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主唱是否掌握著「樂團重組」的成敗?

作者/市川哲史

    追蹤西方和日本音樂界三十多年的音樂評論家家市川哲史先生,講述了「樂團重組」的情況。以Journey為題材,幽默地指出主唱帶來的「亮點」。在前篇中,他提到了Journey(旅行者樂團)前主唱Steve Perry(史帝夫·派瑞)如何在MLB球場引起熱情。繼續後篇,市川先生也提及了他多次採訪過的X JAPAN。(編輯部)

    據Oricon Style或其他地方的調查顯示,在10歲到40歲的男女中,有77%的人支持他們喜歡的樂團重組。嗯,換句話說,『樂團重組』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呢。

    回想起來,我去年看了大受歡迎的晨間劇《小海女》時,有個瞬間讓我深有感觸。那是足立結衣剛剛和失蹤已久的母親回到家中,天野秋在電話中關心著她。

    「見到媽媽了嗎?」  「嗯……嗯,稍微瞥見了」

    「她在哪裡呢?」  「應該是在廚房吧」

    「真好啊」  「嗯,感覺好奇怪」

    「這就像是足立家的重組嘛」  「雖然不是樂團啦(笑)」

    『重組』這個詞竟然成為NHK連續劇裡的台詞,真是難以想像啊。

    在西洋音樂圈中,『重組』從1970年代就已經很普遍了,但在日本國內,這種現象大約是在過去十年左右才變得司空見慣。畢竟日本的樂團熱潮是在1980年代末期才興起,1990年代後才有大量的樂團站穩腳步,所以理所當然會有這樣的時間差。自2008年X JAPAN和LUNA SEA的復活巨蛋演唱會大獲成功以來,『樂團重組』似乎已經是一種簡單明了的音樂娛樂形式,受到了廣泛的青睞。

    對於老牌的熱門樂團重組並舉行演出,我完全贊成。

    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1970年代那時,外國知名樂團來日本表演是一件大事,遺憾的是在那時許多人沒能親眼見到他們。現在他們重組並來日本演出,我們當然應該去見證。就算有一些表演能力走下坡的跡象,我們也無所謂。

    不過,除了現場表演之外,我對「樂團重組」從來沒有抱持任何期待。原因很簡單:它沒有生產力。重組的樂團「新作」中不會有什麼傑出作品 —— 這就是我的看法。

    聽眾不應對「重組」的樂團抱持太高期望。曾經解散過的樂團,就是因為當時有各種問題才鳥獸散,而「解散」本身沒有解決掉那些問題。因此「樂團重組」到底是在滿足「曾經的少年少女,現在的大叔大嬸」還是開拓「現在的少年少女」的市場,這一點依然模糊不清。所以聽眾們不應該對「新作」抱有期待。

    樂團就是樂團。在重組演唱會上,幾乎所有觀眾都只是想聽他們表演老歌。「想要演奏新歌」或者「想讓人們看到進化後的我們」,這種自我意識就有點過剩了。如果要進化,解散之前就應該進化了。

    因此,我認為限定在一場演唱會上「重組」,才是正確的重聚方式。讓樂團和歌迷這兩個當事者都能好好享受平靜的時光,沒人會受傷。懷舊的情懷最重要。

    換句話說,我並不否定「重組」這個行為。不管用多美麗的詞句來掩飾,不論是日本樂團還是外國樂團,重組的原因,往往是樂團成員或版權、著作權持有的公司希望經濟上能「得救」。面對這樣的背景,誰又能指責那些為了生計而急於重組的人呢?樂團名稱就是商標,對他們來說是最有力的知識產權,如果陷入金流困境,利用這一點重組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這是他們的正當權利。

    但如果可以的話,請不要再創作新作品了。這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樂團重組」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主唱是否參與

    在我之前的專欄中,我談到了在大眾熱門金曲中,主唱總是有壓倒性的知名度。以Journey在1981年推出的全美暢銷金曲〈Don't Stop Believin'〉為例,這也是今年在MLB中最受歡迎的歌。總之,重點是再次確認一個極其明顯的現實,即「沒有原主唱參與的重組樂團,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歡迎」。

    對一般聽眾來說,無論是樂團的魅力、樂團領袖或是音樂的主要角色是誰,最重要的還是「那首歌」的歌聲,要由當時同一個聲音來演唱。回憶只是氛圍中的記憶集合體。因此,「樂團重組」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原主唱是否參與 —— 因為只有歌聲才能帶來真正的情感共鳴。

    因此,像「CAROL」和「BOΦWY」這樣的樂團之所以至今未能重組,就是因為無法獲得原主唱的同意,這正是主唱的特權。這樣也挺好的。

    在最近幾年的重組熱潮中,最讓人深思的,可能就是X JAPAN的情況了。

    即使像當初因為自己淺薄的判斷而導致樂團解散的TOSHI,但因為他是主唱,竟然能夠掌握重組的命運,這實在是令人驚訝,這就是主唱所擁有的「治外法權」必殺技。

    對於當年TOSHI突然宣布退出的會議情況,YOSHIKI這樣描述了:

    「我覺得沒救了。我們從幼稚園就是朋友,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所以我就覺得『啊,他的眼神不一樣了……』然後HIDE就生氣的說『你都做了那麼多自私的事情,怎麼又是你!?』然後就變成了很激烈的對話……我實在受不了了。」

    最終,因為被洗腦的TOSHI在1997年4月要求退團,同年9月,X JAPAN宣布解散。但最後HIDE說服了YOSHIKI,要對粉絲負責,於是在同年12月31日實現了最後一場演唱會。最初,有人提出舉行完全沒有主唱的純樂器演奏會,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正因為如此,回顧那場演唱會的YOSHIKI透露:「我不知道他在MC期間會說什麼,所以交代了音控,如果不對勁的話,隨時可以關掉他的麥克風」,並以半關注半警戒的心情留意著TOSHI,而HIDE則更進一步,也留意著YOSHIKI。這實際上,展現了真實的人性。確實是這樣。

    從那時起已經過了十年。自從2008年3月的重組演唱會以來,X JAPAN已經正式復活了。

    然而,當重組的邀約來臨時,TOSHI卻以「參與與否全憑價碼」的態度,從見面到排練,甚至到任何方面都要求了「一次多少錢」的報價,這讓相關人員感到震驚。HIDE已經離世,如果TOSHI也不參加的話,重組的價值將大大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TOSHI的戰略考慮,充分利用主唱在重組時的特權,這可以說是一個出色的商業模式,值得稱讚。


TOSHI真的是一個普通的男人

    TOSHI和YOSHIKI是從幼稚園時就是朋友,在X JAPAN中,他們有著一種奇怪的相互依賴關係。

    我曾經稱之為「普通人」的TOSHI,確實是一個普通的男人,他透過200%對YOSHIKI的依賴來確立自己的「藝術家自我」。而YOSHIKI也是YOSHIKI,他會完全按照TOSHI說的去做,因為他們是地球上唯一的戰友。而在錄音過程中,即使讓TOSHI唱了100次也仍然冷靜的要求再錄,最終當TOSHI喉嚨出血時,他驚覺「這樣下去TOSHI就要死了!」。這真是一場美妙的矛盾與對照的悖論啊。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一直過著隨心所欲、充滿自我開發的生活的YOSHIKI來說,可能重組時利用了主唱的特權,是TOSHI第一次做出自我主張的時刻。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雖然把金錢視為至上,還有被洗腦的黑歷史等等,都顯得有些尷尬,但也無可奈何 —— 也許我們應該寬容一些,對吧?

    確實,讓我們停止佐村河内式的時尚吧。新年就快到了。

 
作者簡介 
■市川哲史(音樂評論家)
1961年生於岡山。從大學期間開始至今,主要在雜誌《Rockin' On》、《Rockin' On JAPAN》、《音楽と人》、《Oricon Style》和《日經娛樂》等媒體上進行文筆活動。他的最新著作是《誰も教えてくれなかった本当のポップ・ミュージック論》(Shinko Music出版社)。
 

https://realsound.jp/2014/12/post-201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