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小室哲哉 x I.N.A.談hide:「因為有hide的存在,科技才能跟上」

內容來自《滾石雜誌》日本版『特集:12人談hide 第10章』

 
    hide曾經將他的音樂稱為〝PSYBORG ROCK〞,這個詞是基於「用機械完全控制人類的節奏」的定義而創造的。這當時是一種音樂製作的方法論,但後來這個詞開始自行發展,如今在日本樂壇中,已成為用最新技術的搖滾樂代名詞。

    透過VOCALOID軟體技術與hide的左右手I.N.A.的製作工作相結合,創造了一首奇蹟般的新曲〈小辣妹〉(子ギャル),透過這首歌以及3D CG Live 全像投影等新嘗試,hide的精神繼續在人們心中生生不息。

    如果hide生活在現代,他會如何看待這種進化,並享受其中呢?他可能如何展望未來?與長年共同製作音樂的製作人I.N.A.,以及現代音樂技術的先驅者小室哲哉,一起以「PSYBORG ROCK」和「科技」為關鍵字,展望未來並互相交流想法。
 


I.N.A.:「具體來說,〝PSYBORG ROCK〞是指那種用Pro Tools編輯90年代工業音樂風格的音樂,類似所謂的數位搖滾。當時,在日本還沒有多少人嘗試這樣的音樂,而且這與一般所說的數位搖滾不同,這是hide原創的音樂風格。」


─生音就是現場錄製的音樂,然後將它們輸入電腦進行編輯。

I.N.A.:「是的。在音樂家們長達數十年的實驗和試錯中,他們一直在努力解決『如何讓電腦製作的聲音與現場錄製的音樂共存』的問題。我認為在搖滾樂這個流派裡,我們成功建立了一種將電腦製作的聲音和生音融合的音樂。」


─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

I.N.A.:「hide的個人出道是在1993年,但其實他從大約1992年開始製作音樂。那時剛剛推出了一種名叫『數位表演者』的4軌硬碟錄音機,他用這種工具來預製和寫歌。因為他喜歡嘗試新事物,所以早期就開始用這種電腦進行工作。從那時開始,隨著技術的進步,他的製作方式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就是這樣。」


─明白了。

小室:「我想大概是那個時候吧,我去洛杉磯看了化學兄弟的演出。碰巧hide也在場。雖然我們不太熟,沒有交談,但我心想:『啊,原來他也會來看這種演出。』當時正是數位搖滾興起的時代,一直都有著新穎感的hide,或許也拓展了X JAPAN的音樂風格。」

I.N.A.:「確實,從hide開始關注數位音樂的時候開始,我覺得從那時起的《DAHLIA》,X JAPAN的音樂也開始融合了這些元素。」


─當時的日本音樂界,這個流派的潛力有多大呢? 

I.N.A.:「首先,搖滾樂本身並不在排行榜上,而且那個時代對於融合數位音效的搖滾樂還不太熟悉。」

小室:「不過,當X開始轉向那個音樂風格時,肯定也開始在排行榜上站穩腳跟。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核心粉絲群的支持,但這也許是日本開始接受這種風格的時期。」


─他們想要用技術給音樂注入什麼呢?

小室:「這被稱為極簡音樂,一直以來,都有人追求極致準確的節拍和節奏感。我認為這有點像是進入了一種Runner's High的感覺,當你反覆播放單調的音符或樂句時,音樂開始循環,變得越來越好聽。要做到這一點,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那些發現了這種愉悅感的人才會尋求技術。舉例來說,嘻哈音樂人早期就開始使用節奏機,因為他們知道踩在準確的節奏上,那種感覺有多愉悅,同樣,摩城唱片(Motown)的鼓手努力踩著開合鈸,正是因為他們也在追求這種感覺。」

I.N.A.:「我們也想要用生音來製作這種準確的節奏循環,但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還無法做到這一點。後來,Pro Tools出現了,我們才能夠在數位音頻工作站上切割或循環生音。」

小室:「這個開端是樂蘭公司的TR-808和909鼓機。這兩款鼓機在全世界製作了數以億計的熱門曲目。把它們放在家裡,就能輕鬆開始打節奏,然後加上吉他或鋼琴,就能做出類似試聽帶的東西。這樣做,其實接近模擬了,但這可能是數位化的前兆,大概是1981年左右的事情。」


─甚至在TM NETWORK開始之前?

小室:「是的,是這樣。TM錄試聽帶的時候也用了808。這樣,在家錄的東西通常會有最好的律動感,這種感覺是全世界音樂人都有的體驗吧。無論如何,工作室裡無法複製在家錄的感覺。畢竟人打的節奏和機器打的感覺不一樣。」

I.N.A.:「大家都有過這種感覺吧。就像是魔法試聽帶一樣,進錄音室後常常會有很多『嗯,這是怎樣?』的情況。在hide的第二張專輯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家錄製的。雖然後來去錄音室重新錄製了,但最終還是決定保留試聽帶的風格。」


─〝PSYBORG ROCK〞的定義是『用機器控制人類的節奏感』,這正是它的意思。

I.N.A.:「是的。問題在於你想要它跟隨錄音還是生音的演奏。90年代的工業搖滾基本上是沒有節奏感的。對於每個音符的節奏,如果一開始是以16分音符打的,那整個過程都會是16分音符;如果是以8分音符打的,那麼到最後都會是8分音符。然後將所有音符切分並融入模進中,刪除所有的節奏感。我們在尋求將其轉變為〝PSYBORG ROCK〞時進行了實驗和試錯,我們反轉了以往將機器與人類節奏同步的思維,而是讓機器用類似的方式做人類正在做的事情,試著用打擊樂器來營造節奏感。」


─在那個時期,有其他搖滾樂團也嘗試過這種方法嗎?

I.N.A.:「我想在日本沒有太多人嘗試這樣的方法。可能是技術上的問題,或是時間上的壓力所致。」

小室:「而且,如果加上歌聲,不知怎麼的就變得有點呆板。有種回到昭和時代、像是在歌舞伎劇院,老先生們拿著節奏盒子咚咚地敲打彈奏音樂的感覺。所以,我想這種風格很難被納入搖滾樂。在那稀少的成功案例中,可以提到THE POLICE吧。」


─hide先生也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I.N.A.:「雖然是在實驗中誕生的,但這並不是我們的初衷。」

小室:「另外,我覺得他唱歌的音質也很適合,我覺得跟數位搖滾非常搭。」

I.N.A.:「確實是這樣。」

小室:「是啊,他選詞也相當謹慎,不是嗎?」

I.N.A.:「是的。在寫詞的時候,他非常重視詞語的發音效果,所以在寫的時候就非常謹慎。而且,基本上他喜歡緊湊的作品。在編曲方面,他甚至在Pro Tools等編輯工具出現之前,就用普通的四軌錄音帶來調整節奏和修正音調,他有強烈渴望要將心裡想的聲音實現出來。」


─這是一項相當艱鉅的工作,不是嗎?

I.N.A.:「是的,非常辛苦。有時候要花上8個小時才能完成一軌。現在的話,只要按個鈕就能立刻完成,這些事情都變得輕而易舉了。」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紀錄片,有一個很有趣的場景是hide和I.N.A.互動的時候。有時候將生音輸入電腦後,會產生意外的聲音,hide很享受這個過程,但他會告訴I.N.A.「記錄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種聲音」。

I.N.A.:「偶爾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聲音,如果那些聲音變成有趣的模進,我們經常會說『就直接用這個』,但也要記得做好解析。解析好後,後續就可以隨時拿來用。他是那種兼具感性和理性的人。當聲音出現時,不僅僅因為聲音聽起來很酷就OK了,而是會仔細思考這個聲音為什麼這麼酷,然後再往上提升到新的層次。」

小室:「很有趣呢。有點像學者的感覺。」


─他除了融入新事物,也一邊展望未來,一邊觀察如何變化。

I.N.A.:「這個故事現在也成為了hide 3D CG演唱會的宣傳口號。大約在1993年左右,有一次唱片公司的人問他:『hide,你打算化妝演出多久呢?』他回答說:『我會創造出一位完美的視覺藝術家,然後悄悄消失到幕後,但hide這個名字會繼續存在。當然,音樂還是我來做。』當初音未來第一次出現時,我想起了這個故事,突然覺得hide是否預見了這一切。再加上2015年,他當時說的話竟然成真了。這真是奇妙啊!」


─很難相信這是22年前說的。

I.N.A.「當時,開始出現用Photoshop編輯照片的技術,所以我認為這個想法就是由此產生的,但當時還不是人們可以在個人層面上用CG做任何事情的時候。」


─以前,小室先生曾說過:「現在,如果沒有藝術家本人在場,演出就無法成立。但是,就像《歌劇魅影》在世界各地同時上演一樣,有一天音樂娛樂的方式將會改變。」我覺得這與1993年時hide先生描繪的景象有關。

小室:「這與資訊傳播有關,也牽涉到現在的音樂串流媒體服務,但你對它的權利限制越多,當代人就越不喜歡它。前幾天我聽說了一些事情,三麗鷗的凱蒂貓通過將權利授權給所有人,其國內外市場份額已超過迪士尼相關產品。米老鼠有著只能有一個、絕對獨一無二的限制,而凱蒂貓卻願意與眾多人共享,這是截然相反的概念。以現代關鍵字『傳播』的意義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成功案例。音樂也是一樣,作為娛樂形式,釋放音樂版權就會擴展的更廣泛。在達到稀有價值和品牌影響力的階段之前,還需要良好的傳播,增強這種力量。hide的3D CG演唱會也可以在全球同時舉行,這正是『良好傳播』的一個典範。」

I.N.A.:「實際上,事實上,這並不是完全無版權的,但經紀公司創造了一個環境,讓我們可以用『hide』這個素材創造很多有趣的內容。就像最近的紀錄片和3D CG演唱會一樣,與hide本人沒有直接關係的人們,透過『hide』這一媒介來創造新的娛樂形式。所以他的音樂至今仍然可以不斷擴展,不是嗎?」

小室:「完全正確。最好不要用嚴格的版權來束縛它,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好的與時俱進,廣泛傳播。」


─〈小辣妹〉也是如此。

I.N.A.:「是的。這首歌原本應該收錄到1998年的第三張專輯《Ja, Zoo》,歌詞和音樂都已經完成了,但當時只有一個用『♪ 拉拉拉~』唱著旋律的臨時人聲示範音軌存在,因此我們認為無法再現而被束之高閣,直到大約兩年前,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員提出了『也許用VOCALOID軟體等工具可以重新製作』的想法。同時,我認為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公開這首歌,也是科技進步的恩賜。不過,雖然我們努力超越了VOCALOID的限制,但最終仍然需要依賴我手動的作業,從hide的原唱中一字一句擷取和替換,最終才完成hide的新歌。」


─那得花多久?

I.N.A.:「我們花了大約四個月的時間。每一段大概花了一週的時間。」

小室:「那得有幾萬片拼圖吧。」

I.N.A.:「是的。當時我也負責人聲指導,我想我能做到,因為我知道這首歌該怎麼唱。所以才能完成這樣的作業。我想即使是其他工程師做同樣的工作,也不一定能做到。」


─最終還是得靠人類的力量。

I.N.A.:「沒錯(笑)。嗯,起因於科技進步是肯定的。而且,用最新技術製作的3D CG形象的hide,現在正在現場演唱這首歌。能夠親眼看到hide表演從未見過的〈小辣妹〉這首歌,這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小室:「當然,I.N.A.是促成這一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要歸功於hide自己對這些事物的興趣。正是因為他投身於現代技術的發展之中,站在科技進步的前沿,才使得科技能夠趕上他。如果沒有這兩者,無論我們付出多少人力,這都是不可能的。」


─hide已經完全打開了21世紀的大門。如果他還活著,你認為hide會做些什麼呢?

I.N.A.:「這個問題常常被問到,但我是最想知道的人(笑)」

小室:「如果他現在還在活躍,他可能會像我一樣,經常在各種媒體上被問到:『未來會怎樣?』的問題(笑)」

I.N.A.:「確實是(笑)。」

小室:「而且,像他這樣能把音樂和時尚結合起來的藝術家還是很少見的。有些人忽略了這一點,或者將關注焦點放在音樂上。我認為他在這方面的平衡能力非常出色,所以如果是現在的話,他可能會與高端品牌一些前衛的設計師很合得來,成為少數能夠從服裝到一切都能完美組合的音樂人之一。」

I.N.A.:「就像這張專輯封面(〈小辣妹〉的限定版封面)一樣,完全感受不到20年前的味道。不會讓人有陳舊的時代感。」


─我甚至覺得他可能從90年代就完全預見了未來。不論是在視覺上、音樂上,還是技術上。

小室:「我也這麼覺得,但是就技術的發展而言,世代更新的間隔越來越短,所以從hide提出的想法到真正可以實現,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得多。當我對他的記憶還那麼強烈的時候,這一切就已經實現了。未來這種科技進步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我相信他留下的話語文字會得到更多的驗證。對我來說,我很想知道他還留下了哪些其他想法。」

I.N.A.:「當某件事情開始時,我有時候會突然想起一些過往……。奇怪的是,距離他提議『我們開始吧』的那天,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已經完全忘記了。但當一些新事物或新工具出現時,就會突然想起『對了,hide之前提過他想做這件事』。所以,如果有人想再利用『hide』來做些新事物,可能會突然想起這件事。」

小室:「我認為,要做新的東西,必須有像I.N.A.這樣傳承他意志和情感的人在,這是絕對不能少的。否則就無法實現這些想法。」

I.N.A.:「我會盡力的(笑)」

http://www.rollingstonejapan.com/articles/detail/252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