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I.N.A.「大家都說hide是天才,但實際上他非常努力」

    X JAPAN的吉他手、也是單飛歌手的hide,在1998年5月2日離開我們之後,已經過去了20年,但他的影響力仍然深遠,橫跨各個年代。I.N.A.(hide with Spread Beaver)以『共同製作人』的身分支持著他的創作活動。I.N.A.的首部著作《你不在的世界~和hide度過的2486天的軌跡~》將於4月28日出版。這本書是I.N.A.關於和hide相處的日子的回憶錄。雖然以音樂創作時的經歷為中心,但也突顯了hide的人格特質。

    「音樂Natalie」對作者I.N.A.進行了採訪。除了回顧書中提到的時期外,我們還詳細瞭解了在hide去世後為何要公開未發表曲,例如〈小辣妹〉(子 ギャル)等等。

採訪及文章/田中和宏 訪問拍攝/西槇太一

從編寫年表開始的寫作過程

──能告訴我們您決定出版這本書的原因嗎?

I.N.A.:

    其實這本書不是我主動想出版的,而是YAMAHA出版社有興趣和我合作。在hide過世後,1999年,我曾在他當時的官方網站上寫了一篇日記,記錄了hide的第三張專輯《Ja, Zoo》(1998年11月發行)的製作過程,稱為「I.N.A.'s diaRy」。這篇日記後來轉移到了「hide with I.N.A.」的部落格上,我也在那裡發布了更新修訂版。出版社後來提議「要不要把這個做成書?」,但因為這個日記已經免費公開了近20年,我覺得現在再出書有點不妥,所以一直拒絕了。但在和出版社討論的過程中,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想法,例如「出一本以音樂製作技術為主題的專訪集如何?」等等。後來我覺得,或許我自己寫一些和hide的回憶會更好,所以這次我決定自己動手寫這本書。


──出書時,因為要分享只有您自己知道的hide先生小故事,有沒有感到抗拒過?(譯註:為使閱讀更順暢,以下略過尊稱)

I.N.A.:

    其實我並沒有抗拒的感覺。我最先讓裕士(hide的弟弟,也是經紀公司Headwax Organization的社長松本裕士)看過,他非常高興。這些事情並不是什麼秘密…… 或許hide本人會有抗拒的想法吧(笑)。但對我來說完全沒有抗拒感。相反,我更想讓大家知道的是,雖然大家都說hide是天才,擁有讓我們都折服的驚人才華,但實際上他非常努力的創作音樂,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這一點。

──確實,這本書讓人了解了hide創作音樂的幕後故事。

I.N.A.:

    「死亡」這樣悲傷的故事再說下去也沒意義。我們現在都已經五十多歲了。hide的粉絲中甚至有六十多歲的,而且當年的粉絲現在也有下一代了。有些人因為結婚、生兒育女等原因,雖然還是喜歡hide,但已經疏遠了。我希望這樣的人能夠讀到這本書時,能夠回想起自己的青春,跟hide的回憶交織在一起。


──在寫作的過程中,您有重新瀏覽過過去的資料嗎?

I.N.A.:

    我看了一些當時刊載hide訪談的雜誌。他對於已完成作品的訪談比較多,但關於每首歌的詳細製作過程幾乎沒有談到,這些都是只有我知道的。我希望講講這樣的故事,讓粉絲們了解到,大家以前不知道的hide真實面貌......或許這樣說有點奇怪,但我想傳達的是,hide的人性、品格以及他對音樂的態度,他是如何面對並進行創作活動的。


──實際讀過之後,有好幾段記述真的很生動,20年前的事情感覺像是才剛發生一樣清晰,真的讓我驚訝。

I.N.A.:

    嗯,我覺得我寫得還滿好的(笑)。開始寫這本書時,我首先做了一個時間表。就像標題《你不在的世界~和hide度過的2486天的軌跡~》所說的,我查了從我們相遇的那一天開始到hide離世的所有日子。如果有哪一天不確定是什麼時候的話,我就去問相關的公司,還查了我護照上的日期。


──在寫作的過程中,一邊對照著時間表,您有什麼感受?

I.N.A.:

    有趣的是,我的心情好像跟當年的自己同步了。當我在寫關於人聲錄音時的困難時刻,即使那是過去的事情,我真的大概有一個禮拜感覺很低落,而當我寫一些有趣的往事時,我就變得很開心。所以我在Twitter上寫了「去了趟時光旅行」,就像回到了過去一樣。


──專業術語方面的解釋也寫得很清楚易懂,所以我覺得即使是一般讀者也能理解內容。

I.N.A.:

    如果讀者不懂文章裡寫的術語,就會看不懂我所寫的內容,所以我盡量把它們寫得更好懂。我有時候也會在音樂相關的研討會上當講師,所以我比較習慣做解釋。


──除了時間表之外,您參考的資料應該也是相當龐大,對吧?

I.N.A.:

    其實並不是累積了大量的資料。我會把這些資料放在書裡,如果不是錄音工作的記錄表,就是錄音過程的筆記。只要看這些記錄,就能知道當天做了什麼事情。一些我已經忘記的事情,都能慢慢回想起來。至於音樂方面,只要把音軌放出來聽,我當時是怎麼製作的,像這種回憶都能想起來。音樂本身成了我回憶的重要線索。


我喜歡的音樂種類五花八門,但這樣挺好的

── 原來I.N.A.是比較喜歡搖滾以外的音樂類型,請問是怎麼開始和hide合作音樂製作的呢?

I.N.A.:

    我高中時在管樂隊吹長笛。後來也參加樂團擔任鼓手,那時候我很喜歡融合音樂,不怎麼聽搖滾。後來開始當巡演人員,接著轉行當程式設計師。最後有人告訴我「X在找音訊工程師」,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X是誰。更不知道他們賣了一百萬張CD……我現在還在想,當年怎麼就讓我加入了(笑)。這樣的緣分真是奇妙,對吧?結果是,我對搖滾了解不多,但對其他音樂類型卻很了解;而hide對搖滾很熟悉,對其他的卻不太了解。我們的組合,正好補足了對方,所以效果很好。


──I.N.A.有沒有向hide推薦過自己喜歡的音樂?

I.N.A.:

    hide就是那種對新鮮事物或是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特別感興趣的人。我給他看過的打擊樂隊的影片後,他就在〈PSYCHOMMUNITY〉(收錄於1994年2月發行的首張專輯《HIDE YOUR FACE》中)這首歌的編曲中用上了,還有混合風格強烈的〈BLUE SKY COMPLEX〉也有我的點子在裡面。當然還有電腦編曲。他對電腦音樂非常感興趣,經常說「想把電腦音樂融入自己的搖滾裡」,所以我懂點電腦音樂的知識,對他來說也是一大幫助吧。


──但是hide似乎自己試著做電腦編曲,卻不太成功。

I.N.A.:

    當時的電腦編曲比較像是搞機械一樣,而不是像彈樂器那樣。現在你用手機就能搞定了,但當時若沒有足夠專業知識是做不到的,而且要學會這些知識,就會牽扯到整個「創作歌曲」的過程。當時的hide就是這樣,他想要加上那種「咚咚咚」的節奏,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每一步都要思考,所以他做的電腦編曲根本不能算是一首歌曲,差太多了,只能算是「靈感素材」吧。他就是這樣,做到一定程度不行了,就跟我說:「到這邊了,I.N.A.你來接手吧!」哈哈(笑)。


──hide到底為什麼對電腦音樂這麼感興趣呢?

I.N.A.:

    我想是因為他在X時期該做的都已經做過了,所以在單飛的時候想要試試跟樂團不一樣的東西吧。我想「用機器做音樂」這個過程,可以讓他的音樂跟樂團的聲音有所區別,這可能是開始的原因吧。


──Ministry和The Prodigy等樂團的啟發,也有一部分影響吧?

I.N.A.:

    是啊,這些風格的影響也很大吧。他會把所有感興趣的東西都吸收進去,然後過濾成hide自己的風格,最後輸出出來,這一直都是他的做法。


當年連二手的1GB硬碟也要80萬日圓

──透過這本書,我們也一窺了1990年代的錄音環境。90年代初期製作第一張專輯《HIDE YOUR FACE》時,電腦似乎常常當機。

I.N.A.:

    我們這一代用過電腦的人,不管是哪個領域,都應該都有類似的經歷,包括圖形設計等。現在不管做什麼都很安全,但以前數據常常不知不覺就消失了,真的是很辛苦。而且當時要備份數據的硬碟也非常貴。現在一個1GB的USB隨身碟大概只要100日圓左右。但當時,一個二手的1GB硬碟要賣80萬日圓(笑)。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年代吧?


──那真是一筆不簡單的金額啊!

I.N.A.:

    大約25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是非常非常貴的。要做備份,但如果不刪除不必要的數據,容量很快就會爆滿。從這個意義上說,那時候確實很辛苦。但是,雖然很困難,也沒有阻礙到創意的發揮。畢竟,就算是在做第三張專輯的時候,錄音機也只有16軌而已。我們還要把數位跟類比設備連接起來,進行16軌內的編輯,然後再錄回磁帶上,這種事情是一再重複的。啊,第三張專輯也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呀。


──確實是啊!

I.N.A.:

    當時電腦的功能遠遠落後創作者的思維,所以大部分還是以發想為先,不斷探索。這幾年,電腦的發展太快了,以至於你只用它們做事情,也就被電腦給限制住了。最近,很多人在這樣的框架下思考問題,現在當我跟創作者聊天時,感覺他們更喜歡用電腦做事。在我們年輕時,電腦的功能並不多,所以"發想"就很佔優勢了。以前我們會想:「我想做某個東西,那就來試試看吧!」。但現在則相反,「某個東西應該可以做到,那就這樣做吧!」。這種想法越來越多了。我覺得就是這樣,所以現在很少有突破性的創意了。

──正是因為在製作第一張專輯時經歷了許多嘗試,所以在第二張專輯《PSYENCE》(1996年9月發行)的時候,hide才能夠自信滿滿的說出「以最短時間、最少的人數,完成了最棒的專輯」。

I.N.A.:

    對,這本書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關於第一張專輯時期的事。那段時間學到的東西,一直都在後來的作品中派上用場,所以我把《HIDE YOUR FACE》製作過程中發生的事寫得很詳細。做那張專輯,讓我和hide都成長了許多。


──在第一張專輯錄音時的內容頁上,還展示了〈DICE〉歌詞的筆記。

I.N.A.:

    那是組合聲樂片段時的備忘錄。但這不是單憑一張紙就能決定的,因為需要多錄幾次,然後挑出最棒的部分。所以那張照片只是眾多筆記的其中一張。如果是一位很擅長唱歌的歌手,可能只需要錄三次就能拼湊出來,但hide非常細心。特別是在第一張專輯時,他的歌唱風格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在第三張專輯時就沒有這麼細緻了,但錄〈DICE〉的時候,他是把歌聲的OK軌一個字一個字挑出來。如果不把每一軌的內容都記下來,就很難判斷哪個是最好的,原本第一遍是這樣唱的,第二遍是那樣唱…… 我得全部記住,真的很難。


在日本和美國之間來回奔波

──這本書的封面是由t.o.L負責,從hide成立音樂廠牌「LEMONeD」的時期開始,他們就都在負責hide的一系列藝術作品。

I.N.A.:

    t.o.L從《PSYENCE》之後,就都在關鍵時刻跟我們一起合作,所以在討論這本書的設計時,我們想到了他們。


──LEMONeD是當時與名不見經傳的ZEPPET STORE相遇後,hide所成立的廠牌。在hide忙於製作音樂的同時,他也參與了各種活動。

I.N.A.:

    真的,讀這本書,我想你會明白hide和我當時有多忙。年輕人真厲害(笑)。現在也很忙啦,但當時那種奮不顧身的忙,是忙到瘋那種。


──書裡提到在美國和日本之間來回奔波,那段時期尤其艱難。

I.N.A.:

    大約是在1995年,那時候除了hide的個人活動外,還有Zilch的起步,以及X JAPAN的巡迴演出。那時候真的超級忙,整天奔波不停,搞得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笑)。Zilch的基地雖然在美國,但為什麼要這麼趕呢?結果Zilch後來又閒得跟什麼一樣(笑)。可能是因為行程安排實在太擠了,不得已而為之吧。


──Zilch的專輯《3・2・1》最終在hide過世後的1998年7月發行了。

I.N.A.:

    是的,從完成到發行,也差不多有一年左右。


──在回顧hide一生的紀錄片《JUNK STORY》中,LUNA SEA的J曾經說過「如果這張專輯有按時發行,也許音樂的世界版圖就會有所不同」。

I.N.A.:

    對對對。J當時正好也在同一間錄音室錄他的個人作品,所以他跟Zilch的成員變成朋友了,可能對這件事印象特別深刻吧。


──關於酒和菸的事情,hide本人以前也有提過,但在書中您也寫到hide喝醉後變身成"怪獸「Hidera」"的故事呢。

I.N.A.:

    如果是現在,恐怕會引起軒然大波吧。我自己雖然當時也有喝酒,但記憶挺清楚,還蠻意外的,不過要是遇到那種事......(笑)。


──看到這樣的hide,I.N.A.似乎越來越擔心了。

I.N.A.:

    後來就不太跟他一起去喝酒了,因為有種他可能會大鬧一番的預感。一開始我還笑笑的,但漸漸就笑不出來了。可能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吧......但為什麼會這樣,只有他自己知道。


瘋狂迷上網路的hide

──hide從第二張專輯開始就迷上了網路。那時候,I.N.A.也在用網路嗎?

I.N.A.:

    除了工作以外,我其實不怎麼用。因為整天都在用電腦,回到家也不太想再碰了。


──1997年,你們在六本木租下幾家夜店舉辦的通宵活動「hide presents MIX LEMONeD JELLY」,當時各夜店的情況都進行了網路直播。

I.N.A.:

    那時候也超累的。NTT(「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的系統管理員跑了好多趟到各個夜店,一直在試各種方法連網路。那時候,hide真的是瘋狂迷上網路了。他用的是日本的供應商,去美國的時候不知道怎麼連網路,結果就打國際電話回日本上網(笑)。然後帳單來了,快要一百萬日圓,嚇了一跳。當然啦,整天從美國打國際電話連回日本上網,這是要幹嘛(笑)。


──(笑)。這跟hide在中學時期買了吉他卻不知道效果器存在,一直煩惱「聲音怎麼不會扭曲」的故事很像呢。

I.N.A.:

    我聽說他那時候是用耳機接到擴音機上來扭曲聲音(笑)。好吧,打國際電話上網實在太蠢了,讓我有點佩服他的瘋狂程度。他本來就常常參與X JAPAN粉絲俱樂部的設計工作,經常擔任和粉絲溝通的橋樑,所以這也是他癡迷網路的原因之一。「可以用網路跟粉絲交流」這件事情。

──順便一提,在第三張專輯中,好像是用電話筒錄製了〈BREEDING〉的副歌段落。

I.N.A.:

    嗯,對,確實做過。


──當時的雜誌上寫著「在洛杉磯打市內電話不用錢」。

I.N.A.:

    哈哈哈(笑)。嗯,其實是從隔壁房間打的。


──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國際電話的帳單,但我認為您吸收了各種經驗,加以利用。

I.N.A.:

    那時候有很多令人興奮的玩意。無論是錄音還是製作,都不只是「改一下這裡的聲音」,而是要注重整個過程中的趣味點。


──在電視節目上,總有很多精心設計的元素。

I.N.A.:

    hide去上《MUSIC STATION》表演時,經常會有裸體女郎出現之類的。電視台的人們都很高興。「hide來了,肯定會做一些很有趣的事」這樣。在電視節目的製作圈裡,他們自己可能不太敢做這麼激進的事情,所以他們超合作的。


──在表演〈Hi-Ho〉的時候有脫衣舞孃登場。當時我還記得和家人一起看電視,超級尷尬的啦。

I.N.A.:

    哈哈哈(笑)。


在2000年代公開未發表曲的原因

──嗯,稍微換個話題,1998年在電視新聞上得知hide的死訊時,我還是國中生,當時非常非常震驚。20年過去了,現在我有機會採訪很多藝術家,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我不禁想知道hide的音樂為什麼還能滲透到年輕一代,還有關於hide的新聞又如何引起廣泛共鳴,現在還是有這麼多人喜歡他,我深受感動。

I.N.A.:

    這不正是〈HURRY GO ROUND〉的世界嗎?我是這麼想的。看到那些受到hide音樂啟發的音樂人站在舞台上,成為傳遞者,並不斷延續著,一遍又一遍重複他的歌...... 我想這就是那首歌的意義吧。所以,現在的一切都是相互聯繫的,包括現在我們的對話。


──hide過世後,進入2000年代後,以hide with Spread Beaver名義發表了〈TELL ME〉,2002年又推出了〈In Motion〉和〈Junk Story〉等幾首未曝光曲。〈In Motion〉最初是在那年5月的時候,當時在橫須賀的hide MUSEUM首次向粉絲們展示,I.N.A.那時還負責DJ,記得嗎?

I.N.A.:

    嗯,在外面攤位之類的地方播放過。


──這些音源中沒有吉他獨奏,所以雖然粉絲們聽到hide的聲音很高興,但我記得有些粉絲在背景伴奏時哭了。那麼I.N.A.為什麼會公開hide的未發表曲呢?

I.N.A.:

    原因有很多,但首先是把未發表曲和Demo帶完全分清楚。Demo帶絕對不會公開。不想公開,也不想讓人聽到。因為只是哼唱而已,所以當時的經紀公司和唱片公司也不知道,我一直保守著這個秘密,只有裕士知道。雖然音源在我這裡收藏好幾年了,但在一切都平靜下來時,我把它們送回給了經紀公司,也要求他們「別讓它們在奇怪的地方流傳」。但關於未發表曲,我在書中也寫過,當時製作時被淘汰的曲子有很多,但也有一些被淘汰的曲子重新啟用了。在這種情況下,〈In Motion〉和〈Junk Story〉已經完成了。只是〈In Motion〉的吉他獨奏還沒有完成,因為當時都在做X的錄製或其他事情上,實在是沒時間錄,只能擱置下來,它們就這樣留著了。


──未發表曲是已經有了歌詞和音樂的,而Demo帶只有哼唱或還沒有結構的曲子。

I.N.A.:

    對於未發表曲,因為有很多粉絲,我很想讓他們聽到,所以才去完成它們。當然,我也盡量做了一些修改和潤飾。但因此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有人說我貪財,甚至有人稱他弟弟為「賺死人錢的奸商」。雖然有點波折,但大概十年後,在hide金曲的粉絲投票中,〈In Motion〉和〈Junk Story〉都進了前幾名,所以我覺得當初做這個決定還是對的。


──第二張專輯時,〈ROCKET DIVE〉雖然被淘汰了,但後來還是發行成單曲了對吧?

I.N.A.:

    是的,它原本是未發表曲。


為了想要感受到hide氛圍的觀眾

──收錄在合輯《Cafe Le PSYENCE》(2005年5月發行)中的〈MISCAST〉,原本是為X JAPAN寫的歌。

I.N.A.:

    為什麼會創作這首歌來著?噢,那是為了X JAPAN演唱會的個人獨奏環節而寫的。


──以編曲來說,音源跟X樂團在現場表演的獨奏版本有些不同。

I.N.A.:

    對啊,當時很多人都搞錯了,以為是我自己隨便做出來發行的(笑)。其實未經許可發出去對我也沒有什麼好處,當時我也在樂團裡,所以我想做的事情都在那邊做了。有時候被說成是「隨便把hide的作品挖出來然後發行」之類的,有一段時間甚至害怕出門(笑)。不過現在有很多人高興,想想還是挺值得的。


──既然如此,那能不能再聽聽其他未發表曲呢?2005年有一段時間,在hide MUSEUM用hide本人用過的音箱放了zilch版本的〈DAMAGE〉(收錄在第二張專輯《PSYENCE》中)。

I.N.A.:

    對啊,那首歌現在還偶爾在DJ時播放。還有最近經常放的〈DOUBT〉,原曲因為太小聲,家用揚聲器聽不到hide的台詞,所以我製作了可以聽到全部hide台詞的版本。這些都是考慮到觀眾的感受後,我確信他們會喜歡的。因為hide非常重視觀眾。比如在CLUB CITTA'辦生日活動時,即使我以DJ-INA身份出現,但我也考慮到從北海道和九州等地坐飛機來的觀眾,希望他們能感受到一些喜悅和新鮮感,所以我把這些歌都加到了播放列表中。〈小辣妹〉也是那個時候我偶爾會播的歌之一。


──是收錄在《小辣妹》初回限定版中的Demo版嗎?

I.N.A.:

    對,真的是沒播過幾次,所以很珍貴。


──剛才有提到未發表曲和Demo帶的不同,那〈小辣妹〉就是Demo帶的狀態對吧?

I.N.A.:

    〈小辣妹〉原本打算收錄在第三張專輯裡,音樂和歌詞都完成了,但是還沒錄音。簡單來說,〈In Motion〉和〈Junk Story〉因為有歌聲,所以後來才能夠發表,而〈小辣妹〉雖然完成了,但因為沒有歌聲,所以無法發表成作品。


技術追趕著構思,直到完成〈小辣妹〉

──在2014年,用Vocaloid技術製作的hide歌聲,成了熱門話題。我想這個工作是收集hide的歌聲樣本,然後製作成歌曲。看了這本書,我覺得這個製作過程其實就是hide和I.N.A.一起音樂製作的延伸。

I.N.A.:

    是啊,就像書的最後一段提到的,感覺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麼改變。


──釋出〈小辣妹〉的時候,有些粉絲很高興,但也有些人批評。

I.N.A.:

    可能是說「為了賺錢」吧?但如果是為了賺錢的話,就不會做這麼麻煩的事情了。直接賣Demo帶就好了啊(笑)。


──確實(笑)。〈小辣妹〉是一首因為構思先進,而靠技術追趕上才能完成的歌曲。

I.N.A.:

    hide的想法總是很前衛,但其實有很多想法看起來都很接近未來,甚至感覺就像是他在預測未來一兩年的事情。就像書中提到的"未來人"一章,他說的一些話都讓人覺得.. 他似乎都在說著不遠的將來。現在看電視時,還會突然想到「哇!那時候hide就已經在說這個了!」這樣的事情。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對未來的想像有多遠,但事實上,他的聲音得以再次被呈現出來,雖然不是以人類的身份,但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了。

──透過這本書,也能了解I.N.A.的歷程。

I.N.A.:

    hide曾經說過「『hide』這個音樂人是由松本秀人和I.N.A.共同製作的感覺」之類的話,然後就這樣離開了。但事實上,很多人對我到底做了些什麼都不太清楚,甚至現在還是如此。雖然人們都說我和hide一起做過音樂,但我想,大多數人看完這本書後,應該就知道我做了些什麼了。


我決定延續hide的遺志,這已經有20年了

──hide離開我們已經有20年了,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有沒有想過未來要如何繼續與hide互動呢?

I.N.A.:

    其實我之前沒有想過太多。近年來,有趣的是經紀公司不再告訴我們「我們想要這樣做」,而是有各種不同的提案,比如電影《JUNK STORY》、3D全息演唱會等等,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他們說:「我們想要以hide為題材做這樣的事情」。


──像是以hide為題材的舞台劇《我們的Pink Spider》等。

I.N.A.:

    是的。當收到這樣的提議時,我也會盡力以音樂的角度協助。所以我並沒有真正考慮過我想用『hide』做什麼,也許甚至從來沒有想過(笑)。


──大概就像2000年以hide with Spread Beaver名義發表的〈TELL ME〉一樣吧。

I.N.A.:

    那也是hide本人決定要做的事情啊。簡單來說,和hide有關的事情就是有趣。這是最大的理由。寫這本書也很有趣。不過說真的,做音樂真的比較輕鬆(笑)。


──明明書中描述了許多辛苦的情節.……。

I.N.A.:

    製作音樂才是輕鬆了100倍。我寫完書後就開始製作「hide 20th Memorial SUPER LIVE『SPIRITS』」的編曲資料,感覺一點都不費勁。


──就像魚得到水一樣(笑)。

I.N.A.:

    我意識到我可以永遠做音樂(笑)。


hide的音樂是"獨一無二"的

──您認為hide的音樂之所以沒有褪色,還能持續吸引新的粉絲,主要原因在哪裡?

I.N.A.:

    我覺得這是因為hide一直在音樂上反覆做實驗,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原創聲音。如果只是追求流行音樂的話,可能五年後就不再有人聽了吧。hide一直在做其他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換句話說,hide的音樂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無論何時聽,都不會覺得過時。我覺得所謂的"非流行音樂",也是代表其他人無法複製。


──之所以沒有褪色,是因為hide的音樂風格,有自己的獨創性。

I.N.A.:

    hide離開我們後,我和弟弟裕士有過這樣的對話:「讓我們繼續傳承hide的精神」,「我會讓他成為像李小龍一樣的人」。李小龍在我知道他這個人的時候,已經不在世界上了,但他至今仍然在全世界受歡迎,對吧?我們在1998年就有這樣的想法。就像披頭四一樣,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一個樂團能吸引三代人的粉絲,那他們就會成為永恆的存在」,我覺得現在的hide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所以我們認為:「哦,再堅持一下,就快到那個地步了」。


──隨著書籍的發行,「hide 20th Memorial SUPER LIVE『SPIRITS』」時,I.N.A.也會參加,以hide with Spread Beaver成員的身份表演。

I.N.A.:

    雖然官方已經公告了,但這麼大型的活動可能是最後一次了。針對這點,我們正在考慮各種歌單選項。hide的演出通常是為期兩天,每天的內容、歌曲順序和呈現方式都不同,這次也會如此。不管你來看哪一天,都會很有趣,就算只來看一天也很有趣。我們會盡力讓大家享受…… 加油(笑)。

https://natalie.mu/music/pp/hide_ina_kimisek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