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OF LIFE》樂譜|概述

    不管用什麼詞藻來形容,這部作品都是如此宏偉壯麗,以至於任何嘗試描述它的語句都顯得蒼白無力。就算不是X的狂熱粉絲,任何聽過這首曲子的人都會瞬間起雞皮疙瘩,深陷於如此強烈的世界裡。雖然現在似乎沒必要解釋這首曲子,但還是讓我們大膽嘗試破解這個禁忌吧!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一點,企圖複製這首歌,既不可能,也沒有意義。不光是因為它用上了倫敦皇家愛樂樂團,重覆了多次配音,還有接近十分鐘的即興鋼琴獨奏等技術和結構上的原因,更因為歌曲本身的偶然性、抽象性等精神層面的元素,都已經高度凝聚在其中。

    要從樂譜上嘗試表達所有這些元素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有點諷刺的是,它被記譜在通常的編曲中,盡可能在可演奏的範圍內進行記錄。同時也盡量採取了一些措施,以便更有效捕捉到它的本質,這非常值得參考。在此,我們將提示一些捕捉歌曲全貌的線索。

    在樂譜裡,盡可能使用連續記號來記錄,話雖如此,樂譜的頁數也遠遠超過70頁了。在確認每一個演奏形構時,必須仔細檢查。在連續記號或尾聲部分,也標記了接下來應該轉到的頁碼,所以請不要著急,也不要茫然跟隨。特別在頁面跳轉的地方,要貼上標籤以便快速轉換,避免迷失方向,這樣是個不錯的辦法。

    一旦能順暢跟隨樂譜,接下來就是把握整體構成。不只是針對這首曲子,分析任何音樂作品時,首先要準確理解整體構成,這是至關重要的。思考各個部分是如何互相關聯,以及它們在整體中各自扮演什麼角色,邊聽邊追蹤樂譜,這也有其必要性。特別是這首約30分鐘的長篇大作,光是要確認構成就已經相當費時費力。此外,節奏與構成也密切相關,所以在頭腦裡必須牢記節拍圖上的節奏變化訊息。

    掌握了音樂構成後,接下來確認所使用的配器(音色),所謂的標準編制(鼓、貝斯、吉他、鍵盤)不需多言。

    在人聲部分,很多地方都配有和聲,隨著旋律節奏推進。

    鼓部分使用雙腳踏板,貝斯採用撥片彈奏,這也是一個常規的組合。至於吉他,可以說是X的典型模式,領奏部分大致上是雙吉他和聲,再加上伴奏。雙吉他部分在一個樂句結束後,另一組雙吉他出現並接著演奏新的樂句,有效利用了疊錄技巧。而伴奏吉他,雖然聽似彈奏兩個相同的樂句,但部分會轉變為和聲伴奏,相當複雜。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吉他手只有兩位,所以演奏時不得不做出選擇。

    鍵盤方面,除了鋼琴和鍵盤之外,幾乎可以說沒有其他聲音,但問題在於如何處理管弦樂團。這首曲子側重弦樂器,加上少量的木管樂器群,以及法國號和豎琴等中型編制,似乎沒有用到銅管樂器群。因此,與其說是為了擴大管弦樂團的聲音,倒不如說是在基礎的搖滾風格之上,為了增加規模感而加入管弦樂團。

    雖然不可能精確重現這首歌的表現力,但理所當然會出現想要嘗試演奏它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管弦樂團的樂器群便成了一道難題。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用合成器來代替,但也不是能簡單的直接用合成器替換管弦樂。我們繼續討論使用合成器模擬弦樂器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

    首先要確立方針,這是最關鍵的。雖然只提到"弦樂器",但其實存在著很多種不同音色。根據這首曲子的編排,要決定用逼真的音色,還是完全改變氛圍,改用合成的音色,需要確立這一點。如果忽視這一點,可能會讓演奏變得不上不下,反而破壞了曲子的魅力,所以要根據自己樂團的風格確立方針,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打算自己改編,那選擇音色時就有了極大的自由度。若是考慮要按原曲編排進行逼真音色的再現演奏,我們來看看一些關鍵點。

    基本上,可能會用到真實的PCM音訊或是取樣的原曲。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只是簡單的彈奏,說不定也能呈現出弦樂器的聲音,但如果聲音缺乏表情,那最終的效果也會相當乏味。除了實現顫音之外,動態變化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如果沒有恰當處理音量的強弱變化,最終只會聽起來像是"扁平的單純背景聲",所以務必注意這一點。有一種方法是,將音量訊息分配給音量踏板或是Aftertouch功能等控制器,斟酌哪一部分(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需要強調,根據樂句來實現恰當的動態變化。還有,要抱著持弓拉弦演奏的心態,而不只是生硬的按下鍵盤。

    現在我們已經對整體的樂曲形象有一個大致理解,接下來我們要拆分各個段落。


Intro:歌曲以美麗的吉他琶音開場,然後是鋼琴的自由風格演奏,緊接著由弦樂呈現主題。必須留意,這裡的和弦從C變到B,採用了平行移動,帶來了一種緊張感。


A~B:主唱部分。伴奏增加了另一把吉他琶音,弦樂部分增加寬度,後半部分提高了弦樂的音程,使其更豐滿。這是一段既悲傷又美麗的旋律。


C:加入其他樂器部分,引導至高潮。這裡可以細細品味雙吉他和聲、節奏組的動態變化,以及與之相結合的弦樂裝飾音。


D~F:X JAPAN展現真正實力的發展部分。節奏加快,強調了節奏感。如果是樂團演奏,可以考慮從這裡開始。


G:相當於A段。保持節奏感,速度感是最重要的。


H:相當於B段。加入了和聲的主唱部分。這個合唱部分大致跟隨三度以下,但需要注意,部分區域透過擴大間隔來增加變化。


I~J:對於副歌的短小節,主要是雙踏大鼓更重要。


K:歌曲的核心 —— 副歌,極為美妙的旋律。節奏組雖然是激烈的節拍,但吉他在此用長音符和聲,上面弦樂則以漸強和漸弱為主旋律,緩慢升降。


L:這部分可以說是間奏前的展開部分。加入念白是X JAPAN的常用手法,第二次則放置了一段展開性質的旋律,可以稱為D段。


M~O:間奏部分,以吉他的對話為主。雙吉他的重點不用贅述,關鍵是保持垂直線條的一致性,以及統一的動態和發聲。節奏非常快,因此交替撥弦必須要特別穩定。


P:相當於A段的旋律部分。這裡加入了弦樂,使變化更加豐富。


Q:從第一個高潮過渡到下一個發展部分的橋段。用念白增添色彩。


R:伴奏類似大鍵琴的音色,大提琴清晰的演奏旋律。帶有巴洛克式的氛圍,是讓人稍微放鬆的部分。


S~T: 卓絕的部分。聲樂、吉他、貝斯、弦樂和鼓聲完美融合,形成一個大高潮。此外,第三次採用鋼琴進行自由的和弦伴奏。這裡還可以聽到法國號的宏偉背景旋律。


U~V:起承轉合中的"轉",突然加快為兩倍速,並且以3/4拍加4/4拍的複節奏展現出極致的緊張感和速度感。


W~X:返回常規的二拍子,但依舊緊張刺激。


Y:節奏變為3/4拍,為接下來的三連音鋪墊。速度屬於中板。


Z:唯一的三連音部分。可以看作是為下一個部分a加速做的強調。要特別注意節奏。


a~c:逐漸發展出一個主題,展開的部分絲毫不顯單調。雙吉他和弦樂的交織非常精巧。


d~f:雖然繼承了之前的模式,但利用把節拍設為6/4拍並改變強調的位置,創造出變化。此外,這裡的吉他疊錄也值得一聽。


g~h:將C段的旋律長度加倍來演唱。要好好享受弦樂的美妙琶音。


i:是中提琴的美麗獨奏。同時,也請細細品味在背後支撐的弦樂合奏。


j:更有念白加持,向著下一個大高潮累積力量。


k~m:不用多說,是長達約十分鐘的鋼琴自由獨奏部分。在這長篇即興當中,也考慮到了起承轉合,展現出色的結構力和物理技術。還局部融入了極簡音樂的元素,呈現類似於當代古典樂的面貌。另外,鋼琴Ⅱ的即興部分無法記錄在樂譜上。


n~o:開始了起承轉合中的"合"部分。可以說是導回最初旋律的前奏。雙踏大鼓也充分展現。


p~q:連接A段和C段的小間奏。


r~u:自如掌控4/6拍,巧妙變換重音位置,是技巧性極高的部分。演奏者如果沒有牢牢掌握基礎節奏,可能會馬上迷失方向。


v:從這裡開始重複,逐漸積累力量,直到大結局來臨。並且在尾聲8中迎接這首宏偉史詩的終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