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ndy Webster
2016年11月3日
史蒂芬·凱亞(Stephen Kijak) 的紀錄片《We Are X》中的X Japan樂團團長Yoshiki(Drafthouse Films)
如果《We Are X》證明了什麼,那就是全球的搖滾樂團可能會經歷類似的考驗:爭吵和傷亡,但有時也會有輝煌的回歸。這部由史蒂芬·凱亞執導的紀錄片,既迷人又自信,圍繞著X Japan樂團的故事展開。該樂團在其本國是一個文化標誌,以2014年樂團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重聚音樂會為框架。
成立於1982年,這支樂團建立在童年朋友Yoshiki(X Japan的團長、詞曲作者、鋼琴家和鼓手)和Toshi(主唱)之間的情誼上。影片講述了樂團的崛起,以及在1997年計劃進軍美國時的解體(由於Toshi捲入了Yoshiki在鏡頭前稱之為邪教的事務,導致緊張局勢)。樂團解散後的四個月,原首席吉他手Hide(發音為HEE-deh)在他的東京公寓中被發現死亡。很多戲劇性的情節都涉及Yoshiki與Toshi的和解,兩人之間彼此敬重。
影片的主要焦點是Yoshiki,他是一個罹患哮喘的孩子,也是一位古典樂神童,他的父親自殺身亡;當他發現Kiss樂團時,他愛上了搖滾樂。在現場表演中,光著上身的Yoshiki猛烈的打鼓,然後倒地、缺氧。表演的代價是支架、手術和物理治療。難怪。這支高強度的樂團 —— 穿著日落大道華麗金屬樂團們的浮誇服飾,演奏一種類似前衛金屬的音樂 —— 交出了精彩的表演。無論他們用什麼語言。
《We Are X》被評為R級(17歲以下觀眾需有父母或成年監護人陪同觀看) —— 為什麼?因為速彈?
https://www.nytimes.com/2016/11/04/movies/we-are-x-review-x-japan.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