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0年代末期,Rainbow主唱Ronnie James Dio創作了許多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民俗和科幻題材的歌詞,直接影響了力量金屬的原型。1978年,Rainbow的〈Long Live Rock 'n' Roll〉可能是力量金屬最早的例子之一。而Judas Priest主唱Rob Halford幾乎恆定的高亢歌聲、Iron Maiden主唱Bruce Dickinson的歌劇式唱腔都對力量金屬產生巨大影響。德國的Scorpions和Accept則做出早期德國力量金屬的原型。在吉他風格上,瑞典的Yngwie Malmsteen展現準確、快速的新古典金屬吉他風格,對未來力量金屬的吉他手是一個顯著影響。力量金屬的結構原則同樣源自80年代初期,歌曲通常根據「主歌 — 副歌」並加強橋段部分的模式演進,如對比的即興重覆段、長時間的吉他對決、前奏/間奏/尾奏等等。然而力量金屬專輯中也常常能找到至少一首較長的、多段式的作品,不過這些作品也經常傾向傳統的結構模式,而不是極端金屬的敘事手法。

    1983至1985年,Manilla Road、Queensrÿche、Jag Panzer、Omen、Savage Grace等樂團為美式力量金屬奠基,他們都對「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相關音樂湧入美國做出了反應,但並不是它的翻版,而是做區域性的改編和延伸。接著,歐式力量金屬則在Helloween、Running Wild和Blind Guardian的作品中誕生。特別是Helloween第一張同名迷你專輯,他們明顯融合了速度金屬和傳統重金屬,但手掌悶音的單音重覆段、不太重視打擊樂重音的部分並不像速度金屬,在小調和大調基礎上切換即興重覆段與旋律的處理方式,也有獨特的動態感。其第二張專輯《Keeper of the Seven Keys: Part II》被Allmusic認為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它結合速度和能量的作法,鼓舞了整整一代的金屬樂團」。許多力量金屬樂團,如美國的Kamelot,芬蘭的Nightwish、Stratovarius、Sonata Arctica,義大利的Rhapsody of Fire和俄羅斯的Catharsis都編制了鍵盤,形成「交響力量金屬」。在日本和南美洲的市場,巴西的Angra和阿根廷的Rata Blanca都很受歡迎。

    有一些金屬迷鄙視不那麼激進的力量金屬及其樂迷,認為他們不夠「金屬」、「太俗氣」,嘲諷這種流派為「花朵金屬」、「俗氣金屬」(或者可以翻「起司金屬」?)。批評者將美式力量金屬比喻為Robert E. Howard(《王者之劍》作者),將歐式力量金屬比喻為J. R. R. Tolkien(《魔戒》作者);持反對意見的金屬迷則自嘲「所有金屬都很俗氣,這就是該流派的吸引力,大家只是俗的樣子不同,力量金屬迷是文藝復興博覽會上的書呆子、黑金屬迷是沮喪的哥德書呆子、鞭金和死金迷是鄉巴佬、前衛金屬迷是國際象棋隊的書呆子。金屬作為一個整體是俗氣的,這就是我如此愛它的原因」。也有些人認為力量金屬是所有金屬子流派中最貼近「傳統重金屬」的,可以輕鬆與其他子流派融合而顯得獨特。

    日本的力量金屬界已經開始創造自己的力量金屬流派,其靈感來自歐洲新古典金屬樂團,如Stratovarius和Yngwie Malmsteen的專輯《Rising Force》。日本力量金屬往往節奏快,歌曲創作主要基於古典音樂,典型例子包括1993年後的X JAPAN(1993年之前較接近速度金屬/鞭擊金屬)、Galneryus、Concerto Moon和Versailles。日本有著獨特的文化及思維,因此也有像Sex Machineguns這樣放飛自我的樂團,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將兇猛的速度金屬、狂熱的鞭擊金屬、旋律優美的力量金屬交織融合,釀出難以描述的奇特音樂。正如Marty Friedman所說的那樣:「在日本,禁忌是不存在的」,日本一直在嘗試不同的聲音、有趣的視覺效果並突破流派的界線,同時保持歐式力量金屬和速度金屬的風格。



黑金屬(Black metal)

Mayhem(黑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80年代初中期,在歐洲出現第一波黑金屬浪潮,由英國的Venom、丹麥的Mercyful fate、瑞士的Hellhammer與Celtic Frost、德國的Sodom、Destruction與Kreator,以及瑞典的Bathory引領。儘管聲音與我們今天所知的早期挪威黑金屬有些不同,更接近速金或鞭金,但在金屬樂發展史中卻有更高的地位 —— 所有風格的極端金屬幾乎都由此衍生而來。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挪威樂團Mayhem、Darkthrone、Emperor、Gorgoroth、Immortal、Satyricon和Burzum掀起了第二波黑金屬浪潮(側重氛圍感);在挪威以外的國家,如芬蘭和加拿大等地,也幾乎同時出現黑金屬浪潮(側重殘暴感)。1993年,Burzum的Varg Vikernes因謀殺Mayhem的吉他手Euronymous,並被指控與數起焚燒教堂事件有關而被判入獄,引發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該流派因此以極端信仰而舉世聞名。事實上,黑金屬是所有金屬樂唯一具有明確精神作為其形象的流派。它也從一開始就蔑視商業成功和音樂產業的陷阱,這種基本態度也是黑金屬的一部分,密不可分。許多黑金屬樂團還習慣發行限量的專輯,以避免太多人獲取。前Gorgoroth主唱Gaahl表示:「黑金屬從來就沒有接觸聽眾的意圖,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基督教社會主義和它的一切」。

    只要隨意問一位金屬迷關於黑金屬的起源地,你肯定會聽到挪威這個國家。正是其黑金屬樂團的藝術史深深地烙印在了當代觀眾的心靈中 —— 這不是雙關語的意思,以至於挪威外交部也承認這個反叛的子流派是它最重要的藝術運動之一。挪威以其精湛的音樂場景、神話般的氛圍、挑釁的性格和強烈表現力而聞名。挪威音樂史上的這個特殊位置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描述。其中之一是接觸現代西方世界後,害怕失去基於挪威歷史的身份,這在年輕世代似乎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即使沒有上述因素,也應該注意到黑金屬音樂人的社經地位、挪威的生活方式。考慮到挪威80和90年代的基礎設施、學校的音樂課、漫長又刺骨的冬季氣候、極度寂寥的自然環境及這個國家的整體歷史,還有很多沒有被談論過的事情,這些都解釋了為什麼與其他國家的黑金屬相比,挪威的黑金屬聽起來特別冷漠,而且有著如此爭議的歷史。

    早期的黑金屬講究「黑暗、詭異、邪惡」的氛圍,聽起來就像來自地獄或惡魔們親手做的音樂。大多數樂團都強調尖嘯或扭曲的黑腔人聲、高度失真的吉他開放和弦、極少使用吉他獨奏、疾踩雙踏、連續的小鼓和鈸片擊打,也會加入合成器鍵盤以及其他古典樂器(如鋼琴和提琴)來增加莊嚴肅穆的宗教感。黑金屬音樂的特徵還包括故意採用低錄音質量,以增添背景噪聲。典型的黑金屬具有很強烈的反主流意識,經典歌詞常有撒旦、宗教戰爭、宗教屠殺、反基督教、反人類、瀆神、厭世、鮮血和酷刑等主題,陰森的唱片封面也經常放上撒旦和五角星。但許多樂團也奉行異教主義,鼓吹社會恢復基督教傳到北歐之前的多神教,特別是在挪威。Dimmu Borgir主唱Shagrath曾說:

「我們透過藝術形式散播反基督思想,希望人們自省、覺醒,不要盲目的跟隨領導者。我們有很好的理由反基督,尤其是挪威,因為我們國家的祖先是受武力逼迫、屠殺、截肢和放逐,從多神教變成基督教」。

 

    黑金屬最初是一種非常小眾的風格,而且他們及其樂迷都以此為榮。在他們看來,現代社會代表了一系列潮流,這些潮流吸收了有商機潛力的子流派,然後榨取其價值,最終根除它們的核心,成為流水線產品。這種觀點使黑金屬盡可能的晦澀,完全疏遠群體社會及其觀念形態。不過黑金屬的影響力現在可以在大多數極端金屬樂團中找到,而且遠非小眾流派 —— 從民謠金屬到鞭擊金屬都有擷取了黑金屬元素並交叉揉合的例子。它已經被證明是跨流派實驗的土壤,而且特別肥沃。許多樂團都以黑金屬為基礎,經由混合民謠、古典樂、電子樂、交響樂等各種音樂類型,來打造前衛的、實驗性的聲音。另外要特別提出一點可能是不少人的迷思,「反基督教歌詞不是黑金屬的必要條件」,它的許多子流派經常有側重其他題材的歌詞。例如生態靈性、宇宙、神話、民俗、內省、意志、幻想世界等面向。如今黑金屬是一個非常靈活的龐大音樂流派,早已不再侷限於邪惡主題,某些子流派的作品優美程度完全不亞於交響金屬,它可以是任何東西,只要足夠陰暗。



死亡金屬(Death metal)

一般來說,Death被認為是死亡金屬的創造者


    1981年,「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中的Venom發行首張專輯《Welcome to Hell》,它殘暴的音樂影響了後來的鞭擊金屬、死亡金屬和黑金屬的發展。Venom的黑暗演奏、刺耳人聲和速彈令人有著撒旦的印象,這成為很多極端金屬樂團的起源。另一個源頭則是Slayer,自鞭擊金屬誕生後,很快就分頭發展出許多更極端的金屬風格,而他們則是強調死亡、戰爭等主題。據MTV新聞報導「Slayer的音樂直接讓死亡金屬崛起」,美國線上音樂資料庫AllMusic也認為「Slayer第三張專輯《Reign in Blood》,極大啟發了整個死亡金屬的胎動,對後來幾支重要的死亡金屬樂團有很深遠的影響」。死亡金屬也從第一波黑金屬浪潮的尾聲中萌芽,當時的黑金屬顯然對死亡金屬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聽覺和視覺意象,以及對眾多題材表達強烈意見的歌詞。

    在北美和歐洲的極端金屬運動中,多個樂團採用強調褻瀆及撒旦教的元素。1983年美國舊金山灣區成立的Possessed被認為是開創這類主題的樂團,他們在1984年的試聽帶〈Death Metal〉也激發了該流派最終的取名。同時期,俄亥俄州的Necrophagia成為開創死亡金屬風格的先鋒樂團之一。在佛羅里達州另一支名叫Death的樂團,他們以更加低沉的即興重覆段和更高速的鼓點,攪動了錄音帶市場。1987年,Death發行了專輯《Scream Bloody Gore》之後,因為其音樂性一直被許多樂團延伸了數十年,被視為是世上第一張最純正的死亡金屬專輯,Death的創始人Chuck Schuldiner也被公認是「死亡金屬之父」。到1989年,許多唱片公司聞出了死亡金屬市場的商機,佛州的死金樂團紛紛被簽下,包括Obituary、Morbid Angel與Deicide等等,這些樂團之後也在市場上興起,被稱為「佛州死金」。他們比大多數死亡金屬更加挹注重金屬和速度金屬,聲音清晰度和技術性更明顯,並強調與鼓節奏緊密配合的即興重覆段。

    死亡金屬融合了鞭擊金屬的速度和硬核龐克的侵略性,沒有絢麗的吉他指法,旋律很少,歌詞也融合Z級電影、砍殺電影、撒旦教、批判社會體制等元素。死金的主唱通常使用陰暗唱腔,包括極端低沉的喉音技巧「死腔」或高亢尖嘯的嚎叫,以及其他不尋常的發聲技巧,這主要是把人聲當作一項樂器使用,而不是傳達歌詞(許多樂團會疊多層人聲來獲得更加惡魔般的聲音)。頻繁使用手掌悶音、顫音、高度失真且降音定弦的兇殘電吉他聲,也與激進的主唱風格相呼應。鼓手打的節奏往往快到荒謬(相當要求體能與耐力),快速大鼓創造出衝擊音牆,頻繁的節奏及拍號變化和切分音也是該流派的典型特徵。死亡金屬是當今最龐大的金屬流派,以其容易與多種流派融合而聞名,也被稱為「父母討厭的流派」。

    90年代初期,死亡金屬傳到歐洲的瑞典,並轉為在失真吉他上發展出高延音和旋律性。AllMusic樂評Stewart Mason表示:「瑞典的死亡金屬越來越富旋律性,除了講究技術性的精準吉他聲線,也納入後硬核的侵略感和黑金屬的神祕氣息」。隨著掀起「瑞典死亡金屬新浪潮」(有時寫做:NWOSDM)的Morbid、Nihilist、God Macabre、Entombed、Dismember與Unleashed等樂團先行後,繼續出現了Dark Tranquillity、At the Gates、Dissection和In Flames等樂團,雄據一方的重要流派「旋律死亡金屬」正式在瑞典誕生。其特色為北歐式的冷峻氣氛,並兼具死亡金屬的「殘暴轟擊」與速度金屬的「優美旋律」,交織成廣受金屬迷喜愛的「暴力美學」,它的編曲較少變拍或變速、強調旋律性、侵略性和技術性,樂器編制上也往往會有雙吉他(經常在錄音室錄音中整齊的分層)與大量鍵盤,突顯旋律、節奏感和音調豐富性。

    這種流派借鑑了「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元素,強調帶有死亡金屬色彩的顫音掃弦和許多旋律音程,也經常使用爵士樂理論或古典理論來編寫和建構音樂。其中一些樂團也具有鞭擊金屬和黑金屬的特色。主唱有時候會在死腔和清腔之間切換,歌詞也與傳統死亡金屬不同,並沒有著眼於死亡、暴力、血腥或恐怖情節,而是較常採用社會批判、探討生命與死亡的深層意涵。樂評Stewart Mason觀察到旋律死亡金屬非常受金屬音樂圈歡迎,特別是在美國。他使用了「瑞典核」這個詞彙,用來形容這一大批演奏斯堪地那維亞金屬風格的非北歐樂團。自然而然,這個子流派對2000年代中期的「美式金屬新浪潮」產生了關鍵影響。

    自80年代末期出現以來,死亡金屬一直是所有類型中最喜愛挑戰極限的子流派,想要比之前任何人都打得更快的鼓手、想要掌控和聲複雜性甚至無調性的吉他手、想要探索近乎亞音速級別的貝斯手,他們都在死亡金屬的地下錄音室找到了歸宿。90年代中期開始,許多樂團開始完善佛州死金,專注於極端的技術性,包括動態的歌曲結構、複雜和非典型的節奏結構、大量使用減和弦和琶音、頻繁使用奇數拍和弦以及在吉他上不斷使用跳弦。貝斯線通常很複雜,鼓的節奏非常快,大量使用衝擊節拍和其他極端的擊鼓技巧。這些來自世界各地追求人類極限的樂團,在一場宛如軍備競賽的唱片和演出中展開技術比拚,最終形成了新流派 —— 「技術死亡金屬」。



輾核(Grindcore)

Napalm Death(輾核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源自硬殼龐克(Crust punk)場景的輾核,融合了硬核龐克、鞭擊金屬和工業音樂等類型,並將死亡金屬低沉的吉他調音加以應用,具有高速節奏(比速度金屬或任何其他東西都還要更快)、已經和機關槍聲音沒什麼區別的衝擊節拍、嚴重失真、難以理解的噪音人聲(在某些情況下,不存在明確的歌詞,人聲可以是另一把兇殘的樂器),剝離了旋律元素,專注於一種非常密集的重擊聲,將所有混亂推向極致。整體上它發出的所有聲音都扭曲到極限,聽起來就像一堵高速噪音和尖叫人聲的牆壁,以至於很多人第一次聽到輾核音樂時很難搞懂發生了什麼事。它的歌曲長度通常偏短(持續不到一分鐘的歌曲並不罕見),建立在主奏上的獨特「形狀」或結構。這個類型誕生於1985年,Repulsion和Napalm Death都發布了試聽帶。Repulsion呈現更死硬和技術性的演奏,與Napalm Death的有機、混沌和原始風格形成對比,後者是有意的不協調節奏。



前衛金屬(Progressive metal/Prog metal)

Queensrÿche(前衛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前衛金屬的雛形當屬Deep Purple,他們是第一支在金屬樂內混合多種音樂風格的樂團。接著有一些金屬樂團(而且越來越多)無法分類到任何現有的子流派中,而金屬界比其他音樂界都更著迷於分門別類,因此人們創造了前衛金屬這個詞來標識他們微妙的音樂。這是一種實驗性極強、結構難以預測、不遵循傳統寫作法,有時還添加古典或異國元素的風格。它有不斷進化與混種的特點,所以沒有標準的定義範圍,例如King's X與Opeth都被歸類為前衛金屬樂團,然而他們的音樂卻是兩種極端。King's X因為受到主流搖滾、油漬搖滾的影響較大,也被認為是屬於另類音樂。而Opeth的死腔與殘酷激烈的電吉他(大量混合哥德式的原音橋段)則常讓他們被稱為「前衛死亡金屬」。

    許多拍號奇特、樂理複雜、演奏技術難度高、有大量音樂實驗的非正統金屬樂都會被歸類為前衛金屬,因為它們很難與其他金屬流派連結。前衛金屬是使用典型的重金屬樂器來做音樂實驗,而使用不常見樂器的音樂則會被細分為「先鋒金屬」。前衛金屬常受到西洋古典音樂、交響樂、爵士樂、力量金屬、死亡金屬與鞭擊金屬的影響,尤其與技術死亡金屬密切相關。前衛金屬彌合了金屬樂和前衛搖滾之間的差距,它基本上將技術死亡金屬一些有趣的切分節奏和複雜拍號、幾乎所有金屬樂的緊湊、侵略性音調以及前衛搖滾的新古典主義作曲元素結合到同一個聲音中。前衛金屬歌詞通常具有深層的哲學和社會主題,涉及生命、死亡、宗教、政治、科技、人類文明等多種主題。

    前衛金屬在歐洲具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德國及義大利。其風格又依地區分為兩種:歐洲流派著重旋律、美洲流派則偏重複雜編曲。其流派起源可追溯至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一些前衛搖滾樂團如Yes、Pink Floyd、Emerson, Lake & Palmer。一直到80年代中期才從Queensrÿche和Fates Warning等樂團手中發展成一個子流派。90年代時,Cage、Opeth、Triosphere與Rhapsody of Fire各自發展出獨具特色的音樂。1993年,Dream Theater的單曲〈Pull Me Under〉在電台與電視頻道中受到歡迎,成為前衛金屬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之一。Ayreon混合了原有的前衛金屬風格、搖滾歌劇、民俗音樂與氛圍音樂等特色。另一批技術金屬樂團則受到前衛金屬的影響,如Between the Buried and Me、Meshuggah和Mudvayne,他們運用複節奏和多旋律編排,將技術死亡金屬、速度金屬、金屬核、爵士樂和前衛搖滾融合,開啟了名為「結構金屬」和「數學金屬」的新流派。



工業金屬(Industrial metal)

Rammstein(工業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工業金屬的特色是失真人聲、電腦採樣音效、音樂音序器、合成器、電子式節拍、電鑽及機械運作的模擬聲,再加上金屬敲擊聲代替了傳統打擊樂器,因此稱為工業金屬。電吉他失真音色成為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工業金屬樂團以金屬風格的吉他即興重覆段為創作基礎,而其他樂團則是因為電吉他可以製造出刺耳、粗糙的質感。他們的音樂往往聽起來反覆無常、無調性、無記憶點、無旋律性、爭議性歌詞,給人相當明顯的反主流意識、文明社會破壞感。正如它的流派名稱一樣具象化,不少工業金屬歌曲的節奏聽起來就像「金屬衝壓機台在敲打」一樣。

    工業金屬源自工業舞曲、工業搖滾、噪音搖滾、氛圍音樂、電體音樂、鐵克諾音樂,再融合鞭擊金屬、先鋒金屬、硬核龐克、哥德搖滾、華麗搖滾、藍調搖滾和流行音樂所衍生的流派。其發展歷史可追溯至80年代中期,英國的Throbbing Gristle、Cabaret Voltaire和德國的Einstürzende Neubauten被認為建立了工業金屬的原型。到80年代末期Ministry、Godflesh和KMFDM出現後,工業金屬正式形成了新流派。90年代初期,工業金屬在歐美佔有一席之地,如Nine Inch Nails贏得兩座葛萊美獎、Marilyn Manson贏得告示牌和MTV的音樂錄影帶獎、Static-X的首張專輯《Wisconsin Death Trip》拿下告示牌潮流專輯榜冠軍、Rammstein的第二張專輯《Sehnsucht》在德國和奧地利拿下排行榜冠軍。但到了2000年前後即開始退潮。

    自70年代Throbbing Gristle首次出現以來,工業音樂的聲音和形式已經以無數種方式發生了變化。工業金屬是個實驗性很強的類型,非常多樣化,現在已經成為許多不同音樂人和音樂流派一個非常大的統稱,各種元素都會涉及工業金屬的範疇,例如遊戲原聲、電子音樂、碎拍、硬核、跨界搖滾等等,其中許多樂團和作品聽起來毫無相似之處(有的節奏強到可以令聽者起舞、有的甚至毫無節奏)。關於這個流派更多的是指一種製作音樂的方法和過程(例如取樣及加工),同時有明顯及相似的政治觀點(例如反烏托邦),它代表一種包裹在音樂中的哲學運動,而不是描述音樂本身風格的術語了。



民謠金屬(Folk metal)

Eluveitie(民謠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民謠金屬就像它聽起來的那樣:傳統民俗音樂(歐洲音樂的佔比較多)與金屬樂的混合。民謠元素可以採用受民謠啟發的吉他即興重覆段或民族樂器的形式、甚至也包含民族特色的聲樂技巧(如蒙古族的呼麥)。它強調地域性的民族音樂,是金屬樂流派中多樣性、柔軟性與發展性最廣泛的,因此在不同區域會有完全不同風格的民謠金屬。通常是由於其民族樂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電吉他的旋律,也注入各地的音樂、方言、文化與歷史,使得民謠金屬在各地區都保有非常強烈的音樂特色。例如台灣樂團閃靈便在旋律中融合國樂五音、台灣小調、台語老歌與歌仔戲,偶有歌仔戲名伶或台語歌手參與和聲。民族樂器則使用二胡、箏、阮、笙、揚琴、月琴、嗩吶與獵首笛。歌詞主題全部著重在台灣歷史與本土故事,具備多項民謠金屬特點。

    當融入民謠旋律時,一些樂團會直接汲取精華;一些則使用與民俗音樂相關的音階、樂句、節奏等進行原創;而另一些則使用民族樂器,他們很少會完全捨棄典型的金屬樂器(吉他、貝斯、鼓)而專門使用民族樂器演奏。相反,他們經常會整合其中的幾個。有些樂團因加入了眾多民族樂器,常會有六名成員以上的編制,如瑞士的民謠金屬樂團Eluveitie就有八名成員。除此之外,專輯的錄音工作有時也會邀請客座音樂家支援,如挪威的七人樂團Lumsk在錄製專輯《Åsmund Frægdegjevar》時便邀請了十三名傳統樂手加入錄音。民謠金屬的題材在所有金屬子流派中有其獨特性,常見歌詞主題包括異教、奇幻、神話、思鄉、歷史、祖先情懷、民間故事、政治,以及對自然和文化遺產的讚美和反思。

    1990年在英國成立的Skyclad被公認是民謠金屬先驅,但並未風行起來。90年代中期,民謠金屬開始在歐洲發展。1995年愛爾蘭凱爾特金屬樂團Cruachan發行首張專輯《Tuatha na Gael》,人們普遍認為它是第一張完整的民謠金屬專輯。2013年在義大利出版的書籍《民謠金屬:從起源到諸神的黃昏》中,作者Fabrizio Giosuè認為在整個民謠金屬綜合史中,Cruachan是第一個真正的民謠金屬樂團。他認為他們的音樂有一半是金屬樂、另一半是民族音樂,兩者比重是一樣的。另一個早期貢獻者是芬蘭的Amorphis,他們的首張專輯《The Karelian Isthmus》在1992年發行,歌詞主題側重芬蘭戰爭、芬蘭宗教與凱爾特神話上。1994年他們發行第二張專輯《Tales from the Thousand Lakes》被稱為「含有大量傳統的民間音樂,旋律和歌曲結構令人著迷」。其作品也收到來自金屬迷的好評。

    理想情況下,民謠和金屬樂的融合會產生音樂協同效應。民俗音樂具有強大的表演能量,特別是在現場演出更為顯著,大多數傳統曲調正如我們今天所知的那樣 —— 早已歷經長期且持續的現場表演完善了,在某些情況下,許多曲調橫跨了數百年,甚至更久遠。這些古老的曲調有一種神乎其神的不朽感和高效表現力,而且大多數曲調都已作者不詳。許多音樂家(包括金屬樂手)已經意識到,他們各自國家的民俗音樂是一座寶庫,蘊含著將潛在創意融入現代音樂形式的金礦。1994年起,民謠金屬在世界各大洲出現,並隨當地文化的不同而產生多樣變化。例如德國出現了子流派「中世紀金屬」。芬蘭、挪威和瑞典出現了以黑金屬為架構的子流派「維京金屬」、「海盜金屬」、「異教金屬」、以色列出現了「東方金屬」、蒙古出現了「蒙古民謠金屬」與「游牧民謠金屬」等等。



交響金屬(Symphonic metal)

Epica(交響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交響金屬就像民謠金屬一樣,是兩種元素的結合:所有聲音不是交響樂就是金屬樂。簡而言之,與其說它是統一的流派,不如說是其他流派的前綴分類詞,例如「交響黑金屬」、「交響死亡金屬」。交響金屬有時會搭配合唱團或一個完整的管弦樂團,主唱往往由女性擔任(採用流行樂清腔、美聲或古典聲樂唱腔),或再增加男聲作第二主唱(常採用死腔或黑腔),營造出歌劇《美女與野獸》般的衝突。其風格受到早期哥德金屬、力量金屬和「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影響,在失真音色中凸顯聲音的戲劇性、精緻和宏偉美學。歌詞涵蓋廣泛的古典主題,較常見的是純真、奇幻、歌劇、史詩、神話、王朝和戰役等題材,向力量金屬的根源傾斜。有時也會探討社會問題和人性的哲學思考。

    其特色是使用音樂工作站、鍵盤、音樂音序器、合成器以及電腦軟體,在現場表演時模擬出管弦樂的聲音。這個特點是因交響樂需要配備的器材相對龐大,如遇上巡演及音樂節,演出安排上就會相當難以完善,用混音模擬聲來取代複雜的弦樂便成為常見作法。即便如此,經常還是有樂團需要兩個鍵盤手在現場表演,從這點可以看出交響金屬與其他金屬流派的不同 —— 鍵盤通常比電吉他更有主導性。雖然許多交響金屬樂團都有一位女主唱,但這並不是該流派的主要條件;可能有些人以為具備女聲(或是受過古典音樂訓練的女主唱)才是交響金屬,這是因為這類樂團往往在金屬圈內外都取得不錯的商業成功、更容易被主流市場接受所造成的刻板印象。

    交響金屬源自早期的死亡金屬與哥德金屬樂團,他們在音樂中使用了交響元素。美國鞭擊金屬樂團Believer在1990年發行的專輯《Sanity Obscure》中有一曲〈Dies Irae (Day of Wrath)〉,被認為是交響金屬最早的歌曲。作家Jeff Wagner在他的書中所述:「這首歌是金屬樂的創意分水嶺,除Mekong Delta,當時沒有其他極端金屬樂團能如此完美合併金屬和古典樂」。1996年,原本屬於死亡金屬的Therion加入管弦樂元素,包括合唱團,並在現場演出加入一個完整的管弦樂團,交響金屬也隨之開始普及。當時被列為「最冒險的金屬樂團」。1997年,Nightwish與Within Temptation各發行他們的首張專輯,皆有Therion的交響式特色。2000年起,出現了許多交響金屬樂團,如After Forever、Epica、Haggard與Edenbridge等等,皆展現出鍵盤、交響樂與女主唱的音樂特色。將交響金屬「史詩般盛大、磅礡雄偉、柔美流暢」的音樂性固定下來。

    交響金屬近年來變得越來越流行,他們將金屬樂、電影配樂的管弦戲劇性、19世紀的古典音樂相結合,具有豐富的管弦樂質感,由合成器或適合的管弦樂團來貢獻聲音。一些(但不是全部)力量金屬樂團在他們的音樂中加入一些管弦樂聲音,但只有當管弦樂團是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時,它才真正可以稱為「交響金屬」。此外,人們經常把交響金屬和哥德金屬(Gothic metal/Goth metal)混淆,因為這兩個流派之間有太多重疊,這是起源於死亡毀滅金屬(Death-doom)並與哥德搖滾衍生出的另一個子流派,多年來它的定義不斷寬鬆化,因此最初的哥德金屬已和現代哥德金屬不太相關,這裡不贅述。它總體上是更黑(或更靠近某些黑金屬)的聽感,節奏緩慢一些,基於末世論、神話文學或存在主義來發展歌詞,側重死亡、血腥、陰鬱、淒美、悲傷、厭世等相對黑暗壓抑的主題(但也有天使、精靈、水晶之美、巫師或吸血鬼等奇幻世界材料)。同樣,是否具備女主唱也不是主要條件,例如哥德金屬先驅中的Paradise Lost、Anathema和My Dying Bride都有男主唱。





市場衰落與地下發展:1990年代

Nirvana(油漬搖滾、另類搖滾),他們對金屬樂興衰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1990年起,油漬搖滾與另類搖滾強勢興起,例如成功打進主流的Nirvana於1991年發行了專輯《Nevermind》,這張作品不僅代表在硬式搖滾領域,而且在流行音樂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當時正在崛起勢頭上的嘻哈音樂也因此推遲。90年代的年輕人突然找到了偶像,它不僅反映了新的文化時代精神,而且看起來更「簡單」更「真實」,而不是行為激進、風格浮誇和以外型為導向的華麗金屬,也不像鞭擊金屬和死亡金屬那樣反主流且不易接近。油漬搖滾與另類搖滾最初吸引了來自硬式搖滾樂壇的各種樂迷,從最原始的龐克迷到最技術的金屬迷,許多金屬迷甚至認為油漬搖滾是龐克金屬的一種形式 —— 但很快他們就搞清楚有些事情發生變化了。

    金屬失寵的原因不僅是油漬搖滾成功,也由於許多與主流廠牌簽約的金屬樂團都被出賣了 —— 不是自己的唱片公司就是支持新穎時髦的大眾。一些金屬樂團,最著名是Metallica推出柔和簡化的專輯《Metallica》,獲16×白金唱片認證;最初是華麗金屬的Pantera也拋棄原本路線,1994年的專輯《Far Beyond Driven》也拿下金唱片認證,並奪下告示牌排行榜冠軍。


Pantera(蠱戮金屬、鞭擊金屬)

    但這樣成功的樂團並不多,更多樂團缺乏舞台或被觀眾遺忘,乾脆解散。油漬搖滾曾經被一些金屬迷視為新鮮空氣,甚至認為是硬式搖滾和金屬樂的正統回歸,這間接導致金屬樂的衰落。當他們意識到這一點時,迅速翻臉開始抨擊油漬搖滾,不過為時已晚。現在年輕人喜歡的搖滾樂形式變成更腳踏實地、更簡單的另類搖滾,金屬樂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完全信任自己唱片公司的金屬樂團們,無論是傳統樂團、鞭擊金屬樂團還是極端金屬樂團,都只有兩個選擇:解散,或者聽從唱片公司高層的意見,改走「搖滾」之路。

    金屬樂界一些具有輝煌歷史的樂團也經歷了很多動盪。1992年,Rob Halford突然退出了Judas Priest,使該團陷入長達十多年的沉寂。同樣,1993年Bruce Dickinson退出了Iron Maiden,該團也進入了動盪和消沉期。由於資深一代的金屬樂團也不復存在(或者經歷陣容不斷的洗牌變化),金屬樂的未來並不光明。出於所有意圖和目的,主流市場一度認為「金屬已死」,但金屬從未真正消亡,正是在這段時間裡,金屬樂開始以極快的速度不斷擴張分支。

    隨著「另類金屬」和「前衛金屬」等新流派在地下蓬勃發展,以及90年代中期油漬搖滾開始衰落,人們開始猜測:金屬樂是否即將捲土重來?西雅圖的Soundgarden就相信,不斷改良的另類金屬可以取代金屬樂。他們和同樣在西雅圖成立的Alice In Chains都是另類金屬中的領先樂團,他們廣泛融合不同的金屬樂。雖然另類金屬的音樂人並不是一個有凝聚力的流派,但他們都傾向拿金屬樂風格不斷實驗,這種融合法為金屬樂結下一個豐富多彩的果實。



另類金屬、新金屬的崛起:1990年代末期

Slipknot(另類金屬、蠱戮金屬、美式金屬新浪潮)


    雖然在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特別是1992年至1997年這段時期),金屬樂在音樂市場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可以說是黑暗時代。但諷刺的是,金屬樂在主流市場的消沉實際上是因禍得福。儘管大眾成群結隊拋棄了金屬樂,但死忠樂迷仍不離不棄,他們熱切期待該流派的下一次演變。幸運的是,金屬樂團有了更多自由去追求全新、突破常規的方向,因為他們不再受到大型唱片公司合約中固有的期望或義務所束縛。許多原創和前衛的詮釋(通常是多個子流派的融合)在世界各地的地下音樂場景中爆發,並從90年代末期開始呈指數增長,各式各樣的新流派將金屬樂概念推向了新的極端。這些地下活動的集體成功再次證實了 —— 金屬樂在其狂熱粉絲群的忠誠度推動下,具有非常持久的吸引力。也許,這一成功影響了Iron Maiden、Judas Priest,甚至Black Sabbath重聚,他們都在2000年代的不同時間重組了經典陣容。儘管幾乎沒有主流市場支持,但金屬樂仍然保持這種現象。

    另類金屬從90年代中期逐漸取代油漬搖滾的主流市場版圖。廣義來說(在許多情況下是準確的),它是金屬樂和另類搖滾的融合,尤其是80年代的獨立搖滾,同時與油漬搖滾及後油漬搖滾有很多重疊,尤其是在較重的那一面。它的特點是添加一些金屬樂元素(例如受金屬影響的即興重覆段),但通常帶有明顯的實驗性,包括前衛的歌詞、奇怪的拍號、不尋常的技巧、摒棄傳統金屬樂的手法,並廣泛融合金屬樂之外的各種流派。不過歸根結底,另類金屬是一個方便的、定義寬鬆的、包羅萬象的術語,指那些難以歸類、獨特的現代金屬樂團。這些樂團不拘泥固有形式,例如美國樂團Faith No More用前衛的方式擷取各種與金屬無關的音樂風格。由於其廣泛的影響力,另類金屬衍生了兩支金屬樂變體 —— 「放克金屬」和「饒舌金屬」,並與其他金屬子流派創新融合。另類金屬因其聲音和美學上的相似性,而對一些金屬樂迷和另類搖滾樂迷產生交叉吸引力,取得了商業成功。


當提到新金屬樂團時,人們通常第一個想到的是Limp Bizkit,新金屬的許多刻板印象都是由他們建立的


    從9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湧現第二波另類金屬浪潮,更具攻擊性、更前衛、更受市場歡迎,媒體稱之為「新金屬」:包括Korn、P.O.D.、Limp Bizkit、Disturbed、Slipknot、Linkin Park、Papa Roach等,他們納入蠱戮金屬、死亡金屬、油漬搖滾、另類搖滾、工業音樂、電子音樂、硬核龐克、放克和嘻哈音樂等各種元素。與金屬樂不同的是,他們人聲常出現饒舌,以及DJ刮盤混音、甚少吉他獨奏(即使有也相對短)、受嘻哈音樂影響而時常簡化的鼓節奏(或使用帶有音效的取樣鼓聲)、歌曲段落更像流行音樂,它不關注演奏技藝,這打破許多正統觀念,引起傳統金屬界廣泛的批評。比起其他子流派,新金屬對流派融合更加開放,本質上是將金屬樂特徵(例如沉重的吉他聲部、嘶吼唱腔)與其他非金屬音樂類型作跨界融合,成為一種帶著強烈攻擊性和律動感的新型態流行音樂,再加上新穎時髦的標誌、街頭服飾文化和其他視覺意象,新金屬擄獲了各種族群 —— 流行樂迷、搖滾樂迷、哥德樂迷、嘻哈樂迷,還有那些永遠接觸不到金屬樂的人 —— 同時,它吸引了一整個青少年世代的目光,對任何想讓自己變得「酷」一點的孩子來說,新金屬就是一塊大磁鐵。

    這是一個定義非常籠統的流派,每個新金屬樂團聽起來都不一樣,沒有什麼連貫的標準。在那個時期,基本上只要有饒舌歌聲又刷電吉他、有編制DJ、有髒話歌詞、甚至風格很另類的團就會自動被貼上這個標籤。源自於不熟悉金屬樂的媒體和營銷從業人員過度曝光,新金屬這個流派的命名引起很大而且很複雜的爭議,在其成功的巔峰時期,該流派的各自樂迷與整個金屬樂的其他樂迷很少重疊,因此雖然新金屬與金屬樂的音樂關係總體上還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話題,但兩者從最初的文化上來講完全不同。而金屬樂的第二次市場復興 —— 始於「新金屬」,它取得了其他金屬子流派無法比擬的商業成功(一些樂團的銷量甚至超過了80年代的華麗金屬)、媒體統治和文化影響(金屬樂的受眾人口大幅增加),成為有史以來最引世人矚目、某種意義上最成功的「金屬」。在此期間,甚至Slayer和Metallica等老牌樂團也嘗試這種流派,影響了新專輯曲風,這讓他們各自的樂迷非常沮喪。


Linkin Park以標誌性的人聲、專輯銷售量和影響力成為新金屬重要的象徵之一


    新金屬獲得主流市場歡迎,如MTV頻道的日夜輪播。事實上,MTV頻道對新金屬的推動最大,將其營銷為重型音樂的正統回歸,並在音樂上更加多樣化。這吸引大量新一代的樂迷,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從未聽說過華麗金屬或「英國重金屬新浪潮」之類的東西。老金屬樂迷之間的分歧也顯而易見,一部分金屬迷毫不介意,多數傳統金屬的支持者則強烈譴責它:「這不是金屬」,他們認為這種新風格缺乏金屬流派所具有的力量、精湛技藝和吸引力(其實背後還有很多階級問題);而新金屬樂迷則認為大多數老金屬迷「過時了」。1999年,美國《告示牌》雜誌指出,跟十年前相比,美國已經有超過五百個專業的金屬樂電台節目,將近增加了三倍。另外,Black Sabbath主唱Ozzy Osbourne自1996年創辦的金屬音樂節Ozzfest,從2000年起開始獲得商業上的成功,更帶動了媒體重新談論金屬樂的風潮,而該音樂節中時常可見到許多新金屬流派的樂團登台。

    類似於當年「英國重金屬新浪潮」被貪婪的唱片產業間接玩死。隨著第一批新金屬樂團大受歡迎,基本上各個唱片公司很快就將任何能找到的效仿者簽下,希望其中至少有一個能夠搭上該流派下一次更大的浪潮而獲利,這反過來讓市場上充滿了無數新金屬音樂,使它的火焰燒得太亮而無法持久。2003年是它商業成功的最後一年,新金屬的浪潮開始減弱並最終消亡,MTV也將焦點轉移至逐漸普及的流行龐克與情緒核樂團。之後,部分樂團將曲風完全改為硬式搖滾或重金屬。但一些龐大的新金屬樂團如Korn、Limp Bizkit仍保留了不計其數的死忠樂迷。與此同時,Slipknot在通常不關心整個新金屬的聽眾中大受歡迎,他們走出屬於自己原始而野性的風格,Linkin Park和Disturbed則擁有良好的靈活度,可以輕鬆轉型以滿足不斷變化的主流審美,同時也不會疏遠他們的忠實樂迷。最後,Deftones早在幾年前就預見了新金屬的短命,因為《White Pony》這張專輯已經改走後硬核/瞪鞋搖滾的路線,並在評論界和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金屬核、可愛金屬和其他近期風格:2000年代至今

Lamb of God(金屬核、鞭擊金屬、蠱戮金屬、美式金屬新浪潮)


    80年代末期,由極端金屬的「金屬」、加上硬核的「核」(這可能與硬核龐克相關,也可能與它和鞭金衍生的跨界鞭擊金屬有共同點,這種不明確導致該術語的應用混淆)所組成的新流派「金屬核」開始很長的實驗歷史,並於1992年首次出現在美國樂團Statkweather的專輯《Crossbearer》中。接著一批硬核樂團如Ringworm、Rorschach、Unbroken、All Out War、Madball、Strife、DeadGuy、Overcast和One King Down開始試驗這種新風格,並嘗試極端性和複雜性,該流派開始大幅發展。其聲音也變得更加明確及多樣化,具有不同的方向,例如融入死亡金屬、黑金屬或前衛元素,有一些樂團受數學搖滾影響而傾向複雜化(這種風格後來發展成為所謂的數學核)。金屬核雖然在許多金屬迷的爭論中存在巨大分歧,但偶爾也會歸入金屬樂的子流派下,主要有兩種風格:

  • 「第一波」、「老派」或「傳統」金屬核,它融合了硬核和各種流派的金屬(通常有極端金屬的特徵),具有奇怪的拍號、兇猛的喊叫/尖叫聲和頻繁的實驗元素;傳統金屬核樂團沒有太多知名度,因為金屬核這個標籤讓很多極端金屬和一般金屬迷們迴避它,面對典型的流行金屬核樂迷來說又顯得過於極端。
  • 「旋律」、「現代」或「流行」金屬核,它將旋律死亡金屬與現代硬核音樂融合在一起。標誌性特徵是有利於人們玩衝撞或猛力甩頭的分解聯奏(節奏和音樂的複雜性發生變化、配上重拍,樂團只演奏一個或兩個和弦,具有信號形式的一段樂句),有記憶點段落,以及嘶啞、喊叫與清腔交替出現,與大多數金屬主唱相比,音域和強度要小得多。

    其中Overcast實現了與一些瑞典旋律死亡金屬樂團(主要是即興重覆段)相似的特徵,並且成為旋律金屬核先驅樂團們的靈感原型,例如Killswitch Engage、Shadows Fall和Unearth。他們定義了旋律金屬核風格,並取得商業上的成功。一些最初來自金屬核場景的樂團走向了旋律金屬核,剛開始還有一些硬核方面(主要是人聲風格)的特徵,但後來以旋律死亡金屬、鞭擊金屬和蠱戮金屬的影響作為主軸。不過這是短暫的,他們最後完全拋棄了內在核心。許多樂團如As I Lay Dying、All That Remains、Parkway Drive、Trivium、Miss May I、Asking Alexandria、August Burns Red和We Came As Romans將其風格進一步商業化,其中一些樂團在歌曲結構中搭建記憶點、添加適合主流媒體露出的流行樂唱腔,因此旋律金屬核通常又稱為現代金屬核、流行金屬核。

    2000年代初期,金屬核運動如火如荼,在新金屬開始下坡後脫穎而出,吸引規模廣泛的聽眾,成為長達十年的商業力量。特別是只受到旋律金屬核輕微影響,但具有更多歌曲記憶點、且明顯不那麼極端的樂團最受市場歡迎。為了獲得更多聽眾,遠離傳統金屬核成為趨勢,但唱片公司依舊將他們宣傳為金屬核樂團,這導致整個子流派重大的術語混淆。很多不熟悉早期金屬核運動存在的人也受到誤導,並認為某些樂團是金屬核先驅之一(儘管與真正的金屬核風格沒有任何相似之處)。旋律金屬核這個術語也存在問題,形成更多的混亂,許多不受硬核影響的樂團也被歸類於金屬核,該術語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為了避免被貼上與前面提到的一些樂團相同的標籤,傳統金屬核樂團開始自稱是「金屬硬核」或「硬核」樂團。

    進一步從金屬核和輾核演變出的「數學核」,具有節奏更加複雜和逐層遞進的風格,由Converge、Botch、Starkweather、Coalesce和The Dillinger Escape Plan開創。它結合了爵士樂和非常規古典樂的複雜性和非結構性,主要特徵是使用奇數拍節奏,和自由爵士有些類似。它在音樂創作和表演方面通常具有極高的技術要求,其樂器演奏通常非常快速、不尋常的和弦進行,以及各種技術性的演奏技巧,這種節奏感和複雜性使得其非常挑戰聽眾的聽覺和生理。這個流派原本被人們稱作「噪音核」、「混亂硬核」,直到1999年之後才定名。它的名字起源於同樣節奏複雜的數學搖滾,儘管兩者都具有節奏複雜的特點,但它們是截然不同的流派,數學核的音樂更具侵略性和厚重感,而且常常伴隨著嘶吼聲,因此和金屬核有更多共同點。不過除音樂上的關係,它與傳統金屬核場景幾乎已斷了聯繫。

    大約同時期,被稱為極端金屬的融合曲風「死核」在社交媒體(如MySpace)上逐漸流行起來。它最初是90年代末期的金屬核分支,Reprisal、Animosity、Embodyment、Abnegation和Dyingrace將傳統的金屬核聲音(硬核加金屬)與大量的死亡金屬結合在一起,類似於輾核衍生出死輾的方式。換句話說,它不是死亡金屬和硬核的小孩,而是具有死亡金屬美學的金屬核。接下來其他樂團實際上將輾核和數學核再融入到這種混合體中,從而創造了一種相當獨特的流派 —— 稀釋過的殘暴死亡金屬,相當側重死亡金屬的即興重覆段、頻繁使用分解聯奏,以及死腔、豬吠等喉音技巧。這個子流派很久以前就失去了它的硬核內在,如今已變成了自己的東西。


歐洲平均每100萬人口中的金屬樂團數量(2016年數據)


    在現代歐洲,金屬樂一直很受歡迎,斯堪地那維亞已成為盛產創新和成功樂團的主要地區之一;芬蘭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使是極端金屬樂團也能出現在該國的主流音樂節和專輯排行榜上。而比利時、荷蘭,尤其德國則是金屬樂最顯著的市場。2003年到2008年間,有許多歐陸金屬樂團登上德國唱片排行榜前20名,包括芬蘭的Children of Bodom、挪威的Dimmu Borgir、德國的Blind Guardian和瑞典的HammerFall。儘管主流媒體很少報導金屬樂,但歐洲有幾個大型金屬音樂節——Hellfest、Graspop、Wacken、Tuska、Bloodstock等等,它們每屆都有5萬至22萬不等的觀眾人次,門票經常搶購一空。在這些音樂活動中,各種金屬子流派都有很大的表現空間。即使在音樂節之外,像Iron Maiden這樣資深的大牌樂團舉行公演,門票也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就售鑿,這在其他地區是比較少見的。

    多年來,日本一直以對重金屬的熱愛而聞名,許多傳奇金屬樂團在他們職業生涯的早期就在日本巡迴演出,並在此過程中建立了死忠觀眾群。這點可以從日本錄製了大量現場專輯得到強力佐證,這個數字可能高達150張,當中有許多都是經典作品,清楚表明日本從最早期就對金屬樂傾注了極高的喜愛。在金屬樂最艱難的一些歲月裡,日本經常給予西方金屬樂團一個重要的巡演市場,使他們能夠保持勢頭。日本金屬樂迷的支持得到了回報,在日本發行的專輯通常會特別收錄各種具有收藏價值的額外曲目。雖然日本鍾愛海外的金屬樂,並一再證明是西方樂團的成功市場,但這個國家也有出口一些美妙金屬樂的自豪歷史,它是亞洲數一數二充滿活力的金屬場景。隨著80和90年代歐美出現的地下鞭擊、死亡和黑金屬場景,日本的極端金屬多年來已經迎頭趕上,就像其他地方一樣,越來越受到西方金屬樂迷的關注。


Enforcer是最早和最受歡迎的「傳統重金屬新浪潮」樂團之


    2000年代初期,有一批樂團被稱為「懷舊金屬」,用來形容如德州的The Sword、加州的High on Fire、瑞典的Witchcraft和澳洲的Wolfmother。The Sword的首張專輯《Age of Winters》大量借鑑了Black Sabbath和Pentagram的風格、Witchcraft加入了民謠搖滾和迷幻搖滾元素。而Wolfmother的首張專輯《Wolfmother》就有Deep Purple和Jimmy Page的和弦特色。接著像是Enforcer、Skull Fist、Striker、Steelwing和White Wizzard等年輕樂團紛紛推出了回歸傳統重金屬風格的專輯,協助人們體驗這個幾乎消失的流派,並重新正確定義該術語,媒體稱此運動為「傳統重金屬新浪潮」(有時寫做:NWOTHM)。他們帶來高能量的重金屬曲調、精心編寫的聲樂旋律、令人難忘的即興重覆段、充滿生命力的鼓聲、世界級的吉他獨奏、想像力豐富的歌詞,就連整體視覺意象都致敬了80年代金屬樂。對於資深的金屬迷來說,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突破,該音樂運動傾向更純粹的地下化風格、對主流市場的抱負很少,至今仍以清晰的傳統創作模式在地下場景發展。

    Mastodon則在美國主流市場將現代金屬樂再度復興,他們發揮了前衛和污泥金屬的元素,被某些評論家/製作人/唱片公司冠以「美式金屬新浪潮」(有時寫做:NWOAHM),這實際上是貨真價實的營銷術語,想與「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攀關係的意圖十分明顯。與其說是集體音樂運動,不如說是分散的靈感、或只是替換了參考框架,和所有金屬子流派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或革新。它從90年代中期開始醞釀、2000年開始明朗,包括了Lamb of God、Pantera、Biohazard、Slipknot、Machine Head、As I Lay Dying、Avenged Sevenfold、System of a Down等等。評論家Garry Sharpe-Young在《美式金屬新浪潮》一書中提到他們將金屬樂帶回「原始的殘暴,並以紐約硬核、鞭擊金屬和龐克重新描繪音樂的樣貌」、「像是Agnostic Front等一些來自金屬核的老團和整個紐約硬核界,再加上將金屬樂帶到新境界的Pantera、Biohazard和Machine Head,將旋律死亡金屬、情感核和其他音樂交織在一起」。該術語包含了另類金屬、哥德次文化、硬核龐克、金屬核、數學核、前衛金屬、旋律死亡金屬、新鞭金、情感核和嚎叫情緒核等風格的樂團。2006年,Lamb of God的專輯《Sacrament》登上告示牌排行榜第8名,其他成功的樂團還有Trivium、Mastodon等等。

    到了2010年代初,流行金屬核更頻繁的引入合成元素,歌曲結構、旋律和歌詞更易於消化。Asking Alexandria的專輯《Reckless & Relentless》發行首週超過三萬張銷量,並登上告示牌第9名。The Devil Wears Prada的專輯《Dead Throne》也取得相同佳績。2013年,Bring Me the Horizon發行第四張專輯《Sempiternal》獲得一致好評,它斬獲美國告示牌第11名、英國專輯排行榜第3名、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榜第1名。

    同樣在2000年代期間,前衛金屬衍生一個新風格「結構金屬」(Djent,這是個擬聲詞,但其他流派我都翻譯了不如就硬著頭皮繼續),於2010年代初期開始流行全球。其特色為破音吉他悶音所彈出的強力和弦、極端失真、切分音即興重覆段、精準高速的複節奏,另一個典型特徵是運用多弦吉他(七弦、八弦或九弦吉他)。結構金屬往往會跨越樂風的分界、囊括多種迥異的音樂元素,有如一幅馬賽克。結構金屬風潮的主要影響者包括Meshuggah、Sikth、Tesseract、Textures、Periphery、Fellsilent和Monuments。不過結構金屬能否稱之為一個子流派仍有討論空間,因為它是由一種特定吉他演奏風格來定義的,所以有可能只是來自幾個不同子流派的樂團 —— 使用的同一種悶音和弦技術。但由於有些人認為它是一個子流派,這裡應予以保留。事實上,音樂的分類就是這樣,只要有足夠多人表態或主張某個流派存在,那它就存在。


BABYMETAL(可愛金屬的代表性樂團之一)


    2014年,發行首張專輯《BABYMETAL》的日本團體BABYMETAL,將死亡金屬、鞭擊金屬、力量金屬、速度金屬、饒舌金屬等多種流派與日本音樂結合,人聲由少女擔任、樂器由技術派金屬樂手負責,以相當高的完成度呈現各種金屬樂變體。這種奇異的組合推出後,十分受到市場歡迎,在整個國家乃至東亞都掀起一股熱潮,最終風靡全球,開啟稱為「可愛金屬」的新流派,她們讓西方世界瞪大了眼睛看見金屬樂的無限可能性。歐美多家音樂媒體認為,此種正面衝突的新型音樂撞擊了金屬樂規則。其中英國權威雜誌《Metal Hammer》便評論道:「從來沒有人看過或聽過像BABYMETAL這樣的團體,金屬樂也從此變得不一樣了」。英國樂團Bury Tomorrow貝斯手Davyd Winter-Bates也評論說:「我認為BABYMETAL所帶來的是 —— 有太多金屬樂團把自己搞得超嚴肅的,老兄,我們這是另類音樂啊!我是指這裡連穿風衣畫眼線的大叔都有了,金屬不是嚴肅的圈子呀。看看Download音樂節,每個人都享受著快樂,這就是她們所帶給金屬的,就是單純的樂趣」。

    自從2010年代中期到2020年代以後,新金屬在美國的流行度有所回升,或者至少恢復了社會認可度,這可能是因為90年代和00年代早期文化的懷舊時尚。除了電子流行和藝術流行音樂人紛紛將新金屬融入他們的音樂中,還出現了受新金屬影響的子流派「陷阱金屬」。一些解散的樂團已經重組並發布了新作品,如Limp Bizkit和System of a Down,而一些以前曾放棄這種聲音的樂團則回歸了根源(或至少整合了他們組團之初的音樂元素)。還有一部分樂團(如Bring Me the Horizon、血肉果汁機)已經將新金屬作為他們的一部分風格。也有從不屬於新金屬的樂團(如Suicide Silence)放棄了他們的舊風格,轉而完全跳入該流派。雖然很少有新的樂團專門演奏新金屬的原始風格,但許多現代樂團以他們自己獨特的方式借鑑了新金屬,或試圖重新捕捉那種90年代的聲音和情感。





結語

    我們見證了金屬樂一系列的起起落落,但今天,金屬樂繼續與時俱進。隨著網路的普及,金屬迷在很大程度上避開了電視和廣播(這兩種媒體已經深陷於流行音樂和嘻哈音樂無法自拔),而是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群體來關注,並歡迎那些想辦法融入這種文化的人。與此同時,主流市場也接受了金屬樂的大部分形式,在商業廣告、串流影集和電影中,任何必須表現出大膽、勇敢、叛逆或激昂的地方,漸漸會以金屬為背景。許多名人或公眾人物都是眾所周知的金屬迷,而金屬樂巨星們也登上了頭條新聞。金屬變化的趨勢 —— 從另類金屬到金屬核、再到死核、再到結構金屬、再到最近的神秘金屬浪潮,金屬迷們在等待新式金屬到來的同時,繼續擴大他們的視野。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了,事情總會改變,潮流來臨又退去,但金屬精神會持久延續著。







發展流派/標籤/主題

 
※流派分類是人們頻繁使用的工具,對金屬樂發展版圖也有著一目瞭然的作用。下面是我幾年來蒐集的列表,大部分流派融合了兩種以上風格而成,我擇其中之一歸納,所以只是粗略展示,不代表真實的衍生脈絡。

※對音樂劃分流派是不完美且主觀的,但靈活運用它可以增加我們聆聽音樂的感受度、對藝術形式的理解和識別。而對於挖掘自己偏愛風格的同類型作品上,也能帶來非常大的便利性。

※金屬樂的眾多流派永遠不會停止發展 —— 所有風格都在彼此之間放射流動及混合 —— 基於這個特性,它可能總是在一定程度上顯得不那麼正確,因為沒有人可以完全準確評估某些音樂的影響和發展。



原型金屬(Proto-metal)
  ↓


傳統


重金屬/傳統重金屬/經典重金屬(Heavy metal/Traditional heavy metal/Classic heavy metal)
    ↘黑暗重金屬(Dark heavy metal)
    ↘燻黑重金屬(Blackened heavy metal)
    ↘史詩重金屬(Epic heavy metal)
    ↘旋律重金屬(Melodic heavy metal)
             ↘新古典重金屬(Neoclassical heavy metal)
             ↘交響重金屬(Symphonic heavy metal)
             ↘歌劇重金屬(Operatic heavy metal)
             ↘哥德重金屬(Gothic heavy metal)
    ↘迷幻重金屬(Psychedelic heavy metal)
    ↘氛圍重金屬(Atmospheric heavy metal)
    ↘民謠重金屬(Folk heavy metal)
    ↘前衛重金屬(Progressive heavy metal)
             ↘技術重金屬(Technical heavy metal)
             ↘工業重金屬(Industrial heavy metal)
             ↘蠱戮重金屬(Groove heavy metal)
    ↘實驗重金屬(Experimental heavy metal)
             ↘先鋒重金屬(Avant-garde heavy metal)
    ↘速度金屬(Speed metal)
             ↘燻黑速度金屬(Blackened speed metal)
             ↘旋律速度金屬(Melodic speed metal)
             ↘史詩速度金屬(Epic speed metal)
             ↘技術速度金屬(Technical speed metal)
             ↘交響速度金屬(Symphonic speed metal)
             ↘前衛速度金屬(Progressive speed metal)
             ↘新古典速度金屬(Neoclassical speed metal)
    ↘早期力量金屬(Early power metal)
    ↘新古典金屬(Neo-classical metal)
             ↘旋律新古典金屬(Melodic neoclassical metal)
             ↘前衛新古典金屬(Progressive neoclassical metal)
             ↘交響新古典金屬(Symphonic neoclassical metal)
             ↘黑暗新古典金屬(Dark neoclassical metal)
    ↘華麗金屬/髮型金屬/流行金屬(Glam metal/Hair metal/Pop metal)
             ↘新華麗金屬(Neo-glam metal)
    ↘基督教金屬/白金屬/耶穌金屬/天堂金屬(Christian metal/White metal/Jesus metal/heavenly metal) 
             ↘福音重金屬(Gospel heavy metal)
    ↘佛教金屬(Buddhist metal)
    ↘懷舊金屬(Retro-metal)
    ↘騎士金屬(Biker metal)
    ↘新傳統金屬/現代重金屬(Neo-trad metal/Modern heavy metal)




硬核


鞭擊金屬(Thrash metal)
    ↘灣區鞭擊金屬(Bay Area thrash metal)
    ↘條頓鞭擊金屬(Teutonic thrash metal)
    ↘老派鞭擊金屬(Old school thrash metal)
    ↘力量鞭擊金屬(Power-thrash)
    ↘死亡鞭擊金屬(Death-thrash)
    ↘燻黑鞭擊金屬(Blackened thrash metal)
             ↘硬殼鞭擊金屬(Crust thrash metal)
    ↘技術鞭擊金屬(Technical thrash metal)
    ↘殘暴鞭擊金屬(Brutal thrash metal)
    ↘前衛鞭擊金屬(Progressive thrash metal)
             ↘工業鞭擊金屬(Industrial thrash metal)
             ↘電子鞭擊金屬(Electronic thrash metal)
             ↘迷幻鞭擊金屬(Psychedelic thrash metal)
             ↘太空鞭擊金屬/宇宙鞭擊金屬(Space thrash metal/Cosmic thrash metal)
             ↘旋律鞭擊金屬(Melodic thrash metal)
                      ↘交響鞭擊金屬(Symphonic thrash metal)
                      ↘燻黑旋律鞭擊金屬(Blackened melodic thrash metal)
                      ↘前衛旋律鞭擊金屬(Progressive melodic thrash metal)
                      ↘旋律技術鞭擊金屬(Melodic technical thrash metal)
                      ↘旋律死亡鞭擊金屬(Melodic death thrash metal)
             ↘另類鞭擊金屬(Alternative thrash metal)
    ↘氛圍鞭擊金屬(Atmospheric thrash metal)
    ↘史詩鞭擊金屬(Epic thrash metal)
    ↘異教鞭擊金屬(Pagan thrash metal)
    ↘維京鞭擊金屬(Viking thrash metal)
    ↘哥德鞭擊金屬(Gothic thrash metal)
    ↘器樂鞭擊金屬(Instrumental thrash metal)
    ↘極端鞭擊金屬(Extreme thrash metal)
    ↘實驗鞭擊金屬(Experimental thrash metal)
    ↘基督教鞭擊金屬(Christian thrash metal)
    ↘蠱戮金屬/後鞭金/新鞭金(Groove metal/Post-thrash/Neo-thrash)
             ↘旋律蠱戮金屬(Melodic groove metal)
                      ↘交響蠱戮金屬(Symphonic groove metal)
                      ↘哥德蠱戮金屬(Gothic groove metal)
                      ↘旋律南方金屬(Melodic southern metal)
             ↘鞭擊蠱戮金屬(Thrash-groove metal)
             ↘燻黑蠱戮金屬(Blackened groove metal)
             ↘殘暴蠱戮金屬(Brutal groove metal)
             ↘技術蠱戮金屬(Technical groove metal)
             ↘工業蠱戮金屬(Industrial groove metal)
                      ↘電子蠱戮金屬(Electronic groove metal)
             ↘前衛蠱戮金屬(Progressive groove metal)
             ↘另類蠱戮金屬(Alternative groove metal)
             ↘先鋒蠱戮金屬(Avant-garde groove metal)
    ↘輾核(Grindcore)
             ↘老派輾(Old-school grind)
             ↘黑輾(Black/Grind)
             ↘血輾(Goregrind)
                      ↘病態血輾(Pathological goregrind)
                      ↘電子血輾(Electronic goregrind)
                      ↘污泥血輾(Sludge goregrind)
                      ↘實驗血輾(Experimental goregrind)
                      ↘死亡血輾(Death goregrind)
                               ↘技術死亡血輾(Technical death goregrind)
                               ↘旋律死亡血輾(Melodic death goregrind)
                      ↘黑血輾(Black goregrind)
                      ↘血噪(Gorenoise)
                      ↘色輾(Pornogrind)
                      ↘噪輾(Noisegrind)
                               ↘廁輾(Toiletgrind)
             ↘死輾(Deathgrind)
                      ↘燻黑死輾(Blackened deathgrind)
                      ↘實驗死輾(Experimental deathgrind)
                      ↘殘暴死輾(Brutal deathgrind)
                      ↘猛擊殘暴死輾(Slamming brutal deathgrind)
             ↘賽博輾/電子輾(Cybergrind/Electrogrind)
             ↘爵士輾(Jazzgrind)
             ↘快樂輾(Happygrind)
             ↘技術輾(Technical-grindcore)
                      ↘數學輾(Mathgrind)
             ↘工業輾(Industrial grindcore)
             ↘實驗輾(Experimental grindcore)
             ↘碎肉核(Mincecore)
             ↘基督教輾核(Christian grindcore)



跨界鞭擊金屬(Crossover thrash)
    ↘金屬核(Metalcore)
             ↘老派金屬核/傳統金屬核/金屬硬核(Old school metalcore/Traditional metalcore/Metallic hardcore)
                      ↘葬核(Entombedcore)
                      ↘旋律金屬核(Melodic metalcore)
                               ↘現代金屬核/流行金屬核(Modern metalcore/Pop metalcore)
             ↘前衛金屬核/技術金屬核(Progressive metalcore/Technical metalcore)
                      ↘氛圍金屬核(Atmospheric metalcore)
                      ↘交響金屬核(Symphonic metalcore)
                      ↘太空金屬核/宇宙金屬核(Space metalcore/Cosmic metalcore)
                      ↘實驗金屬核(Experimental metalcore)
                      ↘器樂金屬核(Instrumental metalcore)
             ↘工業金屬核(Industrial metalcore)
             ↘鞭擊金屬核(Thrash metalcore)
                      ↘旋律鞭擊金屬核(Melodic thrash metalcore)
                      ↘技術鞭擊金屬核(Technical thrash metalcore)
                      ↘前衛鞭擊金屬核(Progressive thrash metalcore)
             ↘蠱戮金屬核(Groove metalcore)
                      ↘工業蠱戮金屬核(Industrial groove metalcore)
                      ↘前衛蠱戮金屬核(Progressive groove metalcore)
                      ↘技術蠱戮金屬核(Technical groove metalcore)
                      ↘另類金屬核(Alternative metalcore)
                      ↘南方金屬核(Southern metalcore)
                      ↘力量金屬核(Power metalcore)
             ↘技術旋死金屬核(Technical melodic death metalcore)
             ↘殘暴金屬核(Brutal metalcore)
             ↘哥德金屬核(Gothic metalcore)
             ↘毀滅金屬核/毀滅核(Doom metalcore/Doomcore)
             ↘污泥金屬核/污泥核(Sludge metalcore/Sludgecore)
                      ↘前衛污泥金屬核(Progressive sludge metalcore)
                      ↘迷幻金屬核(Stoner metalcore)
             ↘燻黑金屬核(Blackened metalcore)
                      ↘前衛燻黑金屬核(Progressive blackened metalcore)
             ↘黑金屬核(Black metalcore)
                      ↘前衛黑金屬核(Progressive black metalcore)
                      ↘民謠金屬核(Folk metalcore)
             ↘東方金屬核(Oriental metalcore)
             ↘混沌金屬核(Chaotic metalcore)
             ↘衝擊金屬核(Beatdown metalcore)
             ↘緩拍金屬核(Downtempo metalcore)
             ↘新古典金屬核(Neoclassical metalcore)
             ↘基督教金屬核(Christian metalcore)
             ↘數學核(Mathcore)
                      ↘技術數學核(Technical mathcore)
                      ↘技術死亡數學核(Technical death mathcore)
                      ↘前衛數學核(Progressive mathcore)
             ↘電子核/合成核/傳思核/電子金屬核(Electronicore/Synthcore/Trancecore/Electronic metalcore)
             ↘任天堂核/宅男核/電玩金屬/8位元金屬核(Nintendocore/Nerdcore/Video game metal/8-bit metalcore)
             ↘死核(Deathcore)
                      ↘老派死核/MySpace死核(Old school deathcore/MySpace deathcore)
                      ↘技術死核(Technical deathcore)
                               ↘數學死核(Math deathcore)
                               ↘器樂死核(Instrumental deathcore)
                      ↘旋律死核(Melodic deathcore)
                               ↘交響死核(Symphonic deathcore)
                      ↘殘暴死核(Brutal deathcore)
                               ↘技術殘暴死核(Technical brutal deathcore)
                               ↘猛擊死核(Slam deathcore)
                               ↘衝擊死核(Beatdown deathcore)
                               ↘燻黑死核(Blackened deathcore)
                      ↘黑死核(Black deathcore)
                      ↘鞭擊死核(Thrash deathcore)
                      ↘蠱戮死核(Groove deathcore)
                               ↘旋律蠱戮死核(Melodic groove deathcore)
                      ↘前衛死核(Progressive deathcore)
                               ↘氛圍死核(Atmospheric deathcore)
                               ↘太空死核/宇宙死核(Space deathcore/Cosmic deathcore)
                      ↘工業死核(Industrial deathcore)
                      ↘實驗死核(Experimental deathcore)
                      ↘電子死核(Electronic deathcore)
                      ↘緩拍死核(Downtempo deathcore)
                      ↘基督教死核(Christian deathcore)




極端


早期黑金屬/第一波黑金屬浪潮(Early black metal/The first wave of black metal)
早期挪威黑金屬/第二波黑金屬浪潮(Early norwegian black metal/The second wave of black metal)
    ↘黑金屬(Black metal)
             ↘原始黑金屬(Raw black metal)
                      ↘原始氛圍黑金屬(Raw atmospheric black metal)
                      ↘原始抑鬱黑金屬(Raw depressive black metal)
                      ↘噪音黑金屬(Noise black metal)
             ↘死亡黑金屬(Death black metal)
                      ↘旋律死亡黑金屬(Melodic death black metal)
                      ↘前衛死亡黑金屬(Progressive death black metal)
                      ↘戰爭金屬/野獸黑金屬(War metal/Bestial black metal)
             ↘混沌黑金屬(Chaotic black metal)
             ↘維京黑金屬(Viking black metal)
                      ↘史詩維京黑金屬(Epic viking black metal)
                      ↘新民謠黑金屬(Neofolk black metal)
                      ↘戰士黑金屬(Martial black metal)
             ↘民謠黑金屬(Folk black metal)
                      ↘中世紀黑金屬(Medieval black metal)
                      ↘凱爾特黑金屬(Celtic black metal)
                      ↘異教黑金屬(Pagan black metal)
                               ↘原始異教黑金屬(Raw pagan black metal)
                               ↘氛圍異教黑金屬(Atmospheric pagan black metal)
                               ↘交響異教黑金屬(Symphonic pagan black metal)
                               ↘旋律異教黑金屬(Melodic pagan black metal)
             ↘森林黑金屬(Forest black metal)
             ↘吟唱黑金屬(Skaldic black metal)
             ↘史詩黑金屬(Epic black metal)
             ↘氛圍黑金屬(Atmospheric black metal/Ambient black metal)
                      ↘蜂鳴黑金屬(Drone black metal)
                      ↘太空黑金屬/宇宙黑金屬(Space black metal/Cosmic black metal)
             ↘黑氛黑金屬(Dark ambient black metal)
             ↘神秘黑金屬(Occult black metal)
             ↘工業黑金屬(Industrial black metal)
                      ↘工業交響黑金屬(Industrial symphonic black metal)
                      ↘電子黑金屬(Electronic black metal)
             ↘獨立黑金屬(Autonomous black metal)
             ↘殘暴黑金屬(Brutal black metal)
             ↘抑鬱黑金屬/自殺黑金屬(Depressive/Suicidal black metal/DSBM)
                      ↘氛圍抑鬱黑金屬(Atmospheric depressive black metal)
                      ↘葬禮抑鬱黑金屬(Funeral depressive black metal)
             ↘旋律黑金屬(Melodic black metal)
                      ↘哥德黑金屬(Gothic black metal)
                      ↘交響黑金屬(Symphonic black metal)
                               ↘原始交響黑金屬(Raw symphonic black metal)
                               ↘幽暗交響黑金屬(Deep symphonic black metal)
                               ↘民謠交響黑金屬(Folk symphonic black metal)
                      ↘氛圍旋律黑金屬(Atmospheric melodic black metal)
                      ↘交響旋律黑金屬(Symphonic melodic black metal)
                      ↘交響史詩黑金屬(Symphonic epic black metal)
                      ↘交響前衛黑金屬(Symphonic progressive black metal)
                      ↘硬殼黑金屬(Crust black metal)
                      ↘先鋒黑金屬(Avant-garde black metal)
                               ↘先鋒交響黑金屬(Avant-garde symphonic black metal)
                               ↘先鋒電子黑金屬(Avant-garde electronic black metal)
                               ↘先鋒工業黑金屬(Avant-garde industrial black metal)
                               ↘毀滅黑金屬(Doom black metal)
                                        ↘污泥黑金屬(Sludge black metal)
             ↘葬禮黑金屬(Funeral black metal)
                      ↘葬禮毀滅黑金屬(Funeral doom black metal)
                      ↘葬禮抑鬱黑金屬(Funeral depressive black metal)
             ↘技術黑金屬(Technical black metal)
                      ↘技術旋律黑金屬(Technical melodic black metal)
                      ↘新古典黑金屬(Neoclassical black metal)
             ↘前衛黑金屬(Progressive black metal)
                      ↘前衛旋律黑金屬(Progressive melodic black metal)
                      ↘前衛交響黑金屬(Progressive symphonic black metal)
                      ↘器樂黑金屬(Instrumental black metal)
             ↘實驗黑金屬(Experimental black metal)
                      ↘迷幻黑金屬(Psychedelic black metal)
                      ↘實驗氛圍黑金屬(Experimental ambient black metal)
                      ↘實驗交響黑金屬(Experimental symphonic black metal)
             ↘國家社會主義黑金屬/納粹黑金屬(National Socialist black metal/NSBM)
             ↘紅與無政府主義者黑金屬(Red and Anarchist black metal/RABM)
             ↘黯黮金屬(Dark metal)
                      ↘旋律黯黮金屬(Melodic dark metal)
                      ↘極端黯黮金屬(Extreme dark metal)
             ↘泥炭金屬(Peat metal)
             ↘氛圍金屬(Atmospheric metal)
    ↘後黑金屬(Post-black metal)
             ↘瞪鞋黑(Blackgaze)
             ↘交響後黑金屬(Symphonic post-black metal)
             ↘旋律後黑金屬(Melodic post-black metal)
             ↘先鋒後黑金屬(Avant-garde post-black metal)
             ↘氛圍後黑金屬(Atmospheric post-black metal)
                      ↘抑鬱後黑金屬(Depressive post-black metal)
                      ↘前衛後黑金屬(Progressive post-black metal)
                      ↘實驗後黑金屬(Experimental post-black metal)
    ↘基督教黑金屬(Christian black metal/Unblack metal)



早期黑金屬/第一波黑金屬浪潮(Early black metal/The first wave of black metal)
    ↘死亡金屬(Death metal)
             ↘老派死亡金屬(Old school death metal/OSDM)
                      ↘黑暗老派死亡金屬(Dark old school death metal)
             ↘佛州死亡金屬(Florida death metal)
             ↘瑞典死亡金屬(Swedish death metal)
                      ↘哥登堡金屬(Gothenburg metal)
                      ↘旋律死亡金屬(Melodic death metal/Melodeath)
                               ↘交響死亡金屬(Symphonic death metal)
                               ↘交響旋律死亡金屬(Symphonic melodic death metal)
                                        ↘交響黑死金屬(Symphonic black death metal)
                                        ↘黑氛死亡金屬(Atmospheric black death metal)
                                        ↘交響力量死亡金屬(Symphonic power death metal)
                                        ↘交響民謠死亡金屬(Symphonic folk death metal)
                                        ↘交響燻黑死亡金屬(Symphonic blackened death metal)
                               ↘燻黑旋律死亡金屬(Blackened melodic death metal)
                               ↘史詩旋律死亡金屬(Epic melodic death metal)
                               ↘前衛旋律死亡金屬(Progressive melodic death metal)
                                        ↘前衛蠱戮死亡金屬(Progressive groove death metal)
                                        ↘前衛鞭擊死亡金屬(Progressive thrash death metal)
                                        ↘氛圍旋律死亡金屬(Atmospheric melodic death metal)
                               ↘技術旋律死亡金屬(Technical melodic death metal)
                               ↘毀滅旋律死亡金屬(Doom melodic death metal)
                               ↘鞭擊旋律死亡金屬(Thrash melodic death metal)
                               ↘實驗旋律死亡金屬(Experimental melodic death metal)
                               ↘工業旋律死亡金屬(Industrial melodic death metal)
                               ↘維京死亡金屬(Viking death metal)
                               ↘力量死亡金屬(Power death metal)
                               ↘鞭擊死亡金屬(Thrash death metal)
                               ↘蠱戮死亡金屬(Groove death metal)
                                        ↘殘暴蠱戮死亡金屬(Brutal groove death metal)
                               ↘民謠死亡金屬(Folk death metal)
                                        ↘異教死亡金屬(Pagan death metal)
                               ↘毀滅死亡金屬(Doom death metal)
                                        ↘污泥死亡金屬(Sludge death metal)
                                        ↘哥德死亡金屬(Gothic death metal)
                               ↘史詩死亡金屬(Epic death metal)
                                        ↘氛圍死亡金屬(Atmospheric death metal)
             ↘燻黑死亡金屬/黑死金屬(Blackened death metal/Black death metal)
             ↘黑暗死亡金屬(Dark death metal)
             ↘迷幻死亡金屬(Stoner death metal)
             ↘葬禮死亡金屬(Funeral death metal)
             ↘抑鬱死亡金屬(Depressive death metal)
             ↘殘暴死亡金屬(Brutal death metal)
                      ↘血輾死亡金屬(Goregrind death metal)
                      ↘技術殘暴死亡金屬(Technical brutal death metal)
                      ↘前衛殘暴死亡金屬(Progressive brutal death metal)
                      ↘旋律殘暴死亡金屬(Melodic brutal death metal)
                      ↘交響殘暴死亡金屬(Symphonic brutal death metal)
                      ↘燻黑殘暴死亡金屬(Blackened brutal death metal)
                      ↘工業殘暴死亡金屬(Industrial brutal death metal)
                      ↘實驗殘暴死亡金屬(Experimental brutal death metal)
                                ↘猛擊死亡金屬(Slam death metal)
                                ↘猛擊殘暴死亡金屬(Slamming brutal death metal)
                                ↘實驗猛擊死亡金屬(Experimental slam death metal)
                                ↘技術猛擊死亡金屬(Technical slam death metal)
             ↘野人死亡金屬(Caveman death metal)
             ↘硬殼死亡金屬(Crust death metal)
             ↘新古典死亡金屬(Neoclassical death metal)
                      ↘新古典旋律死亡金屬(Neoclassical melodic death metal)
             ↘技術死亡金屬(Technical death metal/tech-death)
                      ↘前衛技術死亡金屬(Progressive technical death metal)
                      ↘工業技術死亡金屬(Industrial technical death metal)
                      ↘極端技術死亡金屬(Extreme technical death metal)
                      ↘殘暴技術死亡金屬(Brutal technical death metal)
                      ↘旋律技術死亡金屬(Melodic technical death metal)
                      ↘新古典技術死亡金屬(Neo-classical technical death metal)
                      ↘燻黑技術死亡金屬(Blackened technical death metal)
                      ↘氛圍技術死亡金屬(Atmospheric technical death metal)
                      ↘詭譎技術死亡金屬(Dissonant technical death metal)
                      ↘實驗技術死亡金屬(Experimental technical death metal)
             ↘工業死亡金屬(Industrial death metal)
                      ↘電子死亡金屬(Electronic death metal)
                      ↘電子旋律死亡金屬(Electronic melodic death metal)
             ↘冷酷死亡金屬(Grim death metal)
             ↘恐怖死亡金屬(Grisly death metal)
             ↘前衛死亡金屬(Progressive death metal)
                      ↘前衛燻黑死亡金屬(Progressive blackened death metal)
                      ↘另類死亡金屬(Alternative death metal)
                      ↘太空死亡金屬/宇宙死亡金屬(Space death metal/Cosmic death metal)
                      ↘器樂死亡金屬(Instrumental death metal)
             ↘東方死亡金屬(Oriental death metal)
             ↘實驗死亡金屬(Experimental death metal)
                      ↘先鋒死亡金屬(Avant-garde death metal)
    ↘基督教死亡金屬(Christian death metal)
    ↘印度教/吠陀死亡金屬(Hindu/Vedic death metal)
    ↘佛教死亡金屬(Buddhist death metal)




力量


力量金屬(Power metal)
    ↘美式力量金屬(American power metal/USPM)
    ↘歐式力量金屬(European power metal/EUPM)
    ↘速度力量金屬(Speed power metal)
    ↘旋律力量金屬(Melodic power metal)
             ↘重力量金屬(Heavy power metal)
             ↘民謠力量金屬(Folk power metal)
             ↘燻黑力量金屬(Blackened power metal)
             ↘新古典力量金屬(Neo-Classical power metal)
                      ↘新古典旋律力量金屬(Neoclassical melodic power metal)
    ↘前衛力量金屬(Progressive power metal)
             ↘技術力量金屬(Technical power metal)
             ↘器樂力量金屬(Instrumental power metal)
             ↘前衛旋律力量金屬(Progressive melodic power metal)
             ↘前衛交響力量金屬(Progressive symphonic power metal)
             ↘黑暗前衛力量金屬(Dark progressive power metal)
             ↘太空力量金屬/宇宙力量金屬(Space power metal/Cosmic power metal)
    ↘極端力量金屬(Extreme power metal)
    ↘實驗力量金屬(Experimental power metal)
    ↘基督教力量金屬(Christian power metal)
    ↘交響力量金屬(Symphonic power metal)
             ↘史詩力量金屬(Epic power metal)
             ↘歌劇力量金屬(Operatic power metal)
             ↘氛圍力量金屬(Atmospheric power metal)
             ↘哥德力量金屬(Gothic power metal)
             ↘電子力量金屬(Electronic power metal)
             ↘史詩交響力量金屬(Epic symphonic power metal)
             ↘旋律交響力量金屬(Melodic symphonic power metal)
             ↘極端交響力量金屬(Extreme symphonic power metal)
    ↘交響金屬/歌劇金屬(Symphonic metal/Opera metal)
             ↘大提琴金屬(Cello metal)
             ↘電影金屬(Cinematic metal)
             ↘史詩交響金屬(Epic symphonic metal)
             ↘技術交響金屬(Technical symphonic metal)
             ↘旋律交響金屬(Melodic symphonic metal)
             ↘氛圍交響金屬(Atmospheric symphonic metal)
             ↘燻黑交響金屬(Blackened symphonic metal)
             ↘前衛交響金屬(Progressive symphonic metal)
             ↘實驗交響金屬(Experimental symphonic metal)
             ↘電子交響金屬(Electronic symphonic metal)
             ↘先鋒交響金屬(Avant-garde symphonic metal)




憂鬱


毀滅金屬(Doom metal)
    ↘傳統毀滅金屬(Traditional doom metal)
             ↘史詩毀滅金屬(Epic doom metal)
                      ↘重毀滅金屬(Heavy doom metal)
                      ↘民謠毀滅金屬(Folk doom metal)
             ↘新傳統毀滅金屬(Neo-trad doom metal)
    ↘燻黑毀滅金屬/黑毀滅金屬(Blackened doom metal/Black-doom)
    ↘原始毀滅金屬(Raw doom metal)
    ↘原始黑毀滅金屬(Raw black doom metal)
    ↘氛圍毀滅金屬(Atmospheric doom metal)
    ↘旋律毀滅金屬(Melodic doom metal)
             ↘哥德毀滅金屬(Gothic doom metal)
             ↘氛圍哥德毀滅金屬(Atmospheric gothic doom metal)
    ↘異教毀滅金屬(Pagan doom metal)
    ↘抑鬱毀滅金屬(Depressive doom metal)
    ↘抑鬱黑毀滅金屬(Depressive black doom metal)
    ↘氛圍黑毀滅金屬(Atmospheric black doom metal)
    ↘氛圍燻黑毀滅金屬(Atmospheric blackened doom metal)
    ↘氛圍旋律毀滅金屬(Atmospheric melodic doom metal)
    ↘迷幻毀滅金屬(Psychedelic doom metal)
             ↘太空毀滅金屬/宇宙毀滅金屬(Space doom metal/Cosmic doom metal)
    ↘器樂毀滅金屬(Instrumental doom metal)
    ↘極端毀滅金屬(Extreme doom metal)
    ↘前衛毀滅金屬(Progressive doom metal)
             ↘前衛旋律毀滅金屬(Progressive melodic doom metal)
    ↘先鋒毀滅金屬(Avant-garde doom metal)
    ↘黑暗毀滅金屬(Dark doom metal)
    ↘交響毀滅金屬(Symphonic doom metal)
    ↘工業毀滅金屬(Industrial doom metal)
    ↘催眠毀滅金屬(Hypnotic doom metal)
    ↘實驗毀滅金屬(Experimental doom metal)
             ↘技術毀滅金屬(Technical doom metal)
             ↘實驗蜂鳴毀滅金屬(Experimental drone doom metal)
    ↘基督教毀滅金屬(Christian doom metal)
    ↘污泥金屬/污泥毀滅金屬(Sludge metal/Sludge doom)
             ↘燻黑污泥金屬(Blackened sludge metal)
             ↘旋律污泥金屬(Melodic sludge metal)
             ↘氛圍污泥金屬(Atmospheric sludge metal)
             ↘工業污泥金屬(Industrial sludge metal)
             ↘迷幻污泥金屬(Psychedelic sludge metal)
             ↘實驗污泥金屬(Experimental sludge metal)
             ↘民謠污泥金屬(Folk sludge metal)
             ↘硬殼污泥金屬(Crust sludge metal)
             ↘原始污泥金屬(Raw sludge metal)
             ↘器樂污泥金屬(Instrumental sludge metal)
             ↘噪音污泥金屬(Noise sludge metal)
             ↘混沌污泥金屬(Chaotic sludge metal)
             ↘葬禮污泥金屬(Funeral sludge metal)
             ↘蜂鳴污泥金屬(Drone sludge metal)
             ↘前衛污泥金屬(Progressive sludge metal)
                      ↘技術污泥金屬(Technical sludge metal)
             ↘南方金屬(Southern metal)
             ↘後金屬/藝術金屬/瞪鞋金屬(Post-metal/Art metal/Metalgaze)
                      ↘燻黑後金屬(Blackened post-metal)
                      ↘前衛後金屬(Progressive post-metal)
                               ↘旋律後金屬(Melodic post-metal)
                      ↘氛圍後金屬(Atmospheric post-metal)
                      ↘黑後金屬(Black post-metal)
                               ↘死亡後金屬(Death post-metal)
                               ↘毀滅後金屬(Doom post-metal)
                               ↘污泥後金屬(Sludge post-metal)
                               ↘實驗後金屬(Experimental post-metal)
    ↘迷幻金屬/迷幻毀滅金屬(Stoner metal/Stoner doom metal)
             ↘重迷幻金屬(Heavy stoner metal)
             ↘燻黑迷幻金屬(Blackened stoner metal)
             ↘抑鬱迷幻金屬(Depressive stoner metal)
             ↘器樂迷幻金屬(Instrumental stoner metal)
             ↘另類迷幻金屬(Alternative stoner metal)
             ↘旋律迷幻金屬(Melodic stoner metal)
             ↘死亡迷幻金屬(Death stoner metal)
             ↘實驗迷幻金屬(Experimental stoner metal)
             ↘工業迷幻金屬(Industrial stoner metal)
             ↘氛圍迷幻金屬(Atmospheric stoner metal)
             ↘前衛迷幻金屬(Progressive stoner metal)
    ↘蜂鳴金屬/蜂鳴毀滅金屬(Drone metal/Drone doom)
             ↘實驗蜂鳴金屬(Experimental drone metal)
             ↘工業蜂鳴金屬(Industrial drone metal)
             ↘氛圍蜂鳴金屬(Atmospheric drone metal)
             ↘迷幻蜂鳴金屬(Psychedelic drone metal)
             ↘器樂蜂鳴金屬(Instrumental drone metal)
             ↘燻黑蜂鳴金屬(Blackened drone metal)
             ↘噪聲蜂鳴金屬(Noisy drone metal)
             ↘先鋒蜂鳴金屬(Avant-garde drone metal)
    ↘死亡毀滅金屬(Death-doom)
             ↘燻黑死亡毀滅金屬(Blackened death-doom)
             ↘旋律死亡毀滅金屬(Melodic death-doom)
             ↘氛圍死亡毀滅金屬(Atmospheric death-doom)
             ↘葬禮毀滅金屬(Funeral doom metal)
                      ↘原始葬禮毀滅金屬(Raw funeral doom metal)
                      ↘交響葬禮毀滅金屬(Symphonic funeral doom metal)
                      ↘燻黑葬禮毀滅金屬(Blackened funeral doom metal)
                      ↘抑鬱葬禮毀滅金屬(Depressive funeral doom metal)
                      ↘氛圍葬禮毀滅金屬(Atmospheric funeral doom metal)
                      ↘實驗葬禮毀滅金屬(Experimental funeral doom metal)
             ↘哥德金屬(Gothic metal/Goth metal)
                      ↘黑暗哥德金屬(Drak gothic metal)
                               ↘交響黑暗哥德金屬(Symphonic dark gothic metal)
                      ↘燻黑哥德金屬(Blackened gothic metal)
                               ↘燻黑交響金屬(Blackened symphonic metal)
                      ↘死亡哥德金屬(Death gothic metal)
                               ↘死亡旋律哥德金屬(Death melodic gothic metal)
                      ↘另類哥德金屬(Alternative gothic metal)
                      ↘工業哥德金屬(Industrial gothic metal)
                               ↘電子哥德金屬(Electronic gothic metal)
                      ↘前衛哥德金屬(Progressive gothic metal)
                      ↘交響哥德金屬(Symphonic gothic metal)
                               ↘交響哥德黑金屬(Symphonic gothic black metal)
                               ↘交響哥德死亡金屬(Symphonic gothic death metal)
                               ↘管弦金屬(Orchestral metal)
                      ↘毀滅哥德金屬(Doom gothic metal)
                      ↘氛圍哥德金屬(Atmospheric gothic metal)
                               ↘黑氛哥德金屬(Dark ambient gothic metal)
                      ↘歌劇哥德金屬(Opera gothic metal)
                      ↘民謠哥德金屬(Folk gothic metal)
                      ↘史詩哥德金屬(Epic gothic metal)
                      ↘抑鬱哥德金屬(Depressive gothic metal)
                      ↘旋律哥德金屬(Melodic gothic metal)
                               ↘旋律電子金屬(Melodic electronic metal)
                               ↘旋律極端金屬(Melodic extreme metal)
                      ↘新古典哥德金屬(Neoclassical gothic metal)
                      ↘先鋒哥德金屬(Avant-garde gothic metal)
                               ↘實驗哥德金屬(Experimental gothic black metal)
                      ↘極端哥德金屬(Extreme gothic metal)
                               ↘極端交響金屬(Extreme symphonic metal)
                      ↘基督教哥德金屬(Christian gothic metal)
    ↘恐怖金屬(Horror metal)
後毀滅金屬(Post-doom metal)




前衛


前衛金屬(Progressive metal/Prog metal)
    ↘重前衛金屬(Heavy progressive metal)
    ↘電子前衛金屬(Electronic progressive metal)
    ↘器樂前衛金屬(Instrumental progressive metal)
    ↘黑暗前衛金屬(Dark progressive metal)
    ↘迷幻前衛金屬(Psychedelic progressive metal)
    ↘交響前衛金屬(Symphonic progressive metal)
    ↘歌劇前衛金屬(Operatic progressive metal)
    ↘燻黑前衛金屬(Blackened progressive metal)
    ↘工業前衛金屬(Industrial progressive metal)
    ↘氛圍前衛金屬(Atmospheric progressive metal)
             ↘太空金屬/宇宙金屬(Space metal/Cosmic metal)
    ↘史詩前衛金屬(Epic progressive metal)
             ↘旋律前衛金屬(Melodic progressive metal)
                      ↘鞭擊前衛金屬(Thrash progressive metal)
    ↘中東前衛金屬(Middle eastern progressive metal)
    ↘東方前衛金屬(Oriental progressive metal)
    ↘哥德前衛金屬(Gothic progressive metal)
             ↘黑暗哥德前衛金屬(Dark gothic progressive metal)
    ↘新古典前衛金屬(Neoclassical progressive metal)
    ↘技術前衛金屬(Technical progressive metal)
    ↘基督教前衛金屬(Christian progressive metal)
    ↘極端前衛金屬(Extreme progressive metal)
             ↘結構金屬(Djent)
                      ↘技術結構(Technical djent)
                      ↘死亡結構(Death djent)
                      ↘旋律死亡結構(Melodic death djent)
                      ↘交響死亡結構(Symphonic death djent)
                      ↘工業死亡結構(Industrial death djent)
                      ↘前衛結構(Progressive djent)
                      ↘前衛死亡結構(Progressive death djent)
    ↘先鋒金屬/實驗金屬(Avant-garde metal/Experimental metal)
             ↘哥德先鋒金屬(Gothic avant-garde metal)
             ↘極端先鋒金屬(Extreme avant-garde metal)
             ↘旋律實驗金屬(Melodic experimental metal)
             ↘技術實驗金屬(Technical experimental metal)
    ↘靈性金屬(Spiritual metal)
    ↘科幻金屬(Sci-fi metal)
    ↘數學金屬(Math metal)




另類


另類金屬(Alternative metal/Alt-metal)
    ↘旋律另類金屬(Melodic alternative metal)
    ↘放克金屬(Funk metal)
    ↘饒舌金屬(Rap metal)
    ↘新金屬(Nu-metal/Nü-metal)
             ↘旋律新金屬(Melodic nu-metal)
             ↘另類新金屬(Alternative nu-metal)
             ↘極端新金屬(Extreme nu-metal)
             ↘新金屬核(Nu-metalcore)
             ↘陷阱金屬(Trap metal)
工業金屬(Industrial metal)
    ↘新德意志硬式(Neue Deutsche Härte)
    ↘賽博金屬(Cyber metal)
    ↘旋律工業金屬(Melodic industrial metal)
    ↘交響工業金屬(Symphonic industrial metal)
    ↘死亡工業金屬(Death industrial metal)
    ↘燻黑工業金屬(Blackened industrial metal)
    ↘氛圍工業金屬(Atmospheric industrial metal)
    ↘器樂工業金屬(Instrumental industrial metal)
    ↘哥德工業金屬(Gothic industrial metal)
    ↘軍事工業金屬(Martial industrial metal)
    ↘前衛工業金屬(Progressive industrial metal)
    ↘太空工業金屬/宇宙工業金屬(Space industrial metal/Cosmic industrial metal)
    ↘極端工業金屬(Extreme industrial metal)
    ↘電子工業金屬(Electronic industrial metal)
    ↘實驗工業金屬(Experimental industrial metal)
    ↘基督教工業金屬(Christian industrial metal)
後工業金屬(Post-industrial metal)
喜劇金屬(Comedy metal)
怪誕金屬(Freak metal)
派對金屬(Party metal)
傳思金屬/舞曲金屬(Trance metal/Dance metal)
可愛金屬/偶像金屬/卡哇伊金屬(Cute metal/Idol metal/Kawaii metal)




民謠


拉丁金屬(Latin metal)
民謠金屬(Folk metal)
    ↘史詩民謠金屬(Epic folk metal)
    ↘交響民謠金屬(Symphonic folk metal)
             ↘交響維京金屬(Symphonic viking metal)
    ↘旋律民謠金屬(Melodic folk metal)
    ↘氛圍民謠金屬(Atmospheric folk metal)
    ↘燻黑民謠金屬(Blackened folk metal)
             ↘燻黑維京金屬(Blackened viking metal)
    ↘黑暗民謠金屬(Dark folk metal)
    ↘英雄民謠金屬(Heroic folk metal)
    ↘遊牧民謠金屬(Nomadic folk metal)
    ↘哥德民謠金屬(Gothic folk metal)
    ↘前衛民謠金屬(Progressive folk metal)
             ↘前衛維京金屬(Progressive viking metal)
    ↘實驗民謠金屬(Experimental folk metal)
    ↘極端民謠金屬(Extreme folk metal)
    ↘迷幻民謠金屬(Psychedelic folk metal)
    ↘毀滅民謠金屬(Doom folk metal)
    ↘原聲民謠金屬(Acoustic folk metal)
    ↘器樂民謠金屬(Instrumental folk metal)
    ↘中世紀民謠金屬(Medieval folk metal)
    ↘部落金屬(Tribal metal)
    ↘維京金屬(Viking metal)
             ↘原始維京金屬(Raw viking metal)
             ↘黑暗維京金屬(Dark viking metal)
             ↘史詩維京金屬(Epic viking metal)
             ↘旋律維京金屬(Melodic viking metal)
             ↘氛圍維京金屬(Atmospheric viking metal)
             ↘戰鬥金屬(Battle metal)
             ↘異教金屬(Pagan metal)
                      ↘原始異教金屬(Raw pagan metal)
                      ↘氛圍異教金屬(Atmospheric pagan metal)
                      ↘燻黑異教金屬(Blackened pagan metal)
                      ↘史詩異教金屬(Epic pagan metal)
                      ↘旋律異教金屬(Melodic pagan metal)
                               ↘民謠異教金屬(Folk pagan metal)
                               ↘交響異教金屬(Symphonic pagan metal)
    ↘凱爾特金屬/凱爾特民謠金屬(Celtic metal/Celtic folk metal)
             ↘凱爾特極端金屬(Celtic extreme metal)
    ↘海盜金屬(Pirate metal)
             ↘海盜交響金屬(Pirate symphonic metal)
    ↘東方金屬(Oriental metal)
             ↘東方旋律金屬(Oriental melodic metal)
    ↘中東民謠金屬(Middle Eastern folk metal)
             ↘死亡東方民謠金屬(Death eastern folk metal)
             ↘前衛東方民謠金屬(Progressive eastern folk metal)
    ↘印度教/吠陀金屬(Hindu/Vedic metal)
    ↘基督教民謠金屬(Christian folk metal)
新民謠金屬(Neo-folk metal)
    ↘中世紀新民謠金屬(Medieval neo-folk metal)




音樂運動


英國重金屬新浪潮(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NWOBHM)
瑞典死亡金屬新浪潮(New Wave of Swedish Death Metal/NWOSDM)
美式金屬新浪潮(New Wave of American Heavy Metal/NWOAHM)
傳統重金屬新浪潮(New Wave of Traditional Heavy Metal/NWOTHM)

2 則留言:

  1. 超長文,看了快2小時才看完,內容跟排版得很細膩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已經有濃縮一些了,其實原本會寫更長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