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作/たにしの読みもの
YOSHIKI的炎上事件究竟是怎麼引發的?
關鍵在於「著作權」、「致敬」,以及所謂的「雙關語」。
YOSHIKI指出,他認為那首劇中插曲跟自己的代表作很像,並從著作權的角度表達了憂慮。
在歐美,「保護智慧財產權理所當然」的觀念根深蒂固,站在音樂人的立場來看,這樣的反應也算是再自然不過了。
事實上,自9日之後,〈Hunting Soul〉便從各大音樂串流平台上全面下架。
在SNS上,許多人解讀成「是YOSHIKI出手叫停的」,這也讓炎上的印象進一步加深。
不過到了20日,歌曲又重新上架。Aniplex解釋原因只是「系統錯誤」,而在22日,動畫官方的X帳號則公開致歉,承認「事前並未向YOSHIKI說明清楚」。
他們更補充表示,原本只是想「致敬一直以來深深敬仰的YOSHIKI與X JAPAN」,並承諾未來會「一同思考更具創造性的合作方式」。
大眾也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因此「是YOSHIKI叫停的」這種印象,至今依然揮之不去。
在動畫和漫畫的圈子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風氣 —— 「相似就代表致敬」。
因此,社會上的反應大多傾向於「這是致敬啊,反而值得自豪」、「YOSHIKI太小題大作了」,結果反而與他的本意相反,讓形象下滑。
接著受到關注的,是劇中樂團的名字 —— 「HAYASii」。
對YOSHIKI來說,「林」這個字可不只是個姓氏而已,它也象徵著父親的過世,是一個沉重的符號,他大概感覺到這個名字被隨意對待,心裡難免不舒服。
也就是說,這個樂團名稱一方面以「囃子」為基礎,另一方面又可能被解讀成「林」,具有雙重含意。
製作方或許是抱著玩心,或者想做致敬,但結果卻直接觸動了YOSHIKI的情感。
這場炎上,絕非單純用「藝術家的胸襟狹窄」就能解釋清楚。
再加上「下架是不是受到YOSHIKI影響」的揣測逐漸升溫,三層因素交織在一起,進一步放大了誤解與反感。
這次炎上,可不是單純貼上「令人失望的人」標籤就能結束的事情。
在SNS時代,炎上往往就是因為文化碰撞與誤解的連鎖被瞬間放大而形成的。結果就是,YOSHIKI一方、動畫製作方,甚至粉絲群體都被耗盡心力,形成一個「誰都得不到好處」的現實局面。
最後想留給你一個思考:
你會傾向哪一方呢?
是支持嚴守著作權的立場,還是認同文化上對致敬的包容空間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